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云南省蒙自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荟萃4_第1页
2009-2022历年云南省蒙自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荟萃4_第2页
2009-2022历年云南省蒙自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荟萃4_第3页
2009-2022历年云南省蒙自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荟萃4_第4页
2009-2022历年云南省蒙自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荟萃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云南省蒙自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这里,我要替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买书者呼吁:书价涨得太快、太狠了!

B.其实,看现在已经成名的童星们,家庭的影响不无成功的决定因素。

C.虽然阅读鸿篇巨著的自有人在,但是一般来说,越短小精悍的文章就越多的拥有读者。

D.鲁迅晚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以书信、杂文等混杂的形式创造一种新文体,让人物自由说话,但没有写成。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A项,“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应改为“以学生为主”。

B项,“家庭的影响”和“成功的决定因素”应互换位置,即“成功的决定因素不无家庭的影响”。

C项,语序不当,“越多的”用来修饰“读者”,所以应改为“越短小精悍的文章就拥有越多的读者”。

D项,无语病。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许多自称为教师的人实际上并不是教师,因为教书并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上述议论假设了以下哪项断定?(

A.许多被称为教师的人缺乏合格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B.收入的多少可以衡量一项职业受社会重视的程度高低

C.收入偏低使教师不能敬业乐业

D.一个人不能称之为作家,除非写作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教师的情况也一样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论据。

论点:许多自称为教师的人实际上并不是教师。

论据:教书并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许多老师缺乏专业知识与技能,与自称为老师的人到底是不是老师无关,不能加强。

B项,职业受重视程度,与自称为老师的人到底是不是老师无关,不能加强。

C项,收入偏低使教师不能敬业乐业,与自称为老师的人到底是不是老师无关,不能加强。

D项,该项指出,教书是其主要收入来源时才能称之为教师,可翻译为:老师→教书是主要收入,根据否后必否前可知,教书不是主要收入→—教师,将论据和论点建立了联系,加强了论证。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D。3.有些人奉为至宝的那点古书中的古事,原本就是过去酒肆里巷中艺人们把玩的小玩意儿!而今天居然被某些文人请到前台,穿上文化的外衣,一路招摇走台了;而有的在古书中原本是穿着外衣的庄重之态,今天却被某些大学教授、学者扒个精光,变成年轻光鲜的模特了。

从这段话可以看得出作者的态度是(

)。

A.批评某些文人小题大做

B.讽刺某些文人哗众取宠,混淆美丑

C.讽刺某些文人颠倒是非,不懂礼节

D.挖苦某些文人不懂文化,搬弄是非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文段是分-分结构,第一个分句介绍“有些人将酒肆里巷中艺人们把玩的玩意请到前台,穿上文化的外衣,一路招摇走台”,这属于“哗众取宠”;第二个分句介绍“原本穿着外衣的庄重之态,却被扒个精光,变成年轻光鲜的模特”,这属于“混淆美丑”。B项全面概括了文段两个分句的意思,当选。

A项,“小题大做”在原文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故排除。

C项,“颠倒是非,不懂礼节”在原文没有相应的介绍,属于无中生有,故排除。

D项,“搬弄是非”在原文没有相应的介绍,属于无中生有,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4.雨天,车身被蒙上一层土,这层土像细砂纸般包在车身上,一旦有摩擦,就如同用砂纸来磨车漆;此外,雨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被泥沙吸住后,酸雨就很容易腐蚀车漆。

此段文字的主旨是(

)。

A.雨中的灰尘对车身会造成磨损

B.雨水对车漆带来危害的原因

C.酸雨是腐蚀车身的主要原因

D.保护车就一定不要让车淋雨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中心理解题。文段由“此外”引导并列,一方面介绍雨中的灰尘对车漆的影响,另一方面介绍酸雨对车漆的影响。概括全面即“雨中的灰尘和酸雨对车漆的影响”,对应B项。

A项,只概括了文段第一个分句的内容,不全面,故排除。

C项,只概括了文段第二个分句的内容,不全面,故排除。

D项,原文未涉及相关内容,属于无中生有,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5.行政授权是指法律、法规将行政职权及行政职责的一部分或全部授给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来行使的法律行为。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行政授权的是(

