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病邪辨证中医学病邪辨证病邪辨证纲领风寒湿燥火暑瘀郁痰食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内生五邪病邪辨证纲领风瘀外感病因内伤病因内生五邪一、风证风证外风证:风邪经皮肤肌腠或口鼻、咽喉侵犯人体而产生的病证。内风证:体内阳气亢逆变动而产生的病证,以眩晕、痉挛、抽搐、震颤等动摇表现为主要见症。一、风证风证外风证:风邪经皮肤肌腠或口鼻、咽喉侵犯人体而产生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1、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袭阳位。风邪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于阳邪;易使腠理疏泄开张;风邪常易侵袭头面、肌表、肩背等阳位而发病。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1、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开泄,易袭阳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2、风性善行而数变,主“动”善行——病位游移,行无定处。数变——风邪致病变幻无常,发病迅速。主“动”-------风具有使物体动摇的特性。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2、风性善行而数变,主“动”善行—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3、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为六淫病邪的首要致病因素,其寒、湿、燥、热诸邪多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致病。如: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寒湿痹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3、风为百病之长风邪为六淫病邪的首风证的特点易犯高位,易袭肌表。(如:头痛,鼻塞咽痒,身背项疼,汗出恶风)发病急,变化快。(如:风疹)症状具有震颤动摇的特点。(如:眩晕、振颤、抽搐等)上动急风证的特点易犯高位,易袭肌表。(如:头痛,鼻塞咽痒,身背项疼二、寒证寒证外寒证:感受寒邪所致的病证。内寒证:机体阳气虚衰,或阴盛导致寒邪从内而生的病证。伤寒:寒邪伤于肌表,阻遏卫阳。中寒: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二、寒证寒证外寒证:感受寒邪所致的病证。内寒证:机体阳气虚衰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的表现,其性属阴,故属阴邪;“阴胜则阳病”,故寒邪易伤阳气。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气盛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2、寒性凝滞,主痛气血津液所以能运行不息,通畅无阻,全赖阳气的温煦、推动。一旦寒邪侵犯人体往往会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从而出现各种疼痛的症状。。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2、寒性凝滞,主痛气血津液所以能运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3、寒性收引寒邪侵袭人体,使气机收敛,表现为:腠理收缩闭塞而无汗;经络经气挛急而疼痛;筋脉收缩而手足拘急;血脉收缩而血行变缓、脉紧迟。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3、寒性收引寒邪侵袭人体,使气机收寒证的特点恶寒、四肢不温等头身疼痛、脘腹冷痛等无汗、肢体蜷缩、四肢屈伸不利等排泄物清稀无色,面色及舌苔白寒收痛白寒证的特点恶寒、四肢不温等寒收痛白三、暑证暑邪纯属外邪,暑证只有外感而无内生。暑证独见于夏天。三、暑证暑邪纯属外邪,暑证只有外感而无内生。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火热之气所化,其性炎热,故属阳邪。暑邪侵犯人体会出现一派热性症状,如:心烦、高(大)热、口大渴、大汗、脉洪大等。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夏季火热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为阳邪,主升主散,故暑邪侵犯人体,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一方面耗伤津液,另一方面在大量出汗的同时气随津泄,导致津气两虚。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暑为阳邪,主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3、暑多夹湿暑季除气候炎热外,常多雨而潮湿,所以暑邪犯病多兼挟湿邪。常兼见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泻不爽。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3、暑多夹湿暑季除气候炎热外,常多暑证的特点高热,多汗,烦渴,脉洪数口渴喜饮,尿赤短少,倦怠无力,脉数无力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胸闷、呕恶、便溏夏季热症暑多夹湿伤津耗气暑证的特点高热,多汗,烦渴,脉洪数夏季热症暑多夹湿伤津耗气四、湿证湿证外湿证:感受湿邪所致的病证。内湿证:机体津液代谢失常,聚而成湿而产生的病证。四、湿证湿证外湿证:感受湿邪所致的病证。内湿证:机体津液代谢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1、湿性重浊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具有重着的特点。外感湿邪周身困重,四肢倦怠,头重如裹。湿邪留滞关节关节疼痛重着。湿邪为病,其排泄物和分泌物等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小便混浊不清,大便溏泻,下痢粘液脓血,妇女带下过多,面垢,眵多。重浊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1、湿性重浊湿邪致病,临床表现具有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2、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湿性类水,故为阴邪。由于湿为阴邪,故易伤阳气。湿邪侵犯人体,易阻滞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
湿阻胸膈常出现胸闷湿困脾胃
出现脘痞腹胀,大便不爽湿停下焦气化不利则水肿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2、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滞气机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3、湿性粘滞指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点。症状粘腻不爽:
如湿留大肠,则见大便粘腻不爽;湿滞膀胱,小便涩滞不畅;湿病舌苔多见粘腻。病程粘滞缠绵:湿邪致病多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如湿疹、湿痹等病。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3、湿性粘滞指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四)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多见于人体的下部。如:小便淋浊、带下、泄泻、痢疾、下肢水肿、下肢溃疡、阴囊湿疹等,多为湿邪下注所致。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四)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邪致病多见湿证的特点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关节疼痛重着,易袭下位。小便混浊,大便溏泻,下痢粘液,带下秽浊,舌苔厚腻。病程缠绵难愈,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淋漓不畅。重滞浊湿证的特点头重如裹,周身困重,关节疼痛重着,易袭下位。重滞浊五、燥证燥证外燥证:感受燥邪所致的病证。内燥证:由于热盛伤津耗液、或汗、吐、下太过,或失血过多,致机体阴津亏虚而产生的病证。五、燥证燥证外燥证:感受燥邪所致的病证。内燥证:由于热盛伤津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侵犯人体,易损伤人体的津液,出现各种干燥、滞涩不利的症状。如: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干燥、甚则皱裂,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邪侵犯人体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开窍于鼻,而燥邪伤人,常从口鼻而入,故燥邪最易伤肺。常见:干咳少痰,或痰粘难咯,或喘息胸痛,痰中带血,大便干燥等症。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2、燥易伤肺肺为娇脏,喜润恶燥;肺燥证的特点口干鼻燥,口渴咽干;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等毛发干枯不荣,肌肤甲错,大便干结,舌光无苔等津伤阴血不足燥证的特点口干鼻燥,口渴咽干;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等六、火(热)证火证外火证:感受火热之邪所致的病证。内火证:由火热内生而产生的病证。六、火(热)证火证外火证:感受火热之邪所致的病证。内火证: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有升腾上炎的特性,其致病之多表现在人体上部。风热上壅
