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学概论_第1页
形式逻辑学概论_第2页
形式逻辑学概论_第3页
形式逻辑学概论_第4页
形式逻辑学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形式逻辑学概论形式逻辑学概论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形式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逻辑的词源与含义

(1)本原、本体、原初、发端。

(2)一般的规律、原理和规则。

(3)命题、说明、解释、论证等。

(4)理性、推理、推理能力,与经验相对的抽象理论,与直觉相对的有条理的推理。

(1)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性。

(2)思维的规律、规则。

(3)某种观点。

(4)研究思维方式和思维规律的学问——逻辑学。形式逻辑学概论4

二、形式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一)思维的形式结构

(二)思维的形式结构中的规则、规律形式逻辑学概论5

第二节形式逻辑学的性质

一、形式逻辑学的基本性质

(一)基础性

(二)工具性

(三)普世性

二、形式逻辑学与数理逻辑学在性质上的差异形式逻辑学概论6

第三节形式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一、形式逻辑学的产生

二、形式逻辑学的发展历程形式逻辑学概论7

第四节学习形式逻辑学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思维素质和能力水平

二、有助于获得新知识

三、有助于准确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四、有助于去伪存真形式逻辑学概论8

形式逻辑学概论9第二章概念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二、概念与语词

(一)概念与语词的联系

(二)概念与语词的区别

三、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二)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反变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10图2—1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四、概念是会发生变化的

(一)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

(二)思维对象本身也是变化的

五、概念的作用

(一)概念是认识事物的工具形式逻辑学概论11

(二)概念是进行思维的细胞形式逻辑学概论12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一)单独概念

(二)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一)集合概念

(二)非集合概念

1.类与集合体的区别形式逻辑学概论13表2—1类与集合体的区别异同比较概念

概念分类构成个体与个体的关系外延差别属性差别森林概念的集合由许多树构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外延指的是森林集合体能调节气候形式逻辑学概论14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使用

三、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

(一)肯定概念

(二)否定概念

1.明确概念的论域

2.把握否定的词与非否定的词

四、实体概念、属性概念和关系概念

(一)实体概念

(二)属性概念

(三)关系概念

(1)反映数量关系的有:大于、小于、等于等。

(2)反映时间关系的有:早于、晚于、同时等。

(3)反映方位关系的有:在……之上、在……之下、在……之间等。形式逻辑学概论15

(4)反映从属关系的有:包含、包含于等。

(5)反映行为关系的有:合作、团结、和平共处、相亲相爱等。

五、真实概念与虚构概念

(一)真实概念

(1)反映现存事物的概念,如阶级、国家等;反映曾经存在而已经消逝的事物的概念,如恐龙、罗

马帝国等。

(2)反映现在尚不存在、但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将来能转化为现实事物的概念,如,(活着的)张三

要死亡、人的自由、解放的社会等。

(二)虚构概念

(2)反映由于宗教迷信、神话传说所幻想出来的东西,如上帝、龙王、孙悟空、天堂、地狱等

。形式逻辑学概论16

第三节概念间的关系

一、相容关系

(一)同一关系

1.什么是同一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17图2—2具有同一关系的两个概念A和B

2.如何运用同一概念

(二)属种关系

1.什么是属种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18图2—3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A和B

2.正确理解概念的属种关系

3.运用属种概念应当注意的问题

(三)交叉关系

1.什么是交叉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19图2—4具有交叉关系的两个概念

2.运用交叉概念应当注意的问题

(1)交叉概念,一般情况下不能并列使用,否则就会犯“并列不当”的逻辑错误。

(2)在特定情况下,可以把交叉概念并列使用。

二、不相容关系

(一)全异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20

1.什么是全异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21图2—5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

2.理解全异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1)全异关系不但因为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差异的,而且两个概念间疏远得找不到共同的属概

念。

(2)整体和部分的概念间是全异关系。

(3)概念间的关系与对象间的关系有很大的区别。形式逻辑学概论22

(二)矛盾关系

1.什么是矛盾关系和矛盾概念形式逻辑学概论23图2—6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概念