)。

A.《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行使植物检疫权

B.某县政府文件规定,县自来水公司行使节约用水、计划用水的行政执法权

C.宪法规定国务院行使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部分地区的戒严权

D.县环保局局长要求一副局长代行其外出期间的局长职务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中的关键词。

主体:法律、法规。客体: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植物检疫条例》是法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属于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符合题干。

B项,县政府文件不属于法律、法规,不符合题干。

C项,客体是国务院,不是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不符合题干。

D项,副局长是行政机关人员,不是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不符合题干。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A。6.“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一观点是(

)。

A.揭示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受规律制约的正确观点

B.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C.强调客观规律下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正确观点

D.否认了人的主体自觉能动性的错误观点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既承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又承认人类活动的自觉能动性。

A项,“成事在天”将办成事情的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的天意,而非客观规律。该项应排除。

B项,“成事在天”把办成事情的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的天意,认为历史活动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是否认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的错误观点。该项应选。

C项,“谋事在人”承认人的能动作用,但“成事在天”把办成事情的决定因素归结为外在的天意,而不是客观规律。该项应排除。

D项,“谋事在人”承认了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自觉能动性。该项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7.一个人的死亡不仅会发生遗产继承法律关系,而且使其与配偶的夫妻关系归于消灭。因此人的死亡这一客观情况被称为()。

A.行为

B.合法行为

C.法律事实

D.法律关系的内容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事实的概念。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A项,法律上的“行为”是和“事件”“事实”相对而存在的概念。行为受到人类意识支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死亡是客观事实,不能称之为行为。该项错误。

B项,合法行为即不为法律所禁止的一切举止行动,人的死亡不能称之为行为,更不能称之为合法行为。该项错误。

C项,人的死亡引起遗产继承法律关系的产生、夫妻关系的消灭,满足法律事实的定义。该项正确。

D项,法律关系是指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人的死亡引起的是法律关系的变化,人的死亡本身并不构成法律关系的内容。该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C。8.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

)。

A.生产力发展

B.生产关系成熟

C.上层建筑完善

D.法制健全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发展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1980年邓小平同志在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时提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

A项,邓小平理论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因此,“讲社会主义”首先要使生产力发展。该项应选。

B项,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只有生产力得到发展,生产关系才能成熟,后者以前者为前提,而非首要事务。该项应排除。

C项,上层建筑是指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之和。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经济基础即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只有生产力得到发展,上层建筑才能完善,后者以前者为前提,而非首要事务。该项应排除。

D项,法制指法律和制度,健全的法制是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意志和维护公民利益的工具,是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保障,但不是首要事务。该项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9.吴某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第4年又因盗窃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在此情况下,对其可以适用的是(

)。

A.假释

B.减刑

C.缓刑

D.暂予监外执行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累犯的相关知识。我国《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题干中吴某的情形满足累犯的构成要件,属于累犯。

A项,《刑法》第八十一条规定,累犯不得假释。该项错误。

B项,《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即法律并未排除对累犯进行减刑。吴某若有悔改或立功表现,有减刑的可能。该项正确。

C项,我国《刑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累犯不适用缓刑。该项错误。

D项,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其具有不宜收监执行的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规定,由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执行,在监外执行刑罚的一种刑罚执行办法。吴某的累犯情形说明其社会危险性,也不存在不宜收监执行的特殊原因,故原则上不适用暂予监外执行。该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10.“蚁族”一词所用修辞方法与下面哪个词语相同?(

)。

A.白领

B.蜗居

C.宅男

D.房奴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词语的修辞方法。“蚁族”是将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比喻成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它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A项,“白领”是指有较高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士,因为他们相对于“蓝领”而言,一般工作条件比较整洁,穿着整齐,衣领洁白,它使用的是象征修辞手法,而非比喻。该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

B项,“蜗居”将狭小的住所比喻成蜗牛的壳,它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该项符合题意,应选。

