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加几教学设计反思
第一篇:9加几教学设计反思活动片段展示:我首先通过一个活动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出示课本P96~97的全景图。教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再用小棒来代替饮料来数一数。生1:我是1盒1盒地数……一共13盒。生2:我是2瓶2瓶数,再加1盒……一共13盒。生3:箱子里有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一共有13盒。生4:我是先把外面的一盒饮料放在箱子里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老师有意识地抽出各种数法的代表来比赛看谁数得快)师:老师现在请三位小朋友来同时数一数老师这里一共有几朵花。(出示红花9朵,黄花8朵,分三组来数)师:哪个小朋友数得最快?为什么他数得这么快?哪种方法好?……反思:上面的教学片段,我从情境入手,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研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体现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理念。一、把学生当作研究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进:“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小学生天生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以上教学片段中,我正是从这一特点出发,让小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把凑十法强加给学生,因为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动脑思考获得的。这样教学,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了满足,并能感到自己是个研究者、发明者,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是一种个体的认知活动。由于每个人的认识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的计算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鼓励算法多样化,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这样,不仅肯定了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了学生的劳动成果,学生在不断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创新意识便会得到很好的培养。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对一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数数已经掌握了很多种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是简单的用一种方法强加学生掌握,而是引导、实践、探索,发现,虽然有些学生认知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他们不是用很优化的方法,但通过他们的亲身体验,感悟,也能发现其它方法比自己的方法好。这种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了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
第二篇:9加几教学设计及反思9加几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88~90页的全景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的学校要开运动会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想)那就和老师一起来闯关吧![多媒体出示](复习)1、口答;2能分成1和几?5能分成1和几?4能分成1和几?6能分成1和几?7能分成1和几?2.直接说出得数:9+()=109+1+2=?9+1+6=?9+1+4=?9+1+3=?同学们,我们已经顺利的闯过了俩关,那就让我们到运动场上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啦!你们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校园运动会场景图]二、探求算法;1、师:运动会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小朋友们认真的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那些比赛项目?(举手回答;有踢毽子的、有跳绳的、有跑步的、跳远的、)看来大家都是爱运动的孩子。2、你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那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参加?(我最喜欢„有„人参加.)<跳远的有7人,踢毽子的有9人,跳绳的有3人,跑步的有6人.>3、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这些运动员准备了好多好多牛奶(课件出示牛奶画面),已经送走了一些,请大家帮小朋友们数一数现在还有多少盒没送?(也就是说现在一共有多少盒牛奶?)⑴、你是怎么算出来得?能告诉老师吗?[交流汇报];老师请一位勇敢的小朋友举手说你是怎样数的?(一盒一盒的数,1、2、3、4、5、6、7、8、9„„12、13共13盒。)(接着数的方法;盒子里已经有9盒,然后接着数10、11、12、13、共13盒。)(凑十法:把外面的一盒牛奶放在盒子里,凑成10盒,10盒加上剩下的3盒,一共是13盒。)该怎样列式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9+4=13[多媒体出示牛奶凑10法图]演示凑10法转换过程法{从外面拿一盒放到箱子里,把箱子里凑成十盒;加上外面的三盒就等于13盒}(演示把箱子外面的一盒放入箱子里,直观形象,易于学生理解“凑十法三、知识小结,巩固练习。(1)同学们刚才我们用来计算的9加几的方法在数学中就叫“凑十法”,也就是把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已经学过的10加几来算。(9加几→10加几)如图所示。(2)巩固“凑十法”;(3)出示“凑十法”法则。(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板书设计:9加几9+4=13凑十法: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9加几》教学反思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3、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第三篇:9加几教学设计与反思《9加几》教学设计与反思韩万霞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P96、98页内容。教学目标: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小棒20根。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1、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10与几等于十几的习题)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1、创设情报境,教学例1(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生:有踢毽子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生:还有13盒没送。(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生讨论、汇报。(小组内同学交流,然后各级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法,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2、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的?提问:要算有多少盒怎样列式?(板书:9+4)师:今天我们来研究9加几。