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动机与归因_第1页
情绪动机与归因_第2页
情绪动机与归因_第3页
情绪动机与归因_第4页
情绪动机与归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情绪动机与归因第1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一、情绪(一)对面部表情的辨认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绪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被称为表情。人的情绪表现以面部表情最为明显。

Darwin认为人的面部表情由动物进化而来,是人在适应生存环境中获得的,因而具有实际功能。第2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大体说来,对面部表情的正确判断既取决于面部表情者的年龄,也取决于观察者的年龄及训练。第3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二)微笑是幸福快乐的表现吗?传统研究面部表情的方法:面部表情程序。迄今为止,面部表情的研究一直为这种方法所统治。

J.M.Fernandez-Dols和M.A.Ruiz-Belda(1997)用他们关于微笑与幸福(smilingandhappiness)关系的研究,向占统治地位的面部表情程序概念挑战。第4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

1934年,Landis在综述情绪研究时指出,观察者通常能辨认摆好姿态的面部表情(posedfacialexpressions),但看不出自然情绪的面部表情(spontaneousemotionalfacialbehavior)。Landis还认为,摆好姿态的面部表情是一些社会表情、供人观看的。Fernandez-Dols等抓住Landis的思想,探索摆好姿态的面部表情与自然的面部表情的差别,从微笑与幸福的关系入手,寻找面部表情与情绪体验之间复杂关系的模式。第5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

Fernandez-Dols等(1995)的第一项研究,是关于1992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的授奖仪式。授奖仪式严格地包含3个阶段:A阶段,官员就坐时奖章获得者在领奖台后等待;B阶段,奖章获得者站在领奖台上向观众招手致意;C阶段,运动员面朝国旗并凝神听国歌。在A、C阶段运动员与观众没有交往,但在B阶段,运动员与观众则进行了充分的感情交流。第6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

从上表可看到,幸福本身不足以使人微笑。A、C阶段都是强烈的幸福体验的时刻,但极少微笑。而B阶段的微笑是金牌得主运动员向观众表达他们幸福感受的方式。而且,这些运动员面部的其他活动还很多,这说明微笑可能是幸福的传统表现(摆好姿态的面部表情),但不是幸福的必然表现。第7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

第二项关于微笑与幸福关系的研究以足球球迷为对象。在观看足球比赛时,当球迷自己喜欢的对进球时就是好事,会立即成为幸福快乐的源泉。比赛之前,训练被试如何报告他们的情绪。被试报告快乐、过瘾等情绪前拍摄到的面部表情变化使用FACS进行了分析。这个球赛的过程区分为两部分:球迷彼此有交往(互相注视对方或说话等)与无交往(各自看比赛)。第8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结果表明,球迷多半在彼此交流时才有微笑。对球迷结果的分析还发现,在不高兴的情景中26处面部表情里面有11处是微笑。第9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

根据上述研究,Fernandez-Dols等认为,幸福快乐并不是微笑的充足条件;而且,幸福快乐也不是微笑的必要条件(如球迷在不高兴时也会微笑)。因此,应当重新考虑研究情绪和面部表情的关系的方法。

他们强调,社会交流(socialinteraction)是诱导微笑的因素;因而幸福的体验并不导致微笑而是促进已产生的微笑。第10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二、动机(1)

动机是指由于个人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行为指向。以往的研究者一直在关心动机体系中的个别差异问题。例如,人们在追求成就、权利、满足饥饿要求等几方面的强烈程度是不同的。在这一部分介绍环境因素怎样激起人们的行为,关心的是反应的共同模式。第11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动机(2)

如果一个人被迫做某事,或违心地说些什么,那么他真正的意愿、想法会发生变化吗?这就是Festinger和Carlsmith(1959)研究的出发点,在此以前Festinger提出了认知失调(cognitivedissonance)的理论。这个理论有四个要点:(1)个体如果为矛盾的想法困惑,就会产生失调感。(2)失调是不愉快的,个体会产生消除它的动机。(3)除了试图消除失调外,个体将积极地避免加深失调的情况与信息。(4)随着失调加深消除不愉快的动机也更强烈。第12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动机(3)

按照认知失调的理论,如果在重奖之下人们违心地说些什么,那么他真实的想法几乎是不变的;如果只有微不足道的奖赏让人们违心地说些什么,那么他真实的想法也许真的会发生变化。

