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经典诵读教案_第1页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案_第2页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案_第3页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案_第4页
六年级经典诵读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生齐呼诵读口号: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二、走进昨天的记忆1、记忆中的古诗句(1)师宣布竞赛规则:每组一首绝句,一首律诗、汉乐府、词,均可。(2)分为4个小组,自报组名,呼出挑战宣言。(3)4个小组赛诵。2、师生共同评比出优胜组3、记忆中的《大学》章句(1)由领诵者领诵《大学》章句(2)生谈从中的收获三、新授《大学》章句1、PPT展示所学内容2、听录音,要求心到、口到、手到、眼到。(1)第一遍,只听,初步感知内容(2)第二遍,据录音,用“/”划出节奏;用“_”标出不认识的字(3)第三遍,据录音,拼出拼音3、PPT展示带拼音的内容,生对照纠正有误的拼音,再与录音一起齐读内容。4、诵读此段内容PK赛个人PK,小组PK,师生接龙读四、知晓大意1、PPT出示注解,生结合注解自己理解含义(抽几个学生接龙试讲解)2、再看译文(1)生齐读译文(2)默看译文,领悟你读懂了什么?(3)小组合作探究3、点就是“虚心纳谏,亲贤臣远小人”,这样的人则利于子孙黎民。人的胸怀应该像大海一样宽广,像蓝天一样高远,学会称赞别人的优点、长处,该从这则大学中领悟的人生哲理。这也正是经典的魅力所在,千古流传!五、拓展延伸1、学生就生活实际谈谈感受。(1)抽签定题(2)分组研讨A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个人而言,你该怎样做?B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班级而言,作为一个班长,你将怎样带领你的同学?C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就一个学校而言,作为一校之长,你该怎样做?D组:领悟了这则《大学》的道理,再大到一个国家,你准备怎样做,有何好建议?2、再回到原文,齐诵、背诵。六、结束语子们,希望你们多读书,读好书,让经典美文伴你一生!课末,让我们再次喊亮我们的诵读口号读中华经典,做谦谦少年!诵千古美文,当世纪新人!教学目标:1.朗读的意义和基本方法。2.在朗读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和理解教学环节: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秀,超级男“声”女“声”秀。教学过程:一、听,听读美文,走入声音世界。内容:利用精美的朗诵创设情境,引入课堂。侧重于对学生心理上的震撼。方式:课件播放美文诵读素材。二、识,揭开“朗读”的朦胧面纱。内容:①明确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②明确朗读误区。③介绍朗读的三层境界。④介绍朗读的基本方法。方式:课件播放与教师讲解相结合,重在对学生的启发和感染。材料:朗读的意义和重要性。成千上万像李白、杜甫、欧阳修、王安石、吴承恩、曹雪芹等这样的诗人、文学点最美的文字。重感性的表达方式。而今人对诵读的理解,虽然也有不同,但一般地讲,主要指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粗解文意;一是背诵,在理解文意种自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言、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阅读实践与情感体验活动。朗读的误区:的感情色彩。变化,感情由于语速过快而无法很好地得到表达。乏变化,缺乏生气。朗读的三层境界然悟入)能达到此种静态,则其义自现)出现,豁然开朗)朗读的方法:①读正字音——用普通话读是起码要求,纠正方言。口眼并用,心到口到,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读出标点符号,音量适当,语速合适。②读通词句——这是诵读的基础。要解决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音双音,词类活用等,以及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等问题。把握意脉,领悟内容。④读清思路——这是诵读的深入。两个作用,一是训练思维,体味构思的妙处;二是便于背诵,会背文章者背结构。⑤读出感情——这是诵读的熏陶感染。把握诗文基调,了解诗文基本感情倾向。真情实感;韵文类的语调则要体会其韵律与节奏,声入心随。能真正将朗读表现至完美。三、温,重读温习优美的课文篇章。印象和对课文主旨的理解。方式:教师先行范读引领,然后安排学生自由进行诵读练习。四、秀,超级男“声”女“声”秀。内容:学生表现自己非凡的朗读才华。男“声”女“声”朗读秀。选出优秀选手推送到学校站,在“校园之声”中向全校师生展现自己的诵读才华。音装点文字的人则是双倍幸福的。教学目标1、理解作品,有感情吟颂《满江红》,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2、结合汶川地震等重大事件适时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3、通过与《小重山》的比较进一步体会豪放词的特点。教学重点从历史背景入手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1、教师激情导题。目、作者)2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三、初步感知课文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解决生字词,通过范读引导学生进入词的境界。