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1_第1页
2009-2022历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1_第2页
2009-2022历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1_第3页
2009-2022历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1_第4页
2009-2022历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带详解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广州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振动:频率

A.价值:价格

B.时间:金钱

C.移动:速度

D.太阳:温度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首先确定振动和频率的关系,频率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依次分析各选项,选择关系一致的一项。频率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A项,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时间和金钱不存在直接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太阳会影响温度,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2.好官不光要廉洁奉公,还要能办实事。人民期待的是“改革官”“有为官”,不是“平庸官”,这可谓切中部分干部不敢干事、不敢创新、怕承担责任的思想障碍。如果没有一个宽容、和谐的干事创业环境,干部在工作上就会畏首畏尾,不敢超越和探索,更不敢改革创新。看到一些同志因失误而被问责,就会心存畏惧。要推动干部敢想敢干,就要坚持“三个区分”,即要把先行先试的失误与明知故犯区分开来,把探索性试验与有法不依区分开来,把无意过失与谋取私利区分开来。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建立明辨官员探索创新行为的机制,才能让干部敢想敢干

B.建立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才能让干部在工作上不至于如履薄冰

C.好官不但要廉洁奉公,而且要敢于创新、有担当

D.对于官员干部犯错,人民应该有所区分、有所包容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的行文结构。文段围绕如何让干部敢想敢干展开论述,为典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对策的结构,正确选项应指出如何才能让干部敢想敢干。文段首先指出好官要能办实事,接着指出部分干部不敢干事、不敢创新、怕承担责任的现状,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即没有一个宽容、和谐的干事创业环境,最后提出了推动干部敢想敢干的方法,即坚持“三个区分”。由此可知,文段前一部分的论述都是为提出解决办法做铺垫。“三个区分”对应的就是A项的“建立明辨官员探索创新行为的机制”。B项未指出让干部敢想敢做的具体办法,排除。C项为文段铺垫部分,非重点,排除。D项文段未涉及,排除。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首先指出好官关键要干实事、敢创新,之后提出干部不敢创新的原因,最后提出推动干部敢想敢干的方法,所以文段重点在于说怎样才能“推动干部敢想敢干”。结合选项,应该选择A项。

B项表述不明确,没有指出如何建立宽松的干事创业环境,排除;

C项不是文段重点,排除;

D项对于官员干部犯错不应该用人民区分,而应该用制度和机制区分,且文中并没有体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二句说的是好官应该是办实事的、敢于创新的,第三句说的是没有宽容和谐的环境,官员是不敢改革创新的,即当前的问题所在,最后一句提出了对策,即“要推动干部敢想敢干,就要坚持‘三个分区’”,三个区分就是建立明辨官员探索创新行为的机制。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是尾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3.只要能献智出力,创造业绩,作出贡献,都是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均当______、大胆使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遗余力

B.不拘一格

C.不落窠臼

D.不折不扣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成语的应用。对应前文“人才”及空后的“大胆使用”可知,应填入“不拘一格”,二者表意一致。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B项。

“不遗余力”是指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文段强调范围,而不是力度;“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多用来指文章和文艺作品的风格;“不折不扣”指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均当________、大胆使用”,可知空格与“大胆使用”是并列关系,空格要表达与“大胆使用”尽可能接近的意思,且能够体现前文“扩大人才选拔范围”之意。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不遗余力”是指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文段表述符合条件的人都是人才,是规定人才范围,而不是“使用力度”,排除A项。B项“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表意与“大胆”接近,且能体现前文表述的“扩大人才选拔范围”,符合文意。C项“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多用来指文章或文艺作品的风格,排除C项。D项“不折不扣”指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没有体现“范围”和“大胆”,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缺词语的含义。第二步,辨析选项成语含义,排除不能形容“使用人才”的A、D。第三步,辨析“不拘一格”“不落窠臼”的含义,选择符合题意且与“大胆”相呼应的一项。

顿号提示所填词语应与“大胆使用”意思相近,用来形容对人才的使用。“不遗余力”意思是把所有力量毫无保留使出来;“不折不扣”指没有折扣,表示完全、十足的意思。两词均不恰当,排除A、D。“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不拘一格”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与后面的“大胆”相呼应,“不拘一格”更契合句意。故本题选B。4.风扇:空调与()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

