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Q型塔式起重机检测大纲_第1页
DBQ型塔式起重机检测大纲_第2页
DBQ型塔式起重机检测大纲_第3页
DBQ型塔式起重机检测大纲_第4页
DBQ型塔式起重机检测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BQ型塔式起重机检验大纲目录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二、引用标准-------------------------------2三、常规检测-------------------------------2四、电气系统检查---------------------------12五、载荷试验-------------------------------16六、应力测试-------------------------------19七、焊接检测-------------------------------31八、检测报告-------------------------------33九、检验结果的填写十、结论用语附录A--------------------------------------DBQ型塔式起重机检验大纲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定规定了DBQ3000型塔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的常规检测规则、试验方法、应力测试和焊接的无损探伤检验。本规定主要适用于DBQ3000型塔式起重机及DBQ系列塔机,火电建设中土建和安装作业用的大型轨道式起重机可参照本规定执行。二、引用标准GB3811—83起重机设计规范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5905—86起重机试验规范和程序SDl60—85水利电力建设用起重机技术条件GBl0039—88电站建设扳起式塔式起重机DL454—91水利电力建设用起重机试验方法GBJ232—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972—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标准GB7950—87臂架型起重机起重力矩限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3426—82起重机钢轨GBl0051---88起重吊钩、直柄吊钩使用检查GB985—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型式与尺寸GB986—88埋弧焊焊接接头的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JB1152—81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GBl2602—90起重机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电力部(1993)DBQ3000型塔式起重机检测规定三、常规检验1.起重机钢轨铺设检验1.1钢轨表面不得有裂纹、拆迭、结疤、气泡和夹杂,不允许有深度大于钢轨尺寸允许负偏差数值的压痕、麻点和划伤及深度大于lmm的发纹。1.2钢轨端间不得有裂纹、分层和缩孔残余。1.3钢轨表面缺陷允许用风铲进行纵向清理,清理深度(单面计算)不得大于尺寸允许负偏差。1.4钢轨表面缺陷不允许焊补和填补。5轨道的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序号项目新铺设使用中1轨道同一截面轨顶高差轨距12000:≤25mm轨距12000:≤40mm2轨距偏差轨距1505:≤2mm轨距12000:≤5mm轨距1505:≤2mm轨距12000:≤6mm3钢轨接头处的高低及侧向偏差≤1mm≤1.5mm4钢轨直线度(任意2m内)≤1mm≤1.5mm5钢轨的纵向坡度≤3‰≤4‰6钢轨接头间隙(轨长12.5m)南方地区20℃2.0mm,北方地区10℃1.5mm:轨距指两平行钢轨中心线和距离。