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地质地貌考情概览:解读近年命题思路和内容要求,统计真题考查情况。2024年真题研析:分析命题特点,探寻常考要点,真题分类精讲。近年真题精选:分类精选近年真题,把握命题趋势。知识速记:归纳串联解题必备知识,总结易错易混点。名校模拟探源:精选适量名校模拟题,发掘高考命题之源。考向考查统计命题解读考向一内力作用与地貌2024·广西卷,7~8题,地层的形成和演变2024·广东卷,19题,地质构造(背斜与向斜)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图片的阅读和综合分析能力,重点考查外力作用地貌的类型和地貌的形成过程。山地的形成及内外力作用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相结合考查相对比较多。要牢牢掌握地貌的基础知识点,尤其是地貌的成因、形成过程、不同地貌带来的影响。考向二外力作用与地貌2024·甘肃卷,12~14题,冰川地貌2024·安徽卷,19题,河流的堆积与侵蚀地貌2024·黑吉辽卷,18题,乌波卢岛地貌的演变2024·广东卷,11~12题,喀斯特地貌2024·福建卷,18题,海岸地貌(侵蚀与堆积)2024·安徽卷,7~8题,风力沉积与古地理环境的变化2024·湖南卷,12~14题,外力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2024·甘肃卷,15~16题,班克斯半岛地貌形成过程2024·浙江卷(1月),20~21题,河流阶地的形成考向三岩石圈物质循环2024·北京卷,9~10题,三大类岩石形成先后命题分析2024年高考地理,地质、地貌部分侧重考查外力作用及相关地貌的知识点。如甘肃卷,12~14题,冰川地貌;安徽卷,19题,河流的堆积与侵蚀地貌;黑吉辽卷,18题,乌波卢岛地貌的演变;广东卷,11~12题,喀斯特地貌;福建卷,18题,海岸地貌(侵蚀与堆积);安徽卷,7~8题,风力沉积与古地理环境的变化;湖南卷,12~14题,外力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甘肃卷,15~16题,班克斯半岛地貌形成过程;浙江卷(1月),20~21题,河流阶地的形成;等等。内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物质循环方面也有所考查,如广西卷,7~8题,地层的形成和演变;广东卷,19题,地质构造(背斜与向斜);北京卷,9~10题,三大类岩石形成先后。如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图表资料及热点区域为背景,考查相关地质地貌的特点、成因及影响,对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试题精讲考向一内力作用与地貌(2024·高考·广西卷)分布于皖南地区的上溪群地层,其岩石是砂岩受侵入岩浆高温的影响,在固态下发生弱重结晶形成的,保留了原岩的部分结构。早期研究认为该地层是元古宙古老大陆的一部分;后来有地质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为认识该地层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证据。下图为地质年代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上溪群地层岩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A.沉积作用—变质作用—成岩作用 B.成岩作用—变质作用—沉积作用C.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 D.变质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2.根据所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推测上溪群地层区()A.属于太古宙时期形成的古老大陆 B.由寒武纪早期板块碰撞隆升而成C.属于元古宙时期形成的古老大陆 D.由古生代中晚期板块碰撞隆升而成【答案】1.C2.D【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其岩石是砂岩受侵入岩浆高温的影响,在固态下发生弱重结晶形成的,保留了原岩的部分结构。”可知,上溪群地层岩石先是砂砾沉积,形成沉积物,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然后岩浆侵入,发生变质作用形成该岩石,其形成过程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变质作用,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根据材料信息“后来有地质学者在该地层中发现了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可知,上溪群地层区中有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说明其在寒武—奥陶纪为海洋环境,推测古生代中晚期板块碰撞隆升地层出露形成陆地,D正确;太古宙、元古宙、寒武纪早期均早于奥陶纪,演化为陆地环境不会有寒武—奥陶纪的水母等海洋古生物化石,ABC错误。所以选D。3.(2024·高考·广东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当气温下降,湿度上升时,硫硝钠会吸水形成芒硝,使得裂隙中的容积增大;当气温上升,湿度下降时,芒硝会脱水产生反硝化。该过程涉及主要化学方程式为:Na2SO4+10H20⇌Na2SO4·10H2O。四川仁寿县牛角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岩石表层紫色砂岩以及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裂缝中均发现了硫酸钠。下左图示意仁寿牛角寨地质剖面图;右图示意2021年8月份每天等时平均温度、平均湿度对比。(1)说明甲、乙两区域的地质构造及地层年代特征,并据此判断甲、乙哪个区域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2)根据硝化与反硝化的条件,说明I、II、Ⅲ阶段硫酸钠的分别变化。(3)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分析裂缝中硫酸钠对雕刻石像(牛角寨大佛)的影响。【答案】(1)甲区域为构造沉降区,易接受沉积;主要为白垩纪和第四纪地层,年代较新;乙区域为构造拾升区,背斜顶部,易受剥蚀;仅有侏罗纪地层,缺失侏罗纪之后的地层,年代较老。乙区域遭受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烈。(2)时段I: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时段Ⅱ:前期(约6:00-11:00),气温持续上升(至最高),相对湿度持续减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脱水生成无水硫酸钠;后期(约11:00-17:00),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时段Ⅲ: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3)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侯区,气温和湿度变化较为明显;硫酸钠易发生水合或脱水反应,体积胀、缩反复交替发生;长期作用下,导致裂隙不断扩大,对石刻雕像表层岩体产生风化作用,破坏完整性。