A.潜艇:航母

B.雨衣:雨伞

C.宣纸:电脑

D.蜡烛:电灯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风扇”与“空调”是并列关系,都具有制冷功能,并且后者出现的时间更晚,技术更先进。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两者是并列关系,“航母”是一种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大型水面舰艇;“潜艇”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航母和潜艇”是船的两种形态。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雨衣”和“雨伞”是并列关系,二者都是遮雨的工具,但二者无谁的技术更先进之分,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宣纸”和“电脑”无必然联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蜡烛”和“电灯”是并列关系,两者都具备照明功能,并且后者出现的时间更晚,技术更先进,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5.________我们的文化过多地被一些学者误会成了文明间斗争和冲突的工具,________被民间崇尚的“知识积累”、“名校学历”和“文人风范”,________都是一种虚饰和夸大了的人生制胜之途径。________,胜败输赢之术远远压倒了善恶是非之道,成了当代文化中的主流话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所以却因此

B.如果那么就因而

C.由于即使也结果

D.虽然但是仍所以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关联词的选择。第一步,分析第一二空的两个分句,确定二者不存在因果、转折关系,故可排除表因果的A与表转折的D。第二步,对比B、C两项,第四空均引导结论,则前一句应是后句结论的原因,据此确定第一空应选“由于”,排除B。第三步,将C项代入验证,确定答案。

由句意可知,第一空与第二空之间,“我们的文化过多地被一些学者误会成了文明间斗争和冲突的工具”与“被民间崇尚的‘知识积累’、‘名校学历’和‘文人风范’……都是一种虚饰和夸大了的人生制胜之途径”不存在因果、转折关系,“因为……所以……”表因果关系,“虽然……但是……”表转折关系,排除A、D。

对比B、C两项可知,第四空“因而”“结果”均引导结论,则前一句应是后句结论的原因,B项以表假设的“如果”开头,不能作为原因,排除。

验证C项,第一空“由于”引导原因,第四空以“结果”引出结论,第二、三空之间构成假设关系,符合逻辑。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虚词的应用。

第一句和第二句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第一空和第四空应填入能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排除B、D两项。从第一句话可以看出,对民间崇尚的“知识积累”、“名校学历”、“文人风范”是持否定态度,因此第二空后的语意是对前面语意的补充说明。而A项的“所以”表示结果,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二空和第三空。根据“学者把文化误会成文明间斗争和冲突的工具”“民间崇尚的……都是夸大陈人生制胜途径”可知,学者和民间都强调斗争和制胜,且第一句由三个分句构成,第一分句和第二、第三分句是并列关系。A项“因为……所以”是因果关系,但民间的看法不是学者所导致的,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如果……那么”是假设关系,但民间的看法与学者看法不构成假设关系,学者的看法和民间的看法都是固有的事实,排除B项。“由于……即使”虽然不是体现特定逻辑关系的搭配,但能够互不相干,且第三空填入“也”能够形成并列关系,符合文意。“虽然……但是”是转折关系,但第一分句和第二分句是并列关系,两句互不相干,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四空。因为第一句开头已经填入“由于”一词,因此第二句与第一句应构成因果关系,填入“结果”能够体现上述关系。

因此,选择C选项。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梦传递

的家国天下情怀,唤醒内心深处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凝聚振兴中华的探索与奋斗,成为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激发中华民族强烈的

和豪迈的进取心。

A.喷薄而出,幸福感

B.富丽堂皇,获得感

C.美轮美奂,认同感

D.绵延已久,归属感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修饰“家国天下情怀”,B项“富丽堂皇”指华丽、盛大,常形容房屋宏伟豪华或诗文词藻华丽,修饰“家国天下情怀”不当,排除。C项“美轮美奂”指高大、众多,常形容房屋等建筑高大华丽,与“家国天下情怀”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唤醒……凝聚……激发”引导相同句式,构成并列,由“探索与奋斗”对应“进取心”,可知横线处对应“命运共同体意识”,A项“幸福感”与“命运共同体意识”含义不同,无法构成对应,排除。D项“归属感”,文中指人们都属于中华民族的一员,命运捆绑在一起,与“共同体”含义相近,对应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以“历史意识”激荡复兴伟业》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修饰的对象是“家国天下情怀”,即一种精神。A项“喷涌而出”指液体从某个地方喷射出来,也有比喻灵感、想法等,与“家国天下情怀”搭配合适。B项“富丽堂皇”用来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修饰“家国天下情怀”不当,排除B项。C项“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与“家国天下情怀”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绵延已久”指连续不断,已经很久,与“家国天下情怀”搭配合适。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命运共同体意识”“亿万人民认同的最大公约数”可知,该空要体现出“对中华民族的强烈认同”的意思。A项“幸福感”侧重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D项“归属感”指某一个体对特殊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和维系,放在此处可以体现出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可知,第一空所填词语修饰的对象为“家国天下情怀”,结合四个选项所给的成语,根据其词义及适用对象,排除B、C。第二步,结合前后文的逻辑关系找到对确定第二空所填词语有帮助的提示信息,如“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大公约数”等,再根据选项找到与之对应最恰当的词语,即可确定答案。第一空,“富丽堂皇”形容建筑宏伟豪华或诗文辞藻华丽;“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二者均不能形容“情怀”,排除B、C。

第二空,由“命运共同体意识”“最大公约数”可知,中国梦能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归属感”比“幸福感”填入更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D。7.早在400年前,西班牙等国商人就将中国的丝绸以及茶树、柑橘等农作物运往拉丁美洲,又将一些农作物从拉丁美洲引入中国,形成了一条横跨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请问以下哪种农作物不是从拉丁美洲引入中国的?

