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44张)-完整版课件_第1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44张)-完整版课件_第2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44张)-完整版课件_第3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44张)-完整版课件_第4页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44张)-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1)点燃前(变化前):侧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探究其硬度、

密度、气味、是否溶于水等。(2)点燃时,观察燃烧过程(变化中)。(3)熄灭后(变化后):产生白烟,用火柴去点产生的白烟,观察蜡烛能否重

新燃烧。(4)结论: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通过产物验证得知,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水,读作: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例1蜡烛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

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成的石蜡固体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进行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验证

假设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2)吹灭蜡烛,立即把一块干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

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提供了证据,同

时可排除假设

,因为

。解析(1)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假设A是否成立,但不能在

吹灭蜡烛后“立即”实验,因为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还没完全散

去。(2)通过实验现象说明假设B不成立。(3)石蜡小颗粒具有可燃性,若

白烟能被点燃,则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答案(1)A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水

蒸气(3)C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知识点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1.提出问题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2.猜想与假设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高,但二氧化碳、水

蒸气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低(或相反的猜想)。3.制订计划查阅相关资料,制订实验计划,确定实验步骤。查阅资料: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

燃,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探究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中无明显变化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高

①中木条继续燃烧②中木条熄灭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高

呼气前玻璃片上没有明显变化,呼气后玻璃片

上有水雾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低5.反思与评价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装满水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时,瓶口不能有气泡,

否则应重新操作。6.表达与交流认真填写实验报告。例2在“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

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比空气中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B.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比空气中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

旺C.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比空气中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玻璃片上

呈现水雾D.判断呼出气体中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被人

体吸收解析空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较多,A项正确;人体呼出的气体与

吸入的空气相比,氧气含量降低,因此,在呼出的气体中燃着的木条会逐

渐熄灭,B项错误;呼出的气体使玻璃片上呈现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含

水蒸气较多,C项正确;空气中含有氮气,氮气不能被人体吸收,所以呼出

气体中含有氮气,D项正确。故选B。答案

B题型一

考查科学探究的步骤与方法例1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浓盐酸。有同学打开瓶塞

观察,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收集证据B.实验C.得出结论D.猜想假设解析认为该瓶试剂“可能是浓盐酸”属于猜想假设,“打开瓶塞观

察”属于实验,故选B。点拨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

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答案

B题型二

探究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例2在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向一

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只有滴入

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A.吸入的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D.氧气在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低点拨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成分相同,只是各组分的含量发生了变

化,如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升高,氧气的含量降低。解析空气中也含有二氧化碳,但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低,故澄清石灰

水不会变浑浊;滴入呼出气体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在

呼出气体中的含量比在吸入的空气中的含量高。答案

C易错点

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例点燃蜡烛时,下列对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B.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罩在火焰上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D.燃烧时产生黑烟,熄灭瞬间产生白烟解析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借助实验现象分析得到的实验结

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B。错因分析

实验现象是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观察得到的,如火焰颜

色、发光、放热等,A、C、D描述的都是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是经过

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

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罩在蜡烛火焰上的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说明蜡

烛燃烧生成水。

答案

B知识点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实验室有一瓶未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气体,于

是,小丽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向其中加入了少量的澄清

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

()A.作出猜想B.设计方案C.实验验证D.得出结论答案

C向未知气体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是进行实验,属于实验验证,故

选C。2.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约1~2s后取出,能观察到火柴梗

()A.均匀地被烧黑B.与火焰最外层接触的部分被烧黑C.与火焰中间接触的部分被烧黑D.与火焰最内层接触的部分被烧黑答案

B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温度最高,故火柴梗与火

焰最外层接触的部分被烧黑。3.请结合你对蜡烛及其燃烧的认识,将相关内容填入图1-2-1中。

图1-2-1答案①气②小③小④外⑤高⑥内

⑦焰心⑧低⑨水和二氧化碳解析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三层,由里到外分别是焰心、内焰和外焰,其

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火焰是石蜡蒸气燃烧的现象;石蜡呈固

态,其硬度较小,密度比水小,蜡烛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图1-2-24.在探究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中,其中有一操