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让学生通过自己诵读体会词人的感情,从中受到感染。3、几个学生说出读后的感悟,大家有感情的齐读全文,读出气势,营造氛围。4、用两个问题梳理全文,分析作品。问题:①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并说出理由。②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③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明确:①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评,理清思路,了解情感。②《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其他同学体会,进一步理解把握岳飞的感情四、开展小组活动,深入体会作者内心世界,依据文本进行再造。1、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完成本词的自我阅读体会和讨论,要求每小组按照该词的意境描述画面,可用各种形式(如散文性语言、画画、小品等)来展示小组讨论的结果。字说明)五、教师点拨:岳飞这首《满江红》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他凭栏远眺中原失地所引起的汹涌激荡的心潮。励之意。“莫等闲”二句既是激励自已,也是鞭策部下:珍惜时光,倍加奋勉,以早日实现匡复大业。耿耿之心,拳拳之意,尽见于字里行间。它和《汉乐府·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是被后人奉为箴铭的警策之句。下片进一步表现作者报仇雪耻、重整乾坤的壮志豪情。义愤,语感强烈,力透字背。“驾长车”句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巢穴的决心。“壮志”二句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激之语,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切齿痛恨。全词以雷贯火燃之笔一气旋折,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而一向广为传诵,不断激发起人们的爱国心与报国情。五、最后在学生中选取一位诵读尽量做到“岳飞再世”把感情推向高潮国家民族才有希望。其实和平时期又何曾不是这样?2008年的中国同样遇到了世纪的青年勇敢的站出来了,21世纪的“岳飞”一个个走向了四川。中国有了他们怎能不腾飞!六、比较阅读《满江红》与《小重山》从而掌握豪放词的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对中国姓氏文化的学习和感受,对百家姓的认识,通过深入浅出的寻根考。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拓展知识领域。3、培养学生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教学重点:1、了解姓氏发展,对姓氏文化产生兴趣。2、了解姓氏来源的几种常见形成方式。课前学习:1、按姓氏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个小组查找本组姓氏的是调查访问的形式,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2、小组间进行比较,初步总结姓氏的不同来源。3、本课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姓氏文化知识。教学过程:一、分析姓氏源流1、新课导入:的向听众介绍自己是孔子的第七十三代传人。从对比中问学生这是为什么呢?2、老师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在我们流传已久的百家姓里有多少个姓氏?3、那么这些姓氏是怎么来的呢?(播放视频)代相传下来的。那么,姓氏的产生究竟有哪些方式呢,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答案。二、学生自由读课文三读后交流姓氏产生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类: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2、以国名为姓。如齐、鲁、宋、郑、吴、越、赵、楚、秦等。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8、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拓跋氏改为元氏、叱卢氏改为祝、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手唐王胡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汉文帝名刘恒,凡恒姓因避讳改为常氏。晋朝帝王祖上有司马师,天下师姓皆缺笔改为帅氏。10、因逃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姓氏的起源的形式很多,并且在不断发展,同姓异源,或异姓同源等等,情况十分复杂。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出现新的姓氏。如给孩子取名时,取男女双方的两个单音姓合成复姓,又为姓氏“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员。四、谈谈自己的姓氏生自由发言)除了你的影子,就是你的姓名了,这话真有道理。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看看这几个有趣的姓氏。五、奇妙的姓氏(播放视频)中国最好听的10个姓氏和最难听的10看。六、读读姓氏中的多音字七、出示姓氏树,让学生明白中华万姓一家,同根同源的道理。现在,咱们看一幅图,这可不是给你看哪个小孩子的图画,这叫姓氏树,你的姓子,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个姓氏,有你的,有我的,有大姓,也有小姓,所有的根,所以说中华万姓同根,根在伏羲。