【解析】(1)读图可知,甲区域位于断层下降的一侧,为构造沉降区,地势低洼,易接受沉积;主要为白垩纪和第四纪地层,相较于侏罗纪地层,年代较新;乙区域为断层上升的一侧,为构造拾升区,且位于背斜顶部,岩层较破碎,易受外力剥蚀;乙区域仅有侏罗纪地层,缺失侏罗纪之后的地层,年代相对较老。综上所述,乙区域遭受的地表剥蚀作用更强烈。(2)读图可知,在时段I,由于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上升,满足硫酸钠吸水形成芒硝的条件,所以硫酸钠会吸水形成芒硝,利于芒硝生成;在时段Ⅱ,前期(约6:00-11:00),气温持续上升(至最高),相对湿度持续减小(至最低),利于芒硝脱水反硝化,生成无水硫酸钠;后期(约11:00-17:00),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利于芒硝生成。阶段Ⅲ:气温持续下降,相对湿度持续增大,使硫酸钠吸水形成芒硝,硫酸钠减少,利于芒硝生成。(3)根据材料可知,四川仁寿县牛角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气温和湿度变化较为明显;夏季当地降水多,进入雨季,平均湿度较大,硫酸钠易吸水形成芒硝,体积强烈膨胀,裂隙撑大:冬季时降水较少,进入旱季,平均温度较低,但昼夜温差较大,引起的相对湿度变化大,反复发生硝化和反硝化,硫酸钠易发生水合或脱水反应,体积胀、缩反复交替发生;频繁膨胀与收缩,导致雕刻石像裂隙增多、增大,对石刻雕像表层岩体产生风化作用,破坏完整性。知识速记知识点01内力作用与地貌考向二外力作用与地貌(2024·高考·甘肃卷)科考队考察某冰川时,发现一块巨石覆于小块冰体上。巨石整体颜色偏浅,质地均匀,棱角分明,无纹理和层理,矿物晶体清晰可辨。下图示意该现象场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覆于小块冰体上的巨石为(
)A.玄武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石灰岩2.图中覆于小块冰体上的巨石来自(
)A.侧坡上部,岩体风化后崩落 B.冰川上游,冰川搬运后堆积C.冰川基底,冰川发育时顶出 D.冰川内部,冰川融化后出露3.开展该区域过去30年冰川面积变化研究的最佳方法为(
)A.实地调查 B.仪器监测 C.遥感解译 D.数据模拟【答案】1.C2.A3.C【解析】1.据材料“巨石颜色偏浅,质地均匀,棱角分明,无纹理和层理,矿物晶体清晰可辨”可知,该巨石属于花岗岩,C正确;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颜色较深;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有片理结构,且不可见矿物结晶;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有层理结构,ABD错误。故选C。2.读图可知,该巨石覆盖于小块冰体上,属于外来的岩体,应位于侧坡上部,受风化作用,花岗岩岩体风化崩落于此,A正确;冰川搬运后堆积形成冰碛物,不应该是独立的,B错误;冰川发育一般在岩层之上,不会使基底岩层出露,C错误;若位于冰川内部,会受到冰川侵蚀作用,不会棱角分明,D错误。故选A。3.实地调查消耗时间长,人工成本高;仪器连续监测30年,性能稳定性难以保障,监测数据不一定准确;数据模拟的数据来源、准确性难以保障,这些都不是最佳方法,ABD错误;利用遥感可以快速,及时获取冰川面积数据,对比30年前、现在的遥感图片,进行解译,是最佳方法,C正确。故选C。4.(2024·高考·安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南美洲的卡西基亚雷河(以下简称“卡河”)是奥里诺科河(以下简称“奥河”)上游的一条汊河,经内格罗河流入亚马孙河(如图)。奥河在分汊口附近堆积有大量沉积物。自分汊口向下游方向,相比较而言,奥河河道宽而浅,卡河河道窄而深,卡河河床纵剖面坡度明显大于奥河。目前该分汊口上游约四分之一的来水流入到卡河,专家预测卡河未来将成为主要河道。(1)说明分汊口处堆积体的形成过程。(2)分析卡河未来可能成为主要河道的原因。(3)如果分汊口上游来水完全流入卡河,分析其对内格罗河流域自然环境的影响。【答案】(1)分汊口处奥河上游来水水量大,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的泥沙,在分汊口处受分水岭地形影响,水流速度减慢,泥沙沉积,形成堆积体。(2)卡河河道深而窄,河床纵剖面坡度大,河流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强,易袭夺奥河上游;分汊口处奥河下游河道宽而浅,水流速度较慢,泥沙沉积,河床变高,分汊口堆积体也会不断变大,使得奥河河水下泄受阻,从而导致流入卡河的水量增加;随着卡河水量变大,侵蚀能力变强,河道会加深变宽,成为主要河道。(3)如果分汊口上游来水完全流入卡河,则卡河水量增加,卡河注入内格罗河,这使得内格罗河河流水量增加,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提高,流域内水文特征发生变化,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发育,水域面积增加,陆域面积减小,塑造新的地表形态;随着水文和地貌的发展变化,气候也会变得更加湿润,洪涝灾害也可能增加;水生生物增加,植被和土壤也会相应变化,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统一演化。【解析】(1)堆积体的形成需要有泥沙来源以及泥沙能够沉积。由图文材料可推测,分汊口处奥河上游来水水量大,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的泥沙,为堆积体形成提供泥沙来源;在分汊口处受分水岭地形影响,水流受阻,速度减慢,其搬运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堆积体。(2)由材料可知,卡河河道深而窄,河床纵剖面坡度大,分汊口上游约四分之一的来水流入卡河,由此可推测,卡河流速快,溯源侵蚀能力强,易袭夺奥河上游,成为主要河道;材料提到,分汊口处奥河下游河道宽而浅,可推测其水流速度较慢,泥沙容易沉积,泥沙沉积使得河床变高,分汊口堆积体也会不断变大,使得奥河河水向下游排水受阻,从而导致流入卡河的水量增加;综上分析,随着卡河水量变大,流水的下切侵蚀和侧蚀会变强,河道会加深变宽,从而成为主要河道。(3)自然环境要素包括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岩石等要素,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会统一演化。如果分汊口上游来水完全流入卡河,则卡河水量增加,卡河注入内格罗河,这使得内格罗河河流水量增加,流速变快,侵蚀搬运能力提高,流域内河流水文特征先发生变化,随之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发育,地貌发生变化;河流水量增大会导致水域面积增加,陆域面积减小,从而塑造新的地表形态;随着水文和地貌的发展变化,气候也会变得更加湿润,河流下游地势低平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加;水面扩大,水生生物增加,流域内植被和土壤也会相应变化,最终导致自然环境统一演化知识速记知识点02外力作用与地貌考向三岩石圈物质循环(2024·高考·北京卷)如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素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A.