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4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社会认同的发生所依赖的都是特定的事实基础,这类事实基础有当下的,也有过往的,过往的即社会记忆。那些来自过往的社会记忆对社会认同能够产生更为根本和深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记忆构成了社会认同得以形成的重要事实基础。共同的经历、相似的遭遇、特定的历史时期等,奠定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记忆的底色或基调。但是,记忆首先是个体的,是基于个体感知、受个人情感支配的。个体记忆在形成的过程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向群体和社会层面展开,通过记忆的选择和加工,区分出“我群”和“他群”,促成“群体”意义的形成即社会分类,进而实现社会认同。而社会认同感的获得,一方面为个体认同增强了合法性,同时也使群体得以巩固。在微观层面,从社会记忆的个体性出发,我们看到了一条从个体记忆到社会认同的形成路径。相对于宏大统一而又抽象的社会记忆而言,个体记忆的鲜活性、事件性、直观性往往更具冲击力,对认同的形成有着更为直接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在每年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新闻媒体再现的宏观历史叙事以及30万死亡人数的数字,是我们对那一段历史共有的社会记忆的一部分,成为民族和国家认同的事实基础,但是当我们看到描述这其中个人经历的文字,或通过口述历史直面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时,那种冲击力往往更为强烈。相对于宏大的社会记忆,个体记忆是微小的,但正是每一个微不足道的个体记忆最终汇成了整个社会的记忆。需要强调的是,所谓个体记忆,不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单纯的脑部记忆,实质上是社会记忆的个体性表现。之所以选择用“个体”这个词,只是为了区别国家或政治意义上权力所建构而生成的社会记忆。对于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而言,建构社会认同往往和权力联系在一起。哈布瓦赫认为过去不是被保留而是被重建,即记忆展现的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对过去的重现,而是一种满足于当前社会利益的对过去的重建。当下的利益关系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对社会记忆进行着选择和建构。建构社会记忆不是最终目的,社会记忆只是一个中介、一个桥梁。无论是哪方面的“利益关系”,都希望借助对社会记忆的建构来实现对社会中人们思想的某种引导,形成社会认同。值得警惕的是,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剥离了个人记忆中过多的个人痕迹,以一种抽象而非具体的面貌呈现,给予了某些蓄谋已久的权力对其操控的空间。如日本右翼势力通过修改教科书,试图为年轻一代建构有悖于历史事实的有关侵华战争的社会记忆。这些受权力摆布被建构出的社会记忆往往有悖于历史事实,但是却可以引导和控制人们的主观判断,形成权力掌控者所期望的社会认同。但社会记忆的建构并不一定都是来自权力等外部力量,有时也可能来自群体本身,不管是为满足外部期望,还是内部需要。如知青回忆录等文字,“苦和困顿”是知青述说以往故事的主旋律,但是后来形成了“青春无悔”这样一个知青主流的记忆模式。知青群体的优良品质、知青生活的意义感,共同建构出了“青春无悔”这样一个知青群体的社会记忆。关于“青春无悔”的社会记忆建构,很难说这是一个来自外部的经由权力操控的结果,更像是一种内源性的、自发性的建构。或者说,知青群体出于肯定自我这一朴素的群体利益诉求,通过叙述、文字和聚会等形式构建出“青春无悔”的社会记忆,从而实现社会认同。(摘编自胡洁《基础、生成与建构:从社会记忆到社会认同》)材料二:回顾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我们发现,“中华民族”事实上就是一个在无数革命先驱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主权的斗争中显现并逐渐清晰起来的集体身份,是一种为积聚所有社会力量以谋取革命胜利而建构的中国人的“集体的自我身份”,一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构建过程与结果。从实际效果来看,抗击外侮和共克时艰,促进了中国不同群体之间原发的亲近和认同,凝聚了空前的社会力量,实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目标和社会理想。对这种亲近和认同的记忆,最为集中、最为形象地体现在文艺作品及其所保存、发展和精炼化的语言文字当中。不可否认,这种记忆与叙述延续和强化了“我们”之间的认同,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们”与“他们”之间的差异。正因如此,我们才会有《血战台儿庄》的悲壮、“北京奥运”开幕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天安门演出的雄美。对于多民族现代中国来说,“中华民族”这一多族裔交融而成的集体身份,通过国家权力对价值观、象征符号、记忆等诸多东西的创造、培育、更新和保存得以牢固建构;国家则从这一建构过程中获得国民的认同,增强了社会凝聚力。(摘编自闫国疆《社会记忆、民族身份与国家认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来自过往的社会记忆相比,当下社会发生的特定事实基础对社会认同的形成并不能产生重要的影响。