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课时分层作业36近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多样性与交互性_第1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课时分层作业36近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多样性与交互性_第2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课时分层作业36近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多样性与交互性_第3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课时分层作业36近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多样性与交互性_第4页
2023版高三一轮总复习历史通史模式课时分层作业36近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多样性与交互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分层作业(三十六)近代世界的经济、文化多样性与交互性一、选择题1.(2021·山东新高考联考)1500年到1650年从美洲流向西班牙的金银多得令人咋舌,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这一现象()A.加速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B.使美洲传统社会遭灭顶之灾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有利于中国农耕经济的发展D[根据材料“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可知,大量的金银流入中国,强化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故选D项;西班牙仍然是封建国家,贵金属的流入并没有带来西班牙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排除A项;根据“其中大部分又流向了中国,用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可知,材料讨论的是新航路开辟对于中国的影响,而非美洲,排除B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2.15世纪末16世纪初,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过去欧洲人较少食用的稻米、白糖等,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类社会横向交流发生根本性变化B.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D.一体化下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A[根据材料“一些之前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销售量也连年增长”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几大主要文明区域连接起来,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故选A项;“人类历史向整体性的世界历史跨越”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并逐渐成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一体化下国际劳动分工格局的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D项。]3.(2021·辽宁葫芦岛模拟)下表是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事物扩散和交流,对此理解正确的有()类型人口动植物疾病动物植物举例美洲族群混合牛玉米天花影响民族交融、新民族形成农耕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人口增长,贫瘠地区得到开发造成大量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①美洲族群混合现象主要是殖民活动的产物②人口迁移促进了世界动植物向美洲的迁移③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导致各种疾病传播④全球物种大交换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B[美洲族群混合现象是欧洲殖民者大量移民美洲并且贩卖黑奴到美洲导致的结果,故①正确;人口迁移不仅仅促进了世界动植物向美洲迁移,也向亚洲、欧洲等全球范围迁移,故②错误;人口和动物的全球流动会导致疾病随之迅速传播,故③正确;全球物种大交换改变了物种的分布状况,但并不影响国际政治格局,故④错误;故选B项。]4.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所开辟的新航线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此后,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航线的主导权,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这反映出()A.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新航路开辟推动了资本主义扩张C.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D.中国丧失了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B[由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交通发展,交通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扩张,B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题干未涉及中国在对外贸易上的变化,排除D项。]5.下表为1700—1860年美国人口种族构成变化情况(单位:万人)。黑种人口增加是因为()年份土著人口白种人口黑种人口合计170075.022.32.7100.0180016.02724.0400.03140.0A.三角贸易 B.美国独立C.殖民争霸 D.工业革命A[根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在1700年到1860年之间,美洲的土著居民急剧减少,白种人口和黑种人口数量都有大幅度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列强到达美洲之后,大肆屠杀当地土著居民,导致土著居民数量急剧减少,这就会导致美洲的大种植园劳动力严重缺乏,为了补充劳动力,西方列强展开了黑奴贸易,即把大量黑人奴隶运送到美洲充当劳动力,然后带着从美洲开采的大量金银回到欧洲,这就是罪恶深重的三角贸易,故选A项;美国于1776年独立,这可以解释白种人口数量增加现象,但是与黑人数量增加没有关系,排除B项;在早期殖民争霸斗争中,美国并没有参与,排除C项;工业革命主要体现为经济的发展,与黑人数量增加没有关系,排除D项。]6.