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中学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中学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中学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沧县风化店中学2023学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罗马共和国不断对外扩张,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内部相对稳定统,出现这种局面,除却强大的军事力量外,起到关键作用的是A.帝国法规 B.民主制度健全 C.高压政策 D.官僚体系庞大2.“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自然法3.1878年,为解决轮船招商局的燃料问题,清政府成立了直隶开平矿务局,每月出煤五六百吨,除分供各厂、局及中外轮船之用外,兼可顾民用。这一时期,各省兴办的煤矿在十处以上,以台湾基隆、直隶门头沟等地较具规模。据此可知,当时A.重工业成为民族工业的主体 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C.发展商品经济成为社会共识 D.洋务企业助推了经济现代化4.20世纪上半叶的某一时期,苏联平均每公顷土地每日需要的劳动者数量从15人下降到9.4人,而同期各地城市规模却大幅度增长,例如莫斯科人口从212万增加到413万人。由此可知当时A.新经济政策带动市场活跃 B.反法西斯战争的人力调整C.农业集体化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建设改变人口布局5.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某国的宣传画,该国家是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苏联6.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铁路职工退休法违宪,理由是:政府强迫铁路公司对其雇员支付养老金,是不经法律程序剥夺公司财产;国会有权控制州际贸易,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干涉劳资关系。由此可推知A.国家干预经济模式遭到否决B.新政的推行需要体制的调整C.新政扩大了最高法院的权力D.新政突破了生产资料私有制7.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了A.全球治理体系日新月异 B.国际直接投资的日益增长C.经济的民族化与区域化 D.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体系8.近代以来,中国各阶级为追寻独立,民主,自由和富强之路,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下列图片所示文献中,能够反映资产阶级这种探索的有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下表是有关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部分史料。据此判断当时内容出处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临时大总统《改历改元通电》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时报》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睨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刘大鹏《退想斋目记》A.政府法令流于形式 B.报纸夸大革命影响C.革命改造社会有限 D.阶级矛盾日趋尖锐10.正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时,一位思想家提出,国家的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人民应该对他无条件的服从,因为他是契约的产物,如果反对他,就是反对自己。这位思想家应该是A.霍布斯 B.洛克 C.伏尔泰 D.卢梭11.以下关于台湾的诗句,其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②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③汪辜会谈开先河,二老共创新关系④窃喜战功归祖国,更欣光复到台湾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12.谈及罗马人的法律,有学者认为,罗马人民一方面使用它自己的法律,另一方面使用一切人所共有的法。“自己的法律”指的是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1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会组织改变了中世纪那种崇尚独处沉思和宜扬安贫禁欲的宗旨,介人到世俗生活中,对各种社会问题倾注了更多的关心。这一转变说明A.世俗权力大于宗教势力 B.人文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C.上帝的权威受到了冲击 D.教会主动地应对社会变革14.