B.个体记忆基于个体的感知,受个人情感支配。它向群体和社会层面展开的特点是由社会记忆的底色或基调决定的。C.对于“青春无悔”的主流记忆模式的确立,作者倾向于认为是知青群体为自身利益诉求主动去建构的。D.材料一中“‘我群’和‘他群’”的概念,与材料二中“‘我们’与‘他们’”的说法,两者含义是相同的。【答案】C【解析】A.“当下社会发生的特定事实基础……不能产生重要的影响”错,原文是“这类事实基础有当下的……能够产生更为根本和深远的影响”。B.“向群体和社会层面展开的特点是由社会记忆的底色或基调决定的”错,原文是“共同的经历、相似的遭遇、特定的历史时期等,奠定了群体中每一个个体记忆的底色或基调”。D.“我们”与“他们”的说法,与“我群和他群”的概念,都是为区别自己所在群体和其他群体的表达,有相似的地方;但“我们”与“他们”具体指“中华民族”和“外族”,在这一点上含义又有不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没有个体记忆促成社会分类,也就不会有社会认同感的获得,就更没有实现群体巩固的可能性。B.国家公祭日的事例启示人们,形成社会认同,不但要重视社会记忆的宣传,而且要重视个人记忆的再现。C.宏观叙事的社会记忆是抽象的,虽然这并不必然产生某些蓄谋已久的权力对其操控,但仍应该警惕。D.阅读体现中华民族亲近和认同的记忆的文艺作品及其语言文字,利于增强“中华民族”集体身份认同感。【答案】A【解析】“个体记忆促成社会分类”,只是形成社会认同感的微观层面的路径,此外还有其他路径。3.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材料一第四段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A.学者王珂表示:“一个利益群体的领导者选择、组织、重述‘过去’,以创造一个群体的共同传统,来诠释该群体的本质及维系群体的凝聚。”B.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说:“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映。”C.德国学者乌尔夫说过:“机构、组织只有不断改变自身,才能实现他们的任务。它们倾向于根据变化的条件调整自己的内容与形式。”D.法国社会学家哈布瓦赫认为,“人们通常在社会之中才获得他们的记忆。也正是在社会中,他们才能进行回忆、识别并对记忆加以定位”。【答案】A【解析】材料一第四段的核心观点是权力或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会借助对社会记忆的建构来实现对社会中人们思想的引导,形成社会认同。A.符合中心论点的意思。B.谈的是了解能促成团体的稳定。C.说的是机构、组织自身的改变。D.没有重新建构的意思。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了社会认同,但侧重点并不一样,请简要说明。(4分)【答案】材料一侧重从理论上论述社会认同形成的一般规律。材料二侧重从实践层面论述如何建构中国国家认同。(言之成理亦可)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有关社会记忆和社会认同关系的观点,分析下列存在的社会现象。(6分)①清明节全国三分钟默哀鸣笛时刻,一武汉网友驻足解放大道,面对“重启”的家园泪奔,视频被大量转发。②“非典时,大家保护我们‘90后’;17年后,我们‘90后’要保护大家。”“90后”的心声收获大量点赞。③央视频道推出“抗疫”纪实专区,展示疫情期间的生活现场与真实思考,引发广泛共鸣。【答案】①武汉网友泪奔,是个体记忆鲜活性和冲击力的体现,视频被大量转发说明其具有影响力并形成了社会认同。②“90后”的心声体现了担当的社会记忆,符合外部期望和本身需要,收获大量点赞说明实现了社会认同。③央视频道推出“抗疫”纪实,是国家层面对人们进行思想引导,形成共同的社会记忆,引发广泛共鸣体现国民认同。(意思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嫉妒与诱惑刘凯军卖熟食的男人这几年发财了。大家都这么说。看样子是发了,他坐在店里面,二郎腿跷着,小平头总是精干精干的。有人看见他每隔一礼拜就修一次头发,他脸色也比从前的时候白净了许多,从远处看,这些都可以看见。有时候可以听见他说话,基本上都是呵呵哈哈的声音,都是些虚词儿,他和顾客说话,顾客问什么他都是这样子。我觉得这个人不是简单的人。你想想,在现在这个社会,要想发家,你非得唬人,缺斤少两,用次品代替正品。他的呵呵哈哈肯定是一种敷衍,他能说出他熟食的秘密吗,不可能!像所有的秘密不能够泄露一样,如果你知道了他的秘密,很有可能你会大失所望,会愤怒,甚至会改变你的人生观也说不定。我这样想,许多人也许都这样想吧。我一面称了他的肉一面想这个重要的问题。他卖的肉的确香,肉烂汤香。有时候人说:“你多打点汤吧!”他会说:“不敢呢,汤太咸了!”“可我就是想要你的汤呢!”他就只好把称过的肉袋子解开,用小勺舀上浅浅一底的肉汤,倒进去,把袋子重新绑扎好挂在买肉人的车子把上。然后呵呵地看着那人走了出去。他肯定发了,你看下午四点一过,顾客就络绎不绝的,他舀肉切肉称秤,轻声说出钱数。顾客把耳朵侧过去像听一个秘密。可是,他只说出钱数,并无其他多余的话。他把声音压得低低的像赐予那人一包秘方单子。旁边的顾客甚至都听不清多少钱呢。这是个不简单的生意人。大家私下里都这么说,但是大家都不知道这人底细。大家都想知道别人的底细。大家都想知道一个挣了大家钱的人的底细。大家都不知道。因此,大家都急,心急。大家还都爱吃他卖的肉,都想继续吃下去,也许,只有吃下去才能了解他更多的秘密。最近,说他发财的人更加多了,这消息像一条发疯的狗从人群的裤腿下逃窜,人们都想抓住它,打死它。可人们找不到一丁点他的过错。我称了他的肉数十次了,都基本上准得很,为什么说基本上呢?如果他不另外切一小块肉给我的话,我敢百分之百保证他的秤有问题。他是一个狡猾的人。有一次,一个人寻到他说:“你的肉坏了!”那人声音有些大。