C项,“宅男”是指长期足不出户的人,它将名词“宅”化作动词,表示“长期足不出户”,使用的是意动的手法,而非比喻。该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D项,“房奴”将偿还房贷的人比做奴隶,将房子比做主人,它使用的是拟人的手法,而非比喻。该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11.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乎事情发展顺序的(

)。

(1)吸取教训(2)酒后驾车(3)住院治疗(4)酿成事故(5)生日宴会

A.2—3—1—4—5

B.3—1—5—2—4

C.5—2—4—3—1

D.4—3—1—2—5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给出解题思路。

题干主要描述酒驾的过程及反思,按照事件的时间先后和因果关系排序即可。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事故是住院治疗的原因,4应在3前。该项逻辑错误,应排除。

B项,事故是住院治疗的原因,4应在3前。该项逻辑错误,应排除。

C项,首先参加生日聚会,然后在宴会上喝酒,于是出现酒驾,发生事故,进而受伤住院治疗,最后吸取了教训。逻辑正确,应选。

D项,酒驾是酿成事故的原因,2应在4前。该项逻辑错误,应排除。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C。12.很多人以为只有抽烟的老人才会得肺癌,但某国一项最新的统计显示:近年来该国肺癌导致的女性死亡人数比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三种癌症加起来还多,而绝大多数的妇女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由此无法推出的是(

)。

A.肺癌是导致该国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应当得到极大的重视

B.普遍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肺癌的观点,可能是片面的

C.烟草并不是肺癌的唯一致病源,还有很多因素也参与到肺癌的发病过程中

D.肺癌未引起广大女性的重视,是因为她们认为自己不抽烟,不可能得肺癌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

题干主旨:很多人以为只有抽烟才会得肺癌,但结果很多女性也得了肺癌,即她们没意识到,不抽烟也可能得肺癌。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题干仅仅将肺癌与其他癌症进行比较,并没有说肺癌是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该项是夸大事实,不符合题干。

B项,女性得肺癌的越来越多,说明女性也容易患肺癌,可以推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患肺癌的观点可能是片面的,符合题干。

C项,广大女性都没意识到不抽烟也可能得肺癌,说明烟草并非肺癌唯一病因,符合题干。

D项,题干指出,正是由于广大女性都没意识到不抽烟也可能得肺癌,所以才会有很多女性对肺癌不重视,符合题干。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13.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必须坚持预防为主、关口前移。各地、各部门要继续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切实把好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和入口关,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管理,强化社会监督,健全长效机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可靠,让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根据文意,指出不属于“预防措施”的一项是(

)。

A.加强食品安全舆情管理,强化社会监督,健全长效机制

B.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面排查食品安全隐患

C.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D.把好食品安全的源头关、生产关、流通关和入口关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A项,“食品安全舆情管理”是对已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报告,而不是“预防措施”,A项错误。

B项,文段第二句可以找到该表述,且“排除安全隐患”是预防措施,B项正确。

C、D项,文段第三句可以找到该两项的表述,且“及时发现和解决倾向性问题”和“把好源头”等都是预防措施,C、D项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14.社会公正不是人们头脑中凭空产生的抽象概念,而是随着社会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同的。恩格斯曾精辟地指出:“希腊人和罗马人认为奴隶制度是公平,1789年资产者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所以,关于公平的观念不仅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

这段文字说明:

A.社会公正是具体的

B.社会公正是历史的

C.社会公正是相对的

D.社会公正是有阶级性的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根据提问可知此题为中心理解题。

文段首先阐述了社会公正是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接着得出结论“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是不同的”,最后再通过恩格斯说过的话进行论证,所以前文结论问文段重点即说明社会公正是历史的,对应B项。

A项“具体的”与文意相悖,C项“相对的”对应“因人而异”、D项“有阶级性的”对应“因时因地而变”表述片面的,只有“历史的”最符合题意。

故正确答案为B。1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班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有山东、浙江、黑龙江的、贵州的……等。

B.为支援灾区,全国各地为玉树灾区送去了帐篷、食物、药品、与一些恢复重建需要的其他物资。

C.这次出去旅游,你打算去北京游长城呢?还是去上海看世博会?

