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联考《行测》真题(海南卷)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5_第1页
2009-2022历年联考《行测》真题(海南卷)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5_第2页
2009-2022历年联考《行测》真题(海南卷)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5_第3页
2009-2022历年联考《行测》真题(海南卷)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5_第4页
2009-2022历年联考《行测》真题(海南卷)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联考《行测》真题(海南卷)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下列选项释义错误的是:

A.驽:性烈但跑得快的马

B.驷:套有四匹马的车

C.驹:小马、少壮的马

D.骥:好马、千里马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A项错误,驽,读音nú,指劣马,走不快的马,比喻愚钝无能。

B项正确,驷,读音sì,古代同驾一辆车的四匹马;或套有四匹马的车。

C项正确,驹,读音jū,指两岁以下的小马,少壮的骏马。也比喻少年英俊的人。

D项正确,骥,读音jì,本意指好马,一种能一日行千里的良马,比喻贤能。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2.2008—2012年间,全国石油消费量超过全国石油产量2倍的年份有几个?

A.2

B.3

C.4

D.5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中“全国石油消费量超过全国石油产量2倍”可知此题为倍数的比较问题。根据图1可知2008-2012年全国石油的消费量与产量的2倍关系分别为:2008年:3.6<1.9×2;2009年:3.84>1.89×2;2010年:4.34>2.03×2;2011年:4.45>2.04×2;2012年:4.91>2.07×2。观察可知大于2倍关系的年份一共有4个。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由“石油”定位到图1,图中给出了2008—2012年全国石油产量、消费量。题干中“全国石油消费量超过全国石油产量2倍”,即石油产量×2<石油消费量,据此查找符合条件的年份个数。由石油产量和石油消费量数据大致估算可知,满足题意的是2009—2012年,共4年。故本题选C。3.①因为我与他人的关系通过对话,不是特点消失的合金式的“融合”,而是一种“面对面”的关系。

②对话的目的主要不是说服对方,同化别人,统一思想,而是要在不同思想的碰撞中产生出新的思想,这就是“生成性对话”。

③多元文化共处最核心的问题是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沟通。

④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一种面对面的相异性,一种文化才有可能对他种文化产生吸引力。

⑤对话最忌讳的就是“人云亦云”,“我打你通”。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序,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⑤①

B.②③⑤①④

C.③②⑤①④

D.⑤①②④③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从选项中观察首句,对比②③⑤三句,②句论述“对话的目的”,③句引出“对话与沟通”的话题,⑤句介绍对话忌讳的内容,只有先引出话题才能展开具体论述,故③句更适合做首句,排除B、D两项。再确定捆绑衔接,③句与②句中均有“对话”这一共同信息,故其衔接更加紧密,③④句话题不一致,无法捆绑,可确定正确答案为C项。且①④句以“面对面”这一共同信息捆绑。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中国文化要与世界多元共生》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排序。第一步,快速浏览5个句子并观察选项。第二步,根据首句较难排除选项,可通过抓关键词、关键句、逻辑关系确定分句间顺序,本题可利用承启关系确定答案。④中“这样一种面对面的相异性”指的是①末尾的“一种‘面对面’的关系”,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①④,排除A、D。③末尾引出“对话与沟通”问题,②、⑤分别介绍对话的目的和对话的忌讳,故三句顺序为③②⑤,排除B。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②的话题是“对话的目的”,⑤的话题是“对话的忌讳”,③引出“对话与沟通”这一话题,②⑤是对③的延伸,③相对②⑤更适合做首句,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比较③后面是④还是②。②的话题“对话”与③的话题一致,③②应该捆绑。④的话题是“面对面的相异性”,和③话题不一致,排除A项。锁定答案为C项。

第三步,验证C项,①④两句均谈及共同话题“面对面”,应该捆绑衔接。

因此,选择C选项。4.历史上,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都是或曾是帝国的语言,这些帝国曾积极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的语言。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英国和法国都曾坚持在其殖民地使用自己的语言,但大多数前殖民地独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努力用本土语言代替帝国语言,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本土语言是民族独立的重要标志

B.语言使用是政治权力的某种表现

C.利用权力推行语言是无法持续的

D.殖民统治对语言分布有深刻影响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先指出语言的分布反映权力的分配,随后举出一些帝国促进其他民族使用它们语言的例子解释说明。紧接着又提出权力分配会产生语言使用的变化的观点,后文具体解释说明,前后两部分都在强调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故文段为并列结构,需全面概况、提取共性,对应B项。

A、D两项,表达的是本土、殖民统治,为后文的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均排除;

C项,文段指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且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而并未论述利用权力推行语言是否可持续,该项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提出观点:语言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配,第二句强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帝国的语言,并举例指出一些帝国曾使用权力推进他们的语言,第三句提出权力分配的变化会产生语言使用的变化,进一步说明语言的使用和权力分布之间的关系。文段是“分—分”结构。重点在讨论语言与权力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并列结构,介绍了两个时期语言与权力的关系,正确答案应涵盖这两部分内容。文段首先指出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然后说明权力分配的变化产生了语言使用的变化。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谈论的是语言与权力的关系,即权力影响着语言的使用。B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项的“本土语言”、D项的“殖民统治”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无法持续”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B。5.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就有些不耐烦了,于是他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在心理学上,这种刺激过多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目前旨在帮助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冰桶挑战”项目,也应警惕因过度娱乐化而产生这种效应。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留下慈善真精神而不仅是明星录影集,这场跨国接力才算圆满。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冰桶挑战”应避作秀之嫌

B.要弱化明星在慈善中的作用

C.要把握慈善娱乐化的分寸

D.应适时预防“超限效应”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用马克·吐温的例子介绍“超限效应”的定义,即刺激过多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现象,接下来引出“冰桶挑战”项目这个话题,并通过“应”提出对策,要警惕过度娱乐化。尾句进行补充说明,“这场跨国接力”即指代“冰桶挑战”项目,强调其要留下慈善真精神而非以作秀结尾。故文段的重点强调“冰桶挑战”应警惕过度娱乐化产生的作秀行为,对应A项。