他把身子弓了起来,那个人也只好学他,因为你不学他的样子,你可能听不清他说什么。“你说说情况,呵呵。”那人就说:“第二天肉就坏了!”“你晚上把肉放哪儿了?呵呵。”“我放在碗里,碗上面还有一个碗!”“没有放在冰箱里面吗?”“没有!”“天气这么热,你得放在冰箱里才对。”那人又说:“可是你的刀子把肉打多了,你平时都准得很啊,我要多少你打多少的!可你昨天不准了,你不准了,肉坏了,你说怪谁!”他又呵呵了几句。那人最后是提了一些肉走的,走得轻快满意。关于他打肉故意打得多的传闻像谣言一样散开了。他心太狠了。他多给人打一半的肉呢,谁一下子能吃完啊!他的生意可能不太行了吧!人们议论纷纷。昨天,我很远就看见他的门前冷落。他的脸色暗了许多,好像跟他头顶的灯泡太暗没有多少关系吧。他的头发有些乱了,可今天没有刮风,树叶被太阳晒得蔫不兮兮的,有人抽过的烟头掉在地上冒着烟,那烟直溜溜的,像一个灰色的小棍儿。还有,他也不跷二郎腿了。他放下右腿,他看上去瘦小了一些,也许他最近没有休息好,或者,他没有弄来便宜的外省肉吧。总之,他变了。这的确是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我也不准备这几天买他卖的肉了。大家都这么想,我能感觉到大家的心思,就像我们各自都能够感觉到各自是什么样的人一样。我们是一批同样的人。但是,没用过多久。情况发生逆转。我们都爱吃他卖的肉,我们忍不住,我们实在受不了生活的餐桌上没有他卖的肉的折磨了。有人先去了,对,就是先头说肉坏了的那个人。接着我也去了。他依旧呵呵。去的人慢慢多了。我有些恼火,人们得是都看我的举动才去的呢!他闲暇时又跷起二郎腿,他的头发据说还是一礼拜收拾一次,他的脸上好像白亮亮的,也许是因为头顶上的灯泡换大了吧。我不敢确定。可是,我们私底下都认为他卖的肉绝对有问题,要不然,这么小的生意能发财吗?能买得起五六十万的商品房!我不相信!我们都不相信呢!但是我们受不了他卖的肉的诱惑,又开始排着队买他要卖的熟肉。他依旧跷着二郎腿。(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家看出卖熟食的男人发财了,但却不相信“他”是正当发财的,文末“我不相信!我们都不相信呢!”表明人们一直都不愿相信“他”。B.“我觉得这个人不是简单的人”,“我”的想法折射出“我”已经把“他”给复杂化了,而“他”可能就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生意人。C.顾客买回的熟肉自己没有保存好,结果坏了,却要怪罪“他”给自己多打了肉,这样颠倒事实的举动其实是源于顾客的嫉妒心理。D.小说中有许多对“他”的评价,说“他”狡猾、敷衍,认为“他”心狠,觉得“他”深藏不露,这些内容都准确地概括出了“他”的形象特点。【答案】D【解析】“这些内容都准确地概括出了‘他’的形象特点”错误,这些内容并不能准确地概括出“他”的形象特点,文中的这些负面评价是周围人对“他”的恶意解读。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在塑造“他”的形象时,提到“他”的头发、二郎腿和脸色,对这些内容的几次描写不尽相同,在变化中透露出“他”的心理状态。B.小说将“他”发财这一消息的传播比作一条发疯的狗在逃窜,这个比喻新颖、有趣,表现了人们对“他”发财之事的痛恨和厌恶。C.这篇小说运用了对比手法,将周围人的言行和“他”的言行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表现了对奸诈商人的批判以及对真诚人性的呼唤。D.小说叙述了“他”卖肉的波折,从开始时的生意火爆到后来的惨淡,最后再重归火爆,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足见作者高超的谋篇布局能力。【答案】C【解析】“对奸诈商人的批判”错误,文章无此主旨,所谓的“奸诈”,在该文中都是无中生有。8.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中“诱惑”的含义。(4分)【答案】①从表层来看,指人们受“他”做的肉香味儿的“诱惑”,虽然有段时间不去买,但不多久又开始买“他”的肉,折射出“他”做的肉确实品质上乘。②从深层来看,指人们潜意识里受“他”随和等品质的“诱惑”,虽然嘴上说“他”有问题,但还是愿意去买“他”店里的肉。9.包括“我”在内的周围人始终没有改变对“他”的看法,这样构思有何妙处?(6分)【答案】①“我们”这些人始终认为“他”是一个通过不良手段赚取钱财的商人,“我们”鄙夷“他”,怀疑“他”,嫉妒“他”,这些看法贯穿全文,衬托了“他”的形象。②表现了社会上人心复杂,人和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现象,深化了文章主题。③增添了强烈的讽刺色彩,“他”的真诚自始至终没有得到认可,反而受到非议,增强了批判的力度。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付阁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囚试之,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后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选自《宋史》,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D.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答案】B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席。B.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C.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D.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大辟等刑罚。