Festinger等用实验证实了上述预想。第13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动机(4)实验是组间设计,共有3种实验条件。控制组(无奖赏),奖赏1美元组与奖赏20美元组。自变量是奖赏的数量。因变量是被试真实的想法。第14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动机(5)

3组被试做完一个钟头使人厌烦的工作后,奖赏组的被试向另一被试热情地介绍这项实验多么迷人有趣,然后,3组被试回答问卷:你刚才完成的两项工作有趣、使人愉快吗?实验是不是提供了一次机会让你了解你完成这两项工作的能力?就你现在所了解的实验以及两项工作,你会说这项实验是在测量一个人的重要品质吗?你还想参加类似的实验吗?第15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动机(6)第16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动机(7)

认知失调理论的解释:(1)被试面对着两种认识:“那是一个乏味的实验”和“我刚才告诉一个人说它是非常有趣的实验”。这种不一致由于被试对实验采取某种肯定的态度趋于一致(低报酬组被试)。(2)高报酬组被试不必改变对乏味工作的态度的方法,因为他们有充分理由说实验是非常有趣的(在短时间里赚到20美元简直难以相信,特别是在50年代)。这样,高报酬组被试仍然维持着对于乏味工作的不满态度。第17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动机(8)

一般说来,态度决定着行为,但Festinger等的实验证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行为决定态度。第18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动机(9)

费斯廷格认为,一般情况下,态度与行为是一致的。但有时候态度与行为也会出现不一致,如你很不喜欢你的上司夸夸其谈,但为了怕他报复你而恭维他。在态度与行为产生不一致的时候,常常会引起个体的心理紧张。为了克服这种由认知失调引起的紧张,人们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以减少自己的认知失调。以戒烟为例,你很想戒掉你的烟瘾,但当你的好朋友给你香烟的时候你又抽了一支烟,这时候你戒烟的态度和你抽烟的行为产生了矛盾,引起了认知失调。

第19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第20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动机(10)大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减少由于戒烟而引起的认知失调:1.改变态度改变对戒烟的态度,使其与以前行为一致(我喜欢吸烟,不想戒掉)。2.增加认知如果两个认知不一致,可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吸烟让我放松和保持体型,有利于我的健康)。3.改变认知的重要性,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放松和保持体型比担心30年后患癌更重要)。4.减少选择感让自己相信自己之所以做出与态度相矛盾的行为是因为自己没有选择(生活中有如此多的压力,我只能靠吸烟来缓解,别无他法)。5.改变行为使自己的行为不再与态度有冲突(我将再次戒烟,即使别人给也不抽)。第21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决断后效应(1)

人对几个各有利弊的事物做出唯一选择是个决断过程。如果在决断前﹐每个事物的价值在决策者心目中大致相近﹐则难于决断﹔但在作出选择之后﹐决策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评价就发生了改变:对被他选中的事物更加偏爱﹐对未选中的事物采取贬低的态度。认知失调理论认为﹐这也反映人解除失调感的过程。人作出选择意味他放弃了未被选择事物的利处﹐接受了被选择事物的弊处﹐对这一结果的认知与他对自身的评价(“我是个理智而能干的人”)间产生的矛盾造成失调感。为了消除它﹐他可以采取行动改变原来的选择﹐但在很多情况下﹐所作选择是难于改变的﹐于是﹐采取重新评价各种事物的方式﹐收集新的信息缓解由于决策造成的失调感。这时﹐他更多地意识到被选事物的优点和被拒绝事物的缺点﹐致使对两种事物的评价在态度上有了明显的区别。第22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决断后效应(2)

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另一情形是:人为了某个目标作出种种努力﹐但后来发现结果与原来所期待的相差甚远。当面对与期待不一致的结果时﹐有的人不能正确地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却坚持原来的看法。费斯廷格做过一次现场调查﹕偶然的机会﹐他读了报上一篇报导﹐说某个地区的宗教团体向人们宣布了上帝的意思:在一个特殊日子﹐人类生存的世界将被一场洪水彻底摧毁。费斯廷格随后到这个地区﹐观察当地的人们为迎接这个特殊日子所做的种种准备活动。当这个日子到来时﹐世界并没有毁灭。随后他发现人们不但没有改变原来对上帝的信仰﹐反而更加虔诚地敬仰﹑崇拜他﹐因为他们认为世界之所以没有被毁灭是因为他们积极的努力和热情的迎接死亡的态度感动了上帝﹐使之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第23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决断后效应(3)