B项:“明星”非文段强调的重点,且“慈善”范围扩大,文段强调的是“冰桶挑战”,排除;

C项:“慈善娱乐化”范围扩大,文段谈论的主题词为“冰桶挑战”,排除;

D项:“适时”强调时机,而文段强调的是不要过度娱乐化而作秀,未强调要挑合适的时间,且文段重点谈论的是“冰桶挑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冰桶挑战: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中前半部分都在讲一个关于马克•吐温听演讲的例子,并把事例中的现象总结为“超限效应”。接着通过类比的方式提出目前的“冰桶挑战”也同样有这种现象存在,强调“冰桶挑战项目也应警惕”。最后详细论述冰桶挑战该怎么样去做才算圆满。可以判断整个文段是“分—总”的行文结构,主要是强调“冰桶挑战”项目应避免类似于演讲的作秀。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冰桶挑战’应避作秀之嫌”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快速阅读文段可知,文段为讲述故事—引出话题—得出结论的结构,归纳结论是解题关键。文段首先以马克·吐温的故事引出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这一概念,然后说明目前的“冰桶挑战”慈善项目也应避免因过度娱乐化而产生这一效应。

文段强调的是慈善娱乐化的分寸问题,B项的“弱化明星作用”非文段重点,排除。由“以秀开始,但不以秀结尾”可知,文段并未完全否定“冰桶挑战”的作秀,而是强调要把握一个度,不要背离了慈善的初衷,排除A。C、D两项相比,D项笼统地说要预防“超限效应”,脱离了“做慈善”的背景,不如C项恰当。

故本题选C。6.随着计算机技术向着千万亿次乃至更高的级别迈进,处理器速度已经超越了传输速度,这就在应用领域产生了一个技术瓶颈,阻碍了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任何尝试过拨号上网看流媒体视频的人都有所体会,再快的处理器也不能提高文件加载速度。而在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当今,在服务器之间有大量的信息进行交互。一种激光器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可以用来在光纤网络中高速传输数据。其相比传统电缆系统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更大的数据量。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符的是:

A.计算机处理器与数据传输速度不成正比

B.计算机处理器速度已不能满足应用需求

C.数据高速传输技术长期未取得实质突破

D.科学家在激光通讯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B项,由“处理器速度已经超越了传输速度”“再快的处理器也不能提高文件加载速度”可见计算机处理速度能大大满足应用需求,而数据传输速度不能满足应用需求,将“数据传输技术”偷换成“计算机处理器速度”,与文意不相符,当选;

A项,由“再快的处理器也不能提高文件加载速度”可知,该项表述正确,排除;

C项,由“处理器速度已经超越了传输速度,这就在应用领域产生了一个技术瓶颈”可知数据高速传输技术在一段时期内确实未有实质性突破,表述正确,排除;

D项,由“一种激光器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可以用来在光纤网络高速传输数据。其相比传统电缆系统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更大的数据量”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来源】激光制造网:《我国将实现每秒40G高速网络传输速度》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由“处理器速度已经超越了传输速度”可知,说法正确。

B项,由“随着计算机技术向着千万亿次乃至更高的级别迈进,处理器速度已经超越了传输速度”可知,不能满足应用需求的是数据传输速度而非计算机处理器速度,B项错误。

C项,由“这就在应用领域产生了一个技术瓶颈,阻碍了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可以推测,数据传输速度问题已经有一段时期没有得以解决了。

D项,由“。一种激光器件——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其相比传统电缆系统可以以更快的速度传输更大的数据量”可知,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通读原文,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从“处理器速度已经超越了传输速度”可知,“处理器速度”与“数据传输速度”是不成正比的,A项符合文意。B项对应原文的第一、二句,通过理解可知,是“计算机的传输技术不能满足现在的技术发展”,B项偷换概念,不符合文意。C项从“处理器速度已经超越了传输速度,这就在应用领域产生了一个技术瓶颈,阻碍了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可知C项符合文意。D项从原文“在服务器之间有大量的信息进行交互……可以用来在光纤网络中高速传输数据”可知,D项表述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7.最新研究显示,所谓“好胆固醇”也许并非真的那么好。研究引用大量基因资料,发现俗称“好胆固醇”的高密度蛋白胆固醇(HDL)水平即使升高,对降低心脏病风险也不一定有帮助;与此同时,因遗传因素而有较高HDL水平的人士患心脏病的风险并不低于天生HDL水平较低的人士。如果HDL真的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前者患心脏病的机会应该较低。没有参与研究的学者对相关结果感到不安。

下列哪项最适合做这段文字的标题?

A.遗传因素与心脏病

B.心脏病研究的新发现

C.“好胆固醇”或并不存在

D.胆固醇对心脏病的影响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围绕“好胆固醇”展开,通过举例说明了所谓的“好胆固醇”对心脏病的效果几乎没有。也就是说,好胆固醇也许并不好,C项的描述最为贴切。A、B、D三项均未体现文段的重点概念“好胆固醇”,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先提出“好胆固醇”也许并非真的那么好,紧接着用“与此同时”引导的两个并列句来解释说明这个观点,最后两句话补充说明“好胆固醇”的效果并非那么好。文段是“总—分”结构,第一句话就是主旨句,且主体词是“好胆固醇”,主要强调所谓的“好胆固醇”或许并没有那么好。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主体与原文主体一致,且“或并不存在”对应“也许并非那么好”,适合作为文段的标题。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标题的提炼。需要厘清行文思路并归纳概括文段中心,在此基础上选出与中心最契合且语言生动、吸人眼球的标题。

分析可知,文段围绕首句“‘好胆固醇’也许并非真的那么好”展开,论述了两个方面:一是HDL水平升高也不一定有助于降低心脏病风险;二是因遗传因素而有较高HDL水平的人士患心脏病的风险不低于天生HDL水平较低的人。D项准确地概括了文意,最适合用做标题。故本题选D。8.下列哪种球类运动的标准场地面积最大?

