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课件_第1页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课件_第2页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课件_第3页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课件_第4页
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享阅读:中国社会个体化分享闫云翔《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结论部分:社会的个体化

一、当代社会理论的个体化命题

贝克《风险社会》《个体化:制度化的个人主义及其社会政治后果》定义:个体化不等于个性化(individuation)也不等于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个性化是从人格以及个体的独特性方面来谈,侧重的是个体的主观特质;18和19世纪兴起的个人主义与所有权以及资本积累有关;晚期现代性中的个体化是劳动力市场的产物,它侧重的是客观方面的东西,是和教育、劳动力市场、社会流动相关的个人生涯。二战后已完成工业化的各资本主义国家在阶级、家庭、性别等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比如福利国家的兴起使得社会成员脱离了“无产者”的状态;自由劳动市场的繁荣使得大量女性涌入劳动市场,随之而来的是家庭关系的变化,伴随自由流动和女性解放而来的离婚率的上升以及同居家庭的大量出现;同时,传统的性别角色失去了约束力与解释力,在生育以外“男人的事”和“女人的事”不再泾渭分明,社会出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景象。针对这些外部环境的新气象,行动者作出的选择与反应是耐人寻味的,各种光怪陆离的生活方式的出现为社会理论的产生和创新注入了动力。基于此种状况,伴随风险社会而来的“个体化”理论得到了重新界定与发展。现实背景众所周知,结构与行动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两个主要分析维度。在理论界,自帕森斯以来的结构功能论仍然在学院派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结构功能论中看不到行动者的影子,整个社会中更多的是结构及其功能在发挥作用。个体化理论正是要和结构功能论以及系统论对话,将长期被压制的行动者解放出来。不过贝克并不像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那样认为结构是消解了的,贝克认为旧的结构尽管式微了,但在晚期现代社会中生出了很多新的结构,正是这些新结构的出现,使得行动者的行动有了较以往不同的意义。行动者在制度中的能动性与在帕森斯结构中的能动性是不同的,在帕森斯的结构中,个体的主动性很低,而在贝克的理论中个体对结构是具有反思性(reflexivity)的。理论背景内涵:贝克认为,个体化是一种制度(institutionalized),是个体从传统的阶级、性别、价值观中解放出来融入到新的社会制度(institution)中去。1吉登斯“去传统化”或贝克”脱嵌”个体日益从外在的社会约束中脱离出来(文化传统和其他一些特殊范畴家庭、血缘关系、阶级地位)。主要在于个体不再相信他们应该为保持传统例如维系家庭血脉而奋斗,相反个体选择一些传统来为他们自己的生活服务.2“强迫的和义务的自主”。现代社会制度如教育体系、劳动力市场和国家监管对个体的影响事实上在不断增加。3“通过从众来创造自己的生活”。倡导选择、自由和个性并未使个体变得与众不同。而在闫云翔《结论》部分中,他认为在21世纪中国现代化呈现出双重特征,即个人的崛起和社会结构的个体化。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和个体化理论的三个维度相关。(一)、个体、社会群体、社会制度:流动性与脱嵌由于身体和社会这两方面的流动性不断增加,现在个体可以打破社会团体的约束,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寻找自己的发展之路。

市场:寻找更好的工作和新的生活方式——民工潮,“下海风”

国家:推行新政策和制度改革—户籍制度的松动、国企改革、80年代居民身份证的发放社会流动性是变革的重要催化剂,因为他可以使人们脱嵌出来,摆脱各种各样的祖荫.虽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利用这一机会,但还是会有人可以获得流动的合法性和机会,在现有的社会群体和制度之外有所选择,获得解放的个体反过来又重塑着他们与社会群体和这会制度之间的关系,推动后者的变迁,如颁布《行政诉讼法》。(二)、身份认同政治和社会制度在长久以来,公共生活领域不存在自我身份,在公共话语中个体不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而存在:传统中国社会,个体深深嵌入在家庭网络和亲属关系中,解放以后,个体被国家从宗族和社区的权利中解放出来,然后重新嵌入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再分配体系中,由此每个人属于国家在政治控制和经济上管理的组织—集体/单位。个体身份和政治认同:个体身份的诉求,从“个体户”到“私营企业家”和“小商贩”

自我与权利的诉求身份政治主要是通过公共呼吁的方式向国家或地方政府争取有利于自己的新政策或制度改变

三、中国个体化模式的特点

脱嵌西欧:生活政治,重塑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寻求自我中国:解放政治,重新界定个人群体制度关系,要求个人权利,寻求生活机会和社会地位民主文化和福利国家西欧:民主被作为一个日常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原则被广泛接受和实践着;福利国家为个体化提供诸如教育、社会安全、医疗保健及就业和失业津贴等公共物品。中国:体制变革——激发经济活力个体缺少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支撑——两级分化个人主义的缺席西欧:早期个人主义思潮的发展为当代个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对个人主义不全面或失衡的理解导致个人主义发育不良国家管理与个体化:中国软性管理四、个体化的悖论及其出路

文章分享:熊万胜等《个体化时代的中国式悖论及其出路——来自一个大都市的经验》个体化可以包括生产的个体化与生活的个体化,因为它分别意味着告别了共同的生产与生活。生产的个体化这里指生产方式的去组织化,而生活的个体化指的是生活共同体的瓦解。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真正值得发掘的特征是它曾经历了漫长的生产个体化阶段,以及它有一个早熟的集权官僚体系。中国人在面对系统与制度时的超强自主性是在漫长的生产个体化时代养成的,他们还没有普遍地经受过生活个体化时代的考验。在更深层次个体化腐蚀剂的瓦解下,曾经帮助个体实现自主谋生的那些制度与文化是否也将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从而出现“不够自主的主体”?西欧:“不稳固的自由”,同时意味着“解放”和“失范”。一方面,个体并非获得了完全意义上的解放,个体在现代社会的裹挟下又投入到了新的社会形式(工作市场、福利国家以及公共机构)中,他们被施以新的控制和约束;另一方面个体成为自身生涯的规划者,影响个体生活状况的因素越发复杂和分裂化,个人必须独自面对突如其来的风险。贝克认为个体化时代最基本的问题是个体化的社会如何整合。中国(熊等):从生活方式的层面,认为个体化悖论的核心内涵是自主性的丧失,因此它提出的关键问题应该是:个体化的时代如何维持和扩大主体的自主性,从而维持与扩大社会的活力。如何化解个体化悖论贝克提出在个体化社会中,集体共识、物质利益和民族意识变得日益脆弱不足以整合高度个体化社会。贝克试图寻找让个体化的个人重新粘合起来的可能,他的基本进路可以概括为:制度化的自由——个体获得自主性的能力弱化——进一步扩大制度化的自由,他将这种“更多自由”寄希望于人们的自由结社,即所谓的“政治再造”。贝克为西方社会开出的药方显然是团体本位的。熊等人认为新团体再造政治的能力可能是虚弱的。更加倾向于从“关系本位”出发来重构个体的自主性。这种“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