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Ⅰ、课程标准课标: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性;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1、认识明清经济的发展对思想变化、文学艺术成就的影响,理解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思想的变化之处,掌握明清社会戏曲、小说、科技方面的成就。2、认识思想领域变化的原因、进步思想的主张以及实质3、理解和掌握明清中国社会未能转型成功的原因。Ⅱ、教材分析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四单元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本节课主要讲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出现发展变化,同时也暗含着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危机,为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奠定基础。明清时期时中国社会实现了第三次大转型,主要体现为经济和思想大转型,同时这时期的思想文化、社会艺术文化成就颇丰。本节课主要分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和戏曲、科技四大板块内容,四个子目层层递进,相互联系,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加深了农业与市场的联系,明清经济发展的变化促进了思想文化成就的出现和发展,发展变化就意味着成就,局限意味着危机,这就反映出了明清时期出现了社会转型的因素,但封建因素依然在延续的时代特征,本节课在单元中有着总结的作用。Ⅲ、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七年级下册时就了解学习到明清经济发展等基础史实,学生善于思考,探究历史问题的热情较高,有一定的归纳、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但对于这一时期经济、思想的新变化以及涉及到的资本主义、心学等概念名词对于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学生对于明清历史的认识是碎片化的,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历史知识结构。对于明清时期出现社会转型的因素但却未能完成转型的原因还不能完全理解,对中西对比中国社会所暗含的危机内容相对陌生,时空观念还不够强,对于史料的理性分析和辨别能力有待提高。需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分为二的历史辩证思维能力。Ⅳ、教学目标1、学生阅读课本观看图片,结合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当时世界的发展形势,认识和掌握明清经济的发展和局限性,探究明清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论从史处、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学习明清时期的小说、戏曲、科技等文化成就,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之处,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3、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认识明清经济发展变化与思想文化成就的关系,并从全球视野出发,认识在世界形势下中国社会发展的迟滞。帮助学生将历史知识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认识,培养时空观念。从多角度出发,对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进行合理解释,帮助学生树立忧患、进取意识,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培养学生的爱国爱家情怀。Ⅴ、教学重难点1、重点:社会经济变化的表现;思想领域变化的原因和内容;小说、戏曲、科技的成就。2、难点:思想领域的变化,中国社会危机。Ⅵ、教法与学法1、教法:讲述法、讲解法、图示法2、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学法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玉米、甘薯等食物烧烤图提问:这些食物是中国本土的吗?什么时候传入的?答案:明清时期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自由回答问题设计意图:以生活常见食物入手,吸引学生兴趣。新课教学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教师活动:1、课件展示材料和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明清农业较前代的发展相比,在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方面,有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提问:农业方面的变化答案:农作物品种增加;经济作物种类繁多;经营方式多样;高产作物提高粮食总产量;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根据老师的提示思考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运用材料,帮助学生更好认识和掌握农业变化的内容。教师活动:2、课件展示经济之变:手工业时间地点:明后期,南方行业:丝织业、榨油业、制瓷业新经营方式:工场新生产关系:雇佣关系意义:标志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含义: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的这一现象。其实质为雇佣关系。学生活动:学生观看PPT,阅读课文,认真听老师讲解,自由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手工业变化的相关内容。教师活动:3、课件展示两则材料材料一:吴民生齿最繁……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明神宗实录》卷361万历二十九年七月丁未材料二:材料:我吴市民,罔籍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百数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饔餮计。——蒋以化《西台漫纪》卷4提问:阅读材料,找出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关键信息答案:材料一:体现出雇佣劳动关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材料二:体现劳动力价格,即工资。学生活动:阅读材料,认真思考,自由回答问题。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材料,帮助学生划出关键信息,并引导和讲解资本主义萌芽表现的内容。教师活动:4、商品经济的变化表现1.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白银货币化)。作用: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聚集。2.出现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徽商和晋商3.工商业市镇兴起:特点:经济功能为主;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中心。材料一:“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整个世界是以中国为中心的。—美国学者弗兰克材料二: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材料三:市镇景德镇(江西)汉口镇(湖北)佛山镇(广东)朱仙镇(河南)主要行业制瓷交通冶铁交通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课件,阅读课文,紧跟老师思路教学设计:对讲解的内容通过材料佐证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商品经济出现的新变化。教师活动:5、课件展示阻碍中国社会转型原因的材料材料一:“联(雍正)观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千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摘自《大清会典事例》材料二:材料: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清高宗实录》卷323材料三:洪武四年下令“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明太祖实录》卷70十四年又申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明太祖实录》卷139材料四:(清代文字狱)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超越前代的。——胡奇光《中国文祸史》提问:阅读材料,思考中国社会转型失败的原因?答案:经济:①重农抑商,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②政治:君主专制统治,压制和阻碍社会的进步和转型③对外: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④文化: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材料来分析中国社会转型未能成功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的局限性。二、思想领域的变化教师活动:1、课件展示:明朝中后期社会经济的深刻变化,将强劲的活力输入社会肌体,一股不安分而别开生面的新鲜文化潮流涌动于传统文化结构之中。——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学生活动:阅读材料,认真听课。设计意图:通过这段材料来引出思想领域变化的内容。教师活动:2、课件展示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时间:明中期人物:王守仁思想主张:提出以“致良知”为核心的理论。①心外无理,良知就是天理。②致良知,知行合一,强调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评价:

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学生活动:观看课件,在课文中划出关键内容,紧跟老师思路认真听讲。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对“致良知”的含义能有进一步的认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陆王心学的思想主张。教师活动:3、课件展示“认识理”的图片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对比表格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认识理实现理相同点世界本原实质提问:两者有何异同点答案: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认识理理在心外理在心中实现理格物致知(存天理灭人欲)致良知,知行合一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世界本原理是世界的本原实质以儒家的伦理纲常来维护专制统治注意:宋明理学包含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学生活动:回忆程朱理学的相关内容,阅读课文85页第二段,小组讨论完成表格。设计意图:采取学生回忆程朱理学的相关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进一步记忆,通过小组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教师活动:4、课件展示明末清初思想家的主张材料一:“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李贽材料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盖皆本也。”——黄宗羲材料三:“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顾炎武材料四:“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功,天下……非一姓之私也。”——王夫之提问:材料可以反映出四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有?答案: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提倡个性自由;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提倡众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社会责任感。补充: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王夫之:反对君主专制,循天下之公。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找到关键信息,结合课本,思考四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回答问题。设计意图:将四位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以材料的形式出现,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思想主张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史料的能力。教师活动:5、课件展示问题:如何看待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实质: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程朱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政府进行思想控制。意义:进一步发展了儒学,对封建专制制度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具有早期思想解放的作用。局限性: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思想领域变化→文化、科技成就的出现。学生活动:观看课件,认真听老师讲解设计意图:教师对明清进步思想的评价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其实质仍属于儒学的范畴等内容。文化与科技成就教师活动:1、课件展示问题:在你的印象中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有什么?放出相关图片。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等学生活动:观看课件,认真思考,回答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设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引起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活动:2、课件展示文学成就产生的时代背景提问: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答案:题型:背景、原因类政治: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阶级:市民阶层扩大;思想:明清时期出现了反传统的进步思想;社会娱乐活动丰富,文化知识进一步普及。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紧跟老师思路,跟老师一起回答问题。设计意图:结合前面两个子目来学习明清时期文化成就的背景,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会原因类题型的解答技巧。教师活动:3、课件将明清时期文学成就列成表格时间作者作品特点小说提问:阅读课本85页最后两段,自主完成表格答案:时间作者作品内容特点/题材小说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我国最早两部长篇白话小说,开创了章回体的写作体裁。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以三国史实为基础,描写三国的各种矛盾冲突明中期吴承恩《西游记》描写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神话小说清中期吴敬梓《儒林外史》对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讽刺小说曹雪芹《红楼梦》以贵族家族贾府为主线,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矛盾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高峰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完成表格。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表格,帮助学生将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串联起来,方便学生的记忆。教师活动:4、课件展示明清小说的特点特点:①平民化、世俗化;②具有反传统、批判君主专制的含义③讽刺社会现实④数量繁多、题材多样。学生活动:根据表格,学生紧跟老师思路,思考总结明清小说的特点。设计意图:根据表格内容,对明清小说特点进行总结和讲解,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明清小说特点的相关内容教师活动:5、课件展示《牡丹亭》【红纳袄】片段学生活动:认真观看视频设计意图:放牡丹亭的视频片段,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戏曲优秀文化教师活动:6、课件展示表格戏曲相关内容时间作者作品特点明汤显祖《牡丹亭》戏曲创作趋向长篇化,情节更加曲折复杂清孔尚任《桃花扇》明清昆曲江苏昆山一带发源,“百戏之祖”道光京剧逐渐成为全国最流行的剧种学生活动:阅读课本85页最后一段,完成表格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将明清时期的戏曲加以总结、凝练,方便学生进行学习教师活动:7、课件展示明清科技:传统科技与西学东渐的表格时期人物贡献地位明代明成祖清乾隆提问: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填写。答案:时期人物贡献地位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古代医药学巨著徐光启《农政全书》古代农学巨著宋应星《天工开物》古代工艺学总结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古代地理和地质学名著利玛窦(来华传教士)翻译西方科学书籍;绘制《坤舆万国全图》西方科技知识的传播明成祖《永乐大典》中国古代最大的类书清乾隆《四库全书》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学生活动:阅读课文,完成表格。设计意图:将明清科技成就总结成表格,帮助学生初步记忆明清科技成就的主要内容。教师活动:8、课件展示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①注重实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