【答案】C【解析】“释老,指释迦牟尼”错误,“释老”是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称,亦指佛教和道教。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吕公著正直敢言。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兴兵西夏后,唯有他敢于指出兴兵之害。B.吕公著善于进谏。在与神宗悠闲谈论时,他趁机劝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得到神宗认可。C.吕公著识虑深敏。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讨伐西夏,他立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D.吕公著重视吏治。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通过分析新法颁布后产生的弊端,指出提拔正直官员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他趁机劝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错误,“趁机劝说”错误,由“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如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如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可知,二人只是谈到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并没有趁机劝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敌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答案】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2)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答案】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行,百姓都认为便利。14.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为何替他说情?请简要说明。(3分)【答案】为了不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因为皇上还年轻,需要直言规劝国君的臣子,以防有人谄媚惑乱皇上。【参考译文】吕公著字晦叔,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凭恩荫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回到经幄。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神宗)把诏书直接交给阁门,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省(发出),那么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弃。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官职的原因,是依赖他劝勉人们学习,不是因为言事的缘故。”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掌管通进银台司的职务。起用(吕公著)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神宗悠闲时同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于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这些学说吗?”神宗说:“尧、舜难道不知道?”吕公著说:“尧、舜虽然知道这些学说,但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舜。”神宗又说唐太宗能用权术智谋驾驭臣下。(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听从劝谏而已。”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不久,(与人)共同执掌枢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割掉鼻子、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如果试了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于是停止。西夏囚禁了他们的国王,(宋朝趁机)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不如不出兵。”等到出兵后,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们不敢说,吕公著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元丰五年(1082年),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哲宗即皇帝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先帝本意,把宽省民力作为第一要务。