A.网球

B.篮球

C.排球

D.足球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排球场长度为18米,宽度为9米。篮球场地长28米,宽15米,是一个长方形的平面。标准网球场地长36.6米,宽18.3米,面积不小于648平方米。足球场地长度90~120米,宽度45~90米。由此可知,足球场地面积最大。所以A、B、C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9.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品格,同样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痼疾。健康而优秀的民族心理必然善于扬长避短,精于

,长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去芜存菁

B.弃旧图新

C.激浊扬清

D.拨乱反正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通过“善于”、“精于”、“长于”结构一致表示并列,体现优秀民族心理三个方面的特征,且和前文“优秀品格”、“历史痼疾”形成对应。一般来说,文中出现三个并列排比时,各自的语义基本不会重复。而A项“去芜存菁”指除去杂质,保留精华,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语义重复,排除。B项“弃旧图新”指抛弃旧的,谋求新的,“优秀品格”并非新事物,排除。C项“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用在此处表意恰当,“清”、“浊”分别对应“优秀品格”、“历史痼疾”,当选。D项“拨乱反正”指治平乱世,恢复正常;现也指纠正错误,整顿混乱局面,使之恢复正常,用在此处语义过重,且文段中无“整治混乱局面”的表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大国崛起需要什么样的支撑?》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空处所填之词用来形容“健康而优秀的民族心理”,且应该与“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并列。强调民族心理的三个特征,即从三个不同角度谈论民族心理。故这三个特征表意相近但不重复。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去芜存菁”指除去杂质,保留精华,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语义重复,排除A项。B项“弃旧图新”指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文段没有体现出“转向”的含义,排除B项。C项“激浊扬清”指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符合语境。D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根据前后文信息,明确空缺处词语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通过辨析成语含义,选择与句意最契合的一项。文段说的是每个民族都有好的一面(优秀品格),也有坏的一面(历史痼疾),健康而优秀的民族心理必然能够发扬好的,摒弃坏的。空缺处词语应与“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思相近。C项“激浊扬清”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填入符合句意。

A项“去芜存菁”指除去杂质,保留精华,与后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义重复,排除。B项“弃旧图新”指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由邪路走向正路。不能描述“民族心理”,排除。D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不能与“扬长避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成并列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C。10.有些海蚀洞的“天花板”上还有个大窟窿,阳光照进来,就像罗马的万神殿一样,这可能是因为顶部岩石本身质地脆弱,更易被

。也可能是海水挤入岩石裂隙时,原本在里面的空气被压缩,水填满洞隙下方,压缩空气便

洞顶,直至将洞顶击穿,形成天窗。

A.腐蚀入侵

B.侵蚀冲击

C.侵袭攻击

D.腐化充盈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岩石”,A项“腐蚀”、B项“侵蚀”用在此处均可,C项“侵袭”指侵入并袭击,D项“腐化”指有机体腐烂,两项与“岩石”搭配不当,均排除。

第二空,表示“压缩空气”对“洞顶”的作用,且跟后文“直到将洞顶击穿”形成对应,B项“冲击”用在此处对应恰当,符合语境。A项“入侵”指未经邀请、允许或欢迎强行进入,强调从外向内进入,根据前面内容“海水挤入岩石裂隙时,原本在里面的空气被压缩,水填满洞隙下方”,说明空气本来就在洞隙内,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非主流洞穴》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由“因为顶部岩石本身质地脆弱”可知,该空应与“岩石”搭配,表达更易被“损坏”的意思。C项“侵袭”指侵入袭击或侵扰袭击,多指受到敌人的侵袭,不能与“岩石”搭配,

排除C项。D项“腐化”指有机体腐烂,借喻思想行为变坏,不能与“岩石”搭配,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由“直至将洞顶击穿”可知,该空所填之词与“击穿”对应,体现“攻击、撞击”的意思。A项“入侵”指(敌军)侵入国境,或(外来的或有害的事物)进入内部,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冲击”指强大的水流或其他力量迅猛撞击,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找到对确定答案有帮助的提示信息。第二步,从第一空分析选项,排除与“海蚀洞”的“蚀”无关的C、D。第三步,分析第二空,选择能与后句的“击穿”构成呼应的一项。第一空,对应“海蚀洞”,首先排除与“蚀”无关的C、D。第二空,对应后句的“直至将洞顶击穿,形成天窗”,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击”呼应,含有击打的意思,排除A。故本题选B。11.关于疫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根据费用支付方式,分政府免费提供和公民自费自愿接种两类

B.牛痘疫苗彻底消灭天花,是人类用疫苗迎战病毒的首次胜利

C.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D.目前乙肝疫苗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疫苗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A项正确,按照费用支付方式,中国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B项正确,18世纪后,牛痘用作免疫接种以预防高传染性的天花。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天花在地球上绝迹——人类彻底消灭了天花,这是疫苗战胜病毒的首度成功案例。

C项正确,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D项错误,流感疫苗在全球已经使用超过60年,目前每年使用量都以亿计,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疫苗。乙肝疫苗并不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疫苗。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疫苗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流感疫苗在全球已经使用超过60年,目前每年使用量都以亿计,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疫苗。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熟悉疫苗相关的知识。这道常识判断题涉及当时的新闻热点“疫苗事件”,题目考查了“第一类疫苗”“第二类疫苗”的概念及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热点词汇。要求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跟生活、时事热点联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A项说法正确。根据费用支付方式,中国预防接种的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B项说法正确。18世纪后,牛痘用作免疫接种以预防高传染性的天花。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宣布天花在地球上绝迹——人类彻底消灭了天花,这是疫苗战胜病毒的首度成功案例。

C项说法正确。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D项说法错误。流感疫苗在全世界已经使用超过60年,目前每年使用量都以亿计,是全球使用量最大的一种疫苗。

故本题选D。12.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并明确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其中,“五位一体”指的是:

A.经济建设、军事建设、精神建设、社会建设、外交建设五位一体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科技建设、环境建设、军事建设五位一体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D.经济建设、公共管理建设、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五位一体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政治常识。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并明确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制定了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目标,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路线图,是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任务书。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五位一体”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要考生熟知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描述。党和国家新出台的方针政策、召开的重要会议,一直是公务员考试命题的热点,考生在备考时,需多浏览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等网站的新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指的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故本题选A。13.关于水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年生的禾本科植物

