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和吨教学反思8篇_第1页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8篇_第2页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8篇_第3页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8篇_第4页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12-千米和吨教学反思8篇

撰写教学反思能够增加我们的自我批判力量,教学反思是老师对教育过程反思的一种文字材料,下面是为您共享的千米和吨教学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篇1

本课时是在同学学过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和比米小的单位,并且初步了解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此基础上,让同学熟悉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教材先通过插图说明千米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然后通过同学已经把握的长度单位米,推算出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关心同学建立起千米的观念,并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1千米=1000米,为了让同学把握计量单位间的化聚,在例1、例2中都写出“想”的思路,使同学在计算时有所依据。例1是见解长度单位的化法,例2是把米聚成千米,并设计了针对例1、例2的强化练习(试一试)。

对于同学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非常注意同学已有的基础,强调新、旧学问的关系,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头,在新旧学问的引申、进展处加以复习、强化、沟通新旧学问的联系,促成新旧学问的转化,尽量使同学较快地建立起1千米的观念,使课堂教学过度自然,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当然,同学也并非是一张白纸,在平常生活中对千米已有所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同学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表他们的看法,发挥他们的想象,联系生活实际,用他们的眼光去熟悉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当然,单单靠这些要使同学很好地建立1千米的观念还是相当困难的。同学的想象力有限,假如单单让同学靠想象1千米,而去熟悉1千米的话是远远不够的。记得我第一次上这一课时时,就是让同学

靠想象1千米去感知1千米,去熟悉1千米。结果同学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相当差。特殊是联系生活实例时,同学就错误百出。使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完成,教学的重点、难点没有克服。

在这次教学时,结合上一次教学中的不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新的设计,主要围绕“怎样较好的使同学建立1千米的观念”思索。为了解决这一难点,在课前我在学校四周测量出1千米的长度,教学中,在同学想象1千米之后,带同学去实地目测一下1千米的长度,这样,同学想象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肯定的对比,同学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起了1千米的观念。从之后的练习中,也明显地感觉到同学对1千米有了比较精确     的熟悉。当然,用目测的方法来感知1千米的长度,还是有肯定难度的,假如有时间让同学去走一走的话,同学对1千米的熟悉肯定更加精确     ,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同学课后去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观念的建立。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同学的参加是比较乐观的,参加面也是比较广泛的。与第一次教学相比,教学任务有了更好地完成,教学难点有了更好地克服。但是,整节课各部分的连接准时间的掌控存在很多不足,在巩固练习时没能适当绽开,没有把这节课的教学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篇2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手拉手”“想一想”“走一走”等活动,体验一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进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力量。

本节课如何让同学体验一千米有多长,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先走一百米,看看有多少步,要多少时间。再让同学以此估量走一千米也许要多少步,要多少时间,再介绍人一小时大约能走三千米,以此体验一千米有多长。

先让同学估量一下,假如你们手拉手需要多少个同学,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呢?请两个同学分别走一走,看看需要多少步;再来看看一百米大约有多少步,看看大约需要多少时间,走了大约两分钟。然后依据所走的步数,估量一下1千米大约有多少?几个100是一千。

这节课的教学,我在两个班用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试讲。一个班只是让同学感受了一百米大约走多久,要用很多步,由此类推出一千米是更长的。而另一个班,我给了差不多半节课的时间,让他们在一百米的跑道上来回走了五次,大约用了十五分钟多些,当然有部分同学走得较快,大约都是十八分钟左右就走完了。当我提问同一个问题“你们想想一千米那是有多长呀”,前一个班的小伴侣说“应当很长”“应当比一百米长多了”。后一个班的小伴侣在我提出问题后,他们的回答是“真是很长”“非常的长”“真是比一百米长多了”“一百米真是太短了”。

前面的班由于只是估量,因此用不愿定的语言去描述,而后一个班由于体验过,所以用了确定的语言去描述。再对比此单元的测试结果,在一道选择单位填空的题上,“隧道长大约480()”,这题上,前一个班答错的人是比后一个班多的。但在同学实际状况上,前一个班的同学生活阅历相对于后一个班是较丰富的,因而在教学上,我才让后一个班的同学亲身体验。由此说明,在同学熟悉长度单位的时候,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同学亲身体验,这样能给他们较深的印象。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篇3

