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委会企业职业病防治知识讲稿医学课件_第1页
安委会企业职业病防治知识讲稿医学课件_第2页
安委会企业职业病防治知识讲稿医学课件_第3页
安委会企业职业病防治知识讲稿医学课件_第4页
安委会企业职业病防治知识讲稿医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常见职业病防治知识

主要内容法定职业病目录有机溶剂:正己烷、苯、三氯乙烯等重金属:铅、镉、铬等噪声粉尘常见行业职业病危害主要内容法定职业病目录

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过程中,由生产性有害因素所引起的特异疾病。具有法定性:职业病范围和处理办法由国家统一制定和公布。发现职业病必须向有关部门报告;病人享有相应的劳保待遇和赔偿。(工伤:外伤、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与职业有关,但职业危害因素不是该病的直接原因,是诸多因素之一。例:精细作业工人视力低下,高温作业工人的高血压等。什么是职业病?职业病是劳动者在生产劳动及其他职业活动过程中2002年国家颁布的职业病目录:

(绿色字为新增补的职业病)一、尘肺: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碳黑尘肺;5、石棉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工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工尘肺;13、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和《尘肺病理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其他尘肺。2002年国家颁布的职业病目录:

(绿色字为新增补的职业病)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疾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二、职业性放射性疾病:三、职业中毒:1、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2、汞及其化合物中毒;3、锰及其化合物中毒;4、镉及其化合物中毒;5、铍病;6、铊及其化合物中毒;7、钡及其化合物中毒;8、钒及其化合物中毒;9、磷及其化合物中毒;10、砷及其化合物中毒;11、铀中毒;12、砷化氢中毒;13、氯气中毒;14、二氧化硫中毒;三、职业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偏二甲基肼中毒;18、氮氧化合物中毒;19、一氧化碳中毒;20、二硫化碳中毒;21、硫化氢中毒;22、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中毒;23、工业性氟病;24、氰及腈类化合物中毒;25、四乙基铅中毒;26、有机锡中毒;27、羰基镍中毒;

28、苯中毒;29、甲苯中毒;30、二甲苯中毒;31、正己烷中毒;15、光气中毒;16、氨中毒;17、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中毒;35、二氯乙烷中毒;36、四氯化碳中毒;37、氯乙烯中毒;38、三氯乙烯中毒;39、氯丙烯中毒;40、氯丁二烯中毒;41、苯的氨基及硝基化合物(不包括三硝基甲苯)中毒;42、三硝基甲苯中毒;43、甲醇中毒;44、酚中毒;32、汽油中毒;33、一甲胺中毒;34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毒;47、硫酸二甲酯中毒;48、丙烯酰胺中毒;49、二甲基甲酰胺中毒;

50、有机磷农药中毒;5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52、杀虫脒中毒;53、溴甲烷中毒;5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55、根据《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可以诊断的职业性中毒性肝病;56、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45、五氯酚(钠)中毒;46、甲醛中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2、减压病;3、高原病;4、航空病;5、手臂振动病。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1、中暑;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炭疽;2、森林脑炎;

3、布氏杆菌病。五、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1、炭疽;六、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2、光敏性皮炎;

3、电光性皮炎;4、黑变病;5、痤疮;6、溃疡;7、化学性皮肤灼伤;8、根据《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皮肤病。六、职业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七、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2、电光性眼炎;3、职业性白内障(含放射性白内障、三硝基甲苯白内障)。七、职业性眼病:1、化学性眼部灼伤;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2、铬鼻病;3、牙酸蚀病。八、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1、噪声聋;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

2、联苯胺所致膀胱癌;3、苯所致白血病;4、氯甲醚所致肺癌;5、砷所致肺癌、皮肤癌;

6、氯乙烯所致肝血管肉瘤;7、焦炉工人肺癌;

8、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九、职业性肿瘤:1、石棉所致肺癌、间皮瘤;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2、职业性哮喘;3、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4、棉尘病;5、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十、其他职业病:1、金属烟热;职业病危害因素

也即职业病的病因,主要可分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职业损伤性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