(板书课题:9加几)师:9加几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请一名学生操作,教师引导语言: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式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和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师:谁能结合板书完整地说一说,刚才我们是怎样计算9+4的?3、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如:运动会上有9个踢毽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毽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列式算式后,学生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每提1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对于9加几的问题,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二、练习巩固提高。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看图说图意,并动手圈一圈,再看图写出得数。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3、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会计算9加几的算式吗?请说出几个9加几的算式并说说怎样计算的。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9加几)同学们想到了许多的方法。其中的“凑十法”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板书设计:9加几9+5=149+7=161416教学反思这节课教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数学地思维,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的一个重点。低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注重逐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深入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头脑思考问题,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数学课堂的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这些,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得到了较好地体现,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时时闪烁着创新思维的火花。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数学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的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平等、开放、操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第四篇:9加几教学反思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9加几”教学反思上街区外国语小学刘梦燕浅谈小学数学低年级计算教学——“9加几”教学反思上街区外国语小学刘梦燕数与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今后学习数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也是每一个人必备的数学素养,所以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计算教学如何才能扎实而不失灵活,我们一线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呢?在“上街区帮扶式发展教研系列活动”中,外国语小学的任平老师执教的“9加几”一课,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任老师的这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游戏环节的设计贯穿始终,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复习环节题目设计巧妙,层层递进。上课伊始,任老师就从“对数游戏”到“开火车游戏”,一步步为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做了充分的铺垫。尤其是开火车练习中,分三层:从10加几,9加1加几,到三个数相加先找能凑成10的两个数加,不仅体现了灵活的计算方法,而且渗透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每个练习都让学生说说“你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从而使每个学生的头脑中都刻下“10加几就得十几最好算“的烙印,为后面整个单元内容的学习做好知识的迁移铺垫。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任老师没有使用课本上分牛奶的主题图,而是创设了“小猴子吃桃子”的情境,直观、形象、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学生看到图马上就能想到把盒子外面的桃子先放进盒子里一个,把盒子放满正好是10个,同时通过动画演示生动的体现了9加1先凑成十的过程,巧妙的引出了“凑十法”。三、层层深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首先在课件演示时任老师及时强调了9添上1就凑成了10,通过演示学生更直观的看到了凑十的过程。其次学生在说凑十法的同时任老师出示分解计算图清晰的展示凑十的过程,从直观图画抽象到数学式子,让学生理解凑十的过程。再次为了让孩子理解凑十的过程,任老师通过提问、小组交流等让每个学生都说一说,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计算过程的能力,同时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掌握的更好。最后任老师老师及时的总结提问“为什么凑十?”给孩子反思的时间,从而把本节课的难点轻松的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四、练习形式多样,学生掌握扎实。本节课仅通过9+4一道例题教会孩子的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其它9加几的题目都在练习中由学生自己来计算。任老师设计的练习由易到难,让学生在练习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先由带图画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圈一圈,然后填一填,再说一说,过渡到直接出示9加几的口算卡片让学生看算式计算,逐步提高孩子的能力。总之,在教学中,任老师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在整节课中,学生有动、有静;有学、有乐,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优势,教师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是总是扶着学生走,使枯燥的计算课变得富有生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9加几教学反思9加几教学反思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3,让学生在互相交流解题思路的过程中,理解算理,初步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例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9放在心里,往后数4个,得13”;“9+1=10,10+3=13我是听妈妈说过的”。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我就“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自我感觉上得还不错,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9加几”的计算题了。