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请你为下表中三件文物选择一个展厅名()序号文物名称文物简介1环球航行纪念章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2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3复式显微镜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A.文明的碰撞和融合 B.地理大发现的时代C.血与火的年代 D.现实与浪漫的碰撞A[表格体现了16—17世纪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和冲突,故选A项;表格反映的是地理大发现之后,排除B项;早期的殖民扩张反映的是血与火的年代,3件文物不是都反映殖民扩张,排除C项;浪漫主义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产生的,排除D项。]7.(2021·江苏无锡质检)在15—19世纪,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区之间曾发生过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其中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推动人口迁入地近代化进程的迁徙路线是()A.丁→乙 B.丙→乙C.丁→甲 D.丙→甲D[丙→甲指欧洲到北美洲。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并开展殖民扩张,欧洲人口增长导致人口压力加大,16世纪末17世纪初大量欧洲人迁移至北美,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推动了北美近代化进程,故选D项;丁→乙指非洲到南美洲,黑奴被贩运没有促进南美的近代化,排除A项;丙→乙指欧洲到南美洲,加快了列强对殖民地的开拓,并未促进南美洲的近代化,排除B项;丁→甲指非洲到北美洲,黑奴被贩运,从事开矿或种植园工作,没有传播先进生产方式,排除C项。]8.拿破仑以深信不疑的热情坚持把他的《民法典》移植到附庸国去。他认为这个法典是根据正义和人类关系的本质制订的,因此应适用于一切国家,仅需略作修改就行。从西班牙到波兰,从易北河口到墨西拿海峡,所有的附庸国都着手进行了改革。这些事()A.有利于附庸国法治思想的传播B.树立了拿破仑在整个欧洲的权威C.引发了被侵略国家的强烈不满D.重构了十七世纪欧洲的政治文化A[在拿破仑的推动下,法国的附庸国都以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为蓝本进行了改革,这有利于法治思想在附庸国的传播,故选A项;拿破仑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而不是整个欧洲,排除B项;拿破仑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发了被侵略国家的强烈不满,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的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排除D项。]9.据下表信息可知,16—19世纪()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1602年,荷兰东印度股份制贸易公司成立。1694年,英格兰银行创立,是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各项职能的银行。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法国巴黎开业。A.商品流通种类日益增加B.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改变C.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变化D.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C[材料体现的是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即通过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或者银行,进行对外殖民扩张,故选C项;材料与商品流通的种类无关,排除A项;贸易格局仍然是以西欧为主,排除B项;材料强调商业经营方式的创新,不涉及世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排除D项。]10.(2021·山东泰安期末)伏尔泰在《风俗论》中第一次把整个中国文明史纳入世界文化史之中,从而打破了以欧洲史代替世界史的“欧洲中心主义”的史学观。他认为“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这反映出()A.中国文化传播影响欧洲社会发展B.思想解放促使宗教改革兴起C.中国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交会交融A[根据材料“如果中国的历史纪年是真实的,基督教的纪年就是假的,梵蒂冈就是在骗人,欧洲的历史也就是一部谎言的历史”可知,伏尔泰利用中国文化来批判西方天主教,体现了中国文化对欧洲社会的影响,故选A项;伏尔泰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而非宗教改革代表人物,排除B项;中国科技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文明开始交融,排除D项。]11.据统计,在16—20世纪,6000多万欧洲移民在美洲、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了殖民地;1820—1980年,3700万欧洲移民后裔在美国建立了家园;16—19世纪,奴隶贸易将1200万非洲人运到了美洲。由此可知()A.人口迁移,促成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B.世界经济中心发生转移C.人口和族群变化推动文化多元化发展D.欧洲移民分布范围广泛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16—20世纪,人口跨洲流动,推动人口迁入地多元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A项;16—20世纪,世界经济中心一直在欧洲,排除B项;奴隶贸易指非洲黑人被迫迁入美洲,与欧洲移民无关,排除D项。]12.1836—1837年英国增加了近千英里铁路;1843年英国铁路里程达到了2000英里,1848年达到了5000英里。1850年,英国干线铁路网基本形成。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运输革命引领工业革命B.城市化的进程开始加速C.动力革命促进交通发展D.工业污染问题日益严重C[材料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干线网发展迅速,这主要和当时火车的大量使用有关,体现动力革命促进交通发展,故选C项;是工业革命催生了运输革命,而非运输革命引领工业革命,排除A项;材料的重点是铁路干线网的快速形成,与城市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铁路干线网的发展,并未体现工业污染问题,排除D项。]13.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英国主导的“亚洲三角贸易”。“亚洲三角贸易”的影响是()A.促进了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B.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得以确立C.英国加强对亚洲市场控制掠夺D.