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天演论》。”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这个说谎的人是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15.关于伊斯兰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伊斯兰教的产生与犹太教、基督教的关系密切②伊斯兰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③穆罕默德在伊斯兰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④伊斯兰教属于多神信仰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16.16世纪末,每年约有25~30艘来自澳门、福建、宁波的华商船将丝料、瓷器、茶叶和其他货物运至被西班牙人控制的马尼拉,西班牙船队横越太平洋运抵墨西哥西海岸的卡普罗港,将其中一部分货物换取当地的黄金、白银,其余货物再连同黄金、白银一起运往欧洲。据此可知,当时A.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的商贸关系C.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交往D.三角贸易的路线与内容发生了变化17.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体例写就的史学著作是A.《史记》 B.《汉书》C.《资治通鉴》 D.《四库全书》18.针对裁判官自由判断的规定和实践,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指出:“你们(裁判官,行省总督)最好能够确定证人的诚实信用程度,他们的身份,他们的尊严,他们的名声,谁似乎闪烁其辞,是否自相矛盾或显然的据实回答。”由此看出哈德良皇帝A.主张去除公民法的形式主义倾向 B.主张司法实践中应体现理性精神C.关注司法程序的合理性 D.认为罗马法不应带有歧视色彩19.在古代雅典,智者学派教人辩论,收取酬金。苏格拉底认为,他们是“知识的批发商”,出卖智慧就是贬低智慧,获得朋友比获得金钱的好处更多。这表明苏格拉底A.反思雅典民主政治弊端 B.强调思想自由的重要性C.否定了智者学派的思想 D.重视知识与道德的结合20.1300年—1500年左右,欧洲人口只有八千万,1700年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B.生育观念的空前解放C.外来移民的大量涌人D.物种的全球大交流21.1926~1939年,苏联城市人口增长近3000万,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从18%上升到32%。学术界将这一发展进程解读为“只有拉力,没有推力”。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苏联城市化A.推动了工业高速发展 B.以农业集体化为基础C.缺乏城乡之间良性互动 D.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2.18世纪中,因为党派政治的影响,英国内阁大臣更加听命于下院。所以,在国王任命大臣时,受议会支持的大臣往往会提出一些前提条件。1746年和1757年,乔治二世就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大臣。这说明当时A.英国国王失去行政大权 B.议会有权任命内阁大臣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 D.大臣已是议会的代言人23.明代歙人吴长公自幼业儒,父客死异乡后,母令他弃儒业贾继承父业。吴长公遵母命外出经商时说:儒者直孜孜为名高,名亦利也。籍令承亲之志,无庸显亲扬名,利亦名也。不顺不可以为子,尚安事儒?乃今自母主计而财择之,敢不惟命。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弃儒从商”现象的出现,是儒学正统地位动摇的表现B.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C.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族孝道文化在商业利益的冲击下,逐渐走向消亡D.遵从母命“弃儒从商”可理解为对孝悌、敬长等儒家伦理的一种诠释24.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25.1901-1905年,清政府推出一系列“新政”举措,其中不包括A.预备立宪 B.废除科举 C.派遣游学 D.修订刑律26.明朝洪武十二年,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它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乱等为“十恶”重罪;专门增设“奸党”这一罪名;增设“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等明律所特有的列罪条款。这些规定从本质上反映了A.明朝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 B.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C.明朝重治谋反罪 D.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得到了协调27.