我以为关心同学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千米的长度观念比较难建立,除了选用教材中供应的资源,老师还应当自主开发一些同学身边的素材关心同学理解所学学问。对于千米的感受,应将实际感受与发挥同学的想象力结合起来。教学“千米”时我让同学们实地走一走,知道从哪里走到哪里(或来回几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们初步形成千米的长度观念。同学形成了较清楚的长度单位的观念,对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就简单把握。

为了能增加同学对1千米有多远的感受,将1千米与同学的阅历建立起来,我让同学想象体育课上在操场上跑几圈是1千米。在进行教学,本以为同学对千米没有多少概念,可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同学却表现出了比学习毫米和分米更简单把握的感觉。至于一小时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能行多少千米时,我先告知他们这些常识,所以后面练习中消失的题目,同学很简单就知道多长路程选择什么样的交通工具以及也许多少时间,同学把握的很好。

教学中,同学最不简单理解的却是从哪到哪也许有1千米,别说同学不知道,作为老师也真的感受不出从学校门口到哪能也许是1千米,所以说,同学对1千米究竟有多远,很难估测,再加上今日同学并没有真正地去感受这1千米有多长,只是凭空想象而已。

最终的习题中,我设计了一些课外拓展题,我感觉特别好,同学对这样的题目也很喜爱。我另外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放学时请家长带着孩子回家时,感受从学校门口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二是从家门口到学校门口大约有多少千米,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需要多长时间。这样让同学有肯定的亲身体验,有利于关心同学学习新学问。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篇4

对于这节课的设计,我要感谢我的校长及数学教研组的老师们,没有他们的关心,我根本不知从何入手,特殊是我的校长不顾下班后的疲乏一字一句的给我改设计,当我回到家我就在想:“她的一天该有多累啊?现在是不是靠在沙发上睡着了呢?”我想出的任何感谢的词语都不足以表达我的心情。

课前我首先让同学搜集了比较大的土地面积,课上进行汇报,给同学提出疑问,你发觉了什么?又让同学回忆了有关面积单位的学问,然后在设计一些较大的土地面积问:“还用以前的面积单位合适吗”,然后引出课题并板书。

虽然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面积单位公顷,但是1平方千米跟同学的实际生活相差还是很远,所以我制作了一个微视频,首先测量出一名同学伸直手臂的长度约为1.5米,再测量出7名同学伸直手臂拉在一起的长度约为10米,最终用我们班的28名同学在操场上围成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

让同学感受到10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为1公顷,而10000个这样正方形的面积为1平方千米,通过视频让同学建立1平方千米的概念,并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

紧接着进行1平方千米的概念、实际意义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的教学。

1平方千米在教室里、书本上是不行能达到的。

只能通过数字和空间想象来感受1平方千米的大小,从而使同学的印象得以深刻。

从这一节课中我体会到数学实践活动在同学理解数学概念、巩固课堂所学、培育动手操作力量、运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着不行或缺的重要作用。

当同学面对某一个学问点时,同学会遇到一些困难,做为老师,就是要找到好方法,让他们学会学问。

但是有些内容只能通过同学的理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这些学问才能渐渐被同学融会贯穿而加以娴熟的应用。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篇5

千米的熟悉是在同学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基础上学习的。但是“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它不象之前学习的那些长度单位一样看得见、摸得着。建立“1千米的表象也比较困难,往往上课时只能照本宣科,让同学知道1000米=1千米,然后就是一大串的练习。其实,正由于这部分学问对三班级同学来说缺乏感性熟悉,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就是老师要创设让同学体验的过程,引导体验生成。如何把千米的熟悉真正建立在同学的经受和体验基础上呢?我主要分成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时段来达成目标的。

课前,我带着同学来到操场,首先告知同学从哪里到哪里是100米,走一走需要几步,看看需要几分钟,登记你走的状况。然后要求同学沿着学校操场跑道走4圈(一圈250米),让同学登记走完后的感觉。

课中,告知同学昨天我们沿着操场跑道走了四圈,跑道一圈是250米,算一算你一共跑了多少米?同学列式250×4=1000米。告知同学就是1千米。然后让同学说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初步体验到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同学思索“假如跑道一圈是200米、400米,那么分别要走多少圈才是1千米。再让同学回忆昨天出走100米的状况,让同学思索几个100米是1千米,依据昨天走100米所用的步伐数和时间来推算走1千米需要几步、花多长时间。这一系列的活动意在让同学在课前走一走、量一量的基础上,再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丰富的活动中更充分、更深刻地理解1千米的长度。为了让同学了解生活中“千米”的应用,我收集了一些出名的山峰、河流、大路及大桥的资料,丰富同学的熟悉。