①岩石晚于安山岩形成 B.②处谷地形成受向斜影响C.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 D.断层在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2.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A.①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 B.②处石灰岩中有被子植物化石C.③岩石中可以发掘出恐龙化石 D.④岩石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答案】1.C2.A【解析】1.由图可知,①岩石所在岩层为石灰岩,其上覆岩层包括泥岩、砂岩等沉积岩,而安山岩位于侵蚀面之上的地表,故可推测①岩石早于安山岩形成,①错误;②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B错误;③岩石为花岗岩,且被断层错断,说明花岗岩早于断层形成,断层线两侧侵蚀面连续,说明断层发生之后地表受侵蚀形成了侵蚀面,故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C正确;断层两侧石灰岩、泥岩、砂岩等沉积岩层均倾斜,说明岩层受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局部岩层断裂错开形成了断层,且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是水平挤压形成的,故断层是在挤压作用下形成,D错误。故选C。2.由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生长于古生代温暖的海水中,①岩石为石灰岩,故A正确;②处石灰岩与①岩石是同一地质年代,为古生代,而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B错误;③岩石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不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中才可能发现化石,C错误;④岩石所在岩层位于①岩石所在岩层之下,新生代处于古生代之后,故④岩石不可能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D错误。故选A。知识速记知识点03岩石圈物质循环(2024·甘肃·高考真题)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图4示意该区域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班克斯半岛的形成过程是(
)A.洋流侵蚀海岸线凹向陆地 B.海岸差异侵蚀残留的山地C.构造抬升使浅海成为陆地 D.冲积平原扩张与岛屿相连2.坎特伯雷平原典型土壤剖面下部有明显的(
)A.灰化层 B.钙积层 C.铁铝层 D.黏化层【答案】1.B2.B【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班克斯半岛地势起伏较大,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且有多个峡湾分布,是海岸地区遭受差异侵蚀之后,残留山地形成的,B正确;该地洋流为西南流向东北,洋流侵蚀应导致西南侧凹陷,A错误;构造抬升不会形成海岸线曲折的峡湾地貌,C错误;冲积平原扩张与岛屿相连,是岛屿与陆地相连的原因,不是半岛的形成过程,D错误。所以选B。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降水较少,土壤淋溶作用较弱,为季节性淋溶,易溶性盐类大部分淋失,而硅铝铁等基本上不发生移动,而钙则成为化学迁移中标志元素,形成钙积层,B正确;灰化土是寒温带针叶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的北部,东西呈连续带状,南半球仅见于山地垂直带中,A错误;铁铝层是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土体中的铝硅酸盐矿物受到强烈分解,盐基不断淋失,而氧化铁、铝在土壤中残留和聚集所形成的土壤,C错误;黏化层是指由黏粒淋移淀积或就地黏化形成的黏粒富集层,该地降水较少,淋溶作用较弱,不会形成黏化层,D错误。所以选B。(2024·湖南·高考真题)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关于甲、乙两时期谷底品尼松的生长状态和影响其生长的外力作用,推断正确的是(
)A.甲时期生长较慢沉积为主 B.甲时期生长较快侵蚀为主C.乙时期生长较快沉积为主 D.乙时期生长较慢侵蚀为主4.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
)A.常受干热风影响 B.土壤养分流失 C.曾被沉积物掩埋 D.遭受低温冻害5.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
)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 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 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答案】3.A4.C5.D【解析】3.由图可知,甲时期年轮增长距平值小于0,说明甲时期,年轮增长缓慢,可推出品尼松生长缓慢;乙时期年轮增长距平值大于0,说明乙时期,年轮增长较快,可推出品尼松生长较快;BD错误;由图中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可知,甲时期沉积层Ⅱ增厚,说明沉积为主,A正确;乙时期出现了冲沟,说明以侵蚀为主,C错误。故选A。4.由图可知,谷底冲沟附近分布大量的沉积物Ⅱ,在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中下半部原有枝条容易被沉积物掩埋,被掩埋后,原有枝条枯落,进入沉积物,沉积物受侵蚀而出现冲沟,C正确;受干热风影响、土壤养分流失、遭受低温冻害,会影响品尼松树整体的生长速度和生长状态,可能造成品尼松树干枯死亡,而不是仅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ABD错误。故选C。5.由图可知,乙时期谷底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大于0,谷坡与其相反,说明谷坡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小于0,可推测谷坡品尼松生长较慢;结合图中乙时期出现冲沟以及材料中提到1905年后降水增多,可推测谷坡受流水侵蚀加剧,导致谷坡上品尼松根部沉积物受侵蚀,导致根系裸露,不利于品尼松从土壤中获取水分和养分,影响了其生长,D正确;若考虑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则AB项均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品尼松生长较快,AB错误;谷坡地势较高,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主要影响谷底植被生长,谷坡植被受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D。(2024·安徽·高考真题)地层沉积物的组成及粒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古地理环境的变化。陕西榆林横山区地处沙漠—黄土过渡带(如图1)。图2为横山区某地沉积地层剖面示意。该剖面厚度为17.55m,地层沉积连续,层位清晰。研究发现,该剖面古风成沙层平均粒径较大,沙质黄土层次之,沙质古土壤层最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推测该剖面古风成沙层沉积物的搬运动力主要是(