也即职业病的病因,主要(一)化学因素:①外源性化学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三氯乙烯、正己烷等;②生产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粉尘、金属粉尘、炭系粉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等。(一)化学因素:(二)物理因素:

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二)物理因素:(三)生物因素:

细菌、病毒引起的职业性传染病,昆虫和尾蚴引起的谷痒症、稻田皮炎;生物蛋白质大量吸入引起发热;某些植物引起支气管哮喘;一些水生动物的体液能引起皮肤角质层特殊组分的溶解等。(三)生物因素:(四)职业损伤性因素:

精神紧张,劳动性疲劳,强迫性体位,不合理工具,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紧张等。(四)职业损伤性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

近年来新出现的严重职业病中毒事故: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三氯甲烷中毒;醋酸乙烯酯中毒;三氯乙烯中毒和变态反应;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等。近年来新出现的严重职业病中毒事故:“凡物皆有毒,只是量的多少”

当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浓度(强度)与作用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例:喝酒(生活性);正己烷中毒(职业性)。“凡物皆有毒,只是量的多少”当职业病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烟、雾)2、皮肤:脂溶性(有机溶剂:苯、甲苯,有机锡,四乙基铅等)水溶性(酸、碱。HF)个别金属:汞;某些气态毒物:氰化氢。3、消化道:固体,粉尘。不良卫生习惯(从咽部进入消化道)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1、呼吸道:气体、蒸气、气溶胶(粉尘、烟“把老虎关起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清洁水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标准、通风、个人防护、健康监护等。预防粉尘危害的八字经验:革、水、密、风、护、管、教、查“把老虎关起来”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清洁水怎样预防有机溶剂职业中毒

预防有机溶剂中毒的措施包括:工艺改革;通风、排毒等工程措施和监测、监护等卫生保健措施。对于工人个人:重点防止吸入和皮肤污染,及早发现职业健康损害。重点做好:(1)要通风;(2)要隔离;(3)要防护;(4)讲卫生;(5)守规程;(6)少加班;(7)要体检;(8)要观察。怎样预防有机溶剂职业中毒预防有机溶剂中怎样预防三氯乙烯职业中毒

三氯乙烯(TCE)又称“三氯水”、“洗板水”,广泛用于电子、五金等行业的清洗工艺,是近年来引起我市职业中毒最常见的有机溶剂。毒性及临床表现:中等毒性,经呼吸道、皮肤吸收。短时间大量吸入可致急性中毒,表现:头痛、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四肢无力。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特点!患者处理:预防措施:(1)改进工艺(替代);(2)隔开;(3)个人防护;(4)禁轮换;(5)体检与培训;(6)监测;(7)及早报告;(8)工伤保险。怎样预防三氯乙烯职业中毒三氯乙烯(T警示本车间使用三氯乙烯,可致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过敏反应,飞本车间工作人员严禁进入。警示警示

1.三氯乙烯可致剥脱性皮炎等严重过敏反应;

2.有皮肤病、肝病和皮肤过敏史者严禁从事本作业。

3.一旦出现高、全身性皮疹等异表现,立即脱离岗位,及时治疗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警示怎样预防正己烷职业中毒

正己烷常用于印刷、电子等行业的清洁工艺,如清洗印刷机械、液晶显示器、手表表面等。(白电油)

毒性及临床表现:低毒,经呼吸道、皮肤吸收。周围神经治疗康复:神经的修复和再生需要较长时间,一般要半年以上,预后好。预防措施:(1)改进工艺(酒精、异丙醇);(2)隔开;(3)个人防护;(4)体检与培训;(5)监测;(6)及早报告;(7)工伤保险。怎样预防正己烷职业中毒正己烷常用警示1.正己烷(白电油)过量吸入能引起周围神经损害;2.正己烷使用场所必须保持良好通风,使用人员应注意戴防毒口罩加强防护;3.若有手脚麻木、两腿酸软、无力等周围神经损害症状,应立即脱岗,及时治疗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警示怎样预防二氯乙烷职业中毒