2.金属结构的检查2.1各钢结构表面不得有裂纹、碰伤、凹坑、锈蚀及永久变形等缺陷,结构件内不得有积水。2.2栏杆高度应为1050mm,并应设有间距为350mm的水平横杆,底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70mm的围护板,栏杆上任何一处都应承受1KN来自任何方向的载荷而不产生塑性变形。2.3起重机的走台由栏杆到移动部位的最大界限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并能承受3KN移动的载荷而无塑性变形。2.4构件连接的检查2.4.1螺栓连接必须按设计要求处理并用专用工具拧紧,精制螺栓连接时,螺孔的穿孔率不得低于总孔数的98%。解体后,观察连接螺孔是否发生拉伸变形。2.4.2销轴连接各销轴连接不应有裂纹、滑脱、止轴板失效等缺陷。主臂、副臂销轴连接应能互换,若不能互换,应实测孔径、轴径,进行配对组装。2.4.3焊接的外观检查对焊缝进行外观抽查,外观质量必须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2.5金属结构件的报废a、主要受力构件失去整体稳定性时,不应修复,应报废。b、主要受力结构件发生腐蚀时,应进行检查和测量,当承载能力降低到原设计承载能力的87%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c、对无能力计算的单位,当主要受力构件断面腐蚀达原厚度的10%,如不能修复,应报废。d、主要部件产生裂纹时,应根据受力情况和裂纹情况采取阻止裂纹继续扩展的措施,并采取加强或改变应力分布的措施,或停止使用。e、主要受力构件因产生变形,使工作机构不能正常地安全运行时,如不能修复,应报废。3.主要零部件3.1吊钩3.1.1吊钩表面应光洁、无剥裂、锐角、毛刺、裂纹等缺陷。3.1.2吊钩宜设有防止重物意外脱钩的保险装置。3.1.3当吊钩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裂纹;b、危险断面磨损达原尺寸的10%;c、开口度比原来尺寸增加15%;d、扭转变形超过10°;e、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f、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时,应报废衬套;g、板钩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时,应报废心轴。3.1.4吊钩上的缺陷不得补焊。3.2钢丝绳3.2.1钢丝绳在卷筒上,应能按顺序整齐排列,不得咬绳和相互绞压;3.2.2钢丝绳应有制造厂的合格证;3.2.3钢丝绳禁止接长使用;3.2.4钢丝绳尾端固定:用绳卡连接时的安全要求:钢丝绳直径7~16mm17~27mm28~37mm38~45mm绳卡数量3456绳卡压板应在钢丝绳长头一边,绳卡间距不应小于钢丝绳直径的5~6倍,第一个绳卡与心形垫环的中心距离不得小于钢丝绳直径的6~8倍b、用编结法连接时的安全要求:将钢丝绳绕于心形垫环上,尾端各股之间每股穿插4—5次后用软钢丝扎紧,捆扎长度L=(20~25)d,且不得小于300mm。3.2.5钢丝绳磨损报废执行标准GB5972—86,详见附录A。3.2.6当吊钩处于工作最低点时,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除固定绳尾的圈数外,必须不小于2圈。3.2.7起重机宜采用不旋转、无松散倾向的钢丝绳,采用其它钢丝绳时,应有防止钢丝绳旋转的装置。3.3钢丝绳卷筒3.3.1卷筒凸缘超过工作时外层钢丝绳的高度值不得低于钢丝绳名义直径的2倍;3.3.2绳槽磨损深度不得超过2mm;3.3.3卷筒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裂纹;b、筒壁磨损达原厚度的20%。