A.玉米

B.红薯

C.花生

D.水稻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熟悉历史上我国引入农作物的具体情况。我国在中外交流中引进农作物的主要路径分为两个方向,一为通过路上丝绸之路从古代西域引进,如胡萝卜、黄瓜、葡萄,一为明清时期从海外引进,如玉米、番薯、豆薯、马铃薯等。考生应重点记忆常见的引进农作物种类。水稻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至少有7000年左右。大量事实证明,我国南方至少是普通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玉米、红薯、花生都是明朝时从拉丁美洲引入中国的。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水稻原产中国,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按照不同的方法,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故不是从拉丁美洲引进。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农作物原产地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区别于旱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就种植水稻。水稻按稻谷类型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可以作为饲料。我国水稻主产区主要是东北地区、长江流域、珠江流域。综上所述,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并不是从拉丁美洲引入。

因此,选择D选项。8.请选择最适合的一项填入问号处,使之符合整个图形的变化规律: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

元素组成相似,元素叠加。

如图所示,九宫格四条对称轴上的图形,两两叠加均可以得到另外一个图形。具体叠加规律:相同颜色部分叠加后变为白色,不同颜色部分叠加后变为黑色,只有A符合条件。

故正确答案为A。

9.“天星号”和“沧云号”两艘客船往返于甲、乙两地运送旅客。上午10点,“天星号”和“沧云号”以相同速度分别从甲、乙两地相向开出。“天星号”从甲地出发时有一个救生圈掉进水里,救生圈随水流向乙地飘去。下午14点,“天星号”与救生圈相距80千米。晚上20点,“沧云号”与救生圈首次相遇。则甲、乙两地相距(

)千米。

A.200

B.320

C.400

D.800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设两艘客船的船速为,水流速度为。下午14点,“天星号”与救生圈相距80千米,根据追及公式,有,得。晚上20点,“沧云号”与救生圈首次相遇,根据相遇公式,有,得。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流水行船类。

第二步,设两艘船的船速为v,水流速度为x。由救生圈随水流向乙地飘去,可知“天星号”顺流而行,根据题意可列方程:(v+x)×4-4x=80,解得v=20。“沧云号”为逆流而行,船速为(20-x),由20点相遇可知,甲、乙两地相距10x+(20-x)×10=200(千米)。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行程问题。分析可知,“天星号”与救生圈是追及问题;“沧云号”与救生圈是相遇问题。根据“救生圈随水流向乙地飘去”可判断“天星号”是顺水航行。根据相遇、追及问题的核心公式:相遇距离=速度和×时间,追及距离(路程差)=速度差×时间,代入已知数据计算即可。从上午10点到下午14点,“天星号”顺水航行,速度为水速+船速,救生圈的速度即为水速,所以水速+船速-水速=船速=80÷(14-10)=20千米/小时。从上午10点到晚上20点,“沧云号”逆水航行,速度为船速-水速,“沧云号”与救生圈的相遇距离即为甲乙两地的距离,(船速-水速+水速)×10=船速×10=200千米。10.四年前,中国经济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刻,消费券作为刺激内需的政策建议曾被广泛讨论,杭州、成都等地的实践也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大规模发行消费券有一定要求,其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复杂,杭州、成都等局部试点城市取得的效果并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

以上文段意在说明:

A.杭州和成都试点推行消费券取得成效只是偶然事件

B.消费券对刺激内需有明显作用

C.我国还不能大规模推行消费券

D.在其他城市推行消费券不可能取得像杭州、成都一样的成效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C项更为契合文意。