头痛,咽喉红肿疼痛心火上炎口舌生疮胃火上炎牙龈肿痛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火热有升腾上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2、易伤津耗气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阴液。症见:汗大出,口大渴喜冷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二)2、易伤津耗气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3、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
燔灼肝经,劫耗阴液
肝风内动。(高热、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火热之邪
灼伤血脉,迫血妄行
出血。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3、易生风动血火热之邪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四)4、易扰心神轻者:心神不宁,心烦失眠重者: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四)4、易扰心神轻者:心神不宁,心烦失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五)5、易致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聚于局部
腐蚀血肉
疮疡痈肿(红肿热痛)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五)5、易致肿疡火热之邪入于血分,聚于火证的特点面红目赤,口舌糜烂,牙龈肿痛,咽喉红肿,疮疡痈肿、发热、小便短赤、舌质红汗大出,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苔黄燥热极生风,迫血妄行,心神受扰炎上发赤火性急迫消灼阴津火证的特点面红目赤,口舌糜烂,牙龈肿痛,咽喉红肿,疮疡痈肿、七、郁证郁——
气机阻滞,流通不畅,通称气滞。七、郁证郁——气机阻滞,流通不畅,通称气滞。郁证的临床特点1、气郁则胀3、气郁则聚2、气郁则痛轻者胀闷,可兼隐痛,症状时增时减。重者疼痛,时作时止。更甚者痞满,发作有时,聚散无常,部位不定。郁证的临床特点1、气郁则胀3、气郁则聚2、气郁则痛轻者胀闷,八、瘀证瘀血——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停滞,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血瘀证——是瘀血所产生的病证。八、瘀证瘀血——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停滞,阻滞(一)瘀血形成的原因1、阻滞于血脉中的瘀血2、离经之瘀血气虚、气滞
推动障碍血行不畅;血寒血液凝滞不畅;血热血受热邪煎熬而粘浓血行结滞。外伤、气虚统摄失职血溢出于脉外;血热迫血妄行血溢出于脉外。(一)瘀血形成的原因1、阻滞于血脉中的瘀血2、离经之瘀血气虚(二)血瘀证的临床特点疼痛出血肿块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更甚。肿块固定不移,在体表局部青紫肿胀,在体内多为肿块、质硬、位置固定不移。血色紫暗或夹有块状。紫绀舌质
脉象面色紫暗,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象常见为沉涩、细涩、弦涩等。(二)血瘀证的临床特点疼痛出血肿块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九、痰证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有形之痰——视之可见,触之可及,闻之有声者。无形之痰——不能直接观察,而是通过辨证求因的方法来判断出的病因。泛指痰涎停留于体内而引起的各种病证。痰证痰九、痰证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有形之痰——视之可见(一)水、湿、痰、饮之间关系湿为水液弥散浸渍于人体组织中的状态,湿聚为水,积水成饮,饮凝成痰。稠为痰,稀为饮,更清者为水。水、湿、痰、饮不能截然分开,常统称“水湿”、“水饮”、“痰湿”、“痰饮”。(一)水、湿、痰、饮之间关系湿为水液弥散浸渍于人体组织中的状痰的致病特点(一)1、阻滞气机、气血停留于肺
→肺失宣降→咳嗽、气喘;困阻脾胃→脘腹胀满,恶心呕吐;流注经络→气血阻滞→肢体麻木,曲伸不利,半身不遂痰的致病特点(一)1、阻滞气机、气血停留于肺→肺失宣降痰证的致病特点(二)2、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痰饮可随着气的升降,内至脏腑,外至筋骨皮肉。“百病多由痰作祟”痰饮致病不仅病证广泛,而且变化多端。“怪病多痰”痰证的致病特点(二)2、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痰饮可随着气的升痰证的致病特点(三)3、痰性类湿,重浊粘滞缠绵大多有沉重、秽浊或粘滞不爽的症状,舌苔秽浊粘腻;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痰证的致病特点(三)3、痰性类湿,重浊粘滞缠绵大多有沉重、秽痰证的致病特点(四)4、痰贮于肺指肺中咳吐而出的狭义的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证的致病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表贴钽电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EPI)治疗与诊断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耐磨地板市场发展分析及市场趋势与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网络创意营销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策略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维生素糖果行业发展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结核菌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糖浇头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精制玉米油行业市场运行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年脉冲变压器磁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定制展板施工方案
- 2025届山西省高三一模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电信销售员工年终总结
- 2025年度执业药师职务聘用协议模板
- Unit3 Weather Part A(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 2-山东工业技师学院申报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申报书
- 常用消毒剂的分类、配制及使用课件演示幻灯片
- GB 45069-2024悬崖秋千安全技术要求
- 员工反恐怖协议
- 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必修四《哲学与文化》重难点知识
- 2021年4月17日江苏事业单位考试《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管理岗客观题)
-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医学检查技术分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