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答法——在平凡的事情上精益求精课案5小说主题及价值取向的探究与评价真题举隅一、对小说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评价试卷真题举隅2011浙江卷《第9车厢》▲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2014浙江卷《走眼》▲结合赵老板这一人物形象分析作品主旨。2015浙江卷《捡烂纸的老头》▲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2013湖南卷《未婚妻》▲综观全文,作品表现了“我”这个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古渡头》▲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2015安徽卷《蓑衣》▲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2015全国Ⅱ卷《塾师老汪》▲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高低温试验箱/恒温恒湿试验箱/典题示例(2013年高考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问题。枪口下的人格徐树建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巴黎。在一家咖啡馆里,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脑后忽然被顶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霍夫曼大吃一惊,只得举起双手,一任挎在腰间的手枪被抽走,等转头一看顿时又气又羞,原来,刚才顶着自己的并不是枪,仅仅是一柄铲子,而俘虏他的人竟是贝尔蒂——他的房东。
德国军队占领巴黎后,霍夫曼就住在贝尔蒂家。他对贝尔蒂一家还算客气,不过,那更是一种骨子里的轻蔑。此刻,望着霍夫曼疑惑不解的样子,贝尔蒂自豪地说:“我们起义了,全城都解放了,现在,我要把你押送到战俘营里。”于是霍夫曼不得不在前面走。这时贝尔蒂的邻居迈尔迎面过来,冲上前对着霍夫曼就是一口黏痰。霍夫曼不动声色地擦掉脸上的黏痰,然后傲慢地说:“先生,你太没有风度了。作为一名有尊严的帝国军人,我鄙视你。”迈尔听了暴跳如雷,挥舞着拳头要上前揍他,更有几个围观的人大叫起来:“扒了他的衣裳,用石块砸死这个德国佬。”贝尔蒂死命拉住迈尔,又对众人说:“他是一个俘虏,理应得到应有的尊重,还是让法律来审判他吧。”霍夫曼听了,对贝尔蒂微微弯腰,说:“谢谢。”
贝尔蒂呵斥道:“收起你那一套吧。你一个双手沾满无辜者鲜血的刽子手,有何风度、尊严可言?”霍夫曼被关进了战俘营。谁知刚过去几个小时,这座城市又被德军重新占领,然后,大伙像猪羊一样全被赶到广场上。霍夫曼和其他俘虏自然得到了解救,他们趾高气扬地走到大伙面前,挨个指认几个小时前俘虏他们的人。只要他们一指认出谁,那人就会被粗暴地强拉出来当众杀死。一会儿轮到霍夫曼指认了,他一双狼似的眼睛从一张张惊惶失措的脸上扫过。没有人能忍受他的目光,大家不得不低下头,只有一双眼睛避也不避,那人正是贝尔蒂。
只见霍夫曼盯着贝尔蒂,轻声说:“你维护了我的尊严,现在,该是我回报的时候了。”说着,径直走过贝尔蒂的面前。贝尔蒂得救了。虽然他不怕死,但活着毕竟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他从心底里暗暗感谢霍夫曼。就在这时,听到霍夫曼锐声叫了起来:“俘虏我的人就是他,给我毙了他。”随着一声惊恐的叫声,早有两个如狼似虎的德国军人冲过去,揪出迈尔。德国人的手指不由分说地搭上了扳机,迈尔早就吓瘫了,面无人色,连裤子都湿了一大片。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有人大叫起来:“霍夫曼,你认错人了,俘虏你的人不是他,而是我。”所有人全惊呆了,霍夫曼更是大吃一惊,大叫的人是贝尔蒂。霍夫曼一下子语无伦次起来:“贝尔蒂先生,你这是怎么了?你头昏了吗?”