B.大多为自花授粉并结出种子

C.中国、印度、日本都是主产国

D.淀粉含量是早、中、晚品种的分类标准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A项正确,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禾亚科稻属。水稻所结子实即稻谷,稻谷(粒)去壳后称大米、香米、稻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

B项正确,自花授粉指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体的雌蕊进行授粉的现象。大部分水稻是自花授粉并结出种子。

C项正确,水稻的主要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

D项错误,早、中、晚稻主要根据播种期和收获期而划分。以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早稻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10月上中旬收获。同一地区,种完早稻可以接着种植晚稻,俗称双季稻。而中稻生育期较长,同一地区一年只能种植一次。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解答此题需要熟悉生物常识和水稻的地理分布。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中,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环境因素有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等。水稻属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地区。A项说法正确。水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几乎所有的粮食,除了荞麦以外,都是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大麦、高粱等。

B项说法正确。自花授粉指一株植物的花粉,对同一个体的雌蕊进行授粉的现象。水稻大多为自花授粉。

C项说法正确。水稻的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中国台湾、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

D项说法错误。稻谷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稻谷的生长方式分为水稻和旱稻;按生长季节和生长期长短分为早稻谷、中稻谷和晚稻谷;按粒形粒质分为粳稻谷、籼稻谷、糯稻谷。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水稻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早、中、晚稻主要根据播种期和收获期而划分。以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早稻一般于3月底4月初播种,7月中下旬收获;中稻一般4月初至5月底播种,9月中下旬收获;晚稻一般于6月中下旬播种,十月上中旬收获。同一地区,种完早稻可以接着种植晚稻,俗称双季稻。而中稻生育期较长,同一地区一年只能种植一次。

因此,选择D选项。14.转变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协调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党提出协调这一发展理念,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也出现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迫切需要转变发展理念,特别是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发展后劲,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提升国家软实力,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同步提升。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我们要:

A.转变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B.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C.增强协调发展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D.转变发展理念,提升国家软实力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提出“转变发展理念”是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随后通过“但”进行转折,指出我国存在的问题,接着通过“迫切要求”提出对策,即强调要“转变发展理念”,“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对应A项。

B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为解释说明中的内容,非重点,且表述片面,排除。

C项:“增强协调发展的自觉性与坚定性”非重点,文段强调要转变发展理念,排除。

D项:“软实力”表述片面,文段描述的是“在增强硬实力的同时提升软实力”,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友情提示】本题A项也有一些小瑕疵,如发展理念不够明确。但相较之下,A项与整个文段的主题、结构最为契合。大家要注意,言语题中偶尔会出现这种“矮子里拔大个儿”的情况,小伙伴们要学会对比之中选最优。

【文段出处】《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第一句提出“转变发展理念”这一话题,第二句指出“转变发展理念”的目的,即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最后两句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要转变发展理念,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提升国家综合实力。文段为“总—分”结构,前两句提出观点“转变发展理念,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重点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应抓住“转变发展理念”这一主题词,同时由文段多次提到的“不平衡”“不协调”等表述,明确转变发展理念的目的在于协调发展。

文段围绕“转变发展理念”展开,论述了为什么要转变发展理念,以及通过转变发展理念想要达到的目的。B、C两项均未提到“转变发展理念”这一主题词,排除。由“旨在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可知,“提升国家软实力”非转变发展理念想要达到的主要目的,排除D。故本题选A。15.对于社会性动物人类来说,社交的重要性

,而社交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就是要认清别人的脸。不幸得脸盲症的话,真是会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昭然若揭见笑于人

B.毋庸赘述贻笑大方

C.不言而喻窘态百出

D.显而易见羞愧难当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社会性动物”可知,社交的重要性是很明显的,B项“毋庸赘述”指用不着多说;C项“不言而喻”指不用说话就能明白;D项“显而易见”指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均符合文意。A项“昭然若揭”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含贬义,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且常搭配罪恶真相,与文段中“重要性”搭配不当,排除。

第二空,根据“必不可少的技能就是要认清别人的脸”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表示“脸盲症”人群在社交活动中会遭遇各种尴尬、难堪,C项“窘态百出”指尴尬无语、郁闷的状态,与文意相符,当选。B项“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辨识人脸一事并无内行外行之分,排除;D项“羞愧难当”指感到十分羞愧内疚,置于文段处语义过重,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人长大了,识别人脸的大脑区域也在变大》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对于社会性动物人类来说……”可知,横线处所填成语应体现“社交的重要性很明显”之意。C项“昭然若揭”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文中并未涉及“真相与假相”,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前文“认清别人的脸是必不可少的……”和“得脸盲症……”可知,文段强调社交活动中认清别人的脸很重要,得脸盲症认不出来就会比较尴尬。A项“窘态百出”指莫名其妙或不好的经历层出不穷,符合语境。B项“贻笑大方”指意见、看法比较拙劣,被行家、内行人所笑,语境中看不出被行家所笑的意思,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D项“羞愧难当”指感到十分羞愧内疚,侧重于羞愧,文中仅仅表达了尴尬而已,相较而言“羞愧难当”语义过重,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根据文段内容可初步判定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分析选项,通过词义辨析排除与文意不相符的C。第三步,辨析第二空三项词语含义,选择与句意最契合的一项。第一空,由“社会性动物”可知,社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很明显。C项“昭然若揭”指真相大白,不符合语境,排除。

第二空,文段形容的是“脸盲症”会遇到的情景,“窘态百出”填入恰当。“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不符合语境,排除B。“羞愧难当”指感到十分羞愧内疚。程度过重,排除D。

故本题选A。16.几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乌托邦和理想社会的向往。反乌托邦主题则是将其逻辑进行推演,最终会发现理想(主要是对制度和技术的崇拜)往往会导致种种无法控制的弊端:极权统治、非人性社会、精神压抑等。与乌托邦批判“旧”或允诺“新”的热度相比,反乌托邦的语汇更加冷峻,也更尊重人性的真实。大多数反乌托邦作品都充满想象力和黑色幽默,其辛辣的讽刺让我们哭笑不得,然后冷汗涔涔。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揭示乌托邦理想的弊端