这节课中存在很多不足,在教学中材料的提供应更开放,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等。在原有的教案中我也设计了这一环节,但在教学中由于我的课堂掌控能力还欠火候,没能处理好。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第一篇:杨氏之子教学设计几反思《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水帘中心小学史春霞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学生自行进行文意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出示文言文,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1、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幻灯出示文章)仔细读一读这篇课文,和平时读的课文感觉有什么不同吗?文言文和我们平时学习的课文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难理解。小结:文言文语言很简练,有时候一句话只有一个字,但包含的意思很多。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善于想象,把一个字变成好多好多字,把一句话变成好多好多话,这样你就能读懂。2、那你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谁来说说?(姓杨人家的儿子)课文中的小孩姓杨是杨氏之子,你姓什么?在古代你就是——文言文看似很短,但不像我们平时的课文那么好读。怎么读好它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看。二、借助停顿符号读通课文。1、学生自由读。刚才老师注意听了一些同学的朗读,有些同学读时磕磕绊绊、一顿一顿的。而有些同学读得流畅通顺,说说你有什么方法吗?生交流。2、确实读文言文我们要注意恰当的停顿,请同学们按照这样的停顿方法,自己试着再读一读。(让学生在书上做好停顿记号)幻灯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文中共有五句话,老师请五个同学读。正音,注意学生的停顿。第二句:‚诣‛是生字,会读了,你能说说它的意思吗?(这个‚诣‛是拜见没错,但它不是拜见一般的人,专门指拜见他尊敬的人或他的长辈。)第三句:‚为‛读四声,这里省略了谁为谁?第四句、第五句:都有一个‚曰‛,要读出说的语气。第五句:‚应‛读四声,表示很快接着别人的话。‚禽‛是生字,在这里是鸟的意思,有一个成语叫——飞禽走兽,不是家禽的意思。4、谁愿意来读一读全文。三、自解意思,初述大意1.师:真了不起,刚接触古文,就能把古文读得这么好,这么流畅。像这样的古文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读懂它?预设方法一:先把每个字的意思搞明白,再弄懂每句话的意思;预设方法二:看注释;预设方法三:联系上下文理解;预设方法四:看课文插图理解;预设方法五:也可以在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预设方法六:……2.师:请你试着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或者哪一句话?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等一会我们来交流。3.师:你读懂了吗?会说每句话的意思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课件出示)孔君平诣其()父此()是君家果()为()设果师:短短的时间里这么难理解的文言文句子居然能自己读懂它,实在让人佩服!但是到底懂不懂,下面这个环节就见分晓了。四、读懂课文,体会‚聪惠‛1、这个姓杨人家的儿子怎么样?请同学们读第一句,你了解到了什么?(姓杨人家的儿子是梁国人,当时只有九岁,非常聪明。)短短的一句话,让我们了解到了杨氏之子生活的国家,以及年龄、性格特点。‚甚聪惠‛的‚惠‛通‚慧‛,‚甚聪惠‛的意思是非常聪明。那么,从哪儿看出来这个小孩非常聪明呢?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体现‚杨氏之子‛聪惠的语句。幻灯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那他聪明在哪儿呢?(1)‚儿应声答曰——‛说明他反应很快,思维敏捷。(不假思索地回答)(2)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听出了孔君平的‚话中话‛,听出了‚弦外之音‛。孔君平并没有说你姓杨,杨梅也有一个杨,只说了一句话‚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就听出来了,言外之意——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说明他很会听。(3)孔君平抓住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都是同一个字来开玩笑——‚此是君家果‛,小孩马上抓住孔君平和孔雀都有一个‚孔‛字来反驳:没听说过孔雀是你家的家禽。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回答得很巧妙。他的回答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天衣无缝、无懈可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说明他很会说,善于言辞。像这样的人,我们说他是——能说会道、伶牙俐齿、对答如流、能言善辩。师相机板书:会听、反应快、会说。分角色读对话。3、大家看,杨氏之子,第一,会听,能够听出话中话;第二,反应快,思维敏捷;第三,会说,回答得十分巧妙。我还有个问题,‚甚聪惠‛的‚惠‛书上说是通假字,跟智慧的‚慧‛是一个意思,但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智慧‛的‚慧‛呢?这个‚惠‛跟智慧的‚慧‛有何区别呢?老师查了《辞海》,发现‚惠‛主要有这么几层意思,第一是仁慈;第二是柔顺;第三,跟‚慧‛相通,意思是聪明。(幻灯片出示)仁慈、柔顺什么意思?就是有教养、有礼貌。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个小孩的聪明。那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孩不但聪明.而且很有教养、有礼貌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细细地读课文,每一个字都要注意思考。生细读。指名答。(1)‚为设果,果有杨梅‛,从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非常有礼貌,给孔君平准备了水果。当时的情况是——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那他就是小主人了。那他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果有杨梅‛,果子中有杨梅,证明不止有杨梅。‚设果‛,就是摆水果:如果只有一种水果是称不上摆的。)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小孩非常热情好客,端出好多水果招待客人,懂得待客之道。再往下看,还从哪里能看出他是一个非常懂事、有礼貌的孩子?(2)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两个字里看出来,夫子是尊称,说话很得体,很有教养。古人说话真是有礼貌,孔君平用了‚君家‛来称呼‚杨家‛,表示尊重。(3)‚未闻‛这个词看出来他很有礼貌。‚未闻‛的意思是——没有听说。他没有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用了否定句进行回答。幻灯出示:孔雀是夫子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一下,如果这个小孩直接这样回答:那么孔雀就是你家的鸟了。这样回答就——(不得体。因为孔君平毕竟是来拜见他父亲的,这样会让客人尴尬!)用了‚未闻‛这样——(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不让对方难堪,又不动声色地反驳了对方。)读书就要逐字逐句地体会,就要细细地品赏。就要咬文嚼字,这样才能把话中话都读出来。4、此时,孔君平不禁会赞叹,用文中的一个词是——甚聪惠!怪不得人们赞叹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5、读懂了文章,那能背下来吗?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下来。(生自由背诵课文)指名背诵课文,最后全班一起背《杨氏之子》。五、拓展阅读。1、那你知道《杨氏之子》是哪本书里的故事吗?