下表为近代棉布生产中纱的供给情况时间手工纱(万担)机制纱(万担)1840748.233.031860756.274.28该表可说明当时A.小农经济的顽固性与封闭性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C.列强对华入侵以商品输出为主 D.中国已完全卷入资本主义市场28.下图中相关信息解读准确是A.①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已初见成效B.②列强设立的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C.③日本推进明治维新与侵略邻国同步D.④中国主权受损,社会性质发生剧变29.1940年11月,日本与南京政府签订《中日基本条约》,其中第七条说:“日本政府基于本条约之中日新关系的发展,应撤废在中华民国所享有之治外法权,并交还其租界。中华民国政府则应开放其领域,使日本国臣民,得居住营业。”据此可知,这一条约的签订反映了A.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B.南京政府捍卫国家主权C.英美对日本宣战的结果D.日本侵华本质并未改变30.下图剖析19世纪40年代后中国内部的社会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A.西方列强入侵激化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B.农民阶级具有落后性与保守性C.西方宗教传入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D.中国各地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材料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中进士,被任命为山西道监察御史,后又调至四川、贵州等地。常微服私访,问民疾苦。宣德二年(1427年),宣宗亲征汉王朱高煦,于谦从征有功。次年,巡按江西,由于廉洁奉公,平反冤狱,严惩贪污,声誉卓著。宣德五年(1430年),于谦以兵部右侍郎身份兼都御史,巡抚山西、河南。时“三杨”在内阁,都很看重于谦。于谦在山西、河南任巡抚19年,政绩卓然。他豁免农民欠租,减轻商旅税率,设置各州县的“平准仓”、“惠民药局”,调节粮价,赈济贫苦,广修道路。正统十三年(1448年),于谦被召入京任兵部左侍郎,后在“土木之变”中临危不乱,担负起扭转局势的重任,最终稳定了朝局,成功抵御了瓦剌大军,维护了明朝统治——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谦的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于谦取得功绩的原因。32.材料唐初依靠良性运行的均田制,府兵制亦农亦兵的征点制度方可实施,然而流民客户激增,土地兼并的发展这两者的双重作用之下,均田制难以维持良性运行而崩溃。(天宝)八,折冲诸府至无兵可交。开元十年(722年),诸卫府兵自成丁从军,六十而免,其家又不免杂徭,浸以贫弱,逃亡略尽,百姓苦之。张说建议:请召募壮士充宿卫,不问色役(免除各种徭役),优为之制,逋逃者必争出应募,上从之。旬日,得精兵十三万,分隶诸卫,更番上下。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颁布了《命诸道节度使募取壮丁诏》:宜令中书门下与诸道节度使各量军镇闲剧,审利害,计兵防健儿等作定额,委节度使放诸色征行人内及客户中招募,取丁壮情愿充健儿长任边军者,每岁加於常例,给田地屋宅,务加优恤。——据《全唐文》卷31《玄宗十二》等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玄宗兵制改革的影响。33.材料1941年元旦,日本军部成立了一个日本陆军情报小组,任务是完成一份包含与日本入侵东南亚有关的所有信息的报告。7月,情报小组呈递了名为《南方作战手册》的研究成果。手册使用了简洁、直白的语言,所有官兵人手一份,不仅指导如何在热带区采取军事行动,而且还解释了作为“神选之民”的日本人为什么必须在那里作战,另外还借助古代经典阐述“对天皇忠孝的美德”,借用古老诗歌赞美对国家的“牺牲”。与此同时,日本文部省亦向公众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思想意识宣言,名为“臣民之道”,其目的是告诉日本人他们是谁,或者说应当渴望成为什么样的民众、国家和种族。这份文件还对现代西方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批判分析,并特别警告说,西方扩张主义者的重拳并非仅仅落在了亚洲人的身上,而是有着几百年血腥的战争与压迫历史,并让当今世界面临危机。在此前后,日本陆军大将东条英机发布了训令,后改编为《战阵训》(沿用了1882年天皇发布的《军人敕谕》的基本模式)的小册子,为民众规定了十分具体的“神圣职贵”,号召日本民众响应使命召唤,奋起捍卫自己的国家,遢制欧美列强主宰全世界的趋势,稳定亚洲和解放亚洲人民,从而率先建立起以道德原则为本的国际新秩序。12月7日凌晨,日本陆军登陆英属马来西亚的哥打巴鲁,接着是海军袭击了位于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摘编自(美)约翰·W·道尔《无情之战:太平洋战争中的种族与强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战争思想动员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日本的战争思想动员。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答案解析】