2.运用矛盾概念应当注意的问题

(1)不得将反对概念当作矛盾概念使用。

(2)不能顾此失彼地使用矛盾概念构成的反义词组作判断。

(三)反对关系

1.什么是反对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24图2—7具有反对关系的两个概念

2.反对概念与矛盾概念的关系

(1)联系是:它们都分别是同一个属概念下的种概念,彼此的外延互相排斥。

(2)区别是:A矛盾概念外延之和等于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反对概念外延之和小于邻近的属概

念的外延;B在同一个属概念下,两个矛盾概念之外没有第三者;反对概念之外有第三者。

3.运用反对概念应当注意的问题

形式逻辑学概论25

(1)不得将矛盾概念当作反对概念使用。

(2)不能顾此失彼地使用反对概念构成的反义词组作判断。

三、并列关系

(一)什么是并列关系

(二)并列关系的类型

1.相容并列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26图2—8相容并列关系

2.不相容并列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27图2—9不相容并列关系

(三)运用并列关系的概念应当注意的问题

1.属种不能并列

2.交叉不能并列

3.整分不能并列

4.不能跨类并列形式逻辑学概论28

第四节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一、概念的限制

(一)什么是概念的限制

(二)概念限制的作用

1.有助于人的思维和认识具体化

2.有利于明确和限制事物的范围

(三)与概念的限制有关的逻辑错误

1.未加限制

2.多余限制

3.其他限制不当

二、概念的概括形式逻辑学概论29

(一)什么叫概念的概括

(二)概念概括的作用

1.有助于把人的认识由特殊上升为一般

2.有利于思考问题的范围由小到大,逐步扩展

3.有助于人们初步理解自己不熟悉的概念

(三)与概念概括有关的逻辑错误

1.非属种概括

2.概括失度形式逻辑学概论30

第五节下定义

一、定义及其结构

(一)什么是定义

(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2)法律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

(二)定义的结构

(1)被定义项是需要揭示其内涵的概念,上两例中的“商品”和“法律”就是被定义项。

(2)定义项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上两例中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和“由国家立法

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就是定义项。

(3)定义联项是用来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的概念。

二、定义的方法形式逻辑学概论31

(一)属加种差定义法

1.属加种差定义法的公式

2.属种定义法的步骤

(1)找出被定义项的邻近属概念。

(2)找出种差。

(3)将种差与属概念结合构成定义项,进而使用定义联项把被定义项与定义项联结成为完整的

定义。

3.属种定义法的种类

(2)发生定义事物的产生、形成方面的特点为种差的定义。

(二)类似定义的方法

1.语词解释

2.用公式表示定义形式逻辑学概论32

三、定义的规则

(一)外延相称

1.“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

2.“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二)不能循环

1.“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2.“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三)不能含混

1.“定义模糊不清”的逻辑错误

2.“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四)不宜否定形式逻辑学概论33

四、定义的作用

(一)定义是人们总结和巩固认识成果的重要方式

(二)定义是人们掌握和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工具

(三)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重要逻辑方法

(四)定义是人们实践工作的重要指导形式逻辑学概论34

第六节划分

一、划分及其结构

(一)什么是划分

(二)划分的构成

1.划分的母项

2.划分的子项

3.划分的标准

二、划分的方法

(一)一次划分

1.二分法

2.多分法形式逻辑学概论35

(二)连续划分

三、划分的规则

(一)外延相称

1.“多出子项”的错误

2.“遗漏子项”的错误

(二)子项排斥

(三)统一标准

(四)逐级划分

四、划分的作用

(一)划分对科学发现和理论研究有重大意义

(二)划分对日常工作和生活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形式逻辑学概论36

(三)划分对写作和讲话有多方面的重要启示

1.论述问题要全面,不要遗漏重要的论点和论据

(4)进出口增长较快,外商投资增势旺盛。

2.各个论点和论证层次应各有侧重,不能重复内容

(5)进出口增长较快,外商投资增势旺盛。

3.各个部分的论述要有一定的依据,标准不能混乱

(5)进出口增长较快,外商投资增势旺盛。

4.总论点与分论点的组织层次合理,不能越级论证

(5)进出口增加较快,外商投资增势旺盛。

五、与划分有关的方法

(一)划分与分解形式逻辑学概论37

(二)划分与分类

1.标准不同

2.作用不同

(三)划分与列举形式逻辑学概论38第三章判断(上)——简单判断

第一节判断的概述

一、判断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二、判断和语句

三、判断的种类

(一)模态判断与非模态判断

(二)简单判断与复合判断

(三)性质判断与关系判断

四、判断的逻辑形式形式逻辑学概论39

第二节性质判断

一、性质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二、性质判断的对当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40表3—1真值表主谓项外延关系判断