要更好地看清,理解这个根,那我们每个重的文化宝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的气概。3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教学难点理解词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纪录片。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3.歌曲《长征》教学过程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一九三五年二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一、交流资料,激情导入1935年1月29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此役,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万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云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压榨的风采。[从交流中获取新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初读全诗,自学字词1.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诗词大意。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实例,借助工具书弄清每句诗的大意,教师不要逐句的讲解,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说。组中的交流。三、整体感悟,情感升华1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大家知道这首诗写了红军顽强勇猛的豪迈气概,那些地方体现了红军的环境恶劣和地势的严峻?那么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3汇报自学:学生共同理解词意,老师可适时指导,强调重点部分:续.时隐时现,写出红军行军时的紧迫的纪律的严明。的情景,它的基调是乐观豪情的,令人振奋。③你怎么理解“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综合要点:一个“铁”军再次跃过娄山关的胜利豪情。④有的同学认为“苍山如海.残阳如雪”它还包含了诗人的某种感情,你认为是什么呢?四、播放长征歌曲,以唱代诵播放歌曲,给学生创设氛围,让学生再次回忆那感人的年代。[让学生通过特有的氛围牵动记忆表象,点燃思维的火花,诱发联想]五、再读课文,感受意境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1练习背诵2读读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一、教学目标:言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教学重点:1、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2、掌握推敲语言拟写对联的方法。三、教学难点:学习推敲语言对对子。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本课通过对对子这种传统语文教学形式,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小组达成共识,推出佳对。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一组、印发晨读对韵诵读材料和学习卡1、学习卡2。学生:对诵读的材料熟读成诵。教学过程:1、杨柳绿千里,春风暖万家。黄莺鸣翠柳,紫燕剪春风。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春风一拂千山绿,南燕双归万户春。2、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秋月白,晚霞红,水绕对云横,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二、读课题,质疑,引入新课。1、读了这些词语,你想提什么问题?2、你在哪里见过对联?3、教师点拨什么是“对子,对对子、对课”三、牛年佳联欣赏。1、谁能展示一下你找到的对子?你在哪儿找到的对子?2、黄老师家门上的对子:黄老师的爸爸写的对子:冬鼠退位称心适时犹远虑春牛开犁和风细雨宜精耕横批:春满人间说明:我以“冬鼠”自喻我这个退休的老教师,现在退休正是称心如意的时候,春光中精耕细作那样地去学习,去工作。但愿他们能在勤奋努力中,学业、工作精益求精,再创佳绩!3、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春联:五福临门燕哺和谐春暖意八方凝爱牛耕锦绣世情浓横批:放飞希望火树银花醉良宵莺歌动地国泰民安逢盛世牛气冲天横批:四海同春4、点拨:你发现了什么?小结: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读、挂的知识:从右到左;如果加上横批,放在什么位置。古人挂对联、读对联都有一定的讲究。古人确实很伟大,你发现吗?竖读是不断点头、肯定的过程。横读是不断摇头、否定的过程。师生合作,在对联中找一对一对的好朋友。相机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好?我们初学,就从最基础的一字对开始。四、小试牛刀。单字对子。松()海()雨()红()云()瓜()月()马()五、连线对对子。水面四海狼狗渔父武士三峡熊猫湖心文豪牧童开口落日荷塘牛市壁虎田鸡羊城流星点头萍沼青松()冬雪(蝴蝶(作文()山腰(细雨()春雨秋菊炒菜((()))))绿豆())三鲜面(学习卡1)吸尘器()丹顶鹤())夕阳西下()莺歌燕舞()九、连线题门庭多喜气门含千山秀海阔凭鱼跃红雨桃千树柳絮随风去十、牛年佳联欣赏:绿风柳十围天高任鸟飞楼览万里春桃花逐水来山水遍春光牛铃飘翠岭;燕语暖春风。