二氯乙烷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可作为清洗剂和粘合剂,在塑料玩具行业应用较为广泛。一、接触机会:粘合塑料玩具常可接触到二氯乙烷。金虎牌“ABS514”、“3434”、“3435”溶剂,其主要成分均为二氯乙烷,使用时应特别注意防护。二、毒性及临床表现:二氯乙烷属高毒类溶剂,大量吸入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精神错乱等“脑病”表现。严重者可导致昏迷甚至死亡。早期类似“重感冒”,易被误诊、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需引起警惕。怎样预防二氯乙烷职业中毒二氯乙烷为无三、预防措施:(1)通风。(2)体检和培训,有肝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全身性皮肤病者严禁从事本工作。(3)及早报告。(4)要监测。(5)改进生产工艺。三、预防措施:二氯乙烷使用场所警示牌:警示1、二氯乙烷具有神经毒性,过量吸入能引起中毒性脑病;2、二氯乙烷使用场所必须保持良好通风,使用人员应注意戴防毒口罩加强防护;3、若发现有头痛、恶心、呕吐、抽搐等异常表现,应立即脱离岗位,及时诊断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二氯乙烷使用场所警示牌:怎样预防三氯甲烷(哥罗仿)职业中毒

三氯甲烷别名氯仿,习惯称“哥罗仿”。为无色、透明、易挥发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三氯甲烷有较强的肝毒性,可直接损害肝细胞,导致中毒性肝炎。一、接触机会:三氯甲烷可作为粘合剂,如电话机厂、喇叭配件厂用来粘合纸膜(音膜)、一些工厂用来粘合有机玻璃等。怎样预防三氯甲烷(哥罗仿)职业中毒三氯

二、毒性及临床表现:三氯甲烷中等毒性,主要经呼吸道吸入,可致中毒性肝损害,该病起病特点:高浓度吸入三氯甲烷几天致几个月内,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黄疸(眼黄、皮肤黄),严重者出现肝昏迷。该病易被误诊为“甲型肝炎”,需引起警惕。二、毒性及临床表现:三氯甲烷中等毒性,

三、预防措施:(1)、通风。(2)、体检和培训。(3)、及早报告(4)、要监测。(5)、改进生产工艺。三、预防措施:三氯甲烷使用场所警示牌:警示

1、三氯甲烷(氯仿)具有肝毒性,过量吸入可引起中毒性肝病;

2、氯仿使用场所必须保持良好通风,使用人员应注意戴防毒口罩加强防护;

3、若发现有恶心、呕吐、黄疸等异常表现者,应立即脱离岗位治疗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三氯甲烷使用场所警示牌:怎样预防甲苯(天那水)职业中毒

甲苯,为无色、透明、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市面常见的“天那水”、“开油水”、“洗面奶”主要成分为甲苯。(1)、接触机会:甲苯可作为油漆、喷漆、染料的稀释剂。使用甲苯的工种常见的有喷油、丝印、印刷、清洗、粘胶、过油等。(2)、进入途径:主要经呼吸道、皮肤吸入,误服时可经胃肠道吸收。怎样预防甲苯(天那水)职业中毒甲苯,为无

(3)、毒性及临床表现:甲苯属中等毒性,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可致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倦睡,严重者可致站立不稳、烦躁、抽搐以至昏迷。长期吸入和接触甲苯,可出现头晕、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神经衰弱综合征,也可引起慢性皮炎、流泪、结膜充血和慢性咽炎等。(4)、预防措施:甲苯虽然有毒,但并不可怕,只要认真落实好“预防有机溶剂中毒的措施”,中毒事故完全可以避免。(3)、毒性及临床表现:甲苯属中等毒性,甲苯使用场所警示牌:警示

1、甲苯属中等毒性物质。吸入高浓度甲苯易导致急性中毒;

2、甲苯作业场所必须保持良好通风,使用人员应注意戴防毒口罩加强防护;

3、若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立即脱离现场,并到医院检查,有可疑甲苯中毒者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甲苯使用场所警示牌:怎样预防铅中毒