真值情况判断类型

所有的S是P(SAP)真真假假假所有的S不是P(SEP)假假假假真有的S是P(SIP)真真真真假有的S不是P(SOP)假假真真真形式逻辑学概论41

1.SAP与SOP、SEP与SIP之间的对当关系

2.SAP与SEP之间的对当关系

3.SIP与SOP之间的对当关系

4.SAP与SIP、SEP与SOP之间的对当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42图3—2逻辑方阵形式逻辑学概论43图3—3扩展逻辑方阵

三、对当关系的实际应用形式逻辑学概论44

(1)金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2)银盒子:“肖像在铅盒中。

(3)铅盒子:“肖像不在此盒中。

四、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形式逻辑学概论45

第三节关系判断

一、关系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二、关系判断的性质

1.对称性

2.传递性

3.自返性形式逻辑学概论46

第四节模态判断

一、模态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二、模态判断的种类

三、模态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47图3—4模态逻辑方阵形式逻辑学概论48图3—5扩展模态逻辑方阵形式逻辑学概论49

第五节规范模态判断

一、规范模态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二、规范模态判断的种类

三、规范模态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50图3—6规范模态逻辑方阵形式逻辑学概论51第四章判断(下)——复合判断

第一节联言判断

一、联言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二、联言判断的逻辑值形式逻辑学概论52表4—1真值表pqp∧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形式逻辑学概论53表4—2真值表pqrp∧q(p∧q)∧r真真真真真真真假真假真假真假假真假假假假假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假假真假假假假假假假形式逻辑学概论54

三、联言判断的种类

1.联主判断

2.合谓判断

3.联主合谓判断形式逻辑学概论55

第二节选言判断

一、选言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二、选言判断的种类

(一)相容选言判断

1.相容选言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2.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值形式逻辑学概论56表4—3真值表pqp∨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真假假假形式逻辑学概论57

(二)不相容选言判断

1.不相容选言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2.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值形式逻辑学概论58表4—4真值表pqp

q真真假真假真假真真假假假形式逻辑学概论59

三、运用选言判断注意的问题

1.不能混淆两种不同种类的选言判断

2.选言支之间必须具有选择关系,不能是种属关系或全同关系

3.选言支要穷尽形式逻辑学概论60

第三节假言判断

一、假言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二、假言判断的种类

(一)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1.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值形式逻辑学概论61表4—5真值表pqp→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形式逻辑学概论62

(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2.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值形式逻辑学概论63表4—6真值表pqp←q真真真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形式逻辑学概论64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1.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2.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值形式逻辑学概论65表4—7真值表pqp↔q真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真形式逻辑学概论66表4—8真值表pqp↔qp

q真真真假真假假真假真假真假假真假形式逻辑学概论67

三、运用假言判断注意的问题

1.明确不同判断的逻辑特征,正确区分不同种类假言判断

2.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可以互相转化形式逻辑学概论68

第四节负判断

一、负判断的定义和组成

二、负判断的逻辑值形式逻辑学概论69表4—9真值表p

真假假真形式逻辑学概论70

三、运用负判断注意的问题

1.负判断与否定判断的区别

2.负判断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复合判断

四、与负判断逻辑等值的判断

(一)与简单判断的负判断逻辑等值的判断

(二)与复合判断的负判断逻辑等值的判断

1.与负判断的负判断等值的判断形式逻辑学概论71表4—10真值表p

真假真假真假形式逻辑学概论72

2.与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等值的判断形式逻辑学概论73表4—11真值表pqp∨q

真真真假假假真假真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假假假假真真真形式逻辑学概论74

3.与不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等值的判断形式逻辑学概论75表4—12真值表pqp∧q

p

q

真真真假假假假真假假假真真假假真假真假真假假假假真真假真形式逻辑学概论76

4.与联言判断的负判断等值的判断形式逻辑学概论77表4—13真值表pqp∧q

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真真假真假真假真假假假真真真形式逻辑学概论78

5.与假言判断的负判断等值的判断形式逻辑学概论79表4—14真值表pqp→q

p∧

真真真假假假真假假假真真假真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假形式逻辑学概论80表4—15真值表pqp←q