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春到人间新燕舞;喜盈门第铁牛忙。牧童牛背春香路;游子马蹄梦醉乡。牛耕沃野千畦绿;鹊闹红梅万朵红。宽对窄,显对微,闪电对鸣雷。天南对海北,红瘦对绿肥。潮涨落,月盈亏,暮色对朝晖。明月松间照,春风柳上归。穿花蛱碟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乌鸦。门前栽果树,塘里养鱼虾。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十二、小结:同学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对对子,是我们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不光是刚才我说的春节过大年才贴对联,哪位同学知道,还有什么情况下,人们也用到对联?们会变得更聪明!学习卡21.喜看神州添异彩(2.把酒临风歌盛世(3.圃里风和花竞放(4.喜遇丰年同作对())))5.(常思故里山山水水明明秀秀)板书设计:对对子对联对子对课横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下上联联教学目标背诵。3、以诗引诗,激发学生的情感,诵读送别的诗,感受友情的可贵,展示学生积累的诗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学生课外收集积累有关送别的诗。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从上个学期起,我们就开始诵读古诗,到现在,你们脑中一定积累的魅力。看谁的收获最大!经典诵读第一幕:经典诵读第二幕:习(10)2、你的爸爸妈妈和你,怎么送来你家的客人呢?唐朝人是怎么送别呢?二、学习《赠汪伦》1、读。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指名读,正音。师随机指导:舒缓一点读。齐读。2、品诗情物,亲自送行。李白感其感情,写了《赠汪伦》这首诗。师读: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3、再读诗歌,品诗情(1)你觉得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感情怎样?从哪里看出?(2)指导感情朗读:汪伦对朋友的深情厚谊深深感动了李白,此时此刻,面对前来送别的朋友,千言万语都化作了这一句(深情朗读: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自由读,齐读。随机指导:诵读古诗要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出诗的韵味来。(3)师小结:此时此刻,同学们深情的朗读,仿佛让我看到了好朋友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在赠汪伦这首诗中,汪伦这是用什么送别?(板书:歌)第二幕:展——(10)一、过渡这是汪伦送李白的,下面,我们看李白怎么送孟浩然呢?二、品诗1、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悟:李白站在黄鹤楼上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远,最后船消失在水天交接的地方,李白看啊,看啊。只看见滚滚的水,你猜猜李白看了多长时间?友3、指导朗读。指名读。范读。齐读。三、你还会背哪些送别诗?读)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送元二使安西》以酒相送。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第三幕:诵(5)一、过渡:同学们,这些诗为什么千古流传呢?不管以歌相送,以目光相送,以最能打动人。“和汪伦一起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实在是太开心了。今天,李白悄悄离开万家酒店,登上了来时的客船……”“今天是孟兄要西下扬州的日子,我早已备好美酒和下酒菜为孟兄饯行……”“朋友,您是著名的琴师,虽然此去前途漫漫,但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第四幕:别——(5)一、诵读内容:《道德经》第六十三章、第六十四章。二、诵读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2、能够判断出停顿,找准重音,读出韵味3、让学生初步理解感悟其中一些浅显的道理。三、诵读重点:1.、能够读准重音,读出韵味。教学时间:25分钟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分钟)事情都要从细小的地方做起,即“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从而导出这节课所学内《道德经》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章。分钟)1、播放这两章的朗读视频,提醒学生听的时候要注意生僻字和多音字的读音。2、检查学生听的情况,提问划线字的读音。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其脆易泮,其微易散。常于几成而败之。明确正确读音为:wéipànsànjī三、自由朗读疏通文意(3分钟)1、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同时配以背景音乐。2、遇到不理解的句子,对照大屏幕上的译文疏通文意。分钟)1、出示划有停顿内容的幻灯片,学生齐读,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顿2、出示标有停顿和重音的幻灯片,让学生在读对停顿的基础上读准重音。3、提问学生单独读,学生互评,教师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