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第一节拟定土地利用的长远目标与基本方针
一、土地利用目标(一)土地利用目标的含义土地规划目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实施规划所要达到的各种利用土地的指标。(二)土地利用目标的内容
1.总目标一般作定性的描述。主要依据国家土地利用政策、法律及上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土地资源状况综合确定。第三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第一节拟定土地利用的长远目
2.具体目标(目标体系)全国土地利用目标2.具体目标(目标体系)二、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指为实现土地利用长远目标所应遵循的方向与指针。
1、概念
2、依据3、案例1)国家和上级政府规定的指导方针2)规划区域须解决的土地利用问题3规划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1)全国的土地利用方针2)湖南省的土地利用方针3)长沙市土地利用方针二、土地利用基本方针是指为实现土地利用长远目标所应遵循的方向全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指导方针,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湖南:紧紧抓住“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重要战略机遇,结合湖南实现科学跨越发展、加快“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统筹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土地利用新模式,不断提高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长沙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促进长沙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又好又快发展。立足“中部崛起”战略,积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建设,服务于建设国家级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示范区目标。全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概念和内容
1、概念是为了实现土地利用目标和规划任务,具体调整和确定各地区、各类用地的规模和结构。2、内容(1)部门用地结构调整(某乡镇土地结构调整表)(2)区域用地指标调整控制
第二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一、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地类2005年2006-2010年增减量(公顷)2010年2011-2020年增减量(公顷)2020年2006-2020年
增减量(公顷)面积
(公顷)比重(%)面积
(公顷)比重(%)面积
(公顷)比重(%)土地总面积6750.99100.000.006750.99100.000.006750.99100.000.00农用地耕地2201.6532.6143.902245.5533.26-419.741825.8127.05-375.84园地105.611.56-6.2899.331.47-35.2364.100.95-41.51林地2099.0731.090.002099.0731.09-99.052000.0229.63-99.05草地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其他农用地747.4211.07-104.38643.049.53-98.09544.958.07-202.47合计5153.7576.34-66.765086.9975.35-652.114434.8865.69-718.87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城市用地0.000.000.000.000.00389.05389.055.76389.05建制镇用地155.562.30242.44398.005.90371.83769.8311.40614.27农村居民点用地689.4210.21-175.54513.887.610.00513.887.61-175.54采矿用地157.722.340.00157.722.34-42.11115.611.71-42.11其他独立建设用地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小计1002.7014.8566.901069.6015.84718.771788.3726.49785.67交通水利用地交通运输用地127.271.890.00127.271.8949.44176.712.6249.44水利设施用地61.630.910.0061.630.910.0061.630.910.00小计188.902.800.00188.902.8049.44238.343.5349.44其他建设用地27.890.410.0027.890.41-0.9626.930.40-0.96合计1219.4918.0666.901286.3919.05767.252053.6430.42834.15未利用地水域245.913.640.00245.913.64-38.49207.423.07-38.49滩涂沼泽12.750.190.0012.750.19-7.555.200.08-7.55自然保留地119.091.76-0.14118.951.76-69.1049.850.74-69.24合计377.755.60-0.14377.615.59-115.14262.473.89-115.28地类2005年2006-2010年增减量(公顷)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与方法(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原则1、在充分分析全镇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预测各业用地需求,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规模;2、非农业建设用地内部优化安排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其他建设用地按照产业政策安排;3、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科学、合理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4、注重土地复垦开发整理,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集约用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5、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适度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张,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方法1、核定各业用地需求量2、用地数量的综合平衡3、用地布局的综合平衡4、再次平衡与落实5、编制用地指标平衡表