B.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

C.描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D.指出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作品的差异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借助于乌托邦引出反乌托邦这一重点概念,后文详细地介绍了反乌托邦这一主题,并展开了详细的论述,故文段的主题词是“反乌托邦”。B项对原文主旨的凝练概括,即“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符合。

A、C两项的主题词不是反乌托邦,排除;D项,文段重点强调的是“反乌托邦”,“乌托邦”为非重点,其次“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差异”反推文段,应该是围绕“乌托邦”与“反乌托邦”的并列文段,但此题强调“反乌托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以“乌托邦”为铺垫,然后介绍“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最后通过与“乌托邦”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文段为“分—分”结构,主体是“反乌托邦作品”。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主体与文段主体相一致。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快速阅读文段和选项可知,本文从结构上分析比较困难,可以通过抓论述对象入手确定答案。文段首先比较了乌托邦与反乌托邦主题的差异,接下来重点介绍了反乌托邦作品的特点。文段的论述重点是“反乌托邦”,只有B项将其作为重点,当选。

A、C两项没有将“反乌托邦”作为重点。D项将“乌托邦”与“反乌托邦”并列,也没有突出重点。

故本题选B。17.①2016年,全世界共有2.16亿人患有疟疾,其中44.5万人不幸死亡

②大约一周后,等到雌蚊再次进食的时候,疟原虫会随着它的唾液进入新的人类宿主体内,到达受害者的肝脏和血液,最终引发疾病甚至导致死亡

③疟原虫会在蚊子体内繁殖,然后进入雌蚊的唾液腺

④疟蚊属的某些物种会携带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

⑤雌蚊叮咬疟疾患者时(为它们肚子里的卵储备营养),可能会在无意中染上这种寄生虫(雄蚊不咬人)

⑥在蚊子传播的所有疾病中,疟疾是最顽固、最致命的一种

将上述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⑥⑤④③②

B.⑥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⑥⑤③②

D.⑤③②①④⑥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①句具体论述疟疾患者的情况,④句具体论述疟疾发病的原因,⑤句论述疟疾的传播,而⑥句通过“蚊子传播的所有疾病”引出“疟疾”的话题,故⑥句适合做首句,锁定B选项。

验证B项,⑥句引出“疟疾”的话题,之后①句具体论述疟疾患者的情况,④⑤③②论述疟疾是如何一步一步发病的,语义完整流畅,验证无误。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对比①④⑤⑥四句话,文段应该先论述的是疟疾,继而引出疟原虫这个话题。①⑥话题是“疟疾”,④⑤话题是“疟原虫”,因此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寻找捆绑。⑥提到“疟疾是最顽固、最致命的一种”,①列举数据“2.16亿人患有疟疾,其中44.5万人不幸死亡”来证明“最致命”,⑥①捆绑,且④是引出话题“疟原虫”,②③⑤为具体展开介绍,因此④在②③⑤前面,故排除A项。验证B选项,⑥引出疟疾,①是举例论证⑥,④引出话题“疟原虫”,⑤③②承接上文展开介绍,排序合理。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句的衔接和连贯。快速浏览题干6个句子,这段文字主要论述的是蚊子传播疟疾的话题。然后观察选项,首句各不相同,从此点入手较难。再次分析题干,⑤中有指代词“这”,分析可知其指代的是④中的“寄生虫”,判断④⑤相连,以此确定答案。本题从选项首句入手较难。首先观察题干6个句子,⑤包含指代词“这种寄生虫”,然后分析其他语句,发现引出、介绍寄生虫的句子为④,它提到了“疟蚊属的某些物种会携带引发疟疾的寄生虫——疟原虫”,显然⑤承接的是④的内容,两句应紧密相连,且顺序为④⑤,选项中只有B项满足这一顺序。验证B项,⑥①引出蚊子传播疟疾的话题,并用数据证明疟疾致命性强。④⑤③②以疟蚊属物种携带疟原虫、雌蚊染上寄生虫、疟原虫进入雌蚊唾液腺、疟原虫随雌蚊的唾液进入人类体内的顺序具体介绍了蚊子传播疟疾的过程,逻辑无误。故本题选B。18.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纬度大河沿岸的内陆地区,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条件较适宜于人类活动。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人类活动已经从内陆转向沿海,出现了现代沿海向内陆的经济梯度。对比古文明与现代沿海文明的环境差异,其中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但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

根据文段,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不同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不同

B.环境要素是某一时期文明形成至关重要的要素

C.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改变某一时期文明对环境要素的要求

D.交通能够在不同时期给某一区域的发展带来新机遇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第一句话讲述古文明形成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接下来阐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要素逐渐被弱化,且人类活动转向了沿海,形成这种差异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是交通。尾句通过转折词“但”引出“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使内陆地区发展进入新机遇”,由沿海和内陆这两个部分的对比可以看出,曾经交通这一因素让内陆的发展渐渐落后于沿海地区,而当今内陆交通的发展又为其提供了新的机遇,故文段意在强调交通十分重要,给人们带来新的机遇。D项表述与原文相符,当选。

A、B两项:“环境要素”对应“但”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C项:对应文段第二句话,即“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环境要素”,非重点,文段重在强调“交通”这一要素,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黄河沿岸人地关系与发展》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分总结构,具体论证—得出结论—补充论述。文段首先指出古文明受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影响。接着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的范围由内陆转向沿海。然后通过对比古今文明的环境差异,得出结论: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最后补充说明,随着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又促进了内陆的发展。故文段强调的是交通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性,只有D项提到了这一关键词,当选。