(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本书里还有一篇《徐氏之子》,幻灯出示: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讲的也是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1、请同学们读一读,注意恰当的停顿,做一做记号,读好文章。还要借助注释了解意思,说一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指名读,并说说这个故事的大意。(徐家有个小孩,年方九岁,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有人对他说:‚若是让月亮中什么都没有,它是不是应该更加明亮呀?‛这个姓徐的孩子说:‚不对。比方说人眼中都有瞳仁,没有瞳仁就看不见光明了。‛)3、孩子的回答太妙了,妙在哪里?(他把人的眼睛和月亮做了比较,不是正面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而是借助了某样东西来告诉提问者他的回答。)五、课外作业。把《杨氏之子》和《徐氏之子》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板书:会听聪反应快杨氏之子会说惠有教养有礼貌《杨氏之子》反思:水帘中心小学史春霞《杨氏之子》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所以让孩子们能够读通、读顺、读懂文章,培养孩子的语感,对孩子进行读懂文言文的方法策略指导是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读,在读中学,读中悟。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通文言文是一个重点。我先放手让孩子自己读文,在学生充分朗读之后,请同学朗读,对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然后是朗读的停顿,‚孔/指以/示儿/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对于这些在朗读中不易掌握的停顿,我先让同学朗读比较,并给孩子进行示范朗读,让他们发现异同,然后自己发现。特别是‚家禽‛‚家/禽‛,因为古文中的家禽和现代意义的家禽理解不同,但学生对此却没有这方面的知识积累,所以不能理解,于是我范读,学生练读,我明显地感受到读得越好了,理解也就加深了。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让孩子再读课文,引导孩子发现文言文与现代文在表述上的不同。孩子能用白话文翻译文言文,对文章能够整体把握。虽然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是我在设计的时候还是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的理解的过程中,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在学习中,孩子们在语言实践中感受到了,文言文语言简练,朗读有些拗口,字义和现代有所不同。文章中杨氏子的语言非常巧妙,但是让孩子就文中的两句对话就体会语言的艺术的确很难。为了把这个主题深入下去,我在开课的时候就出示了罗斯福的故事,让孩子感知语言的艺术。这样孩子对于语言的艺术感受就深切了一些。而课文中杨氏之子的回答则抓住了杨家小儿的反应敏捷,迅速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义,并马上联想到孔君平的姓与孔雀一样,于是用孔雀来回答,但有没有正面否定孔君平的回答,也是话中有话,言尽而意无穷,这就是妙之所在。孩子在体会的时候先是有些不大明白,但随着深入学习,细细品味,最终恍然大悟,这也是学习这篇课文的有趣之处。我发现学生再读时确实老练了许多,而且是非常饶有兴趣地去探索语言的艺术。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自己感觉对学生放得还不够开,在教学中还总是在‚告诉‛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但是看见孩子们学古文的兴趣变浓了,而且也学到了一些读古文的方法,他们有收获我非常高兴。《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段:学什么一、读题质疑,形成期待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古人写的,古人写的文章,用的是文言,叫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现在就来学《世说新语》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学生读题2、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从中了解课文主要写的是谁?)(一户姓杨人家的孩子)3、出示学习目标第二段:我来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说说昨晚大家预习读文言文有什么感觉?文言文读了,生字宝宝都认识了吗?同桌互相读一读,会读的同学在写字本上在每个字2个。2、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实‚读‛是学文言文的最好诀窍。请大家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3、汇报:抽读,齐读,检测读书情况,相机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孔指以示儿曰‛‚为设果‛‚儿应声答曰‛(两个多音字:为、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再指名读。三、研读全文,理解意思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请试着用看注释、查工具书的方法来看看这篇文言文到底讲了什么事?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做上记号,一会交流。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2、自学展示(一)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师:读懂了杨氏子的年龄只有九岁,比大家还要小。‚聪‛的意思是——聪明,‚惠‛的意思是——智慧。(课件)师讲述通假字的原因。师:(甚)的意思?我们班这位女同学非常可爱,可以说是——甚可爱;咱班的男同学长得都非常非常非常帅——甚帅。一个‚甚‛字将杨氏子的聪慧表现了出来。谁读一遍?师评:你不仅读出了杨氏子的聪明,还读出了内心对他的的喜爱。(板书:杨氏子)师:故事中除了杨氏子,还有一个人物是谁?(板书:孔君平)(二)出示: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师:知道孔君平是谁吗?(课件)孔君平来干什么呀?师:哪个字的意思是‚就‛?‚乃‛(就,于是)。那‚诣‛字的意思是?(拜见)其:他。师:你来读读,你读明白了什么?(可追问:两家关系怎么样)(孔君平经常来杨家玩,彼此比较熟悉)从哪儿看出来?小结:让一个九岁的孩子出来接待客人,足见这个孩子也真了不起啊。父亲的老朋友来了,恰巧父亲又不在家,那杨氏子是怎么接待客人的呢?(三)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齐读。师:这里并没有写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你是怎么知道的?师:这是待客之道。你真会读书!文言文的语言表达十分精练,表达的时候跟我们现代文可不一样,像这一句就省略了主语,叫承前省略。理解的时候我们就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作一些补充。这种方法我们现在也经常在用,叫(板书:联系上下文)师:从这句话中,你还可以读出什么?哪里看出来?师:嗯,客人来了,赶紧端出水果。端出多少水果?就一种吗?哪里看出来?评:说得太好了。杨氏子真是热情好客的孩子,端出了好多的水果。一个热情好客的杨氏子不由让孔君平心生喜爱之情。他们之间在说些什么呢?(四)出示: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齐读。谁来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师评:说得真好。理解:‚曰‛‚此‛。‚应声‛‚未闻‛‚夫子‛(五)体会巧妙1、你听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吗?(可追问:为什么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它水果呢)(板书:杨梅杨家果)2、师:你真聪明,一下就听明白了。可是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板书:孔雀——孔家禽3、再自由读读。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评:杨氏子不但会听,还会挺会说。课件出示:孔雀是君家禽。