二、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原则与方法(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一)准备工作1.成立乡(镇)规划修编领导小组。乡(镇)规划修编领导小组主要由乡长或镇长任组长,各所和站的负责人为成员。其主要职责是:组织落实县级规划下达的各类建设用地指标及其占用耕地指标,并在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上确定其范围界线;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并在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上落实片块编号及范围界线;协调本乡(镇)各村组的关系;组织召开各村组规划修编协调会、规划方案听证会;研究解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后续工作中各项指标落实问题。2.设立乡(镇)规划办公室。设在国土所内。办公室主要职责是:在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件上,落实乡(镇)城镇或集镇的规模及范围界线;分解并落实新增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指标;落实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规模及范围界线;落实交通用地项目线路和位置;落实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片块编号和范围界线等。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步骤(一)准备工作三、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的步骤(二)指标落实及土地利用分区一)落实县城用地规模及布局1.依据:①县级规划下达给县城的总控制指标;②县城总体规划;③县委、县政府的战略构想;④少占耕地;⑤保障永久性生态绿地。2.具体操作步骤①确定布局方案由县规划局依据上述因素提供具体的布局方案,交县政府讨论、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县城布局最终方案。②面积量算量算县城近远期控制界线范围内的用地面积。要求近期用地安排不得超过新增总量的八分之三;远期不得低于八分之五。3.成果要求图件: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县城近远期控制界线(规模边界)和县城建设扩展边界范围界线。表格:表15。(二)指标落实及土地利用分区表15________(镇)2006-2020年建制镇发展规划表2005年现状2006--2010年发展规划2010年总规模2011--2020年发展规划2020年总规模所在村
(居委会)人口规模
(人)用地规模
(公顷)发展方向
(村名、图斑号)新增人口规模(人)新增用地规模(公顷)人口(人)用地(公顷)发展方向
(村名、图斑号)新增人口规模(人)新增用地规模(公顷)人口(人)用地(公顷)
注:
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
2.若建制镇为规划期内新建,则2005年现状规模为零;
3.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表15________(镇)2006-2020年建制镇发展规二)落实建制镇、集镇用地规模及布局1.依据:①县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②本乡(镇)的城镇或集镇总体规划;③少占耕地;④乡(镇)党委及政府的战略构想;⑤特殊要求。2.具体操作步骤①确定初步方案各乡(镇)依据上述因素,利用原有规划图(上轮乡(镇)1:1万土地利用规划图),对原规划范围进行调整,确定建制镇、集镇近远期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并到实地勘查核实。②协调、论证由乡(镇)规划修编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规划方案布局讨论会,并就建制镇或集镇规划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决策,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大图上,落实确定的建制镇、集镇近远期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③面积量算、填写表格量算建制镇、集镇近远期规模边界范围内的用地面积。要求:不得超过县级规划下达的控制指标(总指标及其占用耕地指标);近期用地安排不得超过新增总量的八分之三;远期不得低于八分之五。填写表15,必须做到图表一致。3.成果要求图件: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建制镇、集镇近远期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表格:表15、表16。二)落实建制镇、集镇用地规模及布局表16_____(镇)2006-2020年集镇发展规划表集
镇2005年现状2006--2010年发展规划2010年总规模2011--2020年发展规划2020年总规模所在村人口规模
(人)用地规模
(公顷)发展方向
(村名、图斑号)新增人口规模(人)新增用地规模(公顷)人口(人)用地(公顷)发展方向
(村名、图斑号)新增人口规模(人)新增用地规模(公顷)人口(人)用地(公顷)
注:
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
2.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表16_____(镇)2006-2020年集镇发展规划表集
三)落实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规模及布局1.依据:①县级规划下达的指标和项目;②乡(镇)党委及政府的战略构想;③少占耕地。2.具体操作步骤①确定规划初步方案根据下达的项目及指标,确定项目具体位置,落实好近远期项目和项目近远期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并到实地勘查核实。要求:独立工矿原则上按下达的项目安排;项目有变化的,必须重新核实项目规模和位置,并在下达的独立工矿项目用地指标表相应项目后注明;无论项目间如何相互调剂,独立工矿用地规模不得突破规划下达的指标。②协调、论证由乡(镇)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规划方案指标落实及布局讨论会,就独立工矿用地项目布局进行决策。(规划方案必须经乡(镇)政府签字盖章后才能提交规划修编技术人员)③面积量算及统计汇总填写表20,必须做到图表一致。3.成果要求图件: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独立工矿近远期项目和项目近远期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表格:表20。三)落实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独立工矿用地)规模表20___(镇)2006-2020年独立工矿项目用地规划表序号项目名称所在村主要