A项,“要求不同”说法有误。B项,“至关重要的因素”表述过于绝对。C项,由“科技发展”不是文段论述重点。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论述了古文明的形成过程中自然环境因素的重要性,第二句通过“而”说明了科技发展削弱了自然环境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三句进一步论述前一句的内容,指出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对相关环境要求的改变”,尾句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等陆上交通的发展”具体说明了“交通”带来的积极作用。文段重点在于“而”后面的内容,强调了科技发展弱化了文明对要素的要求。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要内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19.空间探测器拍摄的大量照片和探测仪器的取样分析,揭开了被测行星的大气环境和表面景观的_____,让人看到了它们的真实面目。1997年美国“探路者号”探测器及“索杰纳号”火星车拍摄的大量照片和检测结果显示,如今一片荒凉的火星曾经是一个温暖、潮湿的地方,而且可能曾是一个_____和维持过生命的星球。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面纱孕育

B.伪装诞生

C.谜底萌发

D.帷幕繁衍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揭开”搭配,且根据后文“让人看到了它们的真实面目”可知,探测器探测到了原来未知的情况。A项“面纱”、C项“谜底"均符合文意,保留。根据“揭开了被测行星的大气环境和表面景观”可知,文段描述生动形象,并无消极色彩,B项“伪装”语义过于消极,且文段并无探测器曾受过误导的提示,与文意不符,排除;D项“帷幕”与“揭开"搭配,意指刚刚开始,与文意不符,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所填词语与“维持”构成递进关系,均与“生命”搭配。A项“孕育”符合文意,且搭配恰当,当选。C项“萌发”与“生命”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分析选项,第一空备选词语填入均可,不好辨析,可以选择从第二空入手。第二步,通过“和”“维持”“星球”可知,第二空可通过词语的含义、轻重、适用对象入手判断。第三步,验证第一空。

第二空,由“________和维持”可知,按照逻辑顺序,填入词语应是“维持”的前一阶段,“繁衍”较其他几个词语程度较重,排除D。“萌发”与“星球”搭配不当,排除C。通常的用法是“生命诞生”而非“诞生生命”,排除B。

第一空,“揭开面纱”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与“揭开”搭配,A项“面纱”和C项“谜底”搭配得当。B项“伪装”含消极感情色彩,且“伪装”常与“卸下”搭配。D项“帷幕”常与“拉开”搭配,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与“生命”搭配,A项“孕育”指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C项“萌发”比喻事物发生,比如思想萌发、草木萌发,一般不与“生命”搭配,排除C项。

因此,选择A选项。20.金钱槭别名双轮果,是槭树科金钱槭属植物,生长于海拔1000至2000米的林边或疏林中,可高达15米,是我国特有植物。其叶对生,为奇数羽状复叶;初夏开白色花,雌雄同株,圆锥花序;果实分为两个小坚果,周围有广翅,外形如钱。由于林木乱砍滥伐,金钱槭成年植株极为稀少,加上天然更新能力较弱,很难长出幼树,它们像大熊猫一样需保护和进行人工繁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金钱槭如大熊猫般珍稀

B.亟需加大对金钱槭保护力度

C.环境破坏导致金钱槭极为稀少

D.天然更新能力不强导致金钱槭极为稀少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引出金钱槭,并介绍其主要特点。后文指出由于乱砍滥伐及天然更新能力弱,金钱槭成年植株稀少且很难长出幼树,故文段旨在强调亟需保护金钱槭,对应B项。

A项,文段通过“它们像大熊猫一样需要保护”,重点强调需要保护金钱槭,故选项偏离文段中心重点,排除;

C、D两项分别介绍了导致金钱槭稀少的两方面原因,表述片面且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B。

【文段出处】《极危云南金钱槭在植物园开花结果》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半部分是对金钱槭的植物属性、生长环境及叶花果的介绍,之后提到导致金钱槭稀少的两方面原因,最后一句话阐述观点,强调金钱槭需要保护。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为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由“意在说明”可知,本题考查对文段主要观点的提炼。文段在介绍了金钱槭的特性后,在最后表明其生存现状,并以大熊猫类比,提出其需要保护的观点,正确选项应是对文段尾句内容的准确表述。文段首先介绍了金钱槭的属性特征和生长环境,其后说明了由于人为和自然两种原因导致金钱槭十分稀少珍贵,最后由“像大熊猫一样需要保护”指出应加大对金钱槭的保护力度。尾句为文段重点,B项准确表达了尾句观点。A项,文段将金钱槭与大熊猫作比,是为了说明其需要保护的程度,而并非强调其珍稀。C、D两项是金钱槭稀少的原因,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B。21.2017年,在广东珠海成功完成首飞的我国首款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被命名为:

A.鲲龙AG600

B.蛟龙ZH215

C.精卫CR919

D.鲲鹏GD311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政常识。

2017年12月24日上午9时39分许,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我国首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金湾机场成功首飞。

A项正确,鲲龙AG600是我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民用飞机,是我国首款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

B项错误,蛟龙号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

C项错误,无精卫CR919这种装备表述。

D项错误,鲲鹏号,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重型军用运输机,不符合题干水陆两栖飞机的表述。

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2017年12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款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金湾机场成功完成陆上首飞。2018年10月20日,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湖北荆门漳河机场成功实现水上首飞起降。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政。解答本题,考生若对该知识点不了解,可以结合题干描述猜测一下。题干中说该飞机是“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其命名应该与其功能有关。在神话传说中,蛟龙生活在水里,精卫是鸟,在天上飞,都不是水陆两栖。再比较B、D两项,鲲是大鱼,鹏是鸟,而龙既可登天,又可潜渊,具有呼风唤雨的能力,符合“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的描述。2017年12月24日上午,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自主研发的我国第一款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鲲龙”在广东珠海金湾机场成功完成陆上首飞,B项正确。关于A、C、D项,蛟龙号是一艘由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运-20,代号鲲鹏,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战略军用大型运输机;没有精卫CR919这种装备表述。

故本题选B。22.关于矿产资源及其主要分布国,下列对应错误的是:

A.硝石:加拿大

B.磷矿:摩洛哥

C.铜矿:智利、秘鲁

D.金矿:南非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错误,加拿大的矿产有60余种,主要有钾、铀、钨、镉、镍、铅等。原油储量仅次于委内瑞拉和沙特居世界第三,其中以油砂形式存在。智利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天然硝石的国家;B项正确,美国佛罗里达磷矿和摩洛哥磷矿是世界著名的磷矿生产基地;C项正确,智利、澳大利亚、秘鲁、俄罗斯、墨西哥和美国的铜矿储量合计占全球总储量的,属于全球铜储量的第一梯队;印尼、中国、哈萨克斯坦、刚果(金)和赞比亚属于铜储量的第二梯队,在全球总储量中的占比在之间;D项正确,南非是世界五大矿产资源国之一。现已探明储量并开采的矿产有70余种。铂族金属、氟石、铬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黄金、钒、锰、锆居第二位。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23.尽管古人对日食怀有恐惧感,认为日食是“天狗吃太阳”,但是鉴于太阳对于人类的重要作用,人们必须采取

的措施加以拯救,如用锣鼓和鞭炮的声音来驱赶“恶狗”。尽管现在听起来

,不过这类故事却使观赏日食变得神秘而有趣。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行之有效急于求成

B.大张旗鼓啼笑皆非

C.力所能及匪夷所思

D.恰如其分不可理喻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后文“用锣鼓和鞭炮的声音来驱赶‘恶狗’”可知,实行该措施并没有成效。C项“力所能及”指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符合文意,保留。A项“行之有效”指实行起来有成效,D项“恰如其分”是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均与文意相悖,排除;B项“大张旗鼓”指声势和规模很大,也比喻公开,用法通常为“大张旗鼓地做某事”,不能用来修饰“措施”,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横线处所填成语用来形容“用锣鼓和鞭炮的声音来驱赶‘恶狗’”这一行为让现代人不解。C项“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北京晚报

《为日全食上书国务院

天文学家澄清日食“绯闻”》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文段可知,古时人们对日食很恐惧,但由于太阳的重要性而不得不采取一些能够做得到的措施来驱赶“天狗”。A项“行之有效”指实行起来有成效;D项“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十分恰当、合适,不过分。对于人们采取的措施有没有效果、是否恰当,文段并没有体现,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和D项。B项“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C项“力所能及”指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符合语境。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由“锣鼓和鞭炮的声音驱赶‘恶狗’”这一行为和“不过……变得神秘而有趣”可知,“驱赶‘恶狗’”的行为让现代人不解。“匪夷所思”形容人的思想、言谈、技艺、事情等离奇,超出寻常,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空,用锣鼓和鞭炮的声音来驱赶吃太阳的“天狗”,这样的措施显然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故“行之有效”“恰如其分”填入不当,排除A、D。第二空,“啼笑皆非”形容处境尴尬或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的行为。与后文“神秘而有趣”的语境不相符,排除B。故本题选C。24.爱的价值,由被爱的方式决定。爱不是给予而是被接受;被爱不是接受,被爱才是给予。没有被接受,就不是爱,不管你付出多少。许多人都单纯地、片面地认为,爱就是给予,只要真心付出,毫无保留地付出,就证明了爱——其实这是错的。真正的爱,必须被接受,否则就只能算是示好,想获得青睐的举动。如果给予就是爱,岂不天下大乱,岂不人人假爱之名,妄行强迫威逼之实。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A.爱是被接受

B.爱的价值

C.爱是被爱

D.爱是接受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引入话题——爱的价值是由“被爱的方式”来决定的。然后进行解释说明,爱不是给予而是被接受,并具体论述什么样的方式才是真正的“爱”,即“被接受”的爱才是真爱,故文段意在强调爱是被接受,对应A项。

B项“价值”、C项“被爱”、D项“接受”均和“被接受”语义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博泰典藏网

《家庭心理学》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引出话题“爱的价值,由被爱的方式决定”并进行论述“被爱才是给予”,“没有被接受,就不是爱”,接着通过援引观点进一步解释,最后点明整个文段的主旨,即“真正的爱,必须被接受”,并通过反面论证加强这一观点。本文的标题应是对主旨的概括。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被爱”、B项“价值”和D项“接受”均和主旨句“必须被接受”语义不符,排除A项、B项和D项。C项“爱是被接受”符合文段主旨,适合做文段标题。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标题的提炼。需要厘清行文思路并归纳概括文段中心,在此基础上选出与中心最契合且语言生动、吸人眼球的标题。本文为引出话题—具体论述—得出结论的结构,结论是文段的论述重点。文段首先引出话题——爱的价值由被爱的方式决定,然后具体论述爱的方式应该是被接受,最后得出结论真正的爱是被接受的爱。

文段主要谈论的是“爱是被接受”。A项“爱是被爱”、B项“爱的价值”在文段未提及,D项“爱是接受”与文段观点不符,均不能作为文段标题。故本题选C。25.近年来我国中小学音乐课程在许多地区还是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一些音乐教师只注重技能培养而忽略了音乐教育的主旨首先应当是“树德立志”。在教授学生一部音乐作品之前,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其中所表现的道德思想,然后以多样化的形式对学生的身心进行正面教育。作为音乐教师当以此为己任,使孩子们真正热爱音乐,在他们的心灵中种下一颗真、善、美的健康种子。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音乐教育应注重作品的道德教化

B.教师应以培养孩子真善美为己任

C.音乐教育以强调树德立志为主旨

D.音乐教育的内容、主旨都需转变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首句从“不重视”“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忽略‘树德立志’”这几个方面提出目前我国音乐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后文阐述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即重视道德思想,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对应A项。

B项:“教师”概念扩大,文段强调的是“音乐教师”,排除。

C项:仅说明音乐教育的主旨是什么,非重点,且非文段的对策转述,排除。

D项:音乐教育的主旨不需要改变,文段表述为忽略了树德立志的主旨,重视即可,不需要改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传播正能量,严肃音乐义不容辞》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是指出问题—给出对策的结构,对策为文段论述的重点。文段首先介绍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然后具体说明音乐教师应该如何进行正确的音乐教学——注重道德教育。对策是文段论述的重点,A项为其的同义转述,当选。