A项表述虽然与文段相符,但通过“影响非常复杂”、“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我国还不能以杭州、成都为鉴,大范围推广消费券,排除;B项中“明显作用”与文段中“一定效果”不符,排除;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介绍消费券作为刺激内需的政策建议曾在一些地区实践并收到一定效果,接着通过转折词“但”引出文段重点,即大规模发行消费券有一定要求,产生的影响很复杂,局部试点城市的效果也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是尾句,重在讲述大规模发行消费券还不可行。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的行文结构。文段为转折结构,“但”之后为文段意在强调的,正确选项应体现转折之后的内容。文段首先引出消费券对刺激内需的作用,并指出在杭州、成都等地的实践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接着以“但”作转折说明,大规模发行消费券有一定要求,杭州、成都等局部试点城市取得的成效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意义。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我国还不能大规模推行消费券。C项表述正确。杭州和成都试点推行消费券是为引出文段主旨所举的例子,非重点,排除A。文段指出消费券的推行取得了一定效果,B项“明显作用”的表述扩大了其作用,且未涉及转折后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D项的“不可能”表述绝对,排除。故本题选C。11.2014年12月,钟某将名下的一处房屋出售给梁某,双方签订了买卖合同并约定于2015年6月付清全部房款后办理过户手续。2015年1月,该处房屋价格上涨,钟某后悔过早出售该房屋,又将该房屋出售给张某并约定在2015年5月办理过户手续。2015年4月,钟某将房屋重复出售的行为暴露,此时该房屋属于(

)。

A.钟某所有

B.梁某所有

C.张某所有

D.梁某与张某共同所有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第一款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题中截至2015年4月,该房产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因此仍旧属于原所有人钟某所有。不管梁某还是张某都没有办理过户手续,所以BCD选项均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权归属。

第二步,《民法典》第209条规定,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由此可知,不动产物权变动以登记为要件,截至2015年4月,钟某的房屋尚未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未发生物权变动,房屋属于钟某所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需熟悉物权法中关于不动产权的相关规定。在公考中房屋所有权已经成为不动产权相关法律考查的一个重要考点,主要为房屋买卖合同纠纷后的房屋归属、过户登记、申请预告登记等内容,考生应重点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房屋属于不动产,本题中未进行产权变更登记,房屋应属于钟某所有。BC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2.我国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实现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

)协同拉动。

A.投资、出口、进口

B.消费、进口、出口

C.投资、消费、进口

D.消费、投资、出口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内容。

我国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国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消费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断增强。D项正确。

A、B、C均不符合题干。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二步,我国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发展新动能迅速壮大,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这是我们多年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重大结构性变革。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的是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从支出角度看,GDP是最终需求——投资、消费、净出口这三种需求之和,因此经济学上常把投资、消费、出口比喻为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即需求侧的三大要素——投资、消费、出口。与此相对应地,考生需要知道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新动能迅速壮大,经济增长实现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转向依靠三次产业共同带动。故本题选D。13.某农户在鱼塘里放养了一批桂花鱼苗。过了一段时间,为了得知鱼苗存活数量,他先从鱼塘中捕出200条鱼,做上标记之后,再放回鱼塘,过几天后,再从鱼塘捕出500条鱼,其中有标记的鱼苗有25条。假设存活的鱼苗在这几天没有死,则这个鱼塘里存活鱼苗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条。

A.1600

B.2500

C.3400

D.4000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假设鱼苗总数量为x,则可构成等式,最有可能为4000条。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比例法解题。

第二步,设鱼塘里存活的鱼苗数量为x,根据题意,得到比例关系:,解得x=4000条。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捕捞的500条鱼中带标记的鱼总数为25条,占比为,鱼塘中总共标记了200条鱼,占比为,两个比值相等。设鱼塘中鱼苗数量为x。则x:200=500:25,解得x=4000。14.减少死刑并不是意味着可以钻空子或漏洞,实际上任何国家废除死刑的条件之一就是这个国家的司法公正达到一个程度,否则人们对司法没有信心,人们就会希望判处更多的死刑,所以说这是相辅相成的。

上述文字中的“这”指的是:

A.减少死刑和钻空子

B.减少死刑和国家的司法公正

C.司法公正和人们对司法的信心

D.废除死刑的条件和司法公正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前半句指出减少死刑和国家司法公正的条件关系,后者是前者的必要条件,并用假设指出这种关系的重要性,而“所以说这是相辅相成的”是对这一关系的补充。故“这”指代的是减少死刑和国家的司法公正。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定位原文,“这”出现在文段最后“所以说这是相辅相成的”。分析“这”的上下文语境。文段前两个分句“减少死刑并不是意味……司法公正达到一个程度”,通过“实际上”重点强调“废除死刑”与“国家的司法公正”之间存在着条件关系,第三、四分句“否则人们对司法没有信心,人们就会希望判处更多的死刑”是对“国家的司法公正”的反面论证,最后通过“所以说这是相辅相成的”指出“废除死刑”和“国家的司法公正”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上述文字“这”所指的内容。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指代词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应定位“这”所在的句子,明确“这”指代的应是前文提到的两个对象,且二者构成相辅相成的关系。