人对某种目标怀着坚定的信念﹐并为此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最终发现那个目标根本没有实现﹐这会引起很强的失调感。消除这种失调感是很困难的。因为已经付出的努力是不可挽回的﹐即使改变原来的信念﹐也无法消除失调感:“我曾为某种信念投入了巨大的劳动”与“事实证明这种信念是不真实的”。这时﹐人只好寻求其他方式﹐可作的选择是对已有的事实作少许让步。比如说找些看上去还说得过去的理由为自己开脱﹐或是简单地承认在这次活动中有些小失误﹐但总的信念是正确的。在对事实作小的让步的基础上﹐以更加坚定的方式信奉原来的信念﹐并更加努力地宣传和维护它﹐以此缓解失调感。费斯廷格指出﹐以削弱失调感的方式增强人的信念可以在历史上的许多群众运动中发现。第24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三、归因(Attribution)(1)我们每时每刻都不仅在感知周围世界的物理刺激,同时也在知觉周围的人,这就是社会知觉。我们和别人交谈各种日常生活的、学术的、政治经济的问题,形成对别人的看法。我们与别人相互作用知觉到他的行为。人们总是企图寻找我们自己和他人行为的原因来理解社会的世界,这就涉及到归因问题。第25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归因(2)最早用实验法研究归因问题的是Heider和Simmel(1994)。他们用动画片的方式模拟了人在家中的情况。图中长方形表示房子,开口的地方是门口。大三角、小三角和小圆代表人。当动画片放映时,各种不同的情景出现。实验中要求被试指出,大三角、小三角和小圆各代表什么人,解释这些人的各种行为。动画片中处在不同位置与形状中的大三角、小三角与圆点、线构成的房屋第26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归因(3)

当动画片放映时,各种不同的情景出现。实验中要求被试指出,大三角、小三角和小圆各代表什么人,解释这些人的各种行为。大多数被试发展出了完整的故事,他们认为红色小圆圈和小蓝色三角正在相爱,但遭到大三角形的破坏,于是小蓝色三角形不断反击,带着他的爱人-红色小圆圈跑到房间里,然后他们拥抱在一起,一直过得很幸福。结果表明,被试常常把大小三角、小圆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的个人素质,如意向、动机和品质第27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一)当事人与旁观者所理解的行为原因

为什么旁观者(observer)会更多地用个人素质来解释行为,当事人(actor)则更多地用环境因素来解释行为?在旁观者的知觉视野中人是图形(figure)而社会环境是背景(ground)。但是,当事人在行动时不能看到自身,因此在当事人的知觉视野中社会环境就成了图形。第28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Nisbett的实验一(1)Nisbett等人(1973)进一步用3项研究验证了他们的看法。研究一是一个2*2的组间设计实验。第一个自变量有两个水平:当事人与旁观者。第二个自变量也有两个水平:当事人分为志愿者与非志愿者。每一个当事人与一个旁观者组成一对。作为被试的当事人与旁观者都是女大学生,一共28对。主试也是女性。第29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Nisbett的实验一(2)

甲当事人被带到一间房间,主试与甲当事人的对子甲旁观者坐在一起,主试向甲当事人说,最近有个重要的代表团将要访问学校,学校的人类发展中心将接待该代表团,代表团的成员都是银行家,她们要为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筹款,但是她们希望先了解学校各方面的情形。你是否志愿帮助做一些接待工作,对你的工作我们会付少量报酬。甲当事人听完讲述后要作出决定,是否志愿参加接待。甲旁观者参与整个过程,因此她知道甲当事人作出的决定。然后,甲当事人要对另一件类似的工作(帮助游说某项基金)表态,她愿意不愿意去做(九点计分)。同时,甲旁观者也要在9点量表上估计当事人愿意去做的程度,并假定甲旁观者仍将与甲当事人组成对子一同参与游说某项基金。第30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Nisbett的实验一(3)Nisbett等人的预测是,旁观者在9点量表上的估计比当事人更多地受当事人原先决定的影响(是否志愿接待代表团)。因为旁观者把当事人原先的决定看作是她的稳定品质的表现,因而估计当事人在9点量表上会作出相似的选择。但另一方面,当事人也可能会依据不同的情况(接待代表团与游说基金这两件事)来作出自己的决定或选择,故当事人在9点量表上的选择不会受原先决定(是否志愿接待代表团)的影响。结果证实了Nisbett等人的设想。第31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Nisbett的实验一(4)第32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Nisbett的实验二(1)

