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时期的内外忧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晚晴时期的内外忧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晚晴时期的内外忧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晚晴时期的内外忧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晚晴时期的内外忧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检测试题-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晚晴时期的内外忧患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高考原题】【·广东】1.如表反映二人争论的问题是()1889年张之洞与李鸿章的争论主张张之洞储铁宜急,勘路宜缓……前六七年积款积铁,后三四年兴工修造(铁路)……岂有地球之上独中华之铁皆是弃物?李鸿章筹划开矿,炼成铁条(钢轨),器款甚巨,岂能各省同开?……日本铁路日增,至今工料皆用土产,惟钢轨等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 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 D.修筑铁路与炼铁执先孰后【·广东】2.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广东】3.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公娜拉不甘心做“丈夫的傀儡”而离家出走的行为被称赞为体现了“女性的自觉”,后来鲁迅发表《娜拉走后怎样》,则作如下比喻:“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小鸟”代表尚未觉醒的女性 B.“笼子”是指落后的经济形态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 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湖南】4.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地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现象表明()A.墨学复兴促进传统科技转型 B.传统科技与近代科技一脉相承C.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 D.中国古代的科技以实验为基础【·湖南】5.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 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 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考情分析】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中体西用”)、内容及评价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试题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也出现非选择题。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中体西用”思想的内容与影响、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企业的分布、洋务运动的评价等,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2.戊戌维新运动的背景、经过与影响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有时也出现非选择题。命题角度主要集中在维新变法思想的传播(如严复的社会进化论思想意在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戊戌维新运动的经过(如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等;试题的难度保持在中等以下,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变式训练】6.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对近代国际法茫然无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提出“(洋人)要求之事,无非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A.中国的民族危机有所缓和 B.救亡图存的意识开始萌发C.清政府积极要求收回主权 D.中国在被动中与世界接轨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南京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欧洲人感到很失望,因为通商口岸的开放并没有带来他们所期望的那么大的贸易扩张”。欧洲人未达到期望值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 B.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抵制C.对外国商品征收高关税 D.官员阻碍中外贸易8.有外国传教士认为,洋务运动“譬之于人,一手欲取新器,而一手仍紧握旧物,则心必纷而不能安。故有时敦聘一西人,使教华人以制造之业,及至绘图列说,铸炼成器,即曰:吾事毕矣。问其既得此器,能行与否,则日久而仍未见其行也。”这揭示出洋务运动()A.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 B.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C.培养出大量新式人才 D.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9.在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筹办过程中,李鸿章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此举()A.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政策 B.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阻止了外商在华势力的扩大 D.杜绝了民间资本进入官办企业10.孙中山曾回忆,“当初次之失败也(广州起义失败),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认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惟庚子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恨其事之不成矣”。这说明()A.形势的变化改善了革命环境 B.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深入人心C.立宪派对新政由希望到绝望 D.革命得到了农民的普遍支持11.维新派的骨干大多是由封建士大夫向资产阶级转化中的人物,他们在如饥似渴地汲取西学营养、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政治体制,大胆怀疑儒家经典,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这体现了()A.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 B.维新派改革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C.中体西用是维新派的宗旨 D.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复杂性12.有学者写道:“辛亥革命的伟大,不仅在于它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帝制……它使得以后一切复辟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丑剧。”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A.彻底否定了传统的等级制度 B.弱化了崇拜权威的政治心理C.促进了广大基层民众的觉醒 D.推动了思想文化领域的转型13.1921年,荣氏兄弟在政府的支持下,注册成立了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它主要管理茂新面粉公司、福新面粉公司和申新纺织公司,兼营铁工厂、堆栈、储蓄等业务,还投资银行、水泥厂、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和上海面粉交易所等。由此可知,该公司()A.成为跨行业的垄断性企业 B.受益于国民政府的实业政策C.是官僚资本扩张的受益者 D.采用了近代新式的经营模式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根据材料可知,张之洞认为应该先炼铁然后修筑铁路,李鸿章认为应该先修筑铁路然后炼铁,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张之洞与李鸿章争论“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方面的信息,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科举考试的废除。材料反映了新政期间清政府鼓励留学,不断削弱科举地位,人才培育方向和人才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新型知识分子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因此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C项正确;根据《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可知当时社会对于出国留学并没有广泛认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的主要来源,排除B项;“改变了”属于完成时态,此时国人中依然存在不少保守派,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1918年正值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材料中“小鸟”代表反对传统礼制的新女性,跑到外面的世界依然会遭到社会上旧势力的反对,故D项正确;材料中“小鸟”代表已经觉醒的女性,排除A项;“笼子”是指落后的封建礼制,排除B项;此时君主专制已经被推翻,排除C项。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朝时期西学东渐的影响。根据“《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可知晚清时期西学东渐促进了墨学的复兴,C项正确。A项材料未反映。“一脉相承”说法错误,B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并没有以实验为基础,D项错误。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表明,南通大生纱厂与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相互促进,说明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的经济体系,D项正确。A、B两项均与材料不符,C项与材料无关,皆排除。6.答案:D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信息是“对近代国际法茫然无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皆可引《万国公法》直言斥之”,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已经有了近代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懂得运用国际法争取自身权益,而这种变化是在列强侵略加深的情况下产生的,说明中国在被动中与世界接轨,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排除A项;“皆可弓I《万国公法》直言斥之”强调的是清朝官员有了学习使用近代国际法的意识,并非救亡图存意识,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7.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虽然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然经济仍占据主体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因此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B项正确;《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对外国商品征收的关税都是与英国人商定,是符合英国利益要求的,排除A、C两项;材料未体现中国官员阻碍中外贸易,排除D项。8.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洋务运动由于“一手欲取新器,而一手仍紧握旧物”即主张“中体西用”,使其“心必纷而不能安”“日久而仍未见其行”,揭示出洋务运动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9.答案:B解析:据“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只允许商人参股,不允许另行办厂,这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中国传统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材料并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外商,排除C项;“杜绝”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10.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州起义发生于1895年,当时民众视革命者为“乱臣贼子”,《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人们对清政府的认识发生了改变,阶级矛盾扩大化,这改善了革命环境,A项正确;同盟会创立于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立宪派的信息,排除C项;辛亥革命主要依靠的是会党,并没有得到农民的大力支持,排除D项。11.答案:D解析:根据“宣传介绍西学的同时,依然怀恋传统的儒学”“他们要求改革封建政治体制……却依然崇奉孔孟的理论权威”可知,维新派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使其在推进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旧思想的影响,这说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是复杂的,不可一蹴而就的,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维新派的指导思想是维新思想,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C项。12.答案:B解析:据“它使得以后一切复辟帝制的尝试,都只能成为昙花一现的丑剧”可知,该学者认为辛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