课后,我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让同学到书本或网络上去查找一些资料,如马拉松长跑竞赛的全程、轿车在高速大路上的时速、磁悬浮列车的时速、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的千米数、世界上最长的三条河流的长度。通过这样的作业让同学深化生活,感受到长度单位“千米“的广泛使用。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关心同学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的时候,选用的是操场的跑道,由于跑道是环形的,同学最简单感受的是1圈,而4个一圈的长度是1千米,还是不简单感受。能不能把跑道拉直?于是我想到了最好拿录像机把学校门口到某处(选取同学都熟识的建筑)之间大约1千米的路程拍摄下来,课堂上让同学清晰地看到1千米的直线距离。这样可能比绕跑道4圈感受更好。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篇6

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同学的已有阅历上,但这里的阅历,不单指同学通过活动得到的直接阅历;也包括同学在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受中或从老师、教材及其它媒体中获得的已有间接阅历。教学中,不单应当重视关心同学获得学习数学需要的直接阅历;更应强调激发同学头脑中已有的阅历,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在学习“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同学已经有了对“米”的感性熟悉,现在就是要通过实践预设生成“千米”与米的联系。

教学中,为了让同学感知1千米有多长,我把同学带到运动场上,借助体育熬炼来帮同学链接“千米”与“米”。我们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我把同学5人一组进行接力赛跑。在跑的过程中每个接力的都必需把前一位跑的米数加起来,等5个人跑完,我让同学汇报他们跑的成果,每个小组都跑了1000米。“像这么远的距离就是1千米”,我乘机告知同学。最终我问:“1000米要跑几圈?想一想。”让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空间,使学习有了挑战性,强化了同学的数学思维,给同学自主生成1千米的概念起到了很大的关心。

通过同学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阅历,我不断地启发、引导同学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同学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同学经受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如:假如一个人的两臂伸开长度约1米的话,那要多少人这样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才是1千米?

数学教学让同学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建构数学学问,形成数学技能,进展数学思维,产生爱数学的情感,突出数学本质,强调活动与数学学习的联系与整合,让同学在观看、思索、探究和沟通等活动中,生成数学学问,进展数学思维,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在同学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进展了同学的数学思维和数学力量。在这节课中,同学对千米的熟悉,既有感性的也有理性的,既有直观的也有抽象的,重要的是同学真真确确感受到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为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篇7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在同学已经把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的教学难点在于公顷与平方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不简单亲身体验,因此在他们的头脑中还是基于想象的基础。而在教学平方千米时,同学理解的难度更大,本身公顷已经够大了,再加上平方千米,同学更是缺乏平方千米学问的了解。在教学中,我结合同学熟识的场地,如教室的面积一般是50平方米,200个教室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通过同学的想像,加深同学对“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的熟悉。

在使同学明确了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之后,可以在同学对1公顷形成了表象之后,让同学想象一下100块1公顷的土地,就是1平方千米大。还通过其他的素材关心同学熟悉和想象,如,一个足球场的面积约7000平方米,140个足球场的面积约1平方千米。通过这样的学习,同学既能体会到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又能详细感知1公顷的实际大小,从而建立1公顷的正确表象,进展空间观念。最终通过让同学举例来说明什么时候用公顷、什么时候用平方千米来计量土地面积比较合适,把握了这两个较大土地面积单位的实际用法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千米和吨教学反思篇8

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到处有数学。中提到:为了使同学在课堂中能够充分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更好地理解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方法,各个学校要充分利用并开发实物材料和设备供同学开展实践活动。

郭元祥老师在中曾指出我们老师存在的一个缺点:在教学中,老师总是化书为牢,化地为牢。把我们的同学锁在书本中、教室里。没有结合实践地学习,同学会感到枯燥、郁闷。因此,我们老师应把实践本身看成是一个同学进展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我留意联系生活实际,教同学学会数学。例如,在“千米的熟悉”课上,假如单单以书为教材,灌疏给同学,强压同学牢记“1千米=1000米”,或许同学接受了,但是他们并没有详细感知。正如郭老师讲到的我们要避开总是化书为牢,化地为牢。这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