)A.高空西风气流 B.东北信风 C.东亚冬季风 D.东亚夏季风7.在a1到c1地层沉积期间,总体上该地区(
)A.气候由暖湿趋于冷干 B.过渡带先向西北移动,再向东南移动C.沙尘暴频次先减少后增加 D.沙漠先向东南扩张,再向西北收缩【答案】6.C7.D【解析】6.结合所学知识,结合图文材料可知,高空西风气流对地面沙层沉积影响较小,A错误;该区域属于我国西北地区,我国大部分属于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不受东北信风的影响,B错误;图中显示沙漠-黄土过度地带西北线长于东南线,证明西北沙层沉积范围更大更广,风主要来自西北方向,向东南方向逐渐减弱,结合我国季风特点,该陪面层古风沙层沉积物搬运动力主要是东亚的冬季风,而不是夏季风,C正确,D错误。答案选择C。7.结合所学知识,阅读图文材料可知,a1到c1地层沉积期间,b1占比最大,属于古风成沙,平均粒径较大,则该时期风力最大,气候相对干燥;a2时期为沙质黄土,粒径次之,风力较小,气候较为湿润;c1为沙质古土壤,粒径最小,也就是风力最小,气候最为湿润,因此总体上为冷干趋于暖湿,A错误;结合上题,同时可推测,受西北风影响,风力由大减小,沙尘暴次数由多减少,C错误;其过渡地带应先向东南移动再向西北移动,B错误;最终也导致沙漠先向东南扩张,后向西北收缩,D正确。答案选择D。(2024·广东·高考真题)发育于云南省临沧市某处半山腰的硝洞是一个石灰岩溶洞,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其表层有约2m厚的文化层(含有古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左图为硝洞剖面示意图;右图为自洞内望向洞口方向的景观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
)①化学溶蚀
②重力崩塌
③冰川刨蚀
④风力吹蚀
⑤流水侵蚀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③④⑤9.可推断,该溶洞内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主要源自(
)A.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 B.人类活动遗留的堆填物C.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 D.地质时期的流水搬运物【答案】8.B9.D【解析】8.溶洞是流水溶蚀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形成的地下喀斯特地貌。该溶洞是受流水侵蚀、化学溶蚀可溶性石灰岩形成的,洞内有较厚的夹杂石灰岩砾石块的粉砂质黏土沉积物,故流水侵蚀、化学溶蚀石灰岩,重力崩塌形成洞穴,故参与该溶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包括化学溶蚀、重力崩塌、流水侵蚀,①②⑤正确,与风力、冰川作用关系不大,③④错误,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9.石灰岩属于浅海沉积,地质时期随地壳的抬升运动,石灰岩沉积处被抬升形成陆地;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形成溶洞,地下河流经中低山区,可能挟带砾石、砂和黏土等不同粒级的碎屑沉积物,这些物质随水流进入溶洞,并在洞内沉积下来,形成粉砂质黏土沉积物,D正确;洞顶的滴水化学淀积物、洞内石灰岩崩塌堆积物的主要成分应该是石灰岩块,而不是粉砂质黏土,AC错误;据材料可知,人类活动遗留物的沉积层在粉砂质黏土沉积物之上,B错误。故选D。(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完成下面小题。10.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
)A.T1抬升速率最大 B.T2抬升幅度最大C.T3下沉速率最小 D.T4下沉幅度最小11.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
)A.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 B.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C.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 D.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答案】10.A11.D【解析】10.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A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BCD错误。故选A。1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阶地没有沉积物,可能是其形成之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沉积物被侵蚀掉,D正确;曲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应形成沉积物,A错误;阶地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这是每一个阶地形成共同具有的现象,不是T2具有不同结构的原因,B错误;风力侵蚀搬运能力较弱,不会侵蚀搬运砂砾层,C错误。故选D。(2023·全国乙·高考真题)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
)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 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13.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
)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 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 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14.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