贝尔蒂从队列中笔直地走出来,一脸平静地说:“霍夫曼先生,你怎么可以泄私愤呢?你所谓的风度呢?”霍夫曼大脑里一片糨糊,摇着头呻吟着说:“贝尔蒂先生,你这是开玩笑吧?明明是这个可恶的人俘虏我的嘛……”贝尔蒂口齿分外清晰、分外响亮地说:“霍夫曼先生,请以你一向引以为豪的尊严起誓,俘虏你的人到底是谁?”霍夫曼一下子脸如死灰,无力地问道:“为什么?你这是为什么?”贝尔蒂微笑着说:“在我们心目中,尊严和风度的重量绝不比你们轻,甚至比生命还要重。”枪响了,贝尔蒂倒了下去。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有删改)1.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的含意?(2分)
思维点拨2.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5分)
思维点拨3.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7分)
思维点拨答题明鉴对作者在小说中表现的价值性思考与审美取向进行分析与评价,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1.整体考虑探究小说体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需要从全文整体和重点内容或具体描写综合考虑,比如思考作者如何描写人物,在人物身上寄寓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如“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这一结尾句,“这个伟大的灵魂”隐含了对贝尔蒂的肯定,而“缓缓地把腰弯了下去”则表现出作者对霍夫曼行为的某种肯定。2.回归文本对小说中某种现象、某个人物等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回到文本、贴着文本分析,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不能简单地用自己固有的观点套上去了事。3.注重思辨要清楚地认识到,生活中的人、事是复杂的,小说中的人、事更是复杂的,没有单一的人性,作者在表达时也没有简单的好恶。评价时要重思辨,从具体的描述中找到依据得出结论。表述时要先明确观点,再简述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4.言之成理很多情况下,对作者表达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理解是多元的,甚至你也可以提出相反的理解,关键是能够结合文本进行全面分析而言之成理。如对课文中《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我”对于战争的态度等,你完全可以作出否定的评价。但是,具体到一些文本,具体到一些价值判断,不能作简单的否定。开放性的题目并不是离开文本随意评判。牛刀小试再读课案4中2011年高考浙江卷《第9车厢》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此题是开放性的,可以从责任心、管理水平、处事能力等方面来谈,但不能离开文本。答案: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问题。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维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真题举隅二、从作品形象、主旨中所获启示的理性呈现试卷真题举隅2013辽宁卷《圣诞夜的歌声》▲小说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2013重庆卷《枪口下的人格》▲作者对贝尔蒂和霍夫曼持何态度?你怎样看待文中所涉及的风度与尊严?▲贝尔蒂对俘虏霍夫曼的态度是否值得肯定?他该不该舍命去救胆小怕死的迈尔?请谈谈你的看法并说明理由。2014辽宁卷《数学家的爱情》▲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2016全国Ⅲ卷《玻璃》▲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2017浙江卷《一种美味》▲“一种美味”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典题示例(2014年高考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问题。数学家的爱情李伶伶①数学家是朋友送他的绰号,因为他对数字特别敏感,数学运算得特别快。朋友都说他是数学天才。可是数学天才的爱情之路却一直不顺。②一次,他跟一个交往不久的女友去饭店吃饭,结账时却跟服务员吵了起来。那天饭钱应该是79.8元,如果服务员报出准确的数值,他也不会生气。可是服务员向他要80元。他说,不对吧。服务员说,账单上这么写的。说着把手写的账单递给他。他看账单上真写着80元,就说,你们算错账了,不是80元,是79.80元。服务员说,我们这里都是按四舍五入收费的。他说,你们怎么收费我不管,但是你们这账确实算错了。服务员说,差两角钱还算差呀?数学家说,怎么不算差?79.80元和80元能画等号吗?服务员说他小气,数学家就跟她吵了起来。③女友很尴尬,劝了半天劝不住他,索性走了。当晚就跟他分手了。女友觉得他为两角钱就能跟人吵一架,以后她可过不了。④数学家很苦恼。朋友劝他别上火,说总能遇到理解他的人。⑤后来他真遇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她是个会计,也喜欢计算,也是看到一组数字就把它们加起来算出结果。两个人在一起时总比赛谁算得快。跟她在一起,数学家很开心。