研究二使用23名男大学生作被试,是一个两种条件的重复测验,即两因素的组内设计。在一种条件下,被试写出自己的行为原因,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同一被试写出他的好朋友的行为原因。要求每个被试在以下4个问题上写出答案:为什么你喜欢你的女朋友(去年你与她约会最多)?为什么你选择你现在的专业?为什么你的好朋友喜欢他的女朋友(去年他与她约会最多)?为什么你的好朋友选择他现在的专业?第33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Nisbett的实验二(2)

答案分析:每一个答案有多少“个人品质的”原因和多少“环境的”原因。“个人品质”与“环境”都是从被试角度来看的。例如,“她是一个快活的人”、“化学是一个挣大钱的专业”属于“环境”原因,而“我需要一个快活的人做朋友”、“我想挣大钱”则是“个人品质”原因。答案由主试及一名独立评判人各自进行分析,独立评判人对实验设想一无所知。第34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Nisbett的实验二(3)第35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Nisbett的实验三(1)

研究三使用24名大学生作被试。这是一项问卷调查,被试必须决定用什么样的个人品质的形容词来描写自己、被试的好朋友、被试的父亲、一个认识的人和一个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对不同人使用的问卷中的形容词都是相同的,一共20个,包括大胆的、谨慎的等成对的个人品质形容词,也包括一些短语,如“视情况作决定”。被试必须选择最合适的个人品质形容词来描写不同的人。不同的人在问卷中的先后顺序作了平衡。第36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Nisbett的实验三(2)第37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Nisbett的研究的总结

这3项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即当事人更多地用环境原因来解释自己的行为,而旁观者则更多地用个人品质的原因来解释当事人的行为。

Nisbett等认为,如果这3项研究结果反映了人们对自己和他人具有不同的内隐人格设想(implicitpersonalitytheory),是很有意义的。第38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这个实验对于你的意义?

这个实验对于你的意义?以后,碰到类似情景,你该如何解释。孩子平时总是成绩不错,但是这次考试不及格?当老爸老妈的指责他,为什么你总是这样学习不努力?这种时候,孩子为什么会特别伤心,往往在心里想:不就是发挥不正常吗?不就是题目难一点了吗?你公司的同事中,有一个人,据说当年高中时候曾经偷过一两车而被学校处分过,为什么因此你总是对他保持高度警惕,当有一天,你听说到,公司中有一辆汽车给偷了,你的第一反应就是:是不是他偷的?最后,你听说,竟然是他勇斗歹徒,最后保卫了公司财产,你为什么会诧异得合不拢嘴?

第39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搞笑心理学:为什么老婆/女友总是对的?

你睡到早上11点是因为你是个懒虫;我睡到早上11点是因为我太劳累了。

你干活用很长的时间是因为慢腾腾傻乎乎;我干活用很长的时间是因为我向来既负责又细心。你不喜欢它是因为你有偏见;我不喜欢它是因为我有天生明辨是非的本领。你生气是因为你脾气暴躁;我生气是碰巧当时我心情不好而你又来惹我。你夸奖女同事是没安好心,图谋不轨;我夸奖男同事是为了融洽关系,有利于工作。你在金钱上挥霍无度;我在金钱上慷慨大方。你这个人喜怒无常,真难伺候;我有时候情绪会有些不稳定,而你还不愿让着我。第40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二)文化与归因(1)1991年美国Iowa大学研究生卢刚在校园枪杀6名同事然后自杀,这一事件震撼了美国校园甚至全美国。美国新闻界对有关事实没有争议,但对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发生,英文报纸和中文报纸却有不同的解释。第41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二)文化与归因(2)

Morris和彭凯平(1994)在“文化与归因”的标题下对这件事以及其他实验室情景作了系统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西方人(美国人)强调或倾向于从个人的心理品质来解释社会事件的发生,即多作内部归因。而亚洲人(中国人)则强调或倾向于从环境的角度来解释社会事件,即多作外部归因。这是集体主义者的文化的归因方式。第42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二)文化与归因(3)

研究方法,他们克服了以往研究的缺陷。过去通常是美国人对他们熟悉的美国人行为作归因,印度人对他们熟悉的印度人行为作归因——这样,文化的差别与归因对象(熟人)的差别就可能会混淆起来。

Morris等人用同样的社会事件的卡通片(鱼群在湖里游动)作实验材料,获得了文化差别的较纯净的测量。第43页,共50页,2022年,5月20日,16点51分,星期三(二)文化与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