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比较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2)夫子:怎样的人可以称得上‘夫子’?师:一般有文化、有涵养的成年男子,可以称为夫子。称孔君平为‚夫子‛显得有礼貌。我们分男女同学来对对看。3、理解:应声答曰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长时间吧?(理解:应声答曰:)那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第三段:我来用:1、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2、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他会想什么?小结:同学们都走进了孔君平的内心世界,说出了他心中想说的话。(五)、熟读成诵过渡:古人用了短短的5句话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孩子的聪慧、礼貌,像这们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给背诵下来。1、练习背2、指名背。3、男女生比赛背诵。六、阅读链接、好书推荐虽然我们是第一次学习文言文,但大家都有着学习文言文的天赋,学得很棒。在理解文言文的时候,除了了解字面的意思,我们还读懂了文字背后的内涵。下面的这篇文言文讲述的是跟杨氏子一样聪明机智的孩子。大家自由读读看。(课件)第四段:我来思七、通过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聪慧的杨氏之子,通过他巧妙地回答,我们感受到说话是要讲究艺术的。板书:杨氏之子聪惠会听反应快会说有教养有礼貌
第二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感谢领导和老师们给我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让我在各位面前做教学经验介绍,我实在感觉自己有点班门弄斧。回顾自己在教学中点点滴滴,感觉并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在此,我仅就自己的教学谈一下做法和感悟,算做与大家探讨和交流吧。《杨氏之子》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古文,这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五年级孩子来说还是很新奇的。这篇文章虽然很短,但我的第一反应是不会教。面对这第一次,该让孩子学到什么?该怎样教学?我颇费了一番功夫。因为是第一篇古文,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千万不可一节课下来,让孩子们感到学习古文枯燥乏味。本节课我力争使课堂气氛活跃生动,让每个孩子的头脑都动起来,都有收获,让学生的自信心大大增强。为使本课上得有趣,我主要做了以下设计。一、开篇明意,由“氏”“之子”理清题目的意思。二、自学注释,对课文内容有大概的了解。学生初读课文,感觉本篇文章与现代文的不同,让学生明确这样的文章就是古文。在这篇古文中,有许多典型的单音节词,如“孔君平诣其父”中的“诣”指拜见。还有“未”、“闻”、“示”等,那么我想让孩子学会借助注释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惯。三、通过朗读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情况。我认为要在古文的语境中读出语感来,这可有点难。不像现代文的有感情朗读。古文要读好,首先当然要理解意思,这是孩子通过自读及合作交流可以基本达到的。我大胆放手让孩子操作。在此基础上,学习适时停顿朗读。此时,学生没有读出古文味,读得一字一停,什么也不像。有时还弄出笑话:把“杨氏子”读成“洋柿子”、把“孔君平/诣/其父”读成“孔君/平诣/其父”,把“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成“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完全改变了句意。于是我范读,学生练读,个个摇头晃脑,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就这样整整读了半节课,孩子还饶有兴趣。虽然时间很长,但是,我不觉得浪费。于是我不失时机的询问:如:“为设果”是说谁为谁摆放水果?学生回答后我明显地感受到学生读得越好,理解程度越深。这绝对不是简单的模仿,这是入情入境地品味。品味够了,我抛出本文的中心问题:“读了文章,你觉得杨氏之子应答如何?”没想到孩子们都说出了妙处所在:杨氏之子巧用姓氏作答。然而“未闻”的语气婉转却不为人知。我想: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再读,可惜还是没有答案。于是,我只得拿出比较句子的方法。将“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与“孔雀是夫子家禽”作比。光这样读肯定不行,要把句子放在语境中。我们先读了这似乎相同的两句,解释了意思,然后我和他们演一演,我自告奋勇来演杨氏之子,学生自愿和我合作来演孔君平,全体同学读旁白。互动一:(全体同学齐读旁白)生读:此是君家果。师(严肃地)说:孔雀是夫子家禽。大家觉得我演得不妥,我恍然大悟:“哦,原来‘未闻’两个字的作用这么大啊,的确不能漏。我知错就改,再给我一次机会,行吗?”2、互动二:(全体同学齐读旁白)生读:此是君家果。师(想了半天)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我又让学生再换着读,从读中我发觉有人已意会。但我不挑明,也不让他们把答案说了,因为还有许多人正在跳,就要摘到桃子了!接着我让那似乎意会之人演杨氏之子,其他人用心演孔君平。放入语境中对读,果然许多孩子明白了“未闻”之妙用。我没有及时揭穿,而是让他们小组内再读读杨氏之子的应答。他们已经意会,情感朗读也水到渠成。四、让学生讲本文的故事,适当指导文言文的现代含义。这是一个强化“兴趣”的过程。读罢此文是说来听听,我找两个学生根据课后注释讲讲这个故事,大家认真听后,议论议论,他们讲的谁和课文中写的最接近,最忠于原作。第三个同学再讲一讲,不过,这次我可要增加难度了,我要问他为什么这样讲,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要在课文中找出答案来,如果他答不上来,别的同学帮忙解决。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很快体会出杨氏子语言的婉转,完全理解了文言文的含义。同学们,如果你是孔君平,听到杨氏之子这样的回答,你心中会想些什么?又会说点什么呢?请你在纸上写一写。五、适当扩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适当扩展是一个延续“兴趣”的过程。学习文言文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这是个长期过程。趁着学生兴趣浓厚,及时地适当补充一些内容是必要的。补充的内容要有趣,并且和课文内容有相似之处,要容易理解的,这样,减缓坡度,延伸了本课的效果。学完课文后,我及时地补充另一则小故事,让孩子们用刚刚学到的方法进行自主尝试。一方面,是对教学效果的检查,另一方面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第三篇:《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杨氏之子》教学反思《杨氏之子》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也是小学高年级阶段的第一篇古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孩子们阅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降低学生学习上的难度,唤起他们阅读的欲望,就成了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从这几方面入手:一、激发兴趣,消除畏难情绪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古文,他们的心理充满了好奇,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设计定位在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导入时,我由学生熟悉的语言入手,进行交流,用周恩来的一段幽默风趣的对白,把学生引入课文。二、以读促悟,体会语言魅力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说它难是因为不好读,说它重要是因为只有读,才能让学生懂,才能体会到古文的魅力。秉着这一观点,在课文的感知环节中,我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好好的读书。学生初读课文语速过快,停顿不准确。