罗马帝国的稳定得益于罗马法缓和了罗马帝国境内各种矛盾,A正确;罗马帝国实行的是帝制,排除B;高压政策容易激化矛盾,不是帝国稳定的关键,排除C;官僚体系有助于稳定帝国统治,但是与罗马法相比,尚达不到“关键”,排除D。2、C【答案解析】材料中“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说明了罗马法适用的对象是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自由民,即罗马法调整的帝国境内的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所以此时的法律应该是万民法,故答案选C;《十二铜表法》、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公民,自然法是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法律,而是对法的基本看法,即法律观,故排除A、B、D。3、D【答案解析】

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都属于洋务企业,根据“兼可顾民用”、“各省兴办的煤矿在十处以上”等信息可知洋务企业助推了中国经济的现代化,故选D;重工业始终没有成为民族工业的主体,排除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B;“成为共识”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C。故选D。4、D【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吸引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人口布局得到改变,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此时人口大量转移的原因,排除;战争使城市人口减少,并非增加,B选项错误;C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D。5、D【答案解析】

图中人物是斯大林,关键信息是“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结合所学,苏联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从法律上巩固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胜利成果,标志苏联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的确立,故D符合题意;德国、英国和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6、B【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政府强迫铁路公司对其雇员支付养老金,是不经法律程序剥夺公司财产;国会有权控制州际贸易,并不意味着它可以千涉劳资关系”来看,国家政权有权干预经济,但是有一些措施受到了法院的否定,说明新政的推行需要进行调整,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未体现国家干预经济模式遭到否决,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新政扩大了法院的权力,排除。D项材料与新政突破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无关,排除。7、C【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等都是同一地区和民族为经济发展组成的经济组织,具有经济民族化、区域化的发展特点,故选C;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等都是经济区域合作组织,具有相似性,不能体现日新月异的变化,排除A;材料中的经济组织是同一区域内国家共同组织成立的,它不是国际直接投资的结果,故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在这些经济组织成立之前,发展中国家早已被迫或主动地融入到世界体系,排除D。8、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②③④分别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的刊物,故B符合题意。9、C【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百姓对阳历新年尚未接受,说明传统观念与习俗仍有强大的惯性,革命对社会的改造有限,因此C选项正确;仅依据百姓对阳历新年尚未接受不能说明政府法令流于形式,该表述以偏概全,A选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时报》的内容,不能据此得出当时报纸夸大革命影响,B选项错误;这只是百姓对阳历新年尚未接受,不属于阶级矛盾,D选项错误。故选C。10、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的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人民应该对他无条件的服从”结合所学可知,霍布斯指出社会是一群人服从于一个人的威权之下,而每个人个人将刚刚好的自然权力交付给这威权,让它来维持内部的和平、并抵抗外来的敌人,符合霍布斯主张,A项正确;洛克主张两权分立,材料内容体现了霍布斯主张,B项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君主立宪制,C项错误;卢梭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提倡民主共和制,D项错误。11、A【答案解析】

①是康熙帝对收复台湾的描述;②是对1895年《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描述;③是在1993年汪辜会谈的描述;④是对1945年收回台湾的描述,因此正确排序是①②④③,A正确,BCD排除。故选A。12、B【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公民,属于“自己的法律”,故B项正确;习惯法并不是成文的法律形式,排除A项;自然法属于罗马法精神,并非法律形式,排除C项;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内的罗马人与非罗马人,排除D项。故选B。13、D【答案解析】

由于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思想,批判宗教特权,教会组织不得不改变以前的说教方式,这充分说明文艺复兴时期教会组织面对社会的变革做出了重大的调整,D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教会的权力仍然大于王权,A错误;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思想,主要局限于社会上层,并不是深入人心,排除B;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依然信仰上帝,并且材料没有体现上帝权威的变化,C错误。故选D。14、C【答案解析】

东交民巷在《辛丑条约》中被划分为使馆界,不允许中国人居住,故王五说谎,C正确。【题目详解】15、D【答案解析】在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三个宗教当中,伊斯兰教产生最晚,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起源都与古老的犹太教密不可分,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故①正确;伊斯兰教主要传播于亚洲、非洲,以西亚、北非、西非、中亚、南亚次大陆和东南亚最为盛行,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故②正确;穆罕默德是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在伊斯兰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故③正确;伊斯兰教是严格的一神教,相信除安拉之外别无神灵,安拉是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故④错误。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选D。16、C【答案解析】

据材料中“16世纪末”和西班牙船队将来自中国的商品运抵墨西哥,在墨西哥交易后再连同黄金、白银一起运往欧洲等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故选C项;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19世纪中期,故排除A项;“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贸易”与材料和史实均不相符,故排除B项;材料现象反映的不是三角贸易,故排除D项。17、A【答案解析】

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体例是纪传体通史,《史记》是这一体例,选项A正确;《汉书》中没有世家,而且以志代书,选项B排除;选项C是编年体史书,排除;选项D是大型丛书,不是史学著作,排除。18、B【答案解析】

哈德良皇帝的主张体现了对证人的重视,说明司法实践中应体现理性精神,故选B;AC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无从体现,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哈德良对证人的重视,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19、D【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出卖智慧就是贬低智慧,获得朋友比获得金钱的好处更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重视教育,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美德的前提,因此他热情地施教于向他请教的所有人,不认同智者学派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的做法,说明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道德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道德的主张,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内容,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道德的主张,没有强调思想自由的内容,B项错误;苏格拉底不认同智者学派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的做法,但不代表否定了智者学派的思想,C项错误。20、D【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1500年左右进行的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人种和物种的交流,物种交流为欧洲人提供了高产粮食作物,能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促进了欧洲人口的增长,故D项正确。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是17到18世纪,不符合材料的时间,故A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们只有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生育观念的转变才能真正地对人口增长起到推动作用,排除B;此时期移民的方向主要是由欧洲向其他地区移民,尤其是新大陆,故C项错误。【答案点睛】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中国的历史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理论,故学生在做题时必须牢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则。21、C【答案解析】