3.4滑轮3.4.1滑轮槽应光滑整洁,不得有损伤钢丝绳的缺陷;3.4.2滑轮应有防止钢丝绳跳槽的装置;3.4.3金属铸造滑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裂纹;b、轮槽不均匀磨损达3mm;c、因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少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d、其它损害钢丝绳的缺陷。3.5制动器3.5.1控制制动器的操作部位,如踏板、操纵手柄,应有防滑性能;3.5.2制动带摩擦垫片与制动轮的实际接触面积,不应小于理论面积的70%;3.5.3当制动瓦在松开状态下其母线方向与制动轮工作表面的平行度偏差不超过制动轮宽度的3‰;3.5.4制动器各铰点不得有卡滞现象;3.5.5制动闸瓦与制动轮之间的间隙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制动轮直径Φ200~(1>300Φ400~Φ800间隙0.7mm0.8mm3.5.6对液压推杆制动器应检查其油位和油质;3.5.7制动器的零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裂纹;b、制动带摩擦垫片磨损厚度达原厚度的50%;c、杠杆和弹簧出现塑性变形;d、小轴或轴孔直径磨损达原直径的5%。3.6制动轮3.6.1制动轮的制动摩擦面,不应有防碍制动性能的缺陷或沾染油污;3.6.2制动轮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裂纹;b、其它机构的制动轮,轮缘厚度磨损超过1.5—2mm;c、轮面凹凸不平度达1.5mm,如能修复,修复后轮缘厚度应符合本条b。3.7行走车轮和回转滚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裂纹;b、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50%;c、轮缘厚度弯曲变形达原厚度的20%;d、踏面磨损达原厚度的l-5%;e、椭圆度达lmm。3.8传动齿轮出现下述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裂纹;b、断齿;c、齿面点蚀损坏达啮合面的30%,且深度达原齿厚的10%时;d、齿厚的磨损量达下表所列数值时:比较基准磨损传动级用途3.9齿轮联轴器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a、裂纹;b、断齿;齿厚的磨损量达下表所列数值时;用途齿厚的磨损量达原齿厚的%起升机构和非平衡变幅机构15其它机构203.10钢丝绳拉索主臂拉索52、副臂拉索Φ52、扳起拉索Φ60.5中铝合金压接接头不得出现裂纹、滑移现象;套管两端不得有断丝现象;包络套环的钢丝绳不得有松股、断丝现象,外观应贴合紧密平整。4.安全保护装置4.1起重力矩限制器4.1.1主臂和塔式工作时,其幅度指标误差不大于0.5m;4.1.2起重量误差指示不大于5%;4.1.3起重力矩显示和力矩限制功能:指示综合误差不大于8%;当实际力矩达到额定力矩的90%时,黄色的指示灯亮;当实际力矩达到额定力矩的100%时,红色的指示灯亮,并由报警器发出音响信号;当实际力矩达到额定力矩的105%时,应自动停止吊钩提升方向及臂架增幅方向的动作。4.2极限位置限制器4.2.1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保证吊钩上升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起升的动力源。4.2.2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应保证吊钩下降到极限位置时,能自动切断下降的动力源,以保证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不小于设计规定的圈数。