∧q真真真假假假真假真假真假假真假真假真假假真真真假形式逻辑学概论81表4—16真值表pqp↔qp

q真真真假真假假真假真假真假假真假形式逻辑学概论83

第五节多重复合判断

一、多重复合判断的概念

二、多重复合判断的类型

1.联言型多重复合判断

2.选言型多重复合判断

3.假言型多重复合判断

三、多重复合判断的负判断的等值判断形式逻辑学概论3第五章演绎推理(上)——简单命题推理

第一节推理的概述

一、什么是推理

二、推理的种类

(1)根据有无模态词,可以把推理分为非模态推理和模态推理。

(2)根据推理的思维进程的方向不同,可以将推理分成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归纳

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类比推理(从个别到个别的推理)。

(3)根据推理的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有蕴涵关系,可以将推理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4)根据推理中前提的数目是一个,还是两个以上,可以将推理分为直接推理和间接推理。

三、推理的形式有效性及其判定形式逻辑学概论4

第二节直接推理

一、对当关系的直接推理

(一)根据直言命题(判断)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二)根据直言命题(判断)下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三)根据直言命题(判断)矛盾关系的直接推理

(四)根据直言命题(判断)差等关系的直接推理

二、命题变形的直接推理

(一)换质法

(二)换位法

(三)换质位法推理形式逻辑学概论5

第三节三段论推理

一、三段论及其构成

二、三段论的公理形式逻辑学概论6图5—2欧拉图(前者)形式逻辑学概论7图5—3欧拉图(后者-1)形式逻辑学概论8图5—3欧拉图(后者-2)

三、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四、三段论的格及其特殊规则

五、三段论的式及其有效性

形式逻辑学概论9

六、省略三段论和复合三段论

(一)省略三段论

1.略去大前提的形式

2.略去小前提的形式

3.略去结论的形式

(二)复合三段论

1.前进式复合三段论

2.后退式复合三段论形式逻辑学概论10

第四节关系推理

一、纯关系推理

(一)对称关系推理

(二)反对称关系推理

(三)传递关系推理

(四)反传递关系推理

二、混合关系推理形式逻辑学概论11

第五节真值模态推理

一、根据对当关系进行的真值模态推理

(一)反对关系真值模态推理

1.必然P→不必然非P

2.必然非P→不必然P

(二)矛盾关系真值模态推理

1.必然P→不可能非P

2.不必然P→可能非P

3.必然非P→不可能P

4.不必然非P→可能P

(三)差等关系真值模态推理形式逻辑学概论12

1.必然P→可能P

2.不可能P→不必然P

(四)下反对关系真值模态推理

1.不可能P→可能非P

2.不可能非P→可能P

二、根据“必然”“实然”“可能”三种命题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真值模

态推理

1.必然P→P

2.P→可能P

3.必然非P→非P

4.非P→可能非P

三、真值模态三段论形式逻辑学概论13

1.必然真值模态三段论

2.必然和可能真值模态三段论

3.必然和实然混合的真值模态三段论

4.可能和实然混合的真值模态三段论形式逻辑学概论14

第六节规范模态推理

一、根据对当关系进行的规范模态推理

1.必须P→允许P

2.必须非P→允许非P

3.必须P→不允许非P

4.必须非P→不允许P

5.允许P→不必须非P

6.允许非P→不必须P

7.必须P→不必须非P

8.必须非P→不必须P

二、规范模态三段论形式逻辑学概论15

1.必须规范三段论

2.禁止规范三段论

3.允许规范三段论形式逻辑学概论16第六章演绎推理(下)——复合命题推理

第一节联言推理

一、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二、联言推理的合成式形式逻辑学概论17

第二节选言推理

一、相容选言推理

二、不相容选言推理

1.肯定否定式

2.否定肯定式

1.某甲犯错误或是立场原因或是认识原因,

2.或者“全班同学都是团员”为假,或者“全班同学都不是团员”为假,形式逻辑学概论18

第三节假言推理

一、充分条件假言推理

1.肯定前件式

2.否定后件式

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1.否定前件式

2.肯定后件式

三、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1.肯定前件式

2.肯定后件式

3.否定前件式形式逻辑学概论19

4.否定后件式形式逻辑学概论20

第四节假言选言推理——二难推理

一、简单构成式

二、简单破坏式

三、复杂构成式

四、复杂破坏式形式逻辑学概论21

第五节假言连锁推理——纯假言推理

一、充分条件假言连锁推理

1.肯定式:即肯定第一个前提的前件,从而肯定最后一个前提的后件推出结论的形式。这个推

理的推理形式如下:

2.否定式:即否定后一个前提里的后件,从而便否定前面一个前提里的前件的形式。这个推理

的推理形式如下:

二、必要条件假言连锁推理

1.肯定式:即肯定最后前提里的后件,从而肯定第一个前提的前件的形式。这个推理的推理形

式如下:

2.否定式:即否定第一个前提的前件,从而否定最后一个前提的后件的形式。这个推理的推理

形式如下:

三、混合条件假言连锁推理形式逻辑学概论22第七章归纳推理

第一节归纳推理概述

一、什么是归纳推理

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

三、归纳推理的分类

四、归纳推理的作用形式逻辑学概论23

第二节完全归纳推理

一、完全归纳推理的含义及形式

二、正确的完全归纳推理要遵守的原则

三、完全归纳推理的作用形式逻辑学概论24

第三节不完全归纳推理

一、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二、科学归纳推理形式逻辑学概论25

第四节统计归纳推理

一、抽样归纳推理

二、概率归纳推理形式逻辑学概论26

第五节搜集和整理感性材料的方法

一、搜集感性材料的方法

1.观察

2.实验

3.社会调查

二、整理感性材料的方法

1.比较

2.分类

3.分析和综合形式逻辑学概论27

第六节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一、因果联系及其特点

二、探求因果联系的一般方法

1.求同法

2.求异法

3.求同求异并用法

4.共变法

5.剩余法形式逻辑学概论28第八章类比推理和回溯推理

第一节类比推理

一、什么是类比推理

二、类比推理的客观基础

三、类比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

四、怎样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性

五、类比推理的作用形式逻辑学概论29

第二节回溯推理

一、回溯推理及其逻辑性质

二、溯因方法的类型

1.简单溯因方法

2.复杂溯因方法

(4)我国有关部门已能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搞好市场预测工作。

三、提高回溯推理结论可靠性的逻辑要求

1.由结果B推出原因A,必须以A和B具有因果联系作为已知条件

2.应当设法排除引起结果的其他原因

四、回溯推理的作用形式逻辑学概论30第九章假说

第一节假说的概述

一、什么是假说

二、假说的一般特征

1.假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假说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3.假说具有一定的过渡性形式逻辑学概论31