于是我采取教师示范朗读,并告诉孩子们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古文时,要注意停顿,语速要慢。然后课件出示正确的停顿方法,让学生再读。可让学生尝试了读第一遍后,发现学生是一字一停地读,没有古文的韵味。于是我又范读了个别难读的句子,再采取领读、学生练读的方法,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学生总算把短文读流畅了。为了让学生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在学生读懂故事的基础上我抓住文章的中心词“甚聪惠”。再去体会杨氏子甚聪惠,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孔君平与杨氏子的对话来理解,而后紧抓“应声回答”体会杨氏子的聪惠,比较“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来感受杨氏子回答之妙。三、教给方法,学以致用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运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这样孩子们用上学习古文的方法,自主学习,还解决了疑难字词,学生都能把整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把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在教学小结时,我引导学生回忆学习古文的方法,激发他们读懂其它古文的兴趣,使得这堂课不单教会学生读懂《杨氏之子》,还能学以致用。教完本课,我觉得还有许多不足之处:1.由于是小学阶段的第一篇古文,我在教学时,对放开的度没有把握得很好,有些该放手的地方没放手,控制课堂意识较强,并且由于担心时间不够,把让学生自己翻译全篇的环节给省略了。
第一篇:利率教学设计及反思课题:利率科目:数学教学对象:六年级课时:1课时提供者:张婷婷单位:泾县实验小学一、教学内容分析《利率》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99、100页的教学内容,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次教学我努力做到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储蓄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存款利息。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节约用钱,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设计教案前我对全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是,绝大多数的学生没有到银行存(取)过钱,对储蓄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的:1、课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参与及调查对储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2、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3、给学生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注意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集知识性、互动性、应用性于一体,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1、从生活中引出知识学习知识。让学生课前从生活中收集有关储蓄的知识,使每一位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经验基础。特别是在利息税的征收问题上,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实际根据国家现行政策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2、在互动交流中探索知识。教师由存款情境与学生交流存款方式,引出年利率、利息等问题,又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探索如何计算利息并抛出利息税的问题,引发新的一轮对利息税和税后利息计算的互动交流,探索出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3、从多层次练习中巩固知识。对知识的巩固不停留在基础知识,而是由对知识运用的延伸,到培养运用数学方法的能力,再到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开放性多层次的练习设计。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正确地计算利息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一周安排学生到不同的银行进行实践调查。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教师:同学们到银行去存钱或取过钱吗?(播放本地银行工作人员工作的录像)大家为什么要把钱存入银行呢?2、通过课前调查你有什么收获?调查中你记录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银行来学习有关利利率的知识吧!(板书课题:利率)二、联系生活,理解概念1.自主学习。2.课件出示三张填写好地真实存单。学生结合存单交流汇报:①存款的方式教师适时进行板书:活期存款方式〈零存整取定期〈整存整取教师:你对以上这些术语理解吗?它们有什么区别?结合存单举例说明。②引导学生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概念。教师补充说明:利率在我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的,利率的高低反映一个时期经济状况和消费状况,银行的存款利率有时会调整。(课件出示近期银行利率表)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1、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及利率表:2007年12月奶奶到银行存1000元,2年后可得到税后利息多少钱?师:你能从中找出储蓄的知识吗?什么是税后利息?先计算税前利息师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再计算税后利息教师:什么是税后利息?税后利息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概括板书: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计算能取回多少钱?2、学生观察第100页做一做填写的存款凭证。①讨论:半年的时间怎样表示?若是3个月呢?②请你来当银行工作人员,比一比看谁最先算对算好。3、好消息:课件出示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利息税的征收情况:储蓄存款在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按照20%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在2007年8月15日至2008年10月8日孳生的利息所得,按照5%的比例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在2008年10月9日(含)后孳生的利息所得,暂停征收个人所得税。师提醒学生要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进行判断是否计算利息税。四、参与实践,内化体验1、练习二十三第6题①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教育储蓄?②假设07年3月或08年3月存入,应缴纳利息税应为多少?2、我会存钱了。①观察每人手中空白存款凭证,春节到了大家想把压岁钱存到银行吗?②交流填写情况。③出示利率表,同桌互相交换计算利息。3、开放题:练习二十三第7题,李叔叔要将利息捐给希望工程的失学儿童,分组探索选择哪一种存款方式所得利息多些?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能谈谈你的收获吗?2、课外讨论:银行支付给我们的利息是哪来的?1、学生观看录像。知道存入银行既安全可靠又可获得利息还能支援国家建设。2、学生结合课前调查回答并提问。1、学生结合自己的课前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阅读课本99页的两个自然段,不懂的内容在小组内讨论或做记号。2、学生汇报①学生观察认识存单,结合存单举例说明。②结合存单内容,指名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概念。