4.2.3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应有行程限位开关,当行走到极限位置时,自动切断前进的动力源,并停止行走。4.3幅度指示器应安装幅度指示器,并保证能正确指示其所在的幅度。4.4轨道端部止挡,应具有防止起重机脱轨的良好性能。4.5风向风速仪风向风速仪的传感器应放置在主臂的头部,风向、风速仪应指示正确,并能按规定报警。4.6回转极限力矩限制器保证当旋转阻力矩大于设计规定力矩时,能发生滑动而直到保护作用。4.7夹轨器应保证工作可靠,在非工作状态最大风力而起重机不被吹动。4.8主臂撑杆、副臂撑杆、主撑臂撑杆要求可靠,能够正确就位;若液压撑杆不好用可改用碟型弹碟式。4.9防后倾拉索应按要求加装,其各零件不得出现有碍安全的缺陷。5.润滑各处的润滑应按说明书的要求定期进行。四、电气系统及安全保护装置检测项目及标准1.总则1.1起重机的电气设备必须保证传动性能和控制性能准确,在紧急情况下能切断电源安全停车。在安装维修、调整和使用中不得任意改变电路,以免安全装置失效。起重机电气设备的安装必须符合GBJ232—8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1.2起重机采用380V、50HZ三相四线制交流电源。1.3电气设备和电气元件应符合起重机工作级别和使用环境要求,露天装设的电气设备应有防雨雪浸入的措施。1.4电缆的收放速度与起重机行走同步,起重机行走时电缆不允许过度拉紧或松驰。2.接地2.1起重机所有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金属线管、电缆金属外皮、安全照明变压器低压侧一端等均须可靠接地。2.2一般情况可认为起重机车轮与轨道有可靠电气连接。轨道应有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4Ω。3.电动机由于起重机的工作特点是:断续周期性运行;频繁的电气和机械制动;环境温度变化范围大等。故电动机应作定期检测,检测项目及标准如下:3.1各电机绝缘电阻的测试(包括行走机构、起重和变幅绞车、回转机构及电缆绞盘等驱动电机)。电动机定子、转子对地(外壳)电阻均用500V档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值不得小于0.5MΩ,潮湿环境下不得小于0.25MΩ。3.2电动机空载和满载电流测量:用钳形电流表对电动机启动、工作时电流进行测量、,看电机在空载和满载时电流值是否符合产品规定值。3.3温升:注意电机温升是否超过电动机绕组绝缘的耐热等级。现在冶金及起重用三相异步电动机新系列YZR、YZ已取代了老系列JZR2、JZ2。老系列采用E级(120℃)B级(130℃)绝缘,新系列采用H级(180℃)绝缘等级。3.4集电滑环应满足相应电压等级和电容量要求,每个滑环至少备有一对炭刷,整个装置应有一个易于打开的护罩,保证通风散热良好。3.5中心导电装置的进线三相导电滑环绝缘电阻测试:在进线空气开关下口以兆欧表的2500V档测量级缘电阻其值不得小于0.5MΩ。4.电器4.1接触器应经常维护,保证动作灵活可靠,铁芯端面清洁,触头光洁平整、接触紧密,防止粘连、卡阻,可逆接触器应作定期检查,确保联锁可靠。4.2过流继电器和延时继电器的动作值,应按设计要求调整,不可把触头任意短接。4.3控制器:控制器应操作灵活,档位清楚,零位手感明确,工作可靠。控制器的操作力应力求减小,不得任意拆除定位元件。操作手柄或手轮的动作方向应与机构动作的方向一致,直立式手柄应设有防止因意外碰撞而使电路接通的保护装置。4.4制动电磁铁;电磁铁的衔铁应动作灵活可靠,无阻滞现象,吸合时铁芯接触面应紧密接触,无异常声响。4.5电阻器:电阻器的安装应保证散热良好,频敏变阻器在起重机上也有少量使用,但在起升机构不得使用。5.电气安全保护及联锁检测:5.1起重机电气保护装置主要部分为保护电动机和保护电气系统a、保护电动机:三相绕线式电动机可在两相中设过流保护。用保护箱保护的系统,应在电动机第三相上设总过流继电器保护。b、保护电气系统:起重机必须装有失压保护,祁零位保护。