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C[通过“亚洲三角贸易”,中国的大量手工业品进入英国,而白银最终也流入英国,由此可知“亚洲三角贸易”加强了英国对亚洲市场的控制和掠夺,故选C项;英国的资本原始积累是在殖民扩张时代,到19世纪英国已经度过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排除A项;18世纪英国殖民霸主地位确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条件,排除D项。]14.从1819年新加坡开埠起,就有来自马来西亚、中国、印度等邻近国家的移民进入,新加坡多种族社会开始逐渐形成。这表明新加坡()A.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B.缺乏自身特色的主流文化C.地处马六甲海峡位置优越D.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加坡是一个移民国家,逐渐形成多种族社会,说明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故选A项;新加坡虽是移民国家,文化多元,但也有自身特色的文化,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新加坡是多元文化的国家,与地理位置无关,排除C项;新加坡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与材料“从1819年新加坡开埠起”不符,排除D项。]15.20世纪初,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有取名为“孔子”的中国大袍式系列;中国民国早期设计的中山装兼具中西服饰的特点。这反映出()A.文明交流的被动性特征B.文化传承具有多样性C.文化发展的同质化趋势D.中西文化的相互影响D[法国设计师设计的衣服取名“孔子”并且是中国样式,民国的中山装体现出中西合璧的特色,反映出中西文化互相影响,故选D项;这种文化上的交流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并非文化传承,排除B项;文化交流互相吸收和影响,但并没有同质化,排除C项。]16.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中国,利用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此类行为()A.标志着中国近代金融业形成B.带有明显的殖民侵略色彩C.推动了中国信用体系的建立D.促进了中英两国关系改善B[根据材料“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服务,特别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买土特产”可以看出,此类行为有助于英国在中国倾销商品,是英国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一种方式,带有明显的殖民侵略色彩,故选B项;“丽如银行”进入中国并未带来中国金融业的根本性变化,中国近代金融业还未形成,排除A项;丽如银行的行为有利于英国在中国倾销商品,与中国信用体系的建立无关,排除C项;丽如银行的行为损害了中国利益,不可能改善中英关系,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7.(2021·天津河东区模拟)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欧亚大陆从一个地区和另一地区之间贩运商品,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和香精。到18世纪末,这种有限的奢侈品贸易由于新的、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跨大西洋贸易的规模尤为如此,因为美洲种植园为供应欧洲,先生产了大量烟草和蔗糖,以后又生产了大量咖啡、棉花及其他商品。他们还必须输入劳动力,从而导致了繁荣一时的三角贸易:欧洲的朗姆酒、布匹、枪炮及其他金属产品运到非洲,非洲的奴隶运到美洲,美洲的蔗糖、烟草和金银运到欧洲。——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经济类的甘蔗等。——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从1500年以前到18世纪末世界贸易呈现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6世纪以来物种交流的特点。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视角分析世界贸易新变化的影响。(7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大宗生活必需品交易的扩大而转变为大规模贸易”可得贸易商品由有限的奢侈品到生活必需品;结合材料一的大西洋贸易和材料二的物种交流可得出路线由亚欧大陆发展为全球贸易网;根据所学早期殖民扩张知识可得出贸易方式从以和平方式为主向以殖民侵略掠夺为主转变。第二小问,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作物的种类、传播的方向等可概括为种类多,以食物为主,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各州;双向交流,既有美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第二小问,结合材料一、二,从国际视角即从整体上分析贸易变化的影响,可以从加强各大洲联系、促进了交流、促进了世界市场形成、促进贸易格局变化等,得出密切了世界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国际社会的交流。[答案](1)新变化:贸易商品由有限的奢侈品到生活必需品;贸易路线由亚欧大陆发展为全球贸易网;贸易方式从以和平方式为主向以殖民侵略掠夺为主转变。(6分)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2分)(2)特点:种类多,以食物为主;范围广,涉及欧亚非美各州;双向交流,既有美洲物种的外传,也有其他地区物种在美洲的推广。(4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密切了世界联系,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国际社会的交流(文化、物种交流等)。(3分)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17世纪中期英国人喝茶仿效中国人的做法,冲的很淡;人们饮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所谓的药效。富于特色的英式下午茶产生于18世纪50年代。“那些贵妇们轮流提供午后茶和咖啡”。就全世界范围而言,午后茶成为一种隆重而固定的礼仪,应该归功于英国贝德福特公爵夫人安妮(1788—1861)。当时人们食用丰盛的早餐和没有仆人照料的简单的午餐,直到晚上八点才开始使用正式的晚餐,晚餐后在会客室饮茶,按照他们的饮茶习惯增加了牛奶和糖。19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普及起来,普通人也开始在午后饮茶。——摘编自施茜《从中国功夫茶到英式下午茶——宜兴紫砂壶在欧洲的传播与流变》材料二16世纪开始,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推动了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也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要商品。进入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19世纪末印度已实现揉茶、切茶、焙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