学生了解利率的重要意义。1、学生讨论汇报,正确区分理解利息和税后利息。①学生理解后概括公式并计算②学生理解后讨论计算步骤再计算。汇报两种不同的算法。③学生总结方法:本金+税后利息学生独立计算,整理算式。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全面了解后谈谈感想。1、学生读题。①理解教育储蓄与普通储蓄的区别。②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指名上台板演评比结果。2、①学生填写存款单。仔细想好:准备存入多少钱?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存?存期多长?②指名展示自己的填写结果。③计算同桌的存款到期时能得到利息多少元?3、鼓励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出较佳的方案交流,互评互议。课前调查,让学生走进银行,对储蓄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了解存款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能力,感知小组合作的团队力量。结合多张存单,学生可以直观具体的理解相关概念并进行比较区别。结合实例进行利息计算教学。分步教学,逐步掌握,化难为易,透彻理解。回放思路,清晰算理。引导学生正确区分3个月和3年的表示方法,以防混淆。不照本宣科,让学生全面了解国家利息税的征收情况,与时俱进,感知国家的利民政策,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与生活实际接轨,免征利息税后教育储蓄与普通储蓄利率相同,已没有多大区别了。但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免税政策的好处,安排了缴纳20%和5%的税率时利息的计算。模拟存钱活动,让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不同存款方式的特点与利弊。同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鼓励学生节约用钱,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七、教学评价设计学生课堂学习自我评价表项目评价内容评价等第ABCD精神状态1.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2.精神饱满、坐立端正、表情自然、脸带微笑。3.发言响亮、清晰。4.富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参与程度1.主动参与的时间长(>70%),投身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中。2.通过认真观察,能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3.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4.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5.积极参加小组学习活动,分工明确,主动与同学合作交流,并且能够确实解决问题或产生新的认识。参与效果1.普遍具备良好的学习意志品质和道德品质2.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3.普遍具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见解。4.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发展,从整体上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姓名班级教师评价八、板书设计利率活期存款方式〈零存整取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好消息:2008年10月9日(含)后孳生的利息所得,暂停征收个人所得税。九.教学反思《利率》一课是百分数乘法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也是在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次教学,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努力做到把新课程理念和教学行为相结合,积极引导学生从书本世界走向生活世界。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星期前我给学生布置作业,每个学生在父母的监督下,亲自到银行办理存款业务,定期活期都可以,多少不限,将复印件带来学校,原件给父母;或者到银行了解利率情况,并做好记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去银行储蓄网点对利率、利息及其他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学时从认识自己的存折开始,不仅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了相关利息知识。课的开始,我播放本地银行工作视频,从而引出课题,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接下来我又用课件出示了一张存单,让学生进行观察。“存单”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不陌生,但是小学生真正接触到存单的大概并不多,这样就会使他们感受到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多么紧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这节课的内容也不算太难,书中给出了明确的计算公式,而且课前我还让学生对储蓄知识进行了调查了解。接着让学生结合学习中的体验开展交流汇报活动。在学生的汇报过程中,我再不失时机地出示年利率表,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学生不但对存款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对存款中的有关专用术语也就有了较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对利息的计算公式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不用再费周折。有效培地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我的练习设计是由简单到难。练习内容也与生活密不可分,如让学生存压岁钱的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特别是在利息税的征收问题上,不照本宣科,而是结合实际根据国家现行政策进行教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第二篇:《利率》教学反思今天上百分数(二)里的利率内容。教材上例4的问题是求“到期后可以取回多少钱呢”,也就是求本金和利息一共多少钱。以往这类题无论是教材还是教学用书或是其它辅导材料是都是先算出利息,再加本金的方法来解答题的,而其它方法到昨天为止我都没看到(也可能是我太孤陋寡闻了)。说实在的,以往的教材也是把利率归为百分数应用里面,但是我总觉得它与百分数内在的联系好像不太紧密,只是单从表面看归属这一类。而这次的教材给我们呈现了另一种解法:5000*(1+3.75%*2),当时备课时,我只是粗略的扫了一眼,和第一种解法进行了对比,两者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应用。其实这只是一种很浅显的理解,并没有关注解决问题的本身。今天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并没有让他们事先尝试另外做法(说实在的,我也是拿到这本教材后才知道还可以这么解),直接让同学们观察书上这种解法,你能看懂吗?当时没有人回应,过了一会儿才有几个人有点想解释的意思,我让他们先在小组里试着讲讲,我呢四处巡视,观察哪些同学能说清解法所蕴含的意思。我在教室走了一圈,了解到他们中的少数只能从乘法的分配律上猜度,和我最先的认知情况差不多。到底怎样把利率问题与百分数应用题紧密联系起来呢?我首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到期后取回的钱与本金相比,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很容易知道取回的钱比本金多。我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取回的钱比本金多“;接着问:”多的部分就是谁呢?“利息。我再问”多的部分的分率是多少?“有的说是3.75%,有的说是7.5%。我追问到:”题目给的利率是3.75%,你们怎么有人说是7.5%呢?“马上有人举手说了,3.75%是存一年多的分率,这个王奶奶她存了两年,就应该多了两个3.75%。用算式表示就是3.75%*2.”哦是这样。“我叹道,”我想把黑板上这个条件再补充完整一些,你们觉得可以补充什么?”“可以补7.5%(3.75%*2)"我把它写在黑板上。“同学们一起来把这个条件读一遍,感受一下。”学生大声齐读,“你们现在能不能结合这个条件再去想这种解法的理由了?和你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最后我小结,这其实就是你们上学期学习的百分数应用题中的一个类型的题“比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在解答的过程中仍然还是要找准单位“1”,弄清数量关系。之后在解决做一做的中问题时,求取回的钱许多同学都用到第二种解法。在做练习二的第12题时,第二种理财方式的收益算法比较复杂,用本金加利息的算法比较麻烦,但是运用例4的第二种解法比较简洁,三年每一年的计算公式一样,就是单位“1”的量不同,第二年和第三年都是以前一次取回的钱作为单位"1"的量求下一次要取回的钱。这一次教材改版,让我和同学们一样,又有了新的收获,真是令人兴奋。