铅在工业上用途很广

(一)接触机会:铅为蓝灰色重金属,加热至400-500℃有大量铅蒸气逸出,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并凝聚为铅烟。电子行业的小焊锡、浸锡、波峰焊等。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粉尘、铅烟或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经消化道。怎样预防铅中毒铅在工业上用途很广(二)毒作用表现:铅属高毒性,工业生产中急性中毒较少见,基本上均呈慢性中毒。长时间吸入高浓度的铅烟,可致铅中毒。早期常感乏力,口内金属味、肌肉关节酸痛等,随后为腹隐痛,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少数患者在牙龈边缘有蓝黑色“铅线”。随着接触铅工龄的增加,可出现腹绞痛、贫血等异常表现。(二)毒作用表现:铅属高毒性,工业(三)预防措施:关键在于使车间空气中铅浓度达到卫生标准要求,重点要做好如下几项措施:降低车间空气中铅浓度。加强个人防护,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测定车间空气中铅浓度、检修设备。进行就业前体检和就业后定期体检(三)预防措施:关键在于使车间空气警示:

1.铅属高毒物质,长期吸入铅烟可致中毒、

2.铅作业场所必须保持良好的通风;严禁在作业场所内进食及穿工作服进入生活区。

3.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坚持戴口罩及饭前洗手、班后淋浴。

4.若常感乏力,口内金属味,腹隐痛,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有可疑铅中毒者应及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警示:怎样预防噪音病

生产过程中常常会接触到噪声,噪声引起的疾病,我们称它为噪声病。噪声病有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噪声病和噪声性耳聋。非特异性噪声病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心悸、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综合症以及心脏、血管、血压的异常。噪声性耳聋是长期接触强噪声引起的内耳损伤,本病起病缓慢,开始常有暂时性的耳聋、耳鸣,脱离噪声环境后逐步好转,医学上称为听觉疲劳,这时如不拖累噪声环境,就会变成耳聋。怎样预防噪音病生产过程中常常会接触预防噪声病的措施包括:(1)降低噪声强度(2)采取隔声措施(3)个体防护(4)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预防噪声病的措施包括:警示:1.噪声能引起耳聋、心血管损害以及神经衰弱综合症等。2.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坚持戴防噪声耳具。一旦发现有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检查,有可疑噪声聋者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警示:怎样预防尘肺病

尘肺病是由生产性粉尘引起的肺病疾病,简称尘肺。尘肺起病缓慢,临床表现为气短、胸闷、胸痛、咳嗽、咯痰等症状,一旦患上尘肺,即使脱离粉尘环境,病情仍可继续发展,日益严重。尘肺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粉尘作业工人应注意防护。一、接触机会二、预防措施:革、水、密、风、护、管、教、查。怎样预防尘肺病警示:1.吸入粉尘能引起尘肺病,尘肺病严重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2.为了你的身体健康,请坚持戴防尘口罩;3.一旦发现有气短、胸闷、咳嗽等肺部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X线胸片检查,有可疑尘肺病者,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警示:注塑行业有哪些害处

塑料品种繁多,常见的有PS(聚苯乙烯)、ABS(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PVC(聚氯乙稀)、PP(聚丙烯)、EPS(发泡聚苯乙烯)等。塑料本身稳定,但注塑时加热到一定温度会有很多裂解产物呈气相逸出,裂解气成分较为复杂,80多种。裂解气可经呼吸道吸入,大量吸入对人体会造成某些损害,可致急性中毒。如目前常用的ABS塑料,该塑料在加热过程种会释放出丙稀腈单体,丙稀腈属高毒物质。慢性中毒目前尚无定论,但长期接触浓度较高的塑料裂解气,可出现头晕、乏力、焦虑烦躁、多梦、睡眠不安等神经衰弱综合症。注塑行业有哪些害处塑料品种繁多,常注塑作业应重点做好一下几项防护措施:(1)严格掌握聚合物烧结温度,温度越高,热解越甚。(2)注塑工序应与其他工序隔开,并安装抽风排毒设施,保护良好的通风条件,尽量将裂解产物排出车间。(3)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有明显的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及肝、肾病患者,不宜从事注塑作业。注塑作业应重点做好一下几项防护措施:电子行业职业病危害?清洗:正己烷、三氯乙烯等粘胶:苯、三氯甲烷、1,2二氯乙烷等铅等等电子行业职业病危害?清洗:正己烷、三氯乙烯等五金行业职业病危害?清洗:三氯乙烯、正己烷、酸、碱等噪声粉尘五金行业职业病危害?清洗:三氯乙烯、正己烷、酸、碱等其它行业职业病危害?电镀行业家具行业建筑行业纺织行业等等其它行业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的识别及评估要略专业机构专业人员职业病危害的识别及评估要略专业机构CONTACTCONTACT谢谢大家!谢谢大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评价主要内容概述1.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主要内容概述1.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一、概述为了防止劳动生产环境中不利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人们必须对劳动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因素进行识别、检测与评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关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应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概述为了防止劳动生产环境中不利因一、概述