起重机设计规范规定:总电源回路应设置自动空气开关或熔断器作短路保护。总电源回路中自动空气开关每相均应有瞬时动作的过流脱扣器,其整定值应大于起重机的尖峰电流。熔断器熔断体的额定电流应按起重机尖峰电流的l/2~1/1.6选取。5.2电机械联锁需检测以下几方面a、行走机构电机电源与手动夹轨钳行程开关联锁可靠。b、行走机构电机电源与电缆绞盘收放电机同步联锁。c、二次回路传动试验:在电动机主回路刀开关断开时,合上二次回路开关,大小钩、主副臂、变幅、回转行走各电动机接触器动作可靠。d、过流保护动作试验:各电动机接触器在合闸位置时,手动摸拟过流保护动作(压过流继电器衔铁),过流保护接点闭合,使主接触器跳闸,动作可靠。五、载荷试验试验时的幅度指载荷离地后的实际幅度,因此,在起吊前测量幅度时,应将臂架受力后的弹性变形考虑进去。1.试验条件1.1以上技术检查合格之后方可进行试验;1.2试验场地必须坚实平整,基础和轨道实测应符合SD160—85及厂家使用说明书的规定。1.3试验时风速不得超过8.3m/S(2min平均风速)。1.4试验载荷标定准确,其允差为±l%;幅度测量误差为±1%。2.空载荷试验空载试验的目的是检验起重机的电气设备控制动作的正确性,各机构动作的准确性,并调整各安全限位指示装置。2.1起升机构,起重机在不同幅度以额定起升速度全程提升、下降空钩各三次;2.2副变幅机构;在全幅度范围内起、落臂架各一次;当副臂进入小幅度工况时,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2.3回转机构:使臂架处于最大幅度状态,左右回转360°各一次;2.4行走机构:在行走范围内前后行走各一次;2.5在不同时起制动的条件下,作起升和行走、起升和回转机构的联合动作;2.6各机构制动器需进行制动性能试验,不得少于一次,目的是考核制动器工作的可靠性。3.静载荷试验静载试验的目的是检验起重机及其各部分结构承载能力。3.1额定载荷试验a、最大允许工作幅度起吊相应的额定起重量;b、相应最大幅度起吊最大额定起重量;以上载荷离地100~300mm,悬停lOmin。3.2超载试验的1.25倍处于3.1中任一状态,额定载荷离地之后无冲击加上超载部分,悬停lOmin。试验后未见到裂纹、永久变形、油漆剥落或对起重机的性能与安全有影响的损坏,连接处没出现松动或损坏,即认为本试验结果良好。乙动载荷试验动载试验的目的是验证起重机各机构和制动器的功能。4.1最大允许工作幅度起吊相应额定起重量的1.1倍;4.2中间幅度起吊相应额定起重量的1.1倍;4.3相应最大幅度起吊最大额定起重量的1.1倍。动载试验使各机构轮流单独运转,并按工作级别规定的循环时间重复起动、运转、正反转制动,总计延续时间不少于1小时。在不同时起制动的条件下,作起重和回转、起重和行走联合动作,带载行走时,臂架要与轨道平行。如果各部件能完成功能试验,并在随后的目测检查中没有发现机构和结构的构件有损坏,连接处没出现松动或损坏,即认为本试验结果良好。六、应力测试1.测试工况、载荷及测试项目:见表6.1。2.应力测点的布置原则;a、应变片应尽量布在最大应力区,即臂架系统的主臂根部、头部、副臂根部的变截面处,对于主臂中部及副臂的中部、头部也应相应布点考察整机的应力状态。b、主、副臂的主弦杆的测点应布在弦杆的最大应力区内,即上弦杆可布在圆管的最上面,下弦杆可布在管的上侧或中轴线上(均以臂架组装好后的自然方向为准)。c、考虑臂架系统的偏移对主臂根部产生的扭转,应在主臂根部粘贴“Y”型应变花。d、腹杆应在管的中部布点。e、门架应以回转轴为中心对称布点,以考察整机的稳定性。f、温度补偿片应分阴、阳面布置,并考虑高度引起的温差,特别在夏季原则每隔20米要重新布置。表6.1测试工况、载荷及测试项目状态序号测试工况载荷测试内容测试项目塔式工况1允许最大幅度起吊额定起重量G额定起升、制动三次应力,水平、中心偏移1.25G额定高地100~200mm,悬停10分钟应力,水平、中心偏移1.1G额定a.起升、制动三次b.全角度回转c.行走20md.带载变幅应力2副臂处于中间幅度1.1G额定a.起升、制动三次b.全角度回转c.行走20md.带载变幅应力3相应最大幅度起吊最大额定起重量Gmax起升、制动三次应力,水平、中心偏移1.25Gmax离地100~200mm,悬停10rain。