第二节假说的形成

一、假说形成的初始阶段

二、假说的完成阶段形式逻辑学概论32

第三节假说的验证

一、验证的途径

1.从假说的基本概念结合当代已被人们接受的知识、引申出关于事实的结论来。

2.通过社会实践检查从假说基本理论结合现有的某些知识所引申出来的结论是否可靠。

二、验证假说的结果

1.假说成为科学真理

2.假说的基本思想被证实

3.假说的合理思想被证实

4.假说完全不正确,因此被淘汰了形式逻辑学概论33第十章论证

第一节论证的概述

一、什么是论证形式逻辑学概论34图10—1已知项

二、论证的结构

(1)论题。

(2)论据。形式逻辑学概论35

(3)论证方式。

三、论证与推理的关系

四、逻辑论证与实践检验的关系形式逻辑学概论36

第二节证明的种类

一、演绎证明、归纳证明和类比证明

1.演绎证明

2.归纳证明

3.类比证明

二、直接证明和间接证明

1.直接证明

2.间接证明形式逻辑学概论37图10—2已知项形式逻辑学概论38

第三节反驳的种类

一、直接反驳法

1.直接反驳论题

2.直接反驳论据

3.直接反驳论证方式

二、间接反驳法

三、演绎反驳

四、归纳反驳形式逻辑学概论39

第四节论证的规则

一、关于论题的规则

1.论题必须明确

2.论题必须始终同一

二、关于论据的规则

1.论据必须真实

2.论据的真实性不能依赖于论题来证明

三、关于论证方式的规则形式逻辑学概论40

第五节谬误

一、什么叫谬误

二、谬误的种类

1.语词歧义。这是由于词义不定而造成的逻辑谬误。例如:“事物的终了意味着它的完善,死

是生命的终了,所以,死意味着生命的完善。”这一推理的错误,就是由“终了”这一语词的歧义造

成的。第一个前提中的“终了”是事物发展的最高峰的意思,而第二个前提中的“终了”则是

“完结”、“结尾”的意思,把两者混而为一,便推出了错误的结论。

2.语句歧义。这是由于语句的含义不确定而造成的逻辑谬误。例如:“阅览室内有五十个人

读书和看报,所以,阅览室内有五十个人读书。”这一推理表面看来并无错误。但是,“阅览室内有

五十个人读书和看报”这一语句是有歧义的,它可以是指阅览室中有五十个人,其中一部分人读书,

一部分人看报,也可以是指阅览室中有五十个人,他们都是既读书又看报。只有后一种意思才能推

出上述结论,因此,上述结论并不必然是真实的。

3.重音错读。这是一句话由于重音不同意思也就不同,如:“一个农民经营的商场开业了”和

“一个农民经营的商场开业了”,两者的意思是迥然不同的,如果把这两句话加以混淆,这就叫重音

错读的谬误。形式逻辑学概论41

4.诉诸无知。这是以无知为论据而造成的谬误。如说:“某事是不存在的,因为我从来不知道

这件事”;“鬼是存在的,因为没有人能证明没有鬼”。这都属于诉诸无知的谬误。因为某一个人

不知道这件事,未必这件事不存在;没有人能证明没有鬼,未必有鬼。

5.诉诸怜悯。这是以怜悯为论据而造成的谬误。例如:一个律师在法庭上为被告辩护,他不是

根据事实和法律说明被告人无罪,而是说什么被告人也是血肉之躯,他家里还有老母、妻子和年幼

的儿子等等,以此求得人们对被告人的怜悯,这就是诉诸怜悯的谬误。

6.诉诸私利。这是把论题的真假与听众的利益混为一谈。譬如,指出自己的论题是符合听众

的利益的,以此求得听众对自己论题的信任。

7.诉诸信任。不是依靠有说服力的论据,而是以自己的威望、资历、品德或者与听众的密切

关系,要求听众无条件地相信自己的论点。譬如:“像我这样的人,难道你还不相信我的话吗?”

8.诉诸个人。请看下面的对话:

9.诉诸听众。在论证中,不是以真实的论据、合逻辑的推理去论证论题,而是用激动的感情、

煽动性的言辞去拉拢听众,迎合某些人的心理,使之支持自己的观点,这就犯了“诉诸听众”的逻辑

错误。如电视连续剧《新星》中的冯耀祖,为了攻击李向南,于是在常委扩大会上把在场的被李向

南处分过的干部捧了出来,说:“像杨茂山同志,一个现场会,公社书记就撸了,他本人能服吗?庙村公

社很多干部就不服嘛!到底是几棵树重要,还是一个干部重要?……还有电业局老典,从来廉洁正派,形式逻辑学概论42因为欢迎上级领导,唯一的一次被拉上饭桌,就又扣工资,又通报,不都是向南同志当场一句话就定

了?”这种做法正是犯了“诉诸听众”的错误。

10.人身攻击。反驳别人的观点,不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发表意见,而是针对提出该种观点的人的

出身、职业、长相、地位、道德品质等与论题无直接关系的方面进行攻击,这就犯了“人身攻击

”的逻辑错误。例如:

11.混淆整体与部分。这是认为整体具有的性质,部分就一定具有,或者认为部分具有的性质,

整体也具有。例如,认为某个班是先进集体,该班的学生甲就一定也是先进分子;认为某个厂家的经

济情况良好,整个行业的经济情况也就良好。这些都是混淆整体与部分的谬误。

12.因果倒置。这是认因为果,或认果为因。例如:希伯来人观察到健康的人身上有虱子,有病

发烧的人身上没有虱子,便认为:虱子能使人身体健康。事实是怎样的呢?当一个人发烧时,虱子就

觉得不舒服,于是就会离开病人。因此,应该说身体不健康是虱子离开身体的原因。上述希伯来人

的说法就属于因果倒置的谬误。

三、研究谬误问题的意义形式逻辑学概论43

第六节斥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