1926~1939年,苏联实行工业化,城市人口大量增加,这促使了国家实力的迅速增强,这是“拉力”,但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落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被压制,这不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这是“没有推力”,故选C;AB只反映了一个方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并非城市化,排除D。22、D【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受两党政治影响,英国内阁大臣听命于下院,国王不得不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大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大臣已经成为了议会的代言人,D项符合题意;国王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大臣,不能说明其失去了行政权,A选项错误;英国议会无权任命内阁,B选项错误;乔治二世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大臣与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的说法矛盾,C选项错误。23、D【答案解析】

材料信息是,明朝吴长公弃儒业贾,他认为儒者求取的名,也是利,自己经商求取的利也是名;顺从母亲心愿才符合儒家伦理。由此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冲击下对传统儒家伦理的另一种诠释,故D符合题意;明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没有动摇,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商人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故B错误;C项说法错误,宗族孝道文化没有走向消亡,故错误。24、C【答案解析】本题题干是史沫特莱对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的评价,也就是要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最主要影响。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不是正式建立。AD不合史实,B是次要的。故选C。25、A【答案解析】

预备立宪指的是清政府迫于压力,在辛亥革命前夕宣布为预备实行君主立宪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肇始于1906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故选A项;结合所学可知,BCD项皆为“新政”举措,排除。26、A【答案解析】

朱元璋主持编纂、颁布了《大明律》,增设了许多新罪名,他这样做的本质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故A项正确;朱元璋痛恨大臣结为“奸党”材料中一部分意思的体现,但不是本质体现,排除B;重治谋反罪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体现,排除C;明代初期就废除了丞相,排除D。故选A。27、A【答案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从1840到1860,中国近代棉布生产中手工纱一直占绝对优势。因此,该表可说明当时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这体现了小农经济的顽固性与封闭性,故A正确;材料中没有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信息,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强调商品输出,故C错误;D项中的“已完全卷入”表述不准确。28、C【答案解析】

据所学可知,1868年日本民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并对外殖民扩张,1874年侵略台湾就是例证,C正确;据所学可知,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是1861年,与①无关,A错误;列强设立的使馆区是北京东交民巷,而②是山东地区,与材料无关,B错误;④是甲午战后日本割占台湾,中国主权受损,但社会性质未发生剧变,D错误。29、D【答案解析】

通过所学知识和材料时间,我们可知此时的南京政府是汪伪政权,日本与汪伪政权签订的基本条约,实质上仍然体现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故D正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材料中不能得到体现,排除A;此时的南京政府是汪伪政权,他并没有捍卫国家主权,而是日本控制下的傀儡政权,排除B;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故选:D。30、A【答案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带来的民族矛盾,使国内阶级矛盾更加激化,最终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故答案为A项;B项没有反映题干主旨,排除;近代动摇封建思想统治地位的是新文化运动,排除C项;D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答案点睛】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中出现了新的因素,即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中国所带来的民族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暴动此伏彼起,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从征平叛;整肃地方吏治;重视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朝局,巩固统治。(2)进士出身,学识较高;廉洁奉公,心怀百姓;身逢时势,勇于担当:内阁看重;有军事才干。【答案解析】

(1)历史功绩:依据材料中“于谦从征有功”、“平反冤狱,严惩贪污,声誉卓著”、“豁免农民欠租,减轻商旅税率……赈济贫苦,广修道路”、“最终稳定了朝局……维护了明朝统治”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从征平叛、整肃地方吏治、重视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稳定朝局,巩固统治等方面概括于谦的历史功绩。(2)原因:依据材料中“永乐十九年(1421年)中进士”、“由于廉洁奉公”、“常微服私访,问民疾苦”、“在‘土木之变’中临危不乱,担负起扭转局势的重任……成功抵御了瓦剌大军”、“时‘三杨’在内阁,都很看重于谦”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其出身和学识、品性、时代背景、内阁看重和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等方面说明简析于谦取得功绩的原因。32、(1)均田制遭到破坏,农民破产和逃亡;府兵制兵源枯竭,士兵逃亡。(2)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节度使拥兵自重,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均田制难以维持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