应力,水平、中心偏移1.1Gmaxa.起升、制动三次b.全角度回转c.行走20m应力主臂工况4主臂处于允许最小幅度Gmax起升、制动三次应力,水平、中心偏移1.25Gmax离地100—200mm,悬停10分钟应力,水平、中心偏移1.1Gmaxa.起升、制动三次b.全角度回转c.行走20m应力3.应力测点编号:根据选择好的测试部位和确定的测试点编号,绘制测点分布图,并指明应变片或应变花的粘贴方位。应力测点(不包括补偿点)应不少于50点。4.应力测试注意事项:a、为减少导线电阻的影响,应变片建议采用阻值为350Ω,基底种类为胶基的应变片。b、贴片处应打磨到要求的光洁度,并用丙酮或酒精擦洗干净。c、应变片粘贴时应使用502胶,单向应变片应沿着杆件的轴线方向粘贴。d、应变片粘贴完毕,应进行密封处理,建议使用704硅橡胶进行密封。e、导线建议使用屏蔽线,若用一般铜芯导线,在布线时应将所有导线拧成一股。但无论使用何种导线,均应确保其阻值大致相等,误差不应大于±5%。f、仪器的灵敏系数应根据仪器说明书上给定的公式以及导线的阻值进行校正。5.测试程序:a、调试仪器,保证仪器可靠接地,用万用表测量接在仪器上测点的阻值,确保仪器上所有的点都能正常工作。b、在每个工况测试前,(幅度量好,载荷配齐)应松钩,让吊挂钢丝绳松驰,然后仪器调零,并打印零值。c、副臂根部铰接点和副臂头部吊载点水平位移的测量:在做100%、125%静载试验前,应先将经纬仪校好,记录初始值0。吊载离地稳定后进行测量,记录测量值1。卸载后应再测回零值2,并与0对比,若误差超过±1%,应停止试验,查找原因。d、中心偏移量的测量(主、副臂头部中心轴线吊载后的水平位移);在主、副臂头部安装水平标尺,吊载前校正经纬仪,吊载稳定后测量中心偏移量,卸载后应进行回零值的测量,并记录存档。e、在做125%静载试验时,应进行轨道水平的测量,即吊载时轨道的下沉量和卸载后的反弹量。f、在做125%静载试验的应力测试时,应进行回零值的测定,若某些点的应力值已超过130MPa,且回零值与0差值已超过±30μ,应停止试验,并做降载处理,同时记录轨道的水平,主、副臂头部的水平位移、中心偏移的回零情况。6.测试数据的处理:6.1载荷应力的计算;a、沿轴向粘贴的应变片的应力计算:σ载荷=E×(-)E:弹性模量,取E=210GPa:应变测量值,:零值b、应变花的应力计算:、、为所测得的应变花的三个方向的应变。μ为材料泊松比,取=μ0.3最后应按最大正应力理论计算σ载荷。6.2全应力的计算:σ全应力=σ载荷+σ自重+σ风载注:σ风载为工作风压下(取q=150Pa),风从最不利的方向吹来时所产生的应力。6.3安全判据:σ全应力≤[σ]其中Φ为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参见表6.2。[σ]为材料的许用应力,臂架主材为A3钢或20号钢。表6.2λ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Φ1.000.9950.9810.9580.9270.8880.8420.789O.731O.669O.604O.536O.466若σ全应力≥Φ[σ],应做降载处理,并对整机的起重特性曲线给予重新评定。7.应力检测报告的编写:报告中应写明:a、试验程序和试验工况及臂架的长度。b、载荷试验的最大应力点的部位及其所处工况。c、各工况下的最大应力及所处的部位。d、125%静载试验时的应力测试值及回零情况,并做相应分析。e、水平位移及中心偏移的测量及回零情况,并做相应分析。f、整机应力分析及结论。七、焊接检测1.对焊缝的要求:根据水电部SDl60一85《水利电力建设用起重机技术条件》和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要求如下;1.1所有的焊缝不得有漏焊及烧穿现象。1.2重要的焊缝不得有裂纹、未熔合等缺陷。焊缝必须符合GB985—88《气焊、手工电弧焊及气体保护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与尺寸》和GB986—88《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寸》的规定。