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1页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2页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3页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4页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崇拜懒惰誊养万像同毁

B.塑像鲁钝烟囱走头无路

C.挥毫真缔灌溉众叛亲离

D.卦辞屋檐繁殖先知先觉

2.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不管是学生,还是上班族,零碎的时间,每天都在我们的生命里迅速流逝。除了在手机上打游戏,刷微信、微博,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法来和这些时间相处。

B.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对于前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后者,却是众说不一。大概是因为“客观实际”这个概念,不但包括客观事实,而且包括客观规律。

C.故事本身已经足够美好了:给他人造成损失后留言留钱,是诚信;被诚信感动而不索赔,是仁义;不仅不索赔,还给万元资助,是良善。

D.读书讲究一个“博”字,而评书讲究一个“透”字。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点之透,便有一孔之得、一已之见,足以为己、为人镜鉴,也不枉了这个“评”字。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黄山的迎客松根深蒂固,枝干遒劲,它的侧枝展向前方,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欢迎着五湖四海的宾客。

B.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引导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C.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先生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

D.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积淀丰厚。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浅阅读”对于我们增长学问、开阔眼界无疑能起到促进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知识向精、深、专方向挺进。“深阅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国民素质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阅读”就是深度阅读,它讲究反复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浅阅读”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点和不足

③对于国家和民族将是灾难性的

④如果仅限于“浅阅读”,过分热衷于“浅阅读”

⑤表现为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泛泛而读。

A.①②④⑤③ B.②①④③⑤ C.⑤④③①② D.②⑤④③①

5.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A.作者运用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

B.“总”字刻画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

C.“只”字刻画出一副真挚、虔诚、执着的样子。

D.“一味”刻画出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

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改革开放40年来,科普事业在科学的春天里蓬勃发展并恢复生机,公众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有效支撑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中国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保护知识产权不仅是中国扩大开放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C.运-20飞机是我国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

D.读唐代魏徵所写《述怀》中的诗句“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人们很难不被作者的情怀所感染。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A.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B.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本文的论证方式是______________,对方的事实论据是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3).文中A、B两处画横线的句子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4).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他信力”是作者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词,这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②“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5).2019年正值“五四”百年纪念,前人用他们的青春诠释了“中国的脊梁”的真正含义。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你如何理解“中国的脊梁”的含义?

8.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

①母语通常是指一个人所属民族的群体语言,是一个民族最为鲜明的符号标志,它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母语自信则是对母语品质和母语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母语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尊重。

②每个民族对自己的母语都有一种天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视其为最美的语言。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徽章。汉语拥有最为丰富的书面文献和自公元前841年以来不曾中断的历史记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它因其承载的文化的先进性而对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让我们自豪,也增强了我们对汉语的自信。然而,在近现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加之西方语言和文化的冲击,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了动摇,这给汉语带来了危机,造成了伤害。“五四”时期,汉语严重欧化,有学者甚至主张用拼音来代替汉字;上世纪80年代,汉语的计算机输入成为难题,汉字又蒙受了“笔画复杂、输入困难”的责难;即使是现在,国人对外语的重视程度依然远远超过汉语……因此,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正视的问题。

③对母语的不自信,究其本质,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在当今形势下,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软实力,是中华民族的命脉和灵魂。而汉语既是这种文化的产物,也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这种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和最集中的体现。因而要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就不能再对汉语采取那种“自贬、自侮、自戕”的态度,而应重新拾回对汉语的自信。

④事实上,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也的确有值得我们自信的理由。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语言中,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精通多国语言的季羡林先生称誉汉语是世界语言里最简练的一个语种,同样表达一个意思,如果英语要60秒,汉语5秒就够了。汉语在表达的自由度和创造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美国语言学家范诺洛萨说,汉语充满动感,不像西方语言那样被语法、词类规则套死。汉语有声调,音韵铿锵,和谐美丽,瑞典语言学家高本汉认为,在这方面,汉语比西方语言略胜一筹。

⑤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影响力的不断增强,汉语在全球快速传播,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不仅强化了人们对汉语的认同,旺盛的需求也为汉语“走出去”增添了信心。英国语言学家格雷多尔研究预测,到2050年,汉语将上升到国际语言分类金字塔的最高一层。因此,我们更应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做一个根基牢固的中国人。

(作者:纪秀生。有删改)

(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应该“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

(2).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

(3).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用作本文哪一段的论据?请简述理由。

材料一国学大师钱穆说,汉语之美在于“精”。“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仅10个字,不仅“使我心与天地大生命融凝合一……又兼及自然科学,生物学。着语不多,而会心自在深微处”。