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为务,与自己意见不同的统统被排斥,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苦。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又请求备置谏员,以广开言路。元祐元年(1086年),(吕公著)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行,百姓都认为便利。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当权,所任命的官吏都是当时挑选出来的佼佼者。右司谏贾易因言事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仅降为怀州知州。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谏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但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众人没有不叹服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春日客怀①[明]于谦年年马上见春风,花落花开醉梦中。短发轻梳千缕白,衰颜借酒一时红。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萧涩行囊君莫笑,独留长剑依长空。【注】①这首诗是诗人任山西、河南两省巡抚时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标题中的“春日”点明了季节时间,“客怀”即身处异乡的情怀,点明了诗歌的题材。B.首联写年复一年,花开花落,诗人奔波劳碌,不知不觉中又见春风送暖,顿时百感交集。C.颔联写诗人头发斑白,借酒消愁,与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表意相近。D.颈联抒发感慨,离家别乡已经是寻常之事,只因报国无功而惭愧,这是诗人的谦逊之语。【答案】C【解析】“借酒消愁”错误,“衰颜借酒一时红”是衰老容颜借助酒浆才会一时绯红的意思。诗中并无借酒消愁之意,而是指容颜衰老,只是喝了酒以后才能有些红晕,所以表意也与杜甫的“登高”不同,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属于借酒消愁。16.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尾联意思是:不要笑我囊中羞涩,我只有报效祖国的一柄长剑,倚青空而立。②尾联慷慨述志,表明自己为官清廉,不耻寒酸,只愿能长剑倚天,报效国家,表现了诗人不谋私利、赤胆报国的高尚情怀。(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柳永《望海潮》中写钱塘江堤上树木茂密如云,钱塘江江水澎湃浩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再次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3)《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刘兰芝美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3)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西安的城墙,在我的眼里,犹如一本厚重的纸张泛黄的线装古书,唯抱有一颗________之心,仔细地打量,反复地阅读,才能洞察它的心迹,破译它的________。规模巨大的一座城郭,把这道城墙严丝合缝地围系和保护了600余年,的确可以堪称奇迹。闲来无事时,我会沿着城墙的外围________地闲逛;或坐在城墙根下,不预设主题地一边晒太阳一边打盹儿。摸一摸墙砖,发几声感慨,让紊乱的思绪像随意游荡的云絮。穿梭于古今,撩拨于城垛。墙缝里,蚂蚁在养儿育女;城楼上,飞燕在筑巢嬉戏;护城河中,懒洋洋的游鱼与心不在焉的鸭子形影不离,似乎执意要和鸭子比试泳技;树荫下,有人在踢腿,有人在读报,也有小狗在厉声吠叫。城墙,最初是一个城市坚固的盔甲,在________的年代,抵挡着箭矢的狂妄,更抵挡着野心家企图将城池像一块肥肉那样一口吞咽的野心。现在,城墙则是一座城市年轮的标记,为城市的发展作证,为城市的精神塑形。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敬畏意蕴无所事事兵荒马乱B.敬畏意味漫无目的多事之秋C.虔敬意蕴漫无目的兵荒马乱D.虔敬意味无所事事多事之秋【答案】C【解析】虔敬:恭敬。敬畏:又敬重又畏惧。前者强调虔诚,后者强调害怕。语境强调的是“我”对西安的城墙心怀虔诚,而不是害怕,应选“虔敬”。意味:含蓄的意思;情调;情趣;趣味。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语境是说“仔细地打量,反复地阅读,才能洞察它的心迹”,才能破译西安的城墙本身内在的意义,并不是说破译西安的城墙值得细细体会,应选“意蕴”。无所事事:没有什么事可做,指闲着什么事也不干。漫无目的:形容放纵散漫没有目标。根据语境中的“闲逛”,可知此处应选“漫无目的”。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多事之秋:事故或事变多的时期,多指动荡不安的政局。根据语境“抵挡着箭矢的狂妄……一口吞咽的野心”分析,可知此处是说当时年代所呈现的动荡不安的社会景象,而不是说动荡不安的政局,此处应选“兵荒马乱”。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座规模巨大的城郭,被这道城墙严丝合缝地围系和保护了600余年,的确堪称奇迹。B.