第三篇:利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利率执教教师:马关学区窦尚亮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99-104页的内容,以及相关的练习。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自学讨论,知道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2.会利用利息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并培养大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存钱的基本知识。•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观察、讨论、说一说、填一填、找一找等活动,教会同学们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应用意识和实践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存款利国利民,在合作与交流及口头表达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对数学学习和应用的兴趣和意识。三、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本金、利率、利息的含义,会正确计算利息。2、理解税后利息的含义,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公式。四、教具学具:课前了解的有关利息的信息、多媒体课件、存款单。五、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引入课题师:同学们、快过年了你们高兴吗?为什么高兴啊?生:可以吃好、玩好还可以拿红包师:对,同学们可以有好多好吃的,好玩的,还有不少的收入呢。那老师想了解一下你们都把这些钱干什么用了?生:学生列举红包的用途师:刚才我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想法都很不错。今年老师家也剩下了10000元的闲钱暂时不用,对于这10000元钱老师应该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建议?生:存入银行。生:买一些家电或者增添一些好衣服。师:很实际,但现在我还不想买这些商品,而且这样我的钱会越来越少。生:买个楼再卖出去。生:这点钱怎么够。生:炒股或者买基金。师:主意不错,可是它是稳赚不赔吗?我胆可小。生:那不行,看来你只好存银行了。全班学生:对,存银行,肯定不赔。师:看来大多数同学都建议老师存入银行,那么同学们知道怎么去存钱吗?我们今天就来一起了解储蓄的有关知识(板书题目“利率”)(2)、学习新知师:同学们老师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呢?生:稳赚不赔。生:钱不会少,而且还安全,(小声)贼偷不去。(学生笑)生:到时还可以多给点。生:用钱时可以用多少取多少,不会抓瞎。师:还有吗?(课堂静了许多)师:实际上,储蓄不仅可以得到利息、安全,而且还可以使我们的钱有计划,更重要的把钱放在银行里可以间接地支援国家建设,使我们的生活更好。这可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啊。(课件出示储蓄的好处)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了利息,那利息又是什么呢?你们对他有哪些了解?生:利息就是银行到时多给你的钱。生:存钱的时间越长、利息就越多。生:存的钱多了、利息就多。师:都同意吗?生:同意。师:那老师准备存入银行的10000圆又叫什么呢?生:本金、本金就是你存到银行的钱师:哎!看来我们要存钱,真得好好了解下相关的知识呢。为了方便我们学习,老师把他们整理在大屏幕上,我们来看一看。(课件出示专业术语)本金、利息、利息税、税后利息、利率、年利率、月利率。师:后面的几个专业术语中你理解哪一个就说哪一个?谁来说一说?师:那什么是利息税?生:利息税好像是你的钱所要给国家的税。师:本金也上税吗?生:不是,利息税就是所提的利息上得税。师:说的非常好,往下继续。生:税后利息就是上完税得出的利息。生:利率就是银行上写的百分之几的那个。(学生笑)师:对,就是我们在银行看来的一些百分数,谁能具体说说它是怎样来的?(学生摇头)师:利率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出勤率、出油率、合格率、命中率一个道理,想想看,谁来说一说?生:利率就是利息占本金的百分之几?师:对,利率就是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师:这个利息是税前的还是税后的?生:还没纳税的。师:看来读书是一种很好的习惯,下面我们就再仔细阅读一下屏幕上的内容,看一看你还能了解到哪些新的知识?(出示有关利率的分类:年利率和月利率,储蓄的有关知识:定期和活期,国债,教育储蓄等)师:从屏幕上我们又了解到了那些知识呢?生:我知道了利率是可以调整。师:谁来调整?生:人民银行。生:我知道了国债不纳税。生:我还知道储蓄分为活期、定期两便,定期分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师: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一下好吗?、生:活期就是什么时候取都可以,但利息低。定期就是有一定时间期限的,利息高。师:同意吗?说的好不好?还和前面的知识联系上了,有谁知道什么是整存整取、零存整取和整存零取。(学生有困难)师:有问题还可以与同伴交流一下,也可以请教老师我呀?生:整存整取是不是存多少取多少,零存整取是分多次存,最后一块都取了。整存零取和零存整取相反,好像是存的钱分多次取。我觉得是这样。师:老师给你肯定,你说的非常正确。大家理解了吗?生:理解了。师:同学们,我们在学习时有问题了,不仅可以读书,还可以与同伴交流或者请教父母和老师。师:有了这些知识储蓄就方便多了,现在我们可以去银行存钱了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某咨询公司与某企业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物业买卖信息保密合同
- 镁铬质耐火产品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高中语文教案模板
- 辅导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5篇范文
- 八年级生物教学工作总结【10篇】
- 教师个人工作辞职报告(合集15篇)
- 员工辞职报告(合集15篇)
- 计算机毕业实习报告合集五篇
- 2021年国庆节主题活动总结五篇
- 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题 附答案
- 2024年办公楼卫生管理制度模版(3篇)
- 保险公司2024年工作总结(34篇)
- 2024年01月22503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指导期末试题答案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婴幼儿保育组”赛项考试题库-上(单选题)
- 期末测评(基础卷二)-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深圳大学《数值计算方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服装厂安全培训
- 民法债权法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9月时政题库(附答案)
- 消防工程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安装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