1.3钢结构的焊缝质量检验分为3级,各级检验项目、数量和方法参照表7.1、表7.2及表7.3。1.4凡重要承载构件的对接焊缝采用表7.1中的1级标准进行检验。2.焊缝的分类(对应表7.1的l、2、3)2.1一类焊缝a、各承载结构的板材、型材、管材的工厂对接焊缝;b、主臂、副臂、主撑臂、副撑臂各弦杆与其连接件、铸钢管的对接焊缝;c、各拉索(主、副臂拉索、扳起拉索及防倾翻拉索)中的连接零(部)件的直接传力焊缝;d、门架各梁、柱间的翼缘板对接焊缝,腹板间的对接焊缝;e、机台主梁、后梁、后横梁全部焊缝,副梁、横梁间的翼缘板、腹板对接焊缝,主臂及扳起架支承上的焊缝,尾部搬起滑轮支承板焊缝;f、扳起架:根轴处的对接焊缝,滑轮轴支承件焊缝,与扳起拉索连接的耳板焊缝;g、工作图上注明的一级焊缝。2.2二类焊缝a、门架、机台各承载梁间的角焊缝;b、主、副臂,主、副撑臂中除一级焊缝及梯子等附件焊缝外的全部焊缝;c、回转支承针轮支架(除筋板外)的焊缝;d、各重要受力构件的角焊缝。e、工作图注明的二级焊缝。2.3三类焊缝附属构件的焊缝,承载构件上不属于一、二类焊缝的其它焊缝。3.焊缝检验分类3.1焊缝的外观检测a、塔机解体时“无损探伤检测”中的焊缝外观检测;b、塔机未解体时“常规检测”的焊缝外观检查。3.2焊缝的无损探伤检测(解体时检测)a、射线探伤b、超声波探伤c、磁粉探伤4.“无损探伤”中的焊缝外观检测4.1检测方法外观检测即用肉眼或低倍数(小于10倍)放大镜检查焊缝是否有可见缺陷,如表面气孔、咬边、未焊透、裂纹等,并检查焊缝外形及尺寸是否符合要求。4.2检测标准a、合格的焊缝应该是有足够韵熔深、合适的熔宽与堆高,焊缝与母材表面过平滑、弧坑饱满、无缺陷(或允许的缺陷)。b、气孔、咬边检查标准见附表7.4。4.3检查范围和重点a、臂架系统(主、副臂,主、副撑臂)的一、二类焊缝;b、门架、机台、扳起架的一类焊缝;c、拉索、吊钩、滑轮的重要焊缝;d、回转机构的重要焊缝;e、行走机构的重要焊缝。f、检查重点是钢结构件对接一类焊缝,特另Ij是主臂、副臂中的一类焊缝。4.4检测记录对于焊缝外观不合格的焊接缺陷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并填好表格。4.5检测结论对检查中不合格的焊缝应做出结论,以便消缺补强。5.“常规检测”中的焊缝外观检测5.1为检查塔机焊缝应把塔机的臂架放倒。5.2检测标准同7.4.2。5.3检查范围和重点a、臂架系统的一、二类焊缝;b、门架、机台、扳起架便于检查的一类焊缝;c、拉索、吊钩、滑轮能检查到的重要焊缝;d、检查重点为臂架系统。5.4检测记录臂架系统及其它检查到的一类焊缝有不合格的缺陷必须有详细的记录,并填好表格。5.5检测结论对检查结果应做出结论。6.射线探伤6.1探伤使用标准a、按GB3323—87《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进行操作和评片。b、X射线探伤检验质量标准见附表7.2、表7.3。c、质量要求:一、二类焊缝分别接GB3323—87中的Ⅱ、Ⅲ级质量要求评定。6.2检查范围和抽查比例a、副臂主弦杆中间对接缝抽查50%(不包括承插接头);b、主、副臂主弦杆与腹杆角焊缝各抽查3%;c、主、副撑臂的角焊缝各抽查1%,d、对于长的一类焊缝可抽查全长的25%。注:因DBQ3000塔机主臂主弦杆对接口加垫圈使厚度增加,300KV以下的X射线机无法透照,改用超声波探伤。7.超声波探伤7.1超声波探伤使用标准a、按JBll52—8“锅炉和钢制压力容量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进行操作。b、质量要求:一、二类焊缝分别按上述标准中的I、Ⅱ级质量标准要求评定。7.2检查范围和抽查比例a、主臂根部对接抽查30%,b、主臂工作头对接口抽查30%,c、副臂主弦杆及插接头对接口抽查50%。7.3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判废位置图。8.磁粉探伤8.1磁粉探伤使用标准按JB3965—85《钢制压力容器磁粉探伤》进行操作和判废。