D.佛典里一句话:“福不唐捐。”唐捐就是白白地丢了。我们也应该说:“功不唐捐!”没有什么努力是会白白地丢了的。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此题为标点辨析题。

A项,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故排除A项。

B项,“药品”后面的顿号多余,故排除B项。

C项,第一个问号应该使用逗号,故排除C项。

故正确答案为D。16.近年来,二维码在中国大行其道。车票机票、电视屏幕、报纸题头、商品标签、广告图片……到处都有它的身影。二维码又称二维条码,是条形码的升级。它诞生于日本,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图形,把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编码”成一个图像,当用特定软件拍摄这些图像时,所有信息就会显示出来。

根据这段文字,要定义“二维码”必不可少的要素有:

①二维条码②诞生于日本③黑白相间④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⑤“编码”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文段最后一句中的“是”后面即为对“二维码”定义必不可少的要素的解释,经过提炼为“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黑白相间”、“编码”,可与③、④、⑤一一对应。

①为另一种名称,可以省略;②为诞生地,不是本质属性,在定义中也可以省略。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项。17.(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泯然众人矣(3)生五年,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5)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A.3—5—1—4—2

B.3—2—4—5—1

C.1—3—4—5—2

D.3—1—5—4—2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给出解题思路。

题干主要描述仲永才尽的整个过程,按照事件的时间先后和因果关系排序即可。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仲永“指物作诗立就”是“邑人奇之”的原因,1应在5前。该项逻辑错误,应排除。

B项,仲永“指物作诗立就”是“邑人奇之”的原因,1应在5前。该项逻辑错误,应排除。

C项,正因为邑人“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其父才会“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5应在4前。该项逻辑错误,应排除。

D项,仲永五岁就能“书诗四句”,且“指物作诗立就”,同乡人对此感到惊奇,像贵宾一样对待其父,甚至花钱买诗,结果他父亲整天带他去应酬,不再让他学习,最后仲永才华耗尽,“泯然众人矣”。逻辑正确,应选。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D。18.清明:祭祖(

)。

A.历史:借鉴

B.粘土:沙子

C.周日:休假

D.秩序:遵守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本题考查对应关系。在清明节祭祖,是日期与活动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借鉴历史,是动宾关系,并且历史不是一个日期,与题干不符。

B项,粘土和沙子是并列关系,与题干不符。

C项,在周日休假,且周日是一个日期,符合题意。

D项,遵守秩序,是动宾关系,并且秩序不是一个日期,与题干不符。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C。19.新古典经济学以市场为导向的主张在西方环境政策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研究方法也受到广泛的______,有人认为,完全市场化的环境政策其结果会适得其反,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损害将有增无减。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批评

B.怀疑

C.关注

D.批判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文段先介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作用”,后通过“但”这一关联词进行转折,提示横线处所填词语应表达与“起到重要作用”相反的含义,即感情色彩上应偏消极,C项“关注”的感情色彩较积极,不符合文意,故排除。

由横线后面“有人认为……结果会适得其反”的表述可知,人们对新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的态度很明确,B项“怀疑”未能表达出明确的态度,不符合文意,故排除。

比较“批评”和“批判”:批评是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批判是指对错误的或反动的思想、言行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从而加以否定;从词义可知,“批判”语意较重。结合原文,原文段认可新古典经济学以市场为导向的主张,反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由此可得出“批评”更合适文段的语意程度。

故正确答案为A。20.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的讲说辞,在人性的细节方面,总是________,被抽空了细节的经济学,虽________,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却还原和解读不了世界的真实。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焉不详,高屋建瓴

B.闪烁其词,博大精深

C.含糊其辞,鞭辟入里

D.捉襟见肘,天马行空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语境搭配的成语辨析与填空。

第一空,根据文中“传统经济学习惯铺陈宏大”可知在细节方面就不够详细,横线处应表达“说得不够详细”之意,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符合语义。闪烁其词“指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含糊其辞“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语义也有不够详细之意,勉强可以,保留。捉襟见肘“比喻十分穷困”不能体现“语焉不详”,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段,此处填的成语应与“拥有如庙堂般巍峨的气势”相呼应,高屋建瓴“指把瓶子里的水从高层顶上倾倒,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语义符合。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鞭辟入里“指鞭打触及到了衣服的最里层,形容做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均不能体现“气势”强之意,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21.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外来语”甚至有“外”来居上之势,盖因“西学”较“中学”发达先进也。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若一定要“查户口”“讲出身”,非要“正本清源”、查“血统”,非祖宗八代“根正苗红”不可,一定要把这种带有“殖民”色彩的“外来语”统统扫地出门,则我们现在几乎无法开口说话。应当说,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哪项与作者支持的观点不一致?(