浏览文段可知,“这”出现在尾句“所以说这是相辅相成的”,“相辅相成”的意思是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由此可知,“这”指的是前文所提及且符合相互配合关系的内容。文段首先提出减少死刑,接着提出国家的司法公正,后者是前者的条件之一,“否则”之后的句子是对前面内容反方面的论述。因此,“这”指的是减少死刑和国家的司法公正。文段的主题词是“减少死刑”,由此可排除不包含“减少死刑”的C。A项“减少死刑”和“钻空子”不存在相互配合、补充的关系,理解不正确,排除。D项,司法公正达到一定程度就是废除死刑的条件之一,两者也不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排除。故本题选B。15.下列个人收入中,与其它三项性质不同的是:

A.工资

B.稿费

C.加班费

D.存款利息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工资、稿费和加班费均属于个人劳动所得,在工资概念范畴内;而存款利息属于利息收入,与其他三者不同。

故正确答案为D。16.今天,中国的大学不仅承载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功能,还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而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正是中国大学完成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载体。正因如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打造了自己的讲座品牌,如武汉大学的弘毅讲堂、中山大学的博雅讲座、北京大学的才斋讲堂、清华大学的人文讲坛等。在学校内外,这些讲座品牌均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中国大学可以通过打造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以承载文化传承的使命

B.部分大学通过打造本校的讲座品牌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C.中国大学与其他国家大学的区别在于中国大学还需完成文化传承的使命

D.大学的学术讲座在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应首先梳理文段结构,在此基础上找到“大学学术讲座”和“传承文化”这两个主题词。文段首先指出中国大学承载着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然后说明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是大学完成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载体,最后举例说明大学打造自己的讲座品牌取得的成就以及其影响。由此可知,“大学的学术讲座”和“传承文化”是文段谈论的主题,文段意在阐述大学的学术讲座对于传承文化的作用,A项表述与文段主旨一致。B、D两项未提到“传承文化”,C项未提到“学术讲座”,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通过递进关联词“不仅……还……”强调中国大学承载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然后通过程度词“正是”进一步指出,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是完成文化使命的重要载体,下文通过举例进一步解释说明,故文段重在强调高水平的学术讲座对传承文化使命的重要性,对应A项,当选。

B项,由“正因如此”可知,部分大学打造讲座品牌是为了传承文化,而非“扩大社会影响力”,表述不准确,排除。

C项“中国大学与其他国家大学的区别”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根据文段首句可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为大学的功能,而不是“学术讲座的作用”,偷换概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高水平讲座如何助力大学人文日新(深聚焦)》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高水平的学术讲座,正是中国大学完成文化传承使命的重要载体”,符合文意,正确。B项对应“在学校内外,这些讲座品牌均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可知是讲座品牌形成社会影响力,且根据“正因如此”,可知部分大学通过打造本校的讲座品牌完成文化传承使命,属于曲解文意,错误。C项,文段中并没有提到中国大学和其他国家大学的区别,属于无中生有,错误。D项“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大学所具有的功能,而不是讲座的主要作用,属于偷换概念,错误。

因此,选择A选项。17.冷嘲:热讽与()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

A.风刀:霜剑

B.绿肥:红瘦

C.谈古:论今

D.寒耕:暑耘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冷”与“热”构成反义关系,“嘲”与“讽”构成近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风”和“霜”不构成反义关系,“刀”和“剑”不构成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绿”和“红”不构成反义关系,“肥”和“瘦”构成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谈”和“论”构成近义关系,“古”和“今”不构成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寒”与“暑”构成反义关系,“耕”与“耘”构成近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18.“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学识是才能的________,才能是学识的________,学习的弓弩弯如满月,才识的箭镞才能飞似流星。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基调升华

B.基本延伸

C.指导释放

D.引导发挥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可知,学识就像弓弩,“才能”就像箭,箭需要靠弓弩的调节指引才能射中目标,即学识是才能的指引,所填词语应体现“指引”之意。A项“基调”和B项“基本”均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指导”和D项“引导”均符合文意,保留。