)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 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 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答案】12.A13.A14.C【解析】12.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山脉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受板块挤压影响,山脉高度会持续升高,A正确,C错误;从材料信息中为获取该山脉有火山持续喷发的相关信息,B错误;岩浆侵入不会对地表形态产生直接影响,D错误。所以选A。13.根据该山脉的纬度范围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西风挟带的来自海洋的水汽在西坡地形抬升影响下易形成降水,山脉西坡的侵蚀作用比东坡更强烈,如果不考虑内力作用,西坡遭受强烈侵蚀后,山脊线会向东移动,A正确,B错误;东坡为盛行西风背风坡,降水较少,侵蚀作用较弱,CD错误。所以选A。14.地貌的演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力使该地山脉持续隆升,地表起伏增大,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增强。根据材料可知,目前山脉高度持续增加,说明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而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山体升高,高差增大,对盛行西风的阻挡加强,降水增多,流水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趋于平衡,使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故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023·海南·高考真题)冰川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一种重要外力作用,常形成不同类型的冰川地貌。科研人员通过对典型冰川地貌的研究,可判断冰川的规模、运动方向及古气候环境。图中的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依据所学地理知识,判断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16.通过对羊背石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
)A.古冰川发育的厚度 B.古冰川运动的方向C.古冰川作用的规模 D.古冰川形成的时间【答案】15.A16.B【解析】15.羊背石是典型的冰川侵蚀地貌景观,冰川地貌主要分布于有冰川分布的地区,我国青藏高原海拔高,有大量冰川分布,而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均基本没有冰川分布。因此该地貌景观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羊背石由于冰川侵蚀作用方式不同,迎冰面和背冰面坡度不同,因此可以根据羊背石坡度判断哪一侧是迎冰面,哪一侧是背冰面,从而判断古冰川运动的方向,B正确;羊背石并不能反映古冰川发育的厚度、古冰川作用的规模和古冰川形成的时间,ACD错误。故选B。17.(2024·黑吉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乌波卢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向印度洋板块俯冲带。第四纪以来,岩浆沿西北—东南向断裂间歇性喷出,形成多期火山岩。其中,Q1火山岩抗蚀能力较弱,Q2、Q4火山岩垂直节理和裂缝发育。各期火山岩表面土层厚度分别约为900cm、90cm、35cm。岛屿西部局部地方Q1火山岩出露,构成高岗。岛屿年平均降水量超过3000mm,但水资源较贫乏,其分布受岩性和地貌影响较大。图7示意乌波卢岛地形及不同时期火山岩空间分布。(1)说明乌波卢岛脊线的形成过程。(2)从岩性和地貌角度,分析乌波卢岛地表水资源东部多于西部的原因。(3)简析乌波卢岛西部Q1火山岩高岗形成的原因,并推断外力作用下其地形的演化。【答案】(1)岩浆沿西北—东南向断裂间歇性喷出,形成东北、西南较低,中间较高的地形;东北、西南断裂发育,外力作用较强,地势降低,形成中间脊线。(2)西部以Q4火山岩为主,垂直节理和裂缝发育,地表水易下渗;东部以Q1、Q2火山岩为主,垂直节理和裂缝较少,地表水不易下渗;Q1火山岩抗侵蚀能力较弱,易被侵蚀形成洼地,利于储水。(3)Q1时期岩浆喷出形成火山岩,经外力长时间的风化、侵蚀等大部分Q1火山岩已消失,只有部分表层Q1火山岩保留;后期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岩覆盖了Q1时期的火山岩,Q1火山岩上覆土层较厚,植被覆盖率较高,周围火山岩被侵蚀掉,Q1时期保留的表层火山岩出露形成高岗。高岗面积减少,海拔变低,坡度变缓;进一步被侵蚀可能形成沟谷或洼地。【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第四纪以来,岩浆沿西北—东南向断裂间歇性喷出,形成多期火山岩。”可知,该地岩浆沿西北—东南向断裂间歇性喷出,在该地形成东北、西南较低,中间较高的地形;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东北、西南断裂发育,且毗邻海洋,受海浪等外力作用侵蚀较强,地势降低,中间地势较高,脊线形成。(2)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该岛屿西部以Q4火山岩为主,Q4火山岩垂直节理和裂缝发育,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较少;该岛屿东部以Q1、Q2火山岩为主,垂直节理和裂缝较少,地表水不易下渗,地表水量较多;岛屿东部Q1火山岩分布面积较大,Q1火山岩抗侵蚀能力较差,在外力作用侵蚀下,容易形成洼地,洼地汇水,地表水量较多。(3)根据图示和题干信息可知,乌波卢岛西部高岗是Q1火山岩形成的,在地质史上,Q1时期岩浆喷发,地表形成喷出型岩浆岩,经过漫长的风化、侵蚀等作用,大部分Q1火山岩被侵蚀掉,只有局部地方残留Q1火山岩;后期Q2、Q4火山岩形成时期,新的喷出型岩浆岩将残留Q1火山岩覆盖,因为残留Q1火山岩土层较厚,同等外力作用侵蚀下,残留Q1火山岩上覆的土层出露之后,植被发育,减少外力作用侵蚀,导致残留的Q1火山岩留存下来,周围新形成的火山岩被侵蚀掉,形成顶平身陡的高岗。高岗为Q1火山岩,抗侵蚀能力较弱,在外力作用侵蚀下,高岗面积减小,海拔降低,高岗的坡度变缓;进一步遭受侵蚀,Q1火山岩被侵蚀掉,可能形成沟谷或者洼地。18.(2024·福建·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西班牙南部部分地区的海浪分布。西班牙南部某地有甲乙两个海岸,R河从甲海岸注入地中海。2004年,当地政府在R河上游19km处修建了水坝。R河全段落差较大。为了抵御海岸侵蚀,当地政府实施了两个工程措施方案:①从乙海岸堆积引沙回甲海岸,②从水坝冲淤调沙。(1)甲海岸靠近R河入海口,泥沙沉积量却比乙地少,试分析其原因。(2)判断水坝运行前后,冬季甲海岸侵蚀情况的差别,并说明理由。