B项脱离了“音乐教育”这一主题;D项表述笼统,未指出如何转变;C项具有迷惑性,但音乐教育的主旨非文段重点,文段强调的是如何落实这一主旨的问题。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即“……忽略了音乐教育的主旨首先应当是‘树德立志’”,之后提出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即“教师首先应该理解其中所表现的道德思想……作为音乐教师当以此为己任……”。文段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对策是重点,即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首先应理解作品所表现的道德思想,再对学生的身心进行正面教育。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策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26.痴呆是一种以认知功能缺损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其智能损害的程度足以干扰社会或职业功能,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损害的范围涉及记忆、行为、人格、判断、注意力、视空间技能、语言、逻辑推理等多种高级神经功能。据统计,痴呆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脑猝的第四大杀手,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年龄,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一般认为,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将增加1倍。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将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老年性痴呆有时会突然发病

B.痴呆发病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C.痴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

D.我国老年痴呆患者的人数将不断上涨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对痴呆定义为“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与A项中“突然发病”相悖,排除A项;文段未提及痴呆发病率是否与受教育程度相关,排除B项;C项“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为无中生有,排除;文段尾句提到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痴呆的患病率又随着年龄的上升而增加,故D项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痴呆)是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与原文内容相悖。B项“痴呆发病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和C项“痴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可以改善”均未在文段中提及,故说法错误。D项,结合文段中的“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将增加1倍”和“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将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可知D项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推断。抓住选项中的观点,根据文段中对应内容,对这些观点进行判断。A项,“有时会突然发病”与原文“慢性进展性的疾病”不符。

B项,痴呆发病率与受教育程度的关系在文段没有提及。

C项,痴呆患者的基本生活能力问题文段也没有提及。

D项,由“一般认为,60岁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痴呆的患病率将增加1倍。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痴呆将成为我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可知,表述正确。

故本题选D。27.现在很多人对于甜味和吃糖感到排斥和恐惧,因为他们很惧怕发胖,仿佛吃一小块糖果就会胖一圈似的。其实,真正使人发胖的并不是那一小块糖果,而是每天吃的食物所包含的能量超出了消耗的能量。馒头、面条、米饭或者玉米面窝头中都有淀粉,即不甜的糖。淀粉(不管来自哪一种粮食,细粮还是粗粮)在人体内氧化所放出的热量与蔗糖基本上没有差别。要控制发胖,主要在于控制摄入的总热量,而不在于食物的口味是不是甜的。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一项是:

A.吃糖与发胖

B.淀粉与发胖

C.发胖的“真凶”

D.不发胖的“秘诀”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介绍了很多人担心吃糖会发胖的现象,然后通过“其实”转折,提出使人发胖的真正原因,即“吃的食物所包含的能量超出了消耗的能量”,随后进行具体解释。最后提出作者观点,同时也是控制发胖的对策,即“主要在于控制摄入的总热量”。故文段重点强调最后的对策,“控制摄入的总热量”才能不发胖,对应D项,且“秘诀”起到了吸引读者的作用,当选。

A项,吃糖与发胖为转折前的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B项,淀粉与发胖非文段重点,文段重点强调控制发胖的对策,排除;

C项,发胖的“真凶”,属于分析发胖的原因,而原因和对策相比,对策更重要,故C项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杂说甜味与糖》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很多人对于甜味和吃糖感到恐惧的原因是怕发胖,接着用“其实”表转折,指出真正使人发胖的不是糖果而是食物包含的能量超出了消耗的能量,最后指出控制发胖的办法就是要控制摄入的总热量。通过分析文段可知,文段是“分—总”结构,重点在尾句提出的对策,如何控制发胖。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对策的同义替换,可以作为文段的标题。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标题的提炼。分析文段的行文结构时,需要找准文段的说明主题——发胖的原因。提炼标题时,需要体现这个主题。文段首先指出一个观点,即很多人惧怕甜味和吃糖是因为他们担心吃了糖就发胖;接着以“其实”转折说明,真正使人发胖的并不是那一小块糖,而是每天吃的能量超出了消耗的能量,而面食、米饭中含有的淀粉的热量与糖没差别;最后给出建议,要控制发胖,主要是控制摄入的总热量。可见文段意在告诉我们的是,没有必要对吃糖避之唯恐不及,每天“摄入的总热量”才是发胖的真正原因。C项的表述与此最契合。A项,文段并未论述吃糖到底会不会发胖,排除。B项没有体现文段的重点,也排除。D项有一定迷惑性,文段没有讨论不发胖的“秘诀”,仅在最后一句提到了要如何控制发胖,D项作为标题推断过度。且与D项相比,C项的“真凶”暗指人们所惧怕的“糖”并非发胖的真正原因,更贴合文意、抓人眼球。故本题选C。28.母亲一生始终未离开武陵山区,我也随着她和父亲在武陵山水间

。当我从武陵边镇来到乌江边的县城,被大家称为来自小河的人;当我从乌江来到长江边的涪陵区,仍被称为小河的边民。后来我明白,到了沿海,你来自内地;到了海外,你来自大陆,一个人一生就是载着家乡山水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迁徙漂泊

B.游走流浪

C.流连远足

D.辗转漂流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文段“从武陵边镇来到乌江边的县城”“从乌江来到长江边的涪陵区”可知,作者在武陵山区经过很多地方,D项“辗转”指经过很多地方,填入文段语义合适。A项“迁徙”指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通常规模较大,如动物迁徙、人口迁徙等,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游走”指短暂地在一个地区游玩行走,而文段中并非强调作者在这些地区游玩,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流连”指依恋而舍不得离去,无法体现出经过了很多地方,排除。

第二空,代入D项“漂流”验证,“漂流”指漂泊,行踪无定,填入文段语义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后文“从武陵边镇来到乌江边的县城”“从乌江来到长江边的涪陵区”可知,作者在武陵山区和母亲走了多个地区。A项“迁徙”指迁移、搬家,从一个地区迁移到另一个地区,不能体现“多次”,排除A项。C项“流连”指依恋而舍不得离去,文中没有不舍之意,且未体现“作者经过多个地方”这一含义,排除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前文“小河的人”“小河的边民”“到了沿海”“到了内地”可知,该空应体现“行踪不定”之意。B项“流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