第二空,依据文段“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及“飞似流星”可知,弓弩需要靠箭的精准才能够体现价值所在,发挥作用,即才能是学识的发挥,所填词语要体现“发挥、体现”的意思。D项“发挥”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发挥学识”搭配恰当,符合文意,当选。C项“释放”与“学识”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学如弓弩,才如箭镞”可知,学识就像弓弩,才能就像箭镞,箭镞需要靠弓弩的调节引导才能射中目标,即学识是才能的指引,该空要体现“指引”的意思。A项“基调”和B项“基本”均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指导”和D项“引导”均具有“指引”的意思,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学如弓弩,才如箭镞”“飞似流星”可知,弓弩需要靠箭镞的精准才能够实现价值,即才能是学识的发挥,该空要体现“发挥、体现”的意思。C项“释放”与“学识”搭配不当,排除C项。D项“发挥”意为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发挥学识”搭配恰当,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学如弓弩,才如箭镞”的含义。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分析选项,可首先排除没有导向含义的A、B。然后通过辨析“指导”“引导”的含义,选择最能与弓箭的比喻构成呼应的D。第三步,验证D项第二空,确定答案。文段把“学识”与“才能”比喻成弓与箭的关系,没有弓(学识),箭(才能)没有方向;没有箭(才能),弓(学识)发射不出去。第一空强调的是学识对才能的的导向作用。首先排除与此义不符的A、B。“指导”常与“学习”“工作”搭配,“引导”常与“方向”搭配,考虑弓与箭的比喻,“引弓射箭”为习惯搭配,故此处用“引导”更恰当,排除C。验证第二空,“发挥”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者能力表现出来,“发挥才识”搭配恰当。故本题选D。19.高大:矮小与(

)在内在逻辑关系上最为相似。

A.黑色:白色

B.男人:女人

C.明亮:昏暗

D.失去:得到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词语的逻辑关系。

高大和矮小是反义词的关系,且两者都是形容词。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黑色和白色都是名词,且不是反义词,只是颜色里面的其中两种,并列关系,和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B项:人的性别不是男人就是女人,矛盾关系,和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C项:明亮和昏暗是反义词,且两者都是形容词,和题干逻辑关系一致;

D项:失去和得到虽然是反义词,但是两者都是动词,题干是形容词,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

故正确答案为C。20.海拔是以海平面为基准点,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以下几个城市海拔从高到低的排序关系中,正确的是:

A.武汉、厦门、昆明

B.沈阳、包头、海口

C.成都、长沙、西安

D.拉萨、贵阳、北京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地理国情。

A项,武汉海拔在50米以下,厦门海拔约63米,昆明市中心海拔约1891米,该排序错误。

B项,沈阳海拔约41米,包头海拔约1065米,海口海拔约14米,该排序错误。

C项,成都海拔约505米,长沙海拔约44米,西安海拔约396米,该排序错误。

D项,拉萨海拔约3658米,贵阳海拔约1071米,北京海拔约31米,该排序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主要城市海拔。

第二步,我国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其中,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为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为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拉萨位于第一阶梯,贵阳位于第二阶梯,北京位于第三阶梯。拉萨平均海拔高度3600米左右,贵阳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左右,北京平均海拔高度50米左右。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用地理知识解题。注意题干“海拔从高到低排序”,“海拔”无非是考查地势。大家都知道: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解答这道题,我们需要知道这些城市处于哪级阶梯,题目就好判断了。A项错误。厦门,位于第三级阶梯;昆明,位于第二级阶梯,不符合“海拔从高到低排序”,排除。

B项错误。包头位于第二级阶梯,沈阳位于第三级阶梯,不符合“海拔从高到低排序”,排除。

C项错误。长沙位于第三级阶梯,西安位于第二级阶梯,显然不符合“海拔从高到低排序”,排除。

D项正确。拉萨,以高原为主,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贵阳位于第二级阶梯;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属于我国的第三阶梯。D项城市海拔是从高到低排列。

故本题选D。21.在微信的《使用条款和隐私政策》里明确写着:“腾讯保留因业务发展需要,单方面对本服务的全部或部分服务内容在任何时候不经任何通知的情况下变更、暂停、限制、终止或撤销腾讯微信服务的权利,用户需承担此风险。”这意味着,哪天腾讯突然关闭微信了,他无须负担任何责任。在免费时代,真正的减免只是“价格”。作为交换,仍需付出其他“代价”,可能是安全,也可能是隐私。爱因斯坦曾说过:“有时候一个人为不花钱得到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最高。”即使如此,或许已没有回头路。

下列俗语中,与这段文字主旨相符的是:

A.丢下西瓜捡芝麻

B.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C.苍蝇不叮无缝蛋

D.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比较特殊的是本题所给选项均是俗语,因此解答这道题目我们首先要阅读文段,找到文段强调的重点,然后结合对俗语含义的理解,选择与文段主旨相符的一个俗语即可。由“在免费时代,真正的减免只是‘价格’。作为交换,仍需付出其他‘代价’”和“爱因斯坦曾说过:‘有时候一个人为不花钱得到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最高’”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对于腾讯微信的政策部分条款进行列举,并进行评论:如果腾讯关闭微信无需负担任何责任。由此引出自己的论点:“在免费时代,真正的减免只是‘价格’。作为交换,仍需付出其他‘代价’,可能是安全,也可能是隐私”。最后一句用爱因斯坦的话进行援引论证。文段为“分—总—分”结构,文段倒数第二句即为文段主旨句,强调其实世上没有免费的东西。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22.提高自身价值要通过修身,修身才能使人超越原生状态而进入自觉追求崇高的境界。修身离不开克己。克己并不是叫人一味逆来顺受、忍让退避。要知道一切进德修业的积极行为都免不了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例如,见义勇为要克服怯懦之心,坚持原则要克服患得患失之心,做学问、创事业要克服怠惰之心。这些都是“克己”的表现。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克己复礼是使自己进入崇高境界的重要途径