规模巨大的一座城郭,被这道城墙严丝合缝地围系和保护了600余年,的确可以堪称奇迹。C.一座规模巨大的城郭,把这道城墙严丝合缝地围系和保护了600余年,的确堪称奇迹。D.一座规模巨大的城郭,将这道城墙严丝合缝地围系和保护了600余年,的确可以堪称奇迹。【答案】A【解析】画波浪线句错误有:一是语序不当,把“规模巨大的一座城郭”中的数量短语位置放错了,应改为“一座规模巨大的城郭”;二是用词不当导致与前句的主语“城郭”不搭配,应把“把这道城墙”中的介词“把”改为“被”。B.语序不当,把“规模巨大的一座城郭”中的数量短语位置放错了,应改为“一座规模巨大的城郭”。C.用词不当导致与前句的主语“城郭”不搭配,应把“把这道城墙”中的介词“把”改为“被”。D.“可以堪称”语义重复,应删除“可以”。20.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5分)【答案】①句中运用了拟人与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城墙上和城墙附近的动物与人们的活动形象地描绘出来,写出了城墙周围生活的闲适与悠然。②以短句为主,与长句搭配,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荷叶,像绿色的海洋。一阵清风吹来,“绿的海洋”霎时间波涛起伏,荷叶一片连着一片翻腾着。①________________,“绿的海洋”又平静下来了。叶面上的水珠儿,晶莹剔透,像一颗颗漂亮的珍珠。那片片荷叶,像撑开的一张张绿伞,有的轻浮于湖面,有的亭立在碧波之上,似层层绿浪,如片片翠玉。在那碧叶连天的绿波中,成千盈百的荷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谁也不让着谁。有的荷花花瓣全开了,那一朵朵粉红色的荷花,像一位位穿着粉红衣裳的少女,头上戴着黄色的莲蓬,静静地站在那里。②________________,莲蓬只露出了半个,像小姑娘只露出半张脸。放眼远眺,这一片荷花的海洋,似一片细细的雪,又如一片淡淡的霞,红花绿叶相映。俯身深吸一口,一阵清香扑鼻而来,顿觉沁人心脾、心旷神怡。③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红鲤历历可数,悠然自在地游嬉在荷丛之间。偶尔,还有几只青蛙跳到圆圆的荷叶上,溅起的朵朵水花变成了一颗颗圆滚滚的珍珠,在“玉盘”里滚来滚去。调皮的小蜻蜓也来凑热闹,它们扇动翅膀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与荷花快乐地嬉戏着。21.下列各项中,作为上述文段结尾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我喜欢荷花,喜欢她的淡淡清香,更喜欢她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高贵品质,更喜欢她的亭亭玉立。B.我喜欢荷花,喜欢她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她的亭亭玉立,更喜欢她的高贵品质。C.我喜欢荷花,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她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高贵品质,喜欢她的亭亭玉立。D.喜欢她的淡淡粉红,更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她的亭亭玉立,更喜欢她的高贵品质:我喜欢荷花。【答案】B【解析】“淡淡粉红”“淡淡清香”“亭亭玉立”“高贵品质”等都是荷花的品质,需要首先明确喜欢的对象,“我喜欢荷花”放在开头,排除D;“喜欢她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她的亭享玉立”三个并列的句子,是从荷花的颜色、味道、形态角度去写,“喜欢她的高贵品质”,是从气质角度去写,应该用“更”来突出,排除A、C。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计划
- 天津市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 电网企业合作协议书
- 2024年度定制化展示柜安装与品牌形象塑造合同3篇
- 栀子花种植课程设计
- 高考作文备考名家美文赏读专题1我喜欢出发
- 护士中级职称述职个人报告范文(5篇)
-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lcd显示牌
- 物流次品检测plc课程设计
- 我读书我快乐广播稿
- 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小米科技公司的供应链管理策略分析(全面完整版)
- 南京市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试卷(含答案)
- 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排列与排列数公式》课件
- 足球课程教学计划工作总结
- 粉末涂料有限公司成品装车作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 GB/T 17799.2-2023电磁兼容通用标准第2部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标准
- 管理文秘与公文写作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山东师范大学
- 教学设计《营养健康我守护-数据的价值》
- 全国各省市可填色地图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文本(12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