产品2005年用地规模(公顷)建设性质2006--2010年新增用地情况2010年用地规模(公顷)2011--2020年新增用地情况2020年用地规模(公顷)2006-2020年新增用地合计(公顷)新
建改
建扩
建位置新增用地规模(公顷)其中占用耕地(公顷)位置新增用地规模(公顷)其中占用耕地(公顷)图幅号图斑号图幅号图斑号1
2
3
4
5
6
7
8
9
注: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
2.“2005年用地规模”栏,若为新建项目则填写零;
3.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由乡镇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表20___(镇)2006-2020年独立工矿项目用地规划表四)分解及落实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及布局1.指标分解根据下达给本乡(镇)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将其分配到各村,形成乡(镇)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分配方案。2.落实用地规模及布局(1)依据:①分配到各村的用地指标。②已确定的新增农村居民点与中心村的位置。③区位条件。A.结合新农村建设及“乡乡通、村村通”工程,中心村尽量沿交通线路两侧布局,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安排在中心村内;B.不要在城郊结合部安排中心村,避免重复拆迁。④少占耕地。四)分解及落实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及布局(2)具体操作步骤①确定规划方案乡(镇)国土员根据分配到各村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必须通过实地调查,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位置(拆旧、建新位置),并以村为单位,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对农村居民点用地位置进行编号,编号分别为①②③……,同时将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具体落实到农村居民点位置上。②协调、论证由乡(镇)政府组织召开村长、书记协调会议,讨论选择的农村居民点位置(拆旧、建新位置),是否合乎村民意向和本村实际情况,农村居民点用地指标在各“点”的分配是否合适。③填写有关表格,要求:A.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县级规划下达的指标;B.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所占地类必须逐个落实后填报;C.规划方案必须经村长签字,村委会盖章后才能上交。(3)成果要求图件: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农村居民点用地位置及规模边界和编号,必须做到图表编号一致。落实村镇建设扩展边界范围界线。表格:表17、表18、表19.(2)具体操作步骤表17
___(镇)2006-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表村名农村居民点搬迁农村居民点保留农村居民点发展农村居民点位置户数
(户)腾地
面积
(公顷)补充耕
地面积(公顷)位置户数
(户)用地
面积
(公顷)位置户数
(户)总规模
(公顷)其中图幅号图斑号图幅号图斑号图幅号图斑号新增户数新增用
地面积
(公顷)占用
耕地
(公顷)
注: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
2.在耕地整理项目以及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区内的拆迁房屋,分别属耕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项目,不再列入房屋拆迁项目;
3.所有拆迁房屋需在所在图斑上打“×”,包括土地开发,耕地整理及土地复垦项目区内的拆迁房屋;
4.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由乡镇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表17___(镇)2006-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表18
____(镇)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划表
村名农村居民点搬迁农村居民点保留农村居民点发展农村居民点
位置户数
(户)腾地
面积
(公顷)补充耕
地面积(公顷)位置户数
(户)用地
面积
(公顷)位置户数
(户)总规模
(公顷)其中
图幅号图斑号图幅号图斑号图幅号图斑号新增户数新增用地面积
(公顷)占用
耕地
(公顷)
注:
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
2.在耕地整理项目以及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区内的拆迁房屋,分别属耕地整理、土地开发和土地复垦项目,不再列入房屋拆迁项目;
3.所有拆迁房屋需在所在图斑上打“×”,包括土地开发,耕地整理及土地复垦项目区内的拆迁房屋;
4.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由乡镇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
表18____(镇)2011-202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表19________乡(镇)零星户用地规划表村名2005年现状2006-2010规划搬迁农村居民点2011-2020规划搬迁农村居民点位置户数
(户)人口(人)用地
规模
(公顷)安置位置户数(户)规划用地面积(公顷)拆迁区腾地面积(公顷)安置位置户数(户)规划用地面积(公顷)拆迁区滕地面积(公顷)图幅号图斑号图幅号图斑号小计可补充耕地图幅号图斑号小计可补充耕地
全乡(镇)合计
注: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
2.5户及5户以下划为零星户;
2.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由乡镇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表19________乡(镇)零星户用地规划表村名200五)落实交通用地规模及布局1.依据:①县级规划下达的指标和项目;②少占耕地;③县、乡交通规划。2.具体操作步骤①确定规划初步方案
在新发放的图纸上标出新项目起讫点位置及走向,填写交通用地项目用地规划表;调减交通用地项目的,必须在发放图上对调减项目的起讫点路段注记“X......X”,同时应列表说明调减的面积以及涉及的地类。要求:按照交通用地项目填写交通用地项目规划表,必须做到图表一致。无论项目间如何相互调剂,交通用地规模不得突破规划下达的指标。②协调、论证由乡(镇)领导小组组织召开规划方案布局讨论会,并就交通规划方案进行决策。3.成果要求图件:在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落实好新增加的交通用地项目的起讫点位置及走向;在图上对调减项目的起讫点路段注记“X......X”。表格:表21。五)落实交通用地规模及布局表21__________乡(镇)2006-2020年交通项目用地规划表序号项目名称所在村道路