B.克己就能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就是进德修业的积极行为

C.提高自身价值需要修身,而修身离不开克己

D.一味逆来顺受、忍让退避不能使自己超越原有的水平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应首先梳理行文脉络,把握“提高自身价值要通过修身”“修身离不开克己”这两句能提示文段主旨的句子。

文段首先指出提高自身价值要通过修身,接着指出修身离不开克己,最后举例说明“克己”的表现。故文段主旨是提高自身价值需要修身,而修身离不开克己,对应C。A项中的“复礼”文段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是对文段中“要知道一切进德修业的积极行为都免不了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的错误理解,且“就能”“就是”的表述不恰当。文段说的是“克己并不是叫人一味逆来顺受、忍让退避”“修身才能使人超越原生状态而进入自觉追求崇高的境界”,D项与文段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为总分结构,前两句是总——提高自身价值要通过修身,而修身离不开克己,后面的句子都是对克己的阐释。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

A项夸大了“克己”的作用,“克己”只是“修身”的一个方面;B项的“就能”错误,原文是说“就要克服自身的弱点”;D项只是对“克己”的理解,过于片面。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提高自身价值要通过修身,接着指出修身离不开克己,之后对“克己”作进一步解释说明,并通过举例来说明“克己”的具体表现。因此文段主旨句为前两句,即提高自身价值需要修身克己,同时修身离不开克己。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23.某网站近日公布的就业调查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仍有50.9%的大学生未收到用人单位的就业通知。就业压力不小,大学生们对待遇的期望却不低,超过四成的被调查者对月薪的期望是8000~10000元。对此,有专家表示8000~10000元的月薪期望不切实际。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专家的观点?

A.被调查的对象中,绝大部分都是硕士生和博士生

B.另一份调查显示,期望月薪4000~6000元的才是主体

C.每个人都有表达自身愿望的权利,不应该被嘲笑

D.报道中就业调查所涉及的区域主要是二三线城市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专家观点的一项,需首先分析专家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据为“调查统计显示”后面的内容,题干论点为“有专家表示”后面的内容。要支持该观点,可以指出8000~10000元的月薪确实与现实不符。题干专家的观点:大学生期望的8000~10000元的月薪不切实际。

A项,指出被调查的对象绝大部分是硕士生和博士生,但无法说明他们期望的月薪不切实际,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B项,指出期望月薪4000~6000元的才是主体,但主体是4000~6000元,并不代表其他人的期望月薪就不合理,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C项,指出表达自身愿望不应被嘲笑,与这些人的期望月薪是否切合实际无关,不能支持题干观点。

D项,指出报告中所涉及的区域是二三线城市,工资待遇相对较低,不可能有较高的月薪,因此8000~10000元的月薪期望不切实际,支持了题干观点。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8000—10000元的月薪期望较高,不切实际。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调查对象绝大部分为硕士生和博士生,高学历者自然对薪酬要求高,并非论点所说的期望较高,不切实际,具有削弱作用。

B项:无关选项。另一份调查显示大部分的月薪期望为4000—6000元,不能推出8000—10000元的月薪期望是否不切实际,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表达自身愿望权利”的表述与是否不切实际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论据。调查区域在二三线城市,工资水平相对于一线城市较低,可以判断出8000—10000元的月薪期望过高,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专家的观点:8000-10000元的月薪期望不切实际。题干并无明显论据。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被调查的对象中大部分是高学历者,因此对薪资要求较高,可以解释题干现象,增加新论据,在一定程度削弱专家观点,排除;

B项:月薪4000-6000元是主体,并不能推出月薪8000-10000元不切实际,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C项:每个人是否有表达自身愿望的权利与8000-10000元的月薪是否不切实际无关,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D项:因被调查者均为二三线城市,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判断出8000-10000元的月薪期望较高,不切实际,通过增加新论据从而支持论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24.牙刷:牙膏

A.车厢:司机

B.斧头:树木

C.钢笔:纸张

D.火焰:温度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牙刷和牙膏要配套使用。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牙刷和牙膏均为刷牙要用的工具,两者配套使用。