职业病危害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因素(如有机溶剂类毒物,铅、锰等金属毒物,粉尘等)、物理因素(如噪声、高频、微波、紫外线、X射线等)、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一、概述职业病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1职业卫生环境监测业务咨询与受理2.2工作场所现场卫生学调查2.3制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方案2.4签订环境监测合同2.5采样前准备工作2.6职业卫生环境监测现场采样2.7采样后样品交接2.8数据处理2.9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编写2.10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发放2.11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归档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1职业卫生环境监测业务咨询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1职业卫生环境监测业务咨询与受理业务联系小组受理用人单位(工厂)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业务委托,填写业务受理登记表。委托方委托我院进行职业卫生环境监测,递交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委托书。业务联系小组接受委托单位监测业务委托,安排现场调查时间,成立监测小组,指定项目负责人。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1职业卫生环境监测业务咨询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2工作场所现场卫生学调查在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收集的资料包括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生产的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及其化学成分等。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数量等。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接触有害物质的频度及持续时间等。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析,明确检测范围,列出具体的职业危害识别及分布状况。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2工作场所现场卫生学调查2.3制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方案项目负责人根据现场调查情况,结合《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的要求制订监测方案。科室技术负责人审阅监测方案,提出审核意见;任务负责人根据审核意见修改确定方案。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3制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方案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监测方案内容5.1监测工作流程5.2监测依据5.3现场职业卫生调查情况5.3.1监测范围5.3.2企业概况5.3.3主要原辅料及用量5.3.4生产工艺流程5.3.5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5.4方案实施5.4.1检测人员安排5.4.2现场采样人员工作安排5.4.3仪器与样品收集器的配备5.4.4现场采样布点计划: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监测方案内容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4签订环境监测合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服务合同版本拟订环境监测合同范本初稿;院内合同评审成员对合同范本初稿评审,并签署意见;修改并确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合同范本;监测科根据监测方案及合同范本拟订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合同,并与委托方交换意见,形成合同终稿。若委托方有特别要求需另拟合同,经双方协商拟出合同初稿;双方合同评审成员对合同初稿进行评审,并签署意见,统一协商定稿。双方法人代表(或授权人)签署合同。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4签订环境监测合同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采样前准备工作采样仪器设备的选择采样仪器设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T17061和相关规范的要求。采样仪器设备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的要求,易燃易爆场所应选用防爆型采样设备,高温场所应选用耐高温采样设备等。采样仪器性能参数应满足样品采集的要求。根据有害物质的存在状态、采样时间、采样流量和采样方式选择合适的采样器。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采样前准备工作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采样前准备工作样品收集器的选择碳管一般采集非极性或者弱极性的有机物、硅胶管一般采集极性或者极性较强的有机物。采气袋、注射器一般用于采集溶剂汽油、乙醚、二氯甲烷。微孔滤膜一般采集金属类无机物,但是硫酸、三氧化硫、磷酸样品采集使用微孔滤膜;砷化氢样品采集使用浸渍微孔滤膜;氟化氢样品采集使用浸渍玻璃纤维滤纸。测尘滤膜一般采集粉尘。吸收液一般采集非金属类无机物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采样前准备工作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吸收管的适用范围吸收管吸收用量(ml)采样流量(L/min)适用范围大型气泡吸收管5月10日0.5-2.0臭氧、氯气、甲醛、汞多孔玻板吸收管5月10日0.1-1.0氧化氮、磷化氢、二氧化硫、氯化氢、氨冲击式吸收管5月10日0.5-2.0,3.0TDI、MDI吸收管的适用范围吸收管吸收用量(ml)采样流量(L/min)常用物质吸收液的选择