数学家想跟她结婚,却因为一件小事又黄了。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人,就同意了。⑦于是,数学家帮女老板算账,女友帮核实,女老板在旁边收钱。不一会儿,结账的队伍就消失了,剩下最后一位客人。就是这最后一个人的账,让数学家和女友出现了分歧。数学家算出客人应付182元,女友说是188元。让客人自己算,结果跟数学家一样。最后让女老板算,女老板算完后,看看数学家又看看他女友,说,这位先生算得对。数学家女友说,你说谎!女老板说,我为什么要说谎?我们三个算的结果都一样,说明你确实算错了。数学家女友说,我没错,不信我重新给你算一遍。客人有点儿不高兴,说,你这人怎么这样?算错了还不承认。女老板说,您别生气,我按您算的结果收钱。客人递过来200元钱,女老板找给他18元。客人拿着找回的零钱走了。数学家女友气愤不已,她看看女老板,又看看数学家,一句话没说就走了。数学家跑出去追女友。女友说,除非你承认自己算错了,否则别再来找我。数学家觉得女友不讲道理,就没再找她。⑧女老板很感激数学家那天帮她算账,他再去喝咖啡时,说啥也不要钱。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后来又成了恋人。女老板是个年轻的单身女人,厌倦了职场的尔虞我诈,辞职开了这家咖啡厅。数学家经常来帮女老板算账,女老板对他的计算能力崇拜得五体投地。一年后的情人节,他们结婚了。⑨结婚那天,咖啡厅全部商品打八折。服务员问:开心果也打折吗?女老板说,当然不打,开心怎么能打折呢?数学家觉得这话耳熟,就问,开心果不打折,那去年怎么打了?女老板看着数学家笑了,说,去年也没打。最后那位客人买了一碟开心果,你算账时一并打了折,所以那天的账,你当时的女友算的是对的。数学家很意外,说,那你为什么说她算错了?女老板说,傻瓜,因为我看上你了呗!数学家很生气,说,你怎么能这样!⑩数学家不能原谅女老板,执意跟她离了婚。女老板不理解,数学家为什么这么对她。(选自《小说选刊》,有改动)数学天才为什么赢得爱情又为什么失去爱情?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你从这个人物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8分)
思维点拨答题明鉴从作品形象、主旨中获得的启示需要结合文本进行理性呈现。1.启示的获得来自作品中的人物言行、品性、经验、教训等方面。如2010年高考浙江卷《静流》有一题为:“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两点成长感悟。”其中有一些是波折,是教训。2.启示的提炼可以从小说主要情节、情感倾向,特别是小说主题上考虑。具体到解答时,思考往往是综合的。而且,你对小说价值的感悟与评价,与小说给你的启示是分不开的。如2011年高考浙江卷《第9车厢》“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这一题,“思考”其实也是启示。3.启示的呈现可以从作品人物或事件的正面或反面考虑,一般是从正面阐述,即最好用“是”“要”等词语表达。一般分点,每点先用一句概括的话表达,然后作简要的说明。有的启示,是开放的,甚至是多元的,表达时要明确清晰,不能自相矛盾。牛刀小试再读课案1中2013年高考辽宁卷《圣诞夜的歌声》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小说结尾写到亚诺什心存歉疚。他是否应该还钱?请结合作品加以解说,并谈谈给你的启示。
解析:这是开放性探究题,要求观点明确,结合作品,论述合理,谈出启示。答案:观点一:亚诺什不该把钱送回去。他本来可以用这笔钱给孩子们买些可吃可玩的圣诞礼物,仅有歌声的圣诞节是不完满的。观点二:亚诺什应该把钱送回去。快乐是钱买不来的,穷人也有尊严,靴匠不应该以牺牲一家人的快乐为代价而接受施舍。观点三:亚诺什可以采取变通的方法。例如他可以邀请富人跟他们一家一起唱歌过节。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快乐是较为圆满的。对点题型练一、(2017东阳中学考前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看谷子的老人唐兴顺已经是秋末了,照常规庄稼应该全部收割完毕。可是李老汉和老伴商量,想让这三分地的谷子再长一两天,催催籽,谁知道一停顿,老天爷却下起雨来。老汉急了,他怕成群结队的麻雀来抢食,也怕獾在雨天的夜晚来捣乱。老汉从旮旮旯旯收拾了些东西,打上黄油布伞往地里去了,身后跟着一条高腿狗。老汉在地中间和地的两头分别插上了三个假人,夸张的人形,胳膊上拖着长长的破塑料纸,又在地南头靠边的地方,借助一块大石头的弯崖,搭了个简易小窝棚。
老汉双手叉腰站在地埂上,眯眼看起雨中的谷子来,想起当初和老伴一起打畦的情景。他们把土壤弄得跟面粉一样,然后拉起绳子撒灰线,眯眼瞄准定畦垅。谷苗透出地面,迎着早晨初升的太阳,最好看。暑伏高温天,蹲在谷地里间苗,人像在蒸笼里一样,汗珠顺着脊背、腰腿流到土壤里。间苗之后,谷子长得很快,如着了新装列队待命的士兵。不用几日,它们身体的一个部位就鼓胀起来,很快从头上钻出一个“青毛虫”来,个头越来越大,各个部分之间也越来越紧凑,几乎完全看不出缝隙的时候,谷穗的颜色就开始由青色向黄色转换了。李老汉知道,黄色是小米的颜色,金子的颜色。每当此时,他就想,你说这稀罕不稀罕,一块山地,几粒种子,凭空就生出这么多金灿灿的东西。这时候,他感觉到脚脖子上被什么东西触动着,低头一看,是高腿狗在用尾巴和他说话。扭过身来,看到身后地堰上站着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男的撑绿伞,女的撑红伞。男的戴眼镜,紧抿着嘴,女的要小很多,大眼睛扑闪着,肤色很白,像雪像面,还挂着一对金色耳环,颜色比小米的颜色还要亮堂。男的指着地边的窝棚问:“这个做啥用?”女的同时也把眼光投向了窝棚。
“哈哈,住人呀。”老汉笑着回答,没容他们问,紧接着又补一句:“看地,看谷子呢!”