等级2005年用地规模(公顷)建设性质2006--2010年新增
用地情况2010年用地规模(公顷)2011--2020年新增
用地情况2020年用地规模(公顷)2006-2020年新增用地合计(公顷)新建改建扩建新增用地规模(公顷)其中占用耕地(公顷)新增用地规模(公顷)其中占用耕地(公顷)
注:
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
2.“2005年用地规模”栏,若为新建项目则填写零;
3.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由乡镇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表21__________乡(镇)2006-2020年交通项六)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1.依据:①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2.具体操作步骤①确定基本农田保护范围把下达给本乡镇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分解落实到各村,在耕地保有量确定的基础上,根据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对照原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在新发放的1:1万土地利用现状图上,确定2020年乡(镇)基本农田保护范围。②量算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在确定好基本农田保护范围的基础上,对划定的基本农田片块,以村为单位,进行编号,并统计基本农田的面积。要求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得低于下达的指标。3.成果要求图件:基本农田片块分布图。表格: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统计表(表9)。六)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表9______(镇)2006-2020年划定基本农田调查表行政村位置面积(公顷)地类图幅号图斑号
全乡(镇)合计
—注:
1.请按照表格中提供的单位来填写数据;
2.待结果确认无误后在该表下方由乡镇主要领导及经办人签字并加盖乡(镇)人民政府公章,以确认该成果。表9______(镇)2006-2020年划定基本农田调查表(三)乡(镇)规划方案听证一)听证内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听证内容:1.城镇、集镇的规模及布局;2.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及布局;3.采矿用地与其他独立建设用地项目规模及布局;4.交通用地项目规模及布局;5.基本农田保护范围及布局;6.其他各类用地区的范围及布局等。二)听证程序见国土资源部听证规定。
三)听证要求由乡(镇)政府组织、召集全乡(镇)村民代表就本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进行听证。在听证结束后,乡(镇)国土员收集书面听证意见,并书面告之规划修编技术人员,再由规划修编技术人员对乡(镇)规划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三)乡(镇)规划方案听证四、提出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调整的供选方案四、提出土地利用规模与结构调整的供选方案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与作用1、概念:是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根据土地利用条件、利用方式、利用方向和管理措施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将规划区域内土地划分不同的土地利用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划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任务。(2)作用:隔离作用;保护作用。第三节土地利用分区概述一、土地利用分区的概念与作用1、概念:第三节土地利用分二、土地利用分区的基本原则(1)切实保护耕地原则;(2)集约利用原则;(3)因地适宜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5)公众参与原则;二、土地利用分区的基本原则(1)切实保护耕地原则;三、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任务划分土地利用区域;分解落实区域土地利用总体目标;制定土地用途管制规则;拟定土地利用引导措施。四、土地利用分区类型1、土地利用地域2、土地用途分区三、土地利用分区的主要任务划分土地利用区域;四、土地利用分五、土地利用分区方法综合分析法主导因素法叠置法聚类分析法五、土地利用分区方法综合分析法六、土地利用地域1、概念:是依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土地开发方向和改良措施等差异性,保持某一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所作的分区。2、土地利用地域分区特点空间尺度:较大尺度,一般在市级以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采用;区域性质:个性空间;区域表现:连续分布;命名规则:地理方位+地理条件+土地功能。六、土地利用地域1、概念:是依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案例:1、我国土地利用分区案例:1、我国土地利用分区第三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第三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湘鄂皖赣区:支持沿江铁路、主要城市间的快速交通通道等基础设施和淮北、淮南煤炭基地建设。适应城镇化和工业化加快的进程,适当提高建设用地比重。加强对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用地的政策指导。实施基本农田整理工程,促进稳产高产商品粮棉油基地建设。统筹协调长江、淮河及洞庭湖、鄱阳湖洪涝、污染综合治理,保障南水北调水源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用地。加强洞庭湖、鄱阳湖等地区湿地保护,禁止围湖造田。湘鄂皖赣区:支持沿江铁路、主要城市间的快速交通通道等基础设施案例:2、湖南省土地利用分区(2006-2020年)长株潭城市群区环洞庭湖区湘中南区大湘西区案例:2、湖南省土地利用分区(2006-2020年)长株潭城长株潭城市群区