8.2检查范围和抽查比例a、主臂、副臂中的一、二类焊缝;主弦杆对接口与承插接头对接口各抽,二类角接焊缝抽查15%。b、主、副撑臂角焊缝抽查5%。9.无损探伤报告报告应包括:a、使用仪器;b、使用标准,c、各项检查记录及评级;d、检查总的结论。10.对检测人员、仪器及工件的有关要求10.1操作人员:无损探伤操作及评判工作必须由取得该项工作资格证的人员进行。10.2使用仪器:探伤的仪器必须符合各种探伤标准的要求。10.3被检工件:被检焊缝的表面必须符合该项检查有关标准的要求。八、检测报告8.1按检测程序,汇总全部测试数据和各项检查结果的记录资料;8.2审查必备的技术文件及主要部件的合格证。8.3试验结束后,应按试验记录和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整理数据,编写有试验结论的检测报告,8.4检测报告内应详细记录每种试验工况、试验程序和试验结果;8.5检测报告内应写明检测日期、地点、检测人员姓名及报告签发日期。九、检验结果的填写报告书中每个检验项目的“实测”和“检验结果”栏的填写,应符合下列要求:(1).“实测”栏应填写实际检测数据;无数据要求的可根据现场检测情况填写必要的定性词,如“运行平稳”、“稍有渗漏”等;遇有特殊情况,可填写“因……(原因)未检”、“无此项”、“待检”、“见附页”等。(2).各项的“检验结果”栏,应根据实测结果对照有关标准判定后,填写“合格”、或“不合格”。(3).“检验内容与要求”栏若含有多项内容,且检验结论不同一时,“检验结果”栏应填写XX项合格,其他不合格。十、结论用语检验结论规定为合格、基本合格、整改后复检、停止使用、建议报废等五种。(1).合格结论。报告书《检验结论》栏填写用语为:“合格,可以使用”;《审核》栏填写用语为:“同意检验结论”。合格结论的判定条件为:被检项目全部合格,无缺陷。(2).基本合格结论。报告书《检验结论》栏填写用语为:“基本合格,存在缺陷应整改,可以使用”;《审核》栏填写用语为:“同意检验结论”。基本合格结论的判定原则是:设备能保持安全运行,允许存在一般缺陷(指不能完全达到标准要求,缺陷程度较轻)。整改期限最长不超过三个月。(3).整改后复检结论。报告书《检验结论》栏填写用语为:“存在严重缺陷,应立即整改,此期间可监护使用。整改后复检。”《审核》栏填写用语为“同意检验结论”。整改后复检结论的判定原则是:设备存在严重缺陷,继续使用将影响起重机正常运行,并可能造成事故。对复检后达到合格或基本合格条件的设备,应在《复检结论》栏按合格或基本合格结论用语填写,在《复审》栏填写用语为“同意复检结论”。对复检后仍达不到基本合格条件的设备,则应要求其继续整改或停用。(4).停止使用结论。报告书《检验结论》栏填写用语为;“有重大缺陷,应立即停止使用,修理后复检”。《审核》栏填写用语为:“同意检验结论”。停止使用结论的判定原则是:设备存在重大缺陷(隐患)已不能维持正常运行,强行操作很容易造成事故。(5).建议报废结论。报告书《检验结论》栏填写用语为:“存在重大缺陷,已无修复价值,建议报废”。《审核填写》栏用语为:“同意检验结论,可以报废”。附录A.钢丝绳报废标准:主起升钢丝绳6W(19)+7×7—32.5—15—I—光—右交主变幅钢丝绳6W(19)+7×7—32.5—15—I—光—右交副变幅钢丝绳6W(19)+7×7—32.5—15—I—光—右交副起升钢丝绳6W(19)+7×7—30.0—15—I—光—右交1.断丝的数目和性质断丝主要发生在外表层,当断丝数达到下表所列值时必须报废。主变幅钢丝绳副变幅,主、副起升钢丝绳断丝数6d内30d内5d内30d内51010192.绳端断丝当绳端或其附近出现断丝时,即使数目很少也表明该部位应力很高,可能由于绳端安装不正确造成的,应查明损坏原因。如果绳长允许,应将断丝的部位切去,重新合理安装。3.断丝的局部聚集如果断丝紧靠一起形成局部聚集,则钢丝绳报废。如这种断丝在小于6d的绳长范围内,或集中在任一支绳股里,那么,即使断丝数比表所列的数值少,钢丝绳也应予报废。4.断丝的增加率在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