“能值几个钱呀!受这罪!”女的使用的是又尖又脆的声音。老汉想说她一句,抬眼看这女的很好看。过去村东头郭老三家有个女儿就是这个样子,十里八村漂亮得出了名,后来被一个来游山的老板带走,全家都迁下山了。老汉没开腔,拿起镰刀,弯腰从旁边的石堆上割了捆圪针,把圪针堵在窝棚后边的岸壑处。这男女一前一后走了。老汉没直身,从胳膊肘下边看了他们一眼。他们刚走,又有人从大路上走过来,这次人多,有十几个,全是20岁左右的毛头娃,穿着阴阳古怪,花花绿绿,有的打着伞,有的什么雨具也没拿,有的两三个人簇拥在一柄伞下,有的伸胳膊仰头,让细密的雨水往头上脸上淋,嘻嘻哈哈,尽说些疯疯癫癫的话。李老汉几次想发声,但一看是一群孙子辈的娃娃,就闪在一边。他们疯了一会儿就离去了。他爬进窝棚里,在四个角分别压了一块石头,才在草垫上躺下,突然听到外边有人咳嗽,弯腰走出来,见是一个老汉和一个老婆,老干部模样。男的白发向后梳着背头,耳朵大,面色白。女的是老式剪发,穿一件宽大的酱色布衫,一人撑一把很大的伞,说话和颜悦色。他们应该种过地,因为他们说到谷子品种、产量、价格,还说“这个天气,停两天还行,如果再下雨,谷穗即便长在秆上也会霉烂”。他们建议带雨把谷穗收回去。李老汉觉得他们在行,就和他们说了许多话。他们走了。李老汉心中犹豫起来,就打着伞围着地边转,转到大路边时,和路上来往的游人挨得很近,有的人不进地,却隔着渠沟和他说话,发出许多议论。他听到有个人说:“刚才这顿饭吃了700多元,能买多少小米!”他不想再和人说话,也不想再让其他人来地里看稀罕,就把刚才割下来的那一捆圪针,从地南头搬到地北头,挡在大路向小路的拐弯处,然后撑起伞站着。几只灰喜鹊在树上跳来跳去,一群麻雀在低矮繁茂的灌木丛上飞起又落下。雨下得更细小了,只有轻微的一点,却满天都是,像湿度很浓的雾一样。抬眼望远处,山冈坡地上有很多游人,三三两两,悠然自得。这时有个声音在大路上喊他,扭过身一看,是最开始到地里来给他说话的那一对中年人,隔着那团圪针,女的笑眯眯的,男的做手势让他过去,到跟前,男的说了一句什么就从口袋里掏出3张100元的人民币给老汉,老汉不接,他就把钱扔了过去,一张落在圪针上,两张飘到了地里。老汉不知所措,但钱不能让雨淋湿啊,赶忙弯腰捡起来,然后挪开圪针,呼喊着让这两个人站住,可他们已经跑远了。李老汉愣在那里,平生第一次经历这样不好处理的事情。1.文中的李老汉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简要概括。(5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要素以及基本内容,从文中刻画主人公李老汉的语句进行分析。李老汉是一个对于现代文明极不适应,充满着一种抵触情绪的农民形象,是一个典型的老庄稼汉形象,他对于土地有着一种怜爱之心,从来不浪费一粒粮食,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是勤劳质朴的他对于馈赠人类的土地的一种礼赞。答案:李老汉是一个勤劳质朴、热爱土地和粮食、抵触现代都市文明的农民。2.文中描写老干部夫妇和描写20岁左右的毛头娃,方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6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准确细致找准答题区间,找出与之相关的重要语句进行分析,特别是要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理解。文中描写老干部夫妇和描写20岁左右的毛头娃方法是不一样的,描写老干部运用了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以及具体谈话的一些内容,表现出对老干部夫妇的一种好感;但在描写20岁左右的毛头娃时却是轻描淡写地进行概括,这样体现出对毛头娃的一种排挤情绪。答案:①写老干部夫妇较为详细,不仅有肖像描写、神态描写,还写了具体的谈话内容;写毛头娃则采用了概括描写的方法,只写了李老汉对他们的整体印象;②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在写法上有所变化,详略得当,也表现出李老汉对老干部夫妇的好感和对“古怪”的毛头娃的排斥。3.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方面对文中画线句子加以赏析。(6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找准答题要素以及答题区间,从具体的内容着手,侧重于分析这些语句对于文章整体内容的一个作用。文中画线部分,它是一段对人物肖像的描写,让人明白地看到李老汉眼中的漂亮女人,同时极为清楚地表达出李老汉对于土地的热爱。答案:这是一段肖像描写,展现了李老汉眼中的漂亮女人的形象。将其容颜与白雪、白面作类比,将其耳环的颜色和小米的颜色作类比,符合李老汉的农民身份,表达了李老汉对土地、粮食的热爱之情。4.