A.语言在交流、演变中的“功利性”是客观规律,我们应顺其自然地接受它、利用它,而不要人为地去改变它

B.对语言的演变现象不妨持豁达的态度,不必动辄大惊小怪、批评指责,过分地强调“正统”是有害且不识时务的

C.坚守正统语言是不切实际的,只有积极吸收、利用外来语,我们的语言才会更加生动、新鲜

D.方言和外来语不是洪水猛兽,它们能够使我们的日常用语更生动、新鲜、丰富、精确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A项,根据原文“无论高兴与否、赞成与否,这种自然而然的过程就是如此,难以人为改变,大可不必因此而痛心疾首”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B项,根据原文“若一定要······无法开口说话”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C项,文段最后一句只是说方言或外来语会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但并没有说积极利用外来语是使语言生动、新鲜的必要途径,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作者观点,当选;

D项,根据文段最后一句“无论是方言还是外来语,都使我们的语言更加生动、新鲜、丰富、精确”可知,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2.错觉是指由物理、生理和认知等多方面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知觉。下列不属于错觉的是(

)。

A.闻鸡起舞

B.草木皆兵

C.杯弓蛇影

D.水中捞月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知觉。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听见鸡鸣而起舞,没有体现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知觉,不符合题干。

B项,误把草木当做追赶的军队,属于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知觉,符合题干。

C项,看到弓影误以为是蛇,属于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知觉,符合题干。

D项,误认为在水中能捞到月亮,属于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知觉,符合题干。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23.肥皂是用油脂和烧碱经过煮制加工而成的。肥皂含有30%左右的水分,如果对它进行晾晒,不仅会使水分蒸发而收缩干裂,还能使内部的油脂和烧碱分离,结果油脂变为酸脂,烧碱因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为纯碱,这样肥皂的去污能力降低。由此可以推出(

)。

A.将收缩干裂的肥皂加入30%的水可使其恢复原有的去污能力

B.纯碱没有去污能力

C.肥皂若缺少了油脂与烧碱中的任何一种将无去污能力

D.是肥皂中的水分将油脂与烧碱结合在一起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对肥皂进行晾晒,不仅会使水分蒸发而收缩干裂,还能使内部的油脂和烧碱分离,从而降低肥皂的去污能力。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题干只说到了失去水分,肥皂会收缩干裂,进而去污能力降低,并没有提到收缩干裂的肥皂加入30%的水是否能恢复去污能力,该项错误。

B项,题干只说晾晒后去污能力降低,说明还有一定去污能力,不能推出纯碱没有去污能力,该项错误。

C项,题干只说了失去油脂与烧碱,去污能力会降低,并没有涉及缺少了油脂与烧碱中的任何一种是否还有去污能力的问题,该项错误。

D项,水分蒸发使内部的油脂和烧碱分离,说明是水分将油脂和烧碱结合在一起,该项正确。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4.某选区共有选民13679人,高先生是数位候选人之一。请问根据现行宪法和选举法律,在下列何种情况下,高先生可以当选?(

A.参加投票的人数为13663人,高获得选票6831张

B.参加投票的人数为6841人,高获得选票3421张

C.参加投票的人数为13643人,高获得选票6749张

D.参加投票的人数为13685人,高获得选票13073张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选举法相关知识。

我国《选举法》第44条规定,在选民直接选举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时,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选举有效。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