(3)从泥沙颗粒粗细的角度,谈谈方案②的效果优于方案①的原因。【答案】(1)甲海岸浪高更大,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甲海岸平直,沉积环境差;乙海岸为海湾构造,利于泥沙沉积。(2)水坝运行后,甲海岸侵蚀作用加强。理由:水坝建立后,下游泥沙搬运能力下降;甲处泥沙沉积减少,海水倒灌加强,海岸侵蚀作用加强。(3)乙处海浪较小,泥沙颗粒较小,而甲处海浪作用强烈,侵蚀作用显著,颗粒较小的沉积物难以抵御侵蚀,①方案效果不明显;水坝从上游冲淤调沙,其沉积物颗粒相对较大,且大小颗粒都有沉积,R河距离甲处近,其大小不同的沉积物易在甲处堆积,对海浪的侵蚀抵御效果比①方案更好。【解析】(1)从图中浪高图可以看到,甲海岸“大浪”较多,浪高更大,整体侵蚀作用强,沉积作用弱;同时甲海岸形态更为平直,海水在此处难以大规模沉积,其沉积环境差;从图中来看,乙海岸“小浪”较多,浪高较小,沉积作用较强,乙海岸为海湾构造,此处海水流动性更慢,利于泥沙沉积。(2)水坝建立后,水库可拦截泥沙,同时调节径流,使得下游泥沙搬运能力下降,运输至下游的泥沙减少;而甲处泥沙沉积减少,且海岸平直,径流减少,海水倒灌加强,故水坝运行后,甲海岸侵蚀作用加强。(3)本题要求从泥沙颗粒粗细的角度回答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处为海湾构造,海水流动性较差,海浪相对较小,故其泥沙颗粒较小,而甲处海岸平直,海浪作用强烈,侵蚀作用显著,颗粒较小的沉积物难以抵御侵蚀,故①方案效果不明显;水坝从上游冲淤调沙,可将上游地区的沉积物搬运至下游地区,由于是上游地区的沉积物,其沉积物颗粒相对较大,且大小颗粒都有沉积,冲淤调沙可搬运泥沙至河口附近,R河距离甲处近,其大小不同的沉积物易在甲处堆积,对海浪的侵蚀抵御效果比①方案更好。19.(2023·广东·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答案】(1)布赫特山以西地区细粒碎屑物质丰富;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叠加山丘北侧局地地形影响,有利于沙丘发育和存续。(2)含水层较厚的原因:此区域为向斜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德南隆起是背斜构造,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地下水通过河道南侧断层处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3)影响:造成地下水水位抬升。理由:该段硬化河道减少了出山口区河水下渗,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解析】(1)沙丘发育原因类问题需要从沙丘的沙源、动力因素、阻挡因素三方面考虑。结合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可以看出,布赫特山以西地区冲积平原广布,细粒碎屑物质丰富,提供沙源;该地处于盛行西风带,受盛行西风搬运,形成风沙流;最后受西北-东南走向的布赫特山脉阻挡,风力携带沉积物过程中不断减速堆积在山前。(2)结合材料要求从地质构造角度进行分析。含水层较厚的原因与该位置的向斜地质构造相关,向下凹陷的1构造利于冲洪积物堆积;加上周围的断层加剧凹陷,进一步增加冲洪积物堆积厚度,地下水淤积导致含水层明显增厚。地下水在河道以南溢出的原因与该位置的背斜地质构造相关,德南隆起是背斜构造,向上凸起的背斜可以阻挡地下水水平运动,抬升地下水位,当地下水运动至地河道南侧断层处通过断层形成的通道溢出地表。(3)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主要从下渗作用的变化角度分析。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使得该段河流下渗量减少,加大了向下游的径流量;下游河流水量增大,下游河段下渗量增大,导致地下水水位抬升一、单选题(2024·山东淄博·三模)丹霞地貌是在红色沉积地层的基础上侵蚀形成的地貌。陕北丹霞地貌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如多发育在风成红色地层、有黄土覆盖等,其形成过程及景观如下表、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地质年代早白垩纪晚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第四纪地质事件堆积形成红色地层发育丹霞地貌及多级河流阶地先黄土层覆盖,后丹霞地貌出露1.陕北红色地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是(
)A.砂岩 B.页岩 C.石灰岩 D.花岗岩2.早白垩纪—新近纪,陕北构造运动的大背景是(
)A.先持续性抬升,后坳陷 B.先坳陷,后间歇性抬升C.先间歇性抬升,后坳陷 D.先坳陷,后持续性抬升3.图示黄土层下覆面形成及丹霞地貌出露的主要外力作用(
)A.分别为侵蚀、堆积 B.均为堆积 C.分别为堆积、侵蚀 D.均为侵蚀【答案】1.A2.B3.D【解析】1.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丹霞地貌是在红色沉积地层的基础上侵蚀形成的地貌,陕北早白垩纪时期堆积形成红色地层,因此红色底层属沉积岩,主要是砂岩或砾岩,A正确。页岩是由黏土物质硬化形成的微小颗粒易裂碎的岩石,多呈黑色、灰色等,B错误。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D错误。石灰岩由镁石灰岩与碳酸钙复合构成,其质地细密纯白,C错误。故选A。2.砂岩属河湖相沉积,以及根据表格“早白垩纪堆积形成红色地层”可知,这一时期陕北地区发生坳陷。晚白垩纪到新近纪发育了多级河流阶地,可推测这期时期地壳间歇性抬升,因此早白垩纪—新近纪,陕北构造运动的大背景是先坳陷,后间歇性抬升,ACD错误,B正确。故选B。3.白垩纪时期在陕北形成了大型风成红色砂岩堆积地层,随着地壳抬升,流水侵蚀砂岩形成众多沟谷。之后在第四纪,陕北被黄土所覆盖,砂岩侵蚀地貌发育受到限制。直到陕北地区缓慢抬升,地表水对黄土冲刷,在沟谷处被流水剥蚀,丹霞地貌出露。因此黄土层下覆面的形成及丹霞地貌出露的主要外力作用均是侵蚀,ABC错误,D正确。故选D。(2024·天津·三模)下图为我国新疆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图中B河横剖面为平直河段,专家曾在B河下游淤积的泥沙中发现了恐龙化石,经初步鉴定为白垩纪早期体型较小的跷脚龙留下的足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对该地区的相关分析,最合理的是(