有人说,文章最后没有交代李老汉到底如何处理那300元钱是一个败笔,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8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价值取向,从不同角度看待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本题是一道探究性的题目,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从不同的层次去分析题目的设置目的,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解答本题的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本题无论是从认为是败笔,还是不是败笔作答,都需要紧扣文章内容,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使文章内容更具科学性、合理性。答案:(示例一)不是败笔。①李老汉是一个陷入思想困境的农民形象,他既不接受正在变化着的都市生活,又无可奈何,这样的安排可以强化李老汉的困境,凸显主题;②不交代最后到底如何处理这300元钱,为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读者可以据此而为李老汉设计处理方案,使他实现思想突围。(示例二)是败笔。①小说的重点就是讲故事,应当把事件的来龙去脉说清楚,使故事具有完整性;②人物性格应当统一,李老汉勤劳朴实,不会接受意外之财,面对别人抛下的钱,应当坚决退还,让他“不知如何处理”,破坏了人物性格的统一。二、(2016年高考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撞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掏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菜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有删改)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C.王有福不情愿承认自己误撞酒店玻璃受伤,主要是因为妻子有病,家庭生活很困难,害怕酒店追究责任,让他赔偿损失。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解析:CE
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答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A项,见于文章第一段,由“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可知,“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牵强附会。B项,“也有打官司的经验”于文无据。D项,“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不准确。6.“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首先,“我”就是这个故事的讲述者,第一人称视角使小说内容更加真实可信,容易使读者有亲身参与之感。其次,“我”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中的角色之一。“我”的行为举止推进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再次,“我”看到酒店出于善意贴出的告示后想到的却是状告酒店以获得更多赔偿,性格非常市侩狡黠;而王有福在被玻璃误伤后因害怕赔偿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永州道路货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题库
- 确保数据传输中协议约束效果
- 制造业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研究报告
- 游戏开发产业游戏引擎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
- 浙江省温州十校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保定小学劳务合同样本
- 兄弟合伙工程合同样本
- 农村货物搬运合同样本
-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建议及试题与答案
- 2025年会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快速掌握
- 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答题卡
- 升压斩波电路
- 产品特殊价格申请表
- 2023年河南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开院区招聘药学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一年级语文雨点儿-教学课件【希沃白板初阶培训结营大作业】
- 卫生部手术分级目录(2023年1月份修订)
- GA/T 1323-2016基于荧光聚合物传感技术的痕量炸药探测仪通用技术要求
- 钢栈桥施工监理细则
- 优秀员工荣誉证书模板
- 金蝶PLM详细介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