作如图1-2-2所示,该操作说明该气体

()知识点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A.极易溶于水B.不易溶于水C.易溶于水D.与气体是否溶于水无关

答案

B图示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说明该气体不易溶于水。

1.下列对科学探究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科学探究应独立完成,不需要合作C.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D.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

价等环节答案

B

科学探究需要积极参与、充分讨论、相互合作,故选B。2.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是

()A.吸入的空气全部是氧气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C.吸入的空气中不含水蒸气D.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不同答案

D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区别是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和

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氧气的含量较低。1.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选项现象结论A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B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高C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D集气瓶正放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

A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也不复燃,根据A中的现象不能得出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的结论,A错;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说明呼出气

体中水蒸气含量高,B正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

碳含量高,C正确;集气瓶正放,说明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D正确。

故选A。2.某小组同学进行了有关蜡烛成分测定的实验,请你填写下列空白。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小液滴产物中有

将内壁涂有

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答案水澄清石灰水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燃烧后烧杯内壁有小液滴,说明产物中有水;检验二氧化碳,一般

用澄清石灰水,故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二

氧化碳生成,则烧杯内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某同学要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该同学

做了以下实验:①向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②向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振

荡。③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④将燃着的小木条伸入盛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⑤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哈气。该同学记录了以下实验现象:A.燃着的小木条火焰变小直至熄灭;B.澄清石灰水无变化;C.玻璃片上有小水珠;D.燃着的小木条火焰无变化;E.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实验报告,找出实验操作与实验现象的对应关系

(将实验现象的序号填在对应的空格内),并得出实验结论。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①

答案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①B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的高②E③D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低④A⑤C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解析此题为实验探究题,先根据实验操作找出对应的实验现象,再通

过实验现象总结得出实验结论。

1.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C.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不能重新燃烧答案

D蜡烛燃烧时,产生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石蜡由固态变成液

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A、B、C选

项均正确。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故D

选项错误。2.在下列气体中分别滴入数滴澄清石灰水振荡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是

()①空气②人呼出的气体③氧气④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A.①③B.①②C.②③D.①④答案

A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太低,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人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氧气不能

与石灰水反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④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2019广东清远中学单元测试,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

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实验B.测量C.推理D.理论答案

A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故选A。2.(2019河北宁晋东城实验中学第一次月考,3,★☆☆)在对呼出气体进

行探究前,小樱同学根据生物学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可

能比空气中的多,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结论与解释答案

A呼出气体中水蒸气的含量可能比空气中的多只是一种猜想,故选A。(2018山西志达中学月考,14,★☆☆)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

比,其变化是

()①温度升高②水分增多③氧气含量升高④二氧化碳含量升高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B人体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温度升高、水分增多、

二氧化碳含量升高、氧气含量降低,故选B。1.(2018四川巴中中考,1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B.酒精挥发C.石蜡熔化D.食物腐烂答案

D湿衣服晾干、酒精挥发、石蜡熔化过程中均没有其他物质

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

化。2.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B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C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D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答案

DA项属于结论,错误;B项、C项属于解释原因,错误;D项属于

设计实验方案,正确。(2017四川成都中考,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涉及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酒精燃烧C.沸水汽化D.水汽凝结答案

B酒精挥发、沸水汽化、水汽凝结都属于物质状态的变化,没

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1.如图1-2-3所示为某公园的一个水上运动项目,封闭塑料球内充有3m3

左右的空气,小朋友可以漂浮在水中玩耍,但在球内时间不能太长。下

列选项中,影响小朋友待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键因素是

()图1-2-3A.人体的含水量B.球内水蒸气含量C.球内氧气含量D.球内的明暗程度答案

C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所以影响小朋友待在球内时间长短的关

键因素是球内氧气的含量。2.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1-2-4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

验过程中将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

。这说明动物呼吸作用呼出

气体。图1-2-4解析本题考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释

能力。青蛙呼吸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澄清

石灰水吸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导致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细玻璃管

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答案变浑浊左移二氧化碳3.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

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

的,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1-2-5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图1-2-5(1)人吸气时,应打开

(填“活塞A”或“活塞B”,下同),关闭

。(2)人呼气时,应打开

,关闭

,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

。(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

;Ⅱ瓶内所装试剂

的作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