A项,获得的选票数6831少于参加投票选民数量13663的一半,因此高不能当选。该项错误。

B项,参加投票的人数6841多于选区全体选民数量13679的一半,选举有效;获得的选票数3421多于参加投票选民数量6841的一半,因此高可以当选。该项正确。

C项,获得的选票数6749少于参加投票选民数量13643的一半,因此高不能当选。该项错误。

D项,我国《选举法》第43条规定,每次选举所投的票数,多于投票人数的无效,等于或者少于投票人数的有效。此选项中投票人数超过选民人数,故该选举无效。该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B。25.实验结果表明:用自来水烧饭,维生素

B1损失程度和烧饭的时间、温度成正比,一般损失30%;若用开水、蒸馏水烧饭,则不会引起维生素B1的损失。淘米的次数与维生素B1的损失成正比,但是,无论使用开水、自来水还是蒸馏水淘米,维生素B1的损失都是40%。由这个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

A.应该用开水、蒸馏水淘米

B.淘米时要节约用水

C.应该用开水来淘米、烧饭

D.应该减少淘米的次数,用开水烧饭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题干。

题干主旨:如何在做饭时最大程度减少维生素B1流失。由题干可推出,烧饭用水的不同会影响维生素B1流失程度,其中,开水或蒸馏水烧饭不会引起维生素B1的损失;淘米时维生素B1流失程度与用水类别无关,与淘米次数有关,应尽量减少淘米次数。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淘米时维生素B1流失程度与用水类别无关,该项错误。

B项,题干讨论的是如何在做饭时最大程度减少维生素B1的流失,不涉及节约用水问题,该项错误。

C项,淘米时维生素B1流失程度与用水类别无关,该项错误。

D项,由题干可知,烧饭时,用开水或蒸馏水不会引起维生素B1的损失;淘米时,减少淘米次数可以减少维生素B1流失。该项符合题干。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D。26.下列哪个不属于贸易壁垒(

)。

A.进口税

B.商品流通的数量限制

C.国家适当减少某种特殊负担

D.国家给予的各种补贴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贸易壁垒的种类。贸易壁垒是指对国外商品劳务交换所设置的人为限制,是一国对外国商品劳务进口所实行的各种限制措施,如进口税或起同等作用的其他关税;商品流通的各种数量限制;在生产者之间、购买者之间或使用者之间实行的各种歧视措施或做法;国家给予的各种补贴或强加的各种特殊负担;以及为划分市场范围或谋取额外利润而实行的各种限制性做法等。

A项,进口税是指进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口商征收的关税,从而形成一种贸易障碍。该项正确。

B项,对商品流通数量进行限制,人为减少了进口商品的数量,属于贸易壁垒。该项正确。

C项,国家适当减少对某种进口商品的特殊负担,是促进进口的措施,并非贸易壁垒。该项错误。

D项,国家对本国产品给予的各种补贴构成对国外商品劳务交换设置人为限制,不利于外国产品的进口,属于贸易壁垒。该项正确。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C。27.食品安全的实现,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只有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才能确保政府进行有效的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是不可能实现政府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由此可以推出(

)。

A.要想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必须有政府的有效管理

B.没有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不可能实现食品安全

C.有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就能实现食品安全

D.一个不能进行有效管理的政府,即是没有建立起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的政府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翻译题干。

1.食品安全的实现→政府的有效管理。

2.政府的有效管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

3.-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

根据逆否等价命题、递推关系式可得:

4.

实现食品安全→政府的有效管理→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根据逆否等价命题、递推关系式:

-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政府的有效管理→-食品安全的实现。

A项,翻译为: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的有效管理,“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属于对题干翻译的肯后,肯后得不到确定性结论,该项错误。

B项,翻译为:实现食品安全→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实现食品安全”属于对题干翻译4的肯前,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属于肯后,肯前一定能推出肯后,该项正确。

C项,翻译为: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实现食品安全,“政府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属于对题干翻译4的肯后,肯后得不到确定性结论,该项错误。

D项,翻译为:—政府的有效管理→—健全的监督制约机制,“—政府的有效管理”属于对题干翻译4的否前,否前得不到确定性结论,该项错误。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B。28.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某农民代表在讨论中对温家宝总理表示,“作为人民代表,要把农民的烦恼事讲给总理听。但我讲出来只是供您参考,不是要求您。”温家宝立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