)A.A山所在地区可以修建隧道B.该地有大片的花岗岩存在,可以推断出地质时期变质作用显著C.该地区淋溶作用显著,土壤有机质含量高D.B河流向可能为西南流向东北5.下列关于该区域地质现象或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花岗岩侵入发生S2地层之前 B.B河主要以地下水补给C.该地区地层中可能含有哺乳动物化石 D.K2时期水流速度较K1时期慢【答案】4.D5.D【解析】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A山所在地区地质构造为向斜,易储水,不适合修建隧道,故A错误;花岗岩为侵入岩,属于岩浆活动,有可能会导致岩浆周围岩石发生变质,但不能得出地质时期变质作用显著,故B错误;淋溶作用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且该地区淋溶作用弱,故C错误;B河流东南侧河床陡峭,说明河流向东南侧侵蚀,即河流向东南侧偏转,北半球向右偏,故东南侧为河流右岸,所以河流流向为西南向东北,故D正确,故选D。5.侵入岩一般形成于侵入层之后,根据图示可知,侵入岩有侵入到S2层,故应该在S2层后形成,故A错误;该区为新疆,河流西北面有高山,故河流主要补给应该是高山冰雪融水补给,故B错误;根据信息可知河流地层中的化石形成于白垩纪早期,哺乳动物出现在三叠纪,所以不可能有哺乳动物化石,故C错误;K2时期以粗砂岩为主,K1以砾石为主,砾石颗粒大于粗砂岩,说明K1时期水流速度快,颗粒大的砾石被搬运到此沉积,故D正确。所以选D。(2024·河北保定·二模)鄂西南岩溶区某地含水层和不透水层上下交替分布,水牯洞地下河沿下坪断裂带向东北流动,跨越三个地表河流域,水量较大,并在水牯洞(岩溶竖井)出露地表。水牯洞地下河全程为潜水性质,仅在出口附近具备一定承压性。下图示意水牯洞地下河及其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水牯洞地下河沿下坪断裂带向东北流动,反映出(
)A.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B.不透水层自西南向东北倾斜C.地层界线与断裂带垂直 D.地表水流平行于断裂带流动7.水牯洞地下河在出口附近具备一定承压性的原因可能是(
)A.洞壁崩落物堆积,导致出水口变小 B.地下河溶蚀围岩,导致围岩变薄C.断裂带构造抬升,导致地势抬高 D.毛家河溯源侵蚀,导致河流延长【答案】6.B7.A【解析】6.本题考查区域地形地势特征,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由图可知,水牯洞地下河沿线对应的地面跨越多个地表河流域,必然跨越多个分水岭,地势有起伏,而不是向单一方向倾斜,A错误;水牯洞地下河全程以潜水形式流动,且该地含水层和不透水层上下交替分布,推测水牯洞地下河可能位于某不透水层之上,不透水层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导致水牯洞地下河向东北流动,B正确;地层界线与断裂带没有必然联系,C错误;由图可知,地表多条河流基本垂直于断裂带流动,D错误。故选B。7.本题考查水牯洞地下河在出口附近具备一定承压性的原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洞壁崩落物堆积,填充在出水口,导致水牯洞地下河水从冲沟底部崩坡积块石、巨石中涌出,具备一定承压性,A正确;地下河溶蚀围岩,导致围岩变薄,对水的压力减小,B错误;没有信息表明断裂带抬升,C错误;毛家河的源头位于水牯洞西侧,毛家河溯源侵蚀对水牯洞地下河出口压力影响小,D错误。故选A。(2024·江西·二模)沙粒在搬运、堆积的过程中会在沙丘的内部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斜层理,其斜层理结构因沙丘的流动性不同而差异显著。下图示意稳定风向条件下两种类型沙丘内部斜层理剖面。完成下面小题。8.由图可判断出(
)A.甲沙丘缓坡为背风坡 B.乙沙丘陡坡为迎风坡C.甲沙丘斜层理逆风向倾斜 D.乙沙丘斜层理逆风向凸出9.造成甲、乙沙丘斜层理结构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
)A.甲沙丘风速较小 B.乙沙丘水分含量较高 C.甲沙丘颗粒较大 D.乙沙丘地面起伏较小10.除沙丘以外,还可能形成近似甲沙丘斜层理的地貌是(
)A.河口三角洲 B.石林 C.风蚀谷 D.倒石堆【答案】8.C9.B10.A【解析】8.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沙丘迎风坡较缓,AB错误。甲沙丘斜层理逆风向倾斜,而乙沙丘斜层理顺风向凸出。C正确,D错误。故选C。9.受风力搬运、堆积影响,甲沙丘迎风坡的沙子不断向背风坡堆积,进而形成斜层理,但受沙丘移动影响,斜层理呈多层并行特点;乙沙丘受风力搬运、堆积影响,沙子不断堆积形成斜层理,但沙丘因水分含量较高或受地形阻碍等因素影响,本身较为固定,并不移动,造成斜层理形成同心结构,B正确。结合材料“其斜层理结构因沙丘的流动性不同而差异显著”,甲沙丘风速较小或甲沙丘颗粒较大,则不易流动,沙丘难以形成斜层理呈多层并行特点,AC错。乙沙丘地面起伏较小则有利于沙丘的流动,易形成斜层理呈多层并行特点,与材料不符,D错。故选B。10.在河口地区受流水作用泥沙逐渐沉积,沉积过程中受水流影响往往会形成近似甲沙丘的单向斜层理,其倾斜方向指示了水流的下游方向,故在河口三角洲地区沉积物中可能形成斜层理,A正确。石林多是由密集林立的锥柱状、锥状、塔状石灰岩体组合成的景观;干燥区的短暂暴雨,可将已经强烈风化的地面在短时期内冲刷和侵蚀成很多沟谷,然后,风力继续对这些谷地进行吹蚀,使之加深扩大,逐渐形成外形宽窄不一,底部崎岖不平的谷地,即为风蚀谷;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均难以形成近似甲沙丘斜层理的地貌形态,BCD错误。故选A。(2024·湖南邵阳·三模)恢复效率是指河流某河段的河床泥沙冲淤量(冲淤量=淤积量-侵蚀量)与来沙量之比,用来表示河流中悬移质泥沙在流动过程中恢复的程度。受水土保持工程的不断实施、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以及三峡等干支流水库运行的影响,位于三峡库区下游的荆江河段悬移质输沙量持续降低。下图为荆江段细沙、粗沙恢复效率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以下小题。11.三峡水库运行前后,荆江河段(
)A.运行前,以淤积为主,河床不断淤高 B.运行前,以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C.运行后,以侵蚀为主,河床不断加深 D.运行后,以淤积为主,河床不断淤高12.三峡水库运行后恢复效率绝对值细沙小于粗沙的原因(
)A.河床中细沙占比大,淤积量大 B.河床中细沙占比小,侵蚀量小C.河床中粗沙占比小,侵蚀量小 D.河床中粗沙占比大,淤积量大【答案】11.C12.B【解析】11.三峡水库运行前,细沙、粗沙的恢复效率均接近零,说明河床总体接近冲淤平衡状态,河床变化小,A和B错误;三峡水库运行后,细沙的恢复系数接近0,说明细沙的淤积量与侵蚀量接近平衡状态,对河床影响很小,而粗沙恢复系数为负值,说明该河段粗沙的侵蚀量大于淤积量,河床以侵蚀为主,不断加深,D错误,C正确;故选C。12.三峡水库运行后,河床以侵蚀为主,河床沉积物颗粒粗化,细沙占比小,A错误,粗沙占比大,C错误;但此时的粗沙以被侵蚀为主,D错误;此时河床中细沙淤积量与侵蚀量均很小,且处于冲淤平衡状态,B正确。故选B。(2024·浙江金华·三模)南澳岛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北濒柘林湾,南濒南海。下图为南澳岛略图及其海岸线长度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1976—2021年,南澳岛海岸线长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升降 B.泥沙沉积 C.海岸开发 D.海浪冲击14.该岛渔民在图中P、Q处修建围栏发展渔业,其自然原因有(