材料二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说,语言是一个民族所必需的“呼吸”,通过一种语言,一个人类群体才得以凝聚成民族,一个民族的特性才能获得完整的映照和表达。

9.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多学。

(1)班里要举办一次辩论会,请你为正反两方拟出题目

(2)你的观点是什么?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谈看法。

10.阅读下面的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材料一:人若看透了自己,便不会小看别人。

——老舍

材料二:美能够感受,也能够塑造,但却不能为它下定义。

——爱默生

材料三:真正能够影响我们一生的,并不是你在哪里上大学,而是在那里你学到了什么。

——理查德.H.肖

三则材料给我们这样一些启示:善于反思,能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别人;美是多样的,每个人都应该去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在哪里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到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

写作要求:(1)自拟题目。(2)立意自定。(3)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

选项 分析

A 誊养一豢养

B 走头无路一走投无路

C 真缔一真谛

D 正确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合乎客观实际”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句号,因为“真话要出自真心,合乎客观实际”是一句完整的话,而且后面的句子也是针对这句话做的评议。

3.答案:A

解析:

选项 分析

A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此处使用不恰当。

B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使用恰当。

C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使用恰当。

D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使用恰当。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句子排序的能力。分析原文,再抓住②句关键词“但是”,可确定②句紧承前文,是首句,排除A.C两项。②句说“浅阅读”的缺点和不足,抓住⑤句关键词“表现为”,可知⑤句是进一步解说“浅阅读”的缺点和不足,⑤句紧承②句,排除B项。

5.答案:C

解析:“只”字刻画出一副懦弱无能的样子。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A项,语序不当,“蓬勃发展”与“恢复生机”应交换位置。B项,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在“是中国经济”前加上“也”字;语序不当,应为“不仅是中国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扩大开放和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需要C项,成分残缺,“执行”一词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结尾加上“任务”一词。

7.答案:(1).驳论信地大物博、信国联、求神拜佛(信地、信物、信国联)

(2).强调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是这三个事实论据无法证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自欺力。

(3).A.反问。强调“这一类的人们”人数很多。B.借喻。用“脂粉”比喻古今统治阶级的欺骗宣传,尤其是当时国民党政府反动报刊上的欺骗宣传,生动形象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自欺欺人的丑恶嘴脸。

(4).①“他信力”直接点出了某些国人“相信他物他人之力而不自信”的心理,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②“状元宰相”是指统治阶级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地底下”是指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5).具有坚定信念、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能为国家和民族(或历史)的发展起到重大推动作用的优秀的人,就是中国的脊梁。

解析:(1).论证方式分立论和驳论两种。结合内容来看,本文属于驳论。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从第一段中可以找到对方的论据“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2).一连三个“是事实”,其强调作用很明显,从下文的分析论证可以看出,这里的强调恰证明了中国人失掉的不是“自信力”。曾经有过“他信力”,但是已经失掉了,现在只能是发展“自欺力”了。因此,可以用“自欺力”概括这一段的内容。

(3).A处,根据“何尝”和句末问号可知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起强调作用。“何尝少”的意思就是多,用反问句强调其人数很多。B处,结合当时的背景可知,“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是借喻,指统治阶级反动报刊上粉饰太平的欺骗宣传,使表达效果更生动形象。

(4).①应先找出写“他信力”的语句,然后结合前后丈分析其表达效果。原文第三段中“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写出了“他信力”的含义,具有讽刺意味。②如果说当时的反动政府是“皇帝”,那么“状元宰相”指的就是为统治阶级卖力的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由于反动政府的黑暗统治,当时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隐藏在底层,因此“地底下”指的是变革社会的积极力量。

(5).结合文中对“中国的脊梁”的阐释“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再结合现实,我们可以理解为:具有坚定的信念、不屈不挠、无私奉献等精神品质,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积极的贡献的人。

8.答案:(1).①我们曾经对汉语有自信,但近现代以来,这种自信产生了动摇。②为了维护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从语言学角度看,汉语有其独特的优点。④汉语的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2).首先,从人们对母语的天然情感和汉语对世界的影响两个角度,阐述我们曾对汉语有自信。然后,指出近现代我们对汉语的自信产生动摇的原因,并列举自信动摇给汉语带来的危机和伤害。最后,指出重拾汉语母语自信的必要性。

(3).材料一:第④段。这则材料突出了汉话简练的特点,可以论证“汉语具有独一无二的简洁而富有想象力的特征”的观点。

材料二:第①段。这则材料强调语言对民族的重要性,可以论证母语“能把一些人凝聚为一个共同体”的观点。

解析:(1).本题考查对议论文的理解与概括。在阅读议论文时要有整体阅读的观念,边阅读边思考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别是什么,作者行文的思路是怎样的等。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