常用有害因素吸收液名称吸收液种类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吸收液甲醛-邻苯二甲酸氢钾-水(实验室的甲醛液)甲醛甲醛吸收液水氨氨吸收液0.005mol/L硫酸溶液氮氧化物氮氧化物吸收液冰乙酸-水-对氨基苯磺酸-二盐酸-1-萘乙二胺硫化氢硫化氢吸收液亚砷酸钠-碳酸铵的水溶液汞汞吸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磷化氢磷化氢吸收液硫酸高锰酸钾溶液臭氧臭氧吸收液水氯化氢氯化氢吸收液氢氧化钠氯气氯气吸收液酸性甲基橙TDITDI吸收液盐酸+冰醋酸MDIMDI吸收液盐酸+冰醋酸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吸收液水常用物质吸收液的选择常用有害因素吸收液名称吸收液种类二氧化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6职业卫生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粉尘的采集采集粉尘用过氯乙烯滤膜或其他测尘滤膜。如在高温情况下采样,可用超细玻璃纤维滤纸采样。采用滤料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前,随机抽取滤料进行流量测定。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5L/min~4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用于定点长时间采样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L/min~5L/min流量采集1~8h空气样品。用于个体采样时,将装好滤膜的粉尘采样夹佩戴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5L/min流量采集1~8h空气样品。样品采集后,应在洁净的环境中用镊子将滤膜从采样夹中取出,受尘面向内对折二次后,用衬纸包好后放入专用的容器中。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防止滤膜脱落和污染。采样后称量前,同样应将滤膜置于干燥器内2小时以上,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量,记录滤膜的质量。采样前后,滤膜的称量应用同一台分析天平。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2.6职业卫生环境监测现场采样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集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集用微孔滤膜。在样品采集前,应随机抽取滤料进行流量测定。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流量采集15min空气样品。用于定点长时间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在呼吸带高度以1L/min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用于个体采样时,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流量采集2~8h空气样品。样品采集后,应在洁净的环境中用镊子将滤膜从采样夹中取出,受尘面向内对折二次后,用衬纸包好后放入专用的容器中。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采集液体吸收法的采集吸收管与空气采样器的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连接要正确,否则会出现吸收管里的液体被倒吸进空气采样器,导致空气采样器内充满液体而不能正常运转。采用大气泡、小气泡、冲击式吸收管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前,随机抽取吸收管进行流量测定。采用多孔玻板吸收管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前进行流量的测定。吸收液用量要准确,采样过程中若有损失,采样后要补充到原来用量。采样前后要密闭进出气口,直立放置。液体吸收法的采集固体吸附管的采集采用固体吸附剂管进行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前进行流量的测定;进行长时间样品采集时,应在样品采集后再进行流量的测定。硅胶只宜在较干燥环境中采样,当湿度>80%时,不宜使用硅胶管进行长时间样品采集。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时,以~流量采集空气样品15min(具体见该项目的测定方法)。用于个体采样和定点长时间采样时,以流量采集空气样品2~8h。(具体见该项目的测定方法)。采样前后要密封好固体吸附剂管的两端,保存在清洁的容器内,不能放在有待测物的容器或环境中。固体吸附管的采集注射器的采集用注射器进行采样前,应用现场空气抽洗3次。采样后应立即封闭进气口,垂直放置,利用注射器芯的重力使注射器内保持正压状态,以避免外界空气进人注射器内,影响样品浓度或污染样品。注射器的采集采气袋的采集采样前,必须在采样地点用现场空气样品先吹洗3~4次,再采集一定量的空气样品。要防止容器内壁对样品中待测物的吸附或吸收,特别是沸点较高的待测物容易发生吸附,化学活性高的待测物可能与器壁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吸收作用。为了减少或防止吸附,可将容器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采样后,应尽快进行分析;在采样、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采气袋避免接触尖锐物件,造成破损。采气袋的采集空白对照样品的准备在采集样品的同时应根据现场情况随机抽取样品收集器,制备空白对照样品,并在采样记录单上记录地点、样品编号和时间,与样品一起储存和运输。粉尘样品一般可不做空白对照样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