A项,司机是人,并非工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斧头可以砍伐树木,树木并非工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钢笔和纸张均为书写要用的工具,两者配套使用,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火焰有温度,两者并非配套使用的工具,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25.“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源自《尚书》的《洪范》篇:“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以下四项中与“考终命”表达的意思相关的是:

A.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B.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D.仁义礼智信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用语义联想法和排除法解题。注意题干“五福”中的“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根据语义我们可以分别联想为“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善终”是尽享天年,长寿而亡,应与老人有关。A项“老吾老”“人之老”符合题意。A项正确。“考终命”指尽享天年,长寿而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表达的是孝敬长辈,与题干的意思相关。

B项错误。“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的意思是只要家里有慈母在(帮忙准备过冬的衣服),在外流浪的人冬天就不会觉得寒冷。强调的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不符合题意。

C项错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出自《论语·为政》,意思是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强调的是为政之道,不符合题意。

D项错误。“仁义礼智信”体现的是做人的原则,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本题目主要考查文化常识,五福临门中的五福源自《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是古代中国人民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分别指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善终是尽享天年,长寿而亡。

此题首先排除C项和D项,C项出自《论语·为政》,强调的是为政之道,D项“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强调的是做人的原则,跟题干“考终命”并无直接关系,属于无关选项。A项意为“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强调赡养老人,让老人能颐养天年,能得善终,因此符合题意。B项意为“有慈母在堂,在外流浪的儿子不会担心过冬的衣服,因有母亲临行前密密细缝”,侧重于孩子而不是老人,因此不符合题干的要求,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第二步,“考终命”即尽享天年,长寿而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表明要孝敬长辈,赡养老人,让老人能颐养天年,能得善终,表达的意思与“考终命”相关。

因此,选择A选项。26.传统中药柜常设有“匣”、“斗”、“瓶”、“暗柜”几种容器。以下药品适合在“暗柜”中存放的是:

A.质轻量大的药物

B.容易挥发的药物

C.粉面类的药物

D.毒性强的药物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可采用常理法解答。一般来说,宝贵、毒麻的药物,在临床上很少用到,除了管理药物的专人,其他人也不宜接触,故应放置在暗柜中,这样做比较保险。中药的装柜原则是质轻量大易装匣,常用普通斗中装,挥发粉面细子瓶,暗柜独存贵毒麻。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中药柜存放药物有一句顺口溜:质轻量大易装匣,常用普通斗中装,挥发粉面细子瓶,暗柜独存贵毒麻。

A项错误,应放在匣中;

B、C项错误,应放在瓶中;

D项正确,应放在暗柜中。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传统民俗。

第二步,中药店的药柜主要有匣、斗、瓶、暗柜几种容器。中药柜存放药物有一句顺口溜:质轻量大易装匣,常用普通斗中装,挥发粉面细子瓶,暗柜独存贵毒麻。如朱砂,含汞量高;雄黄遇热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即砒霜;乌头是一种生物碱,仅几毫克即可致人死亡,这都是毒性很强的,为了安全起见,毒性强的药物装在暗柜中,常人不易接触到。

因此,选择D选项。27.在危机出现之前,不少美国大银行由于在住房抵押贷款方面提供不实信息________了投资者,因此投资者提出了上千亿美元的巨额现金赔偿要求,相关的法律诉讼和监管调查给这些经营刚刚有所好转的银行带来了新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误导压力

B.诱导阻力

C.误导阻力

D.诱导压力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语含义的辨析。第一空,结合词语含义及句意,排除语境不相符的选项。第二空,同样根据对“压力”“阻力”两个词语含义的理解,结合句意进行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一空,“误导”指错误的指导;“诱导”指劝诱引导。句中银行只是提供不实信息,没有表现出“劝诱”之意,此处填“误导”更恰当,排除B、D。

第二空,“阻力”泛指阻碍事物发展或前进的外力。“压力”指所承受的负担。结合句意可知,此处选“压力”更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空,“误导”指错误的指导,含贬义。“诱导”指劝诱,引导。根据文中“提供不实信息”可知,这是种错误的导向,故选“误导”,B、D两项排除。

第二空,“阻力”:①妨碍物体运动的作用力;②泛指阻碍事物发展或前进的外力。“压力”:①指情况的紧迫或紧张;②社会或经济负担的增加。“压力”符合文意,“巨额现金赔偿要求”使银行的经济负担加重,“相关的法律诉讼和监管调查”使银行所面临的形势紧张,A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28.金融领域的投资骗局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国外,各类“庞氏骗局”也绵延不绝,

________从事后看,这些骗术的手段并不高明,

________从来不缺乏上当者,________还有社会名流、高级知识分子身陷其中。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也反而

B.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