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感教学设计_第1页
通感教学设计_第2页
通感教学设计_第3页
通感教学设计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感教学设计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 电话:传真: 邮编:中山市“微课”教学设计说明 微课名称通感修辞手法的学习授课教师姓名曾赟单位广东博文学校联系方识点来源学科: 语文 年级: 初一 教材版本: 人教版 所属章节:紫藤萝瀑布知识点录制工具录屏软件微课设计简介(200字以内) 通感是一种修辞手法,相较于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通感对学生来说要陌生许多。因此,对通感的认识是相当有必要的,本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学会判断通感,并在此基础上初步运用通感。鉴于七年级语文教材课文紫藤萝瀑布里出现了通感的句子,何不趁热打铁,让学生全方位的了解通感。微课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

2、标学会判断并初步掌握通感的使用技巧。重点难点突破策略通过讲授法、比较分析法认识通感。教学过程什么是通感?通感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钱钟书先生曾下过一个定义:“在日常经验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往往可以彼此打动或交通,眼、耳、舌、鼻、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不分界限。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简单的说,感官感觉虽然功能和活动范围不同,但同时又会相互影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称红色、黄色为暖色,绿色、蓝色、白色为冷色,这就赋予颜色以温度特点。我们称赞歌手的歌声圆润、甜脆,仿佛声音有了形状滋味的特点。我

3、们赞美女孩长的真甜,味觉的“甜”来形容视觉,就是通感。含有通感印记的词语:光亮、响亮(仿佛视觉和听觉相通)热闹、冷静(感觉和听觉相通)春光融融、摇曳的音符、表情冷漠、一湾寒月通感在语言中的作用是什么?通感技巧的运用,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收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在经典作品当中,通感随处可见: 列子*汤问“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它把听觉的形象转换成可看见的“绕梁”丝带,这样的视觉形象,给人以更形象、真实的感受。 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这是孔子在谈他听到美妙的韶乐后的感受,他不是直接用听觉形象来描绘。而是用味觉来感受,美味佳肴的感觉和优美的音乐是一样的,有异曲

4、同工之妙。通感与比喻的区别:目的作用不同:比喻是为了把抽象的说得具体,把生疏的说得熟悉,把深奥的说得通俗,通感不具备这个特点。例如,把“塘中的月色”比喻成“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并没有比原来更具体、更熟悉、更通俗。感受的侧重点不同:比喻,着重从读者的角度考虑,运用比喻是为了唤起大家共同的感受;通感,着重从个人角度考虑,运用通感是为了表达作家在特定条件下的个人的一种特殊感受。通感使用的特点 通感的使用具有依附性,在语言当中经常与其他修辞手法并用。例如:“微风过处,送来屡屡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是嗅觉,歌声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仿佛”一词可知是比喻。此句为比喻与通感并用。“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此句为拟人和通感并用。小练习判断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1.“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地绉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3.“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