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学MG第六章、1,节_第1页
微生物遗传学MG第六章、1,节_第2页
微生物遗传学MG第六章、1,节_第3页
微生物遗传学MG第六章、1,节_第4页
微生物遗传学MG第六章、1,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细菌转座子的类型和结构转座子——可移动的遗传因子(mobilegeneticelements)转座子插入引起极性突变发现和证明第一页,共二十三页。第二页,共二十三页。第三页,共二十三页。一、插入序列(insertionsequence,IS)1、两端含有反向重复序列(IR)2、含有转座酶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区位于IR中3、转座时需要靶序列(targetsequence),转座后靶序列重复成为DR4、IS可独立存在,也常常作为其它转座子的一部分第四页,共二十三页。图10-2p.244表10-1p.243第五页,共二十三页。第六页,共二十三页。第七页,共二十三页。二、转座子(transposon,Tn)1、复合转座子(compositetransposon)结构特点:两侧为相同或相似的IS,IS可以同向排列或反向排列IS可以单独转座也可以带动整个Tn转座第八页,共二十三页。P.245图10-3P.245表10-2第九页,共二十三页。第十页,共二十三页。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2、复杂转座子(complextransposon)也称为TnA类转座子,结构特点:两侧为重复序列IR或DR共同的基因:A,R,和res图示:Tn3的结构与功能(Fig.Tn2)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Fig.Tn2表10-3p.246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第十四页,共二十三页。第十五页,共二十三页。三、噬菌体Mu

指一类可以引起突变的溶源性噬菌体,结构复杂,分子量大,插入位点的专一性不高。一般大小为3-5x104bp。游离的Mu与插入的Mu在基因顺序上完全相同,证明其整合方式与溶源性噬菌体整合方式不同,更像转座子的转座。转座是Mu的一种生活方式,其插入基本无靶序列的要求。第十六页,共二十三页。四、转座子插入的符号用“::”表示各类转座子的插入,如:galT::IS1,

galE::IS4,

galOP::IS1第十七页,共二十三页。第二节细菌转座子的插入机制

和转座模型

一、插入机制1.插入步骤靶序列DNA双链被交错切割转座因子插入到切口处,两条链的各一端共价相连靶序列的单链部分通过复制修补上,原来的靶序列转座后变为转座子两侧的正向重复序列,其长度与Tn种类有关,有的4bp有的9bp。2.插入位点的专一程度IS4表现绝对专一,要求11-13bp靶序列,Mn只要求2bp,而Tn则在2者之间。第十八页,共二十三页。二、转座模型:复制型转座——Tn3转座模型转座子DNA双链被切开,切点在每一条链的3’一端。转座酶交错切割靶序列的每一条单链。转座子与靶序列的切口相连,产生交叉结构,同时形成假复制叉(pseudo-replicationfork)。DNA链沿假复制叉延伸,合成出2个拷贝的转座子和靶序列。形成共整合体(cointegrate),是2个复制子共价连接在一起的特殊结构。2个拷贝的转座子之间通过解离位点进行的特异重组而分开,完成转座过程。第十九页,共二十三页。图9。10图示Tn3转座机制Fig.7-9第二十页,共二十三页。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三页。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三页。三、转座因子的遗传学效应:引起插入突变插入结构基因,引起钝化或失活,插入位点出现新基因。如:lac+lac::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