一、概况二、主要用地控制指标到2010年,耕地保有量61.86万公顷,建设用地总量31.44万公顷,新增建设用地3.01万公顷,新增建设占用耕地1.22万公顷,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103平方米;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60.55万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1.06万公顷,建设用地总量36.53万公顷,人均城镇工矿建设用地面积不超过102平方米。三、土地利用方向按照“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重点建设大河西、云龙、昭山、天易、滨湖等“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以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为依托,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保障以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两型”产业发展用地。以交通为先导,优先安排城际快速公路干道、城际轻轨、高速铁路、机场、“三港一枢纽”等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有效整合空间资源,推广新河三角洲、黎托片立体开发节地模式。严格保护耕地,对区内建设占用耕地不能实现占补平衡的,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耕地易地置换、耕地指标易地转让等方式,在省内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清水塘、竹埠港、坪塘等污染土地综合治理,建设湘江生态经济带,构建“一心一带,山丘河湖交织,生物多样”的生态网络。积极发展城郊农业、创汇农业和观光农业,提高城市郊区农用地利用效益。长株潭城市群区1、概念是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用途和土地保护、利用、开发、整治措施的不同所做的区域。2、特点空间尺度:较小尺度,一般在县级以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采用;区域性质:共性分类空间;区域表现:重复出现;命名规则:土地主导用途。七、土地用途分区1、概念七、土地用途分区表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用途土地用途区类型规划期间可能转为的土地用途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畜禽饲养地设施农业用地农村道路坑塘水面养殖水面农田水利用地田坎晒谷场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地其他独立建设用地国防监教用地宗教用地墓葬地风景旅游用地基本农田保护区√△△○○△√○Χ√√○ΧΧΧΧΧ△ΧΧΧ一般农地区√√√√△△√√△√√△ΧΧΧ△△△ΧΧ△园林区△√√△△△√√△√∕∕ΧΧΧ△△△△○△林业用地区△√√△△△√√△√∕∕ΧΧΧ△△△△○△牧业用地区△△√√√△√√△√∕∕ΧΧΧ△△△△○△城镇建设用地区○○○○○○○○○○∕∕√√Χ△Χ√√Χ√村镇建设用地区○○○○○○○○○○∕√ΧΧ√△Χ√√Χ√村镇建设控制区√√√√√√√√√√∕√ΧΧ○△△△ΧΧΧ工矿用地区○○○○○○○○○○∕∕△△Χ√√△ΧΧΧ风景旅游用地区△√√√△△√√△√∕∕ΧΧ△ΧΧ√△○√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ΧΧ√√Χ○○∕ΧΧΧΧΧ△ΧΧ△其他用途区注1:表中√表示规划期间土地用途区的土地允许转变为该土地利用。注2:表中△表示规划期间土地用途区的土地经许可允许转变为该土地用途。注3:表中○表示规划期间土地利用途区的土地限制转变为该土地用途。现状为该用途的,应调整或转至其适宜的土地用途,暂时不能够调整或转用的,可保留现状用途,但不得扩大面积。注4:表中Χ表示规划期间土地用途区内的土地禁止转变为该土地用途。注5:表中∕表示原则上不存在该种土地用途。注6:其他用途区中用途规定可依实际管制需要确定。表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用途土地用途区类型规划期间可能转为的土地第四节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技术手段第四节规划实施的政策和措施行经济法技第三讲-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案2.1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特征(1)兼有多种用途的综合区域(不是纯粹用地性质的区域)主导用途其他用途(2)分区的规划内容具有排他性包括土地用途、布局、容量、限制条件;不包括设施规划用地内容2土地用途分区的步骤与方法2.1土地用途分区的基本特征(1)兼有多种用途的综合区域((3)具有层次性县乡均进行土地用途分区;县乡用途分区综合程度不一;县乡分区图件比例尺不同;县乡用途分区规划控制内容有差别。(3)具有层次性2.2土地用途分区的步骤2.2.1收集资料2.2.2拟定分区类型序号分区类型1基本农田保护区2一般耕地区3一般农地区4林业用地区5城镇建设用地区6城镇建设预留区7村镇建设用地区8村镇建设预留区9独立工矿用地区10风景名胜旅游用地区11其他用途区2.2土地用途分区的步骤序号2.2.3编制分区草案以现状图为底图,依据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乡村振兴产业基地项目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小学美术岭南版四年级上册17. 可爱的童帽教学设计
- 基层党支部党务知识课件
- 美丽城市建设的系统推进策略与实践路径
- 激发数字经济创新潜力的关键策略与实践路径
- 丙烯酸酯行业发展动向与未来市场潜力解析
- 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
- Module 4 Unit 2 Can you tell me about American festivals(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一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Unit 1 My classroom PA let's spell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册
- 注册测绘师题库带答案分析2024
- 纺纱织造工艺流程培训教材实用课件
- 中美关系新时代52张课件
- 广东省广州市广外、铁一、广附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 《通达信炒股软件从入门到精通》读书笔记模板
- 科研诚信问题课件
- 高频电刀之负极板的正确使用方法
- 关于高中班级管理论文
- 21秋国家开放大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单元自测题参考答案
- 东北抗联英雄人物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牡丹江师范学院
- 2023年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考试职业适应性测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国开电大2022年《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形考任务1-4答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