)①海湾风浪较小②滩涂面积广③海水清澈无污染④寒暖流交汇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3.C14.A【解析】13.读图可知,1976—2021年,南澳岛海岸线长度在增长,沿岸进行围栏、滩涂开发,使得海岸线加长,C正确;地壳升降不会在短期内影响海岸线变化,A错误;泥沙沉积与海浪冲击不是主要原因,ABD错误。故选C。14.读图可知,P、Q处海岸线凹进陆地,为海湾区域,此处风浪较小,滩涂面积广,有利于围栏发展渔业,①②正确;海水清澈无污染与围栏无关,③错误;该地区无寒暖流交汇,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2024·山东德州·三模)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岩层,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下图示意5.05亿年前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的地质剖面,其中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乙、丙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但丙较乙需要更深的海洋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甲、乙、丙分别为(
)A.石灰岩、页岩、砂岩 B.页岩、石灰岩、砂岩C.石灰岩、砂岩、页岩 D.砂岩、页岩、石灰岩16.该剖面沉积岩中,年龄最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15.D16.A【解析】15.选项三类岩石中,砂岩形成于海滩环境,页岩和石灰岩则形成于浅海环境,石灰岩形成的浅海环境海水相对较深。结合题干材料分析,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应该是砂岩;乙、丙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但丙较乙需要更深的海洋环境,所以乙是页岩,丙是石灰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16.图示岩石都属于沉积岩,一般来说,下部的先沉积,上部的后沉积,图中①位于最上部,最后沉积,年龄最新,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综合题17.(2024·广东·三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三角洲建造取决于海平面上升速率和泥沙堆积速率之间的平衡关系,与河流水文水系特征、流域地貌、河口沉积盆地基底地形等有关。下表反映长江、恒河及珠江建坝前水文水系特征,河口潮差及三角洲开始建造的时间。河流流域面积/km2长度/km年径流量/km3年输沙量/t河口潮差/m三角洲开始建造时间(距今)/万年长江18×10563809534.8×1082.70.8恒河16×105251055010×1083.4~3.81.1珠江4.3×10522143020.8×1080.9~1.60.8(1)简述距今0.8万年前后长江河口海平面上升速率、泥沙沉积速率数量关系的变化(2)试推断珠江三角洲开始建造的时间不晚于其他三角洲的原因。(3)分析恒河年输沙量大于长江年输沙量的原因。【答案】(1)距今0.8万年前,长江河口海平面上升速率大于泥沙沉积速率;距今0.8万年,长江河口海平面上升速率等于泥沙沉积速率;距今0.8万年后,长江河口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2)珠江三角洲河口潮差小,海流动力弱,利于泥沙沉积;河口沉积盆地基底浅,利于泥沙淤积并出露。(3)恒河和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两河落差相当,恒河流程短,长江流程长;长江流程长、流经江汉盆地、洞庭等数个沉积区,年输沙量较少。恒河流程短,泥沙沉积少,年输沙量大。【解析】(1)三角洲为河流挟带泥沙在入海口堆积而成。长江三角洲开始建造时间为距今0.8万年。因此距今0.8万年前,长江没有形成三角洲,因此长江河口海平面上升速率大于泥沙沉积速率,无法形成三角洲;而距今0.8万年,长江三角洲开始建造,长江河口海平面上升速率等于泥沙沉积速率,海平面上升速率和泥沙堆积速率达到平衡;距今0.8万年后,三角洲形成并逐渐扩大,长江河口海平面上升速率小于泥沙沉积速率。(2)结合表格数据可知,珠江三洲河口潮差为0.9~1.6米,潮差小,海流动力弱,海水侵蚀作用弱,利于泥沙沉积;河口沉积盆地基底浅,可容纳泥沙的水下空间较小,利于泥沙淤积并出露。(3)可从携带泥沙量和中途沉积数量等角度展开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恒河和长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两河源头海拔相近,整体河流的落差相当,但恒河流程短,长江流程长,因此恒河整体纵比降大,水流较急,搬运能力强,挟带更多泥沙,沿途泥沙沉积少,年输沙量大;长江流程长,整体纵比降小,水流速度较慢,搬运能力更弱,且流经江汉盆地、洞庭等数个沉积区,泥沙的搬运能力较弱,沿途泥沙沉积多,年输沙量较少。18.(2024·海南海口·三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热融湖塘是指由突发森林火灾、气候变化和人为原因引起的多年冻土融化深度增大,地面随之下沉后形成热融洼地,积水形成的湖塘。目前热融湖塘的研究工作主要基于现场调查和遥感等技术监测分析。研究发现,热融湖塘的发育和演化具有周期性,不会持续向下或水平扩张,在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发育过程。材料二:冻土是指0℃以下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多年冻土是指持续多年冻结的土石,一般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常年处在冻结状态的多年冻结层;多年冻结层中常含有冰楔(水渗入冻土裂隙中冻结成的脉状冰),冰楔融化后地表土壤失去支撑而塌陷形成洼地,洼地集水成湖,变成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 投资咨询与顾问管理制度
- 幼儿园食堂采购制度
- 《常见的动物》讲义
- 学习压力-主题班会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精美课件
- 2024年拉萨客运上岗证条件
- 2024年株洲公交车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孝感客运从业资格模拟考试
- 2024年湘西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课件 (共7张PPT)
- 5000吨每年聚丙烯酰胺工艺流程图
- DB64∕T 1754-2020 宁夏砖瓦用粘土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规程
- PSUR模板仅供参考
- 火力发电企业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
- 《锅炉水容积测试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PPT幻灯片课件(PPT 24页)
- 子宫内膜息肉-PPT课件
- 桥梁施工各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 保安队排班表
- 包头医学院新开课程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