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_第1页
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_第2页
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_第3页
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_第4页
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5. 1 一般规定 5. 1. 1 居住建筑能效理论值测评应在下列技术文件准备齐全的基础上进行:1 项目立项、审批等文件。2 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审查合格的工程施工图节能设计文件。3 工程施工图纸及相关技术文件。4 有资质检测机构出具的围护结构保温材料性能检测报告及外窗保温性能、气密性检测报告。5 冷热源设备及相应水泵等主要产品合格证或性能检测报告。6 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报告。7 外墙、屋面、热桥部位和供暖空调管道的保温施工做法或施工方案,及与此有关的隐蔽工程施工质量中间验收报告。8 建筑节能设备运行调试报告及节能系统检测报告。9 使用地源热泵作为冷热源时应提供当地相关部

2、门出具的环评报告。10 节能新技术应用情况报告。5. 1. 2 对于同一小区内成品住房和非成品住房应分别进行能效测评。5. 2 基础项5. 2. 1 根据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有关规定,通过软件评估的方法,计算单位建筑面积供暖空调全年能耗量以及单位建筑面积全年能耗量。5. 2. 2 建筑能耗软件评估计算所需要的数据应按下列方法取得:1 建筑构造尺寸依据施工图纸。2 建筑物围护构造做法依据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未见检测报告的围护结构可依据工程施工图纸。3 建筑物外窗(门)传热系数、外窗(门)玻璃遮阳系数、外窗(门)气密性依据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当存在异议

3、时,应进行现场检测。 4 外墙、屋面、楼面及地面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依据施工进场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其厚度按施工验收时的平均厚度。如有必要可进行检测。5 建筑物热工缺陷依据围护结构热工缺陷检测报告。5. 2. 3 居住建筑基础项相对节能率计算方法应按本标准附录A1进行。5. 3 规定项 夏热冬冷地区5. 3. 1 围护结构1 外窗应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 16层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规定的4级要求;7层及7层以上的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应低于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规定的6级要求。2

4、外围护结构保温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对容易形成热桥的部位均应采取保温措施,保证热桥部位的传热阻不小于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的规定。3 外门窗洞口周边墙面保温及节点的密封方法和材料应符合现行节能设计标准要求,外窗(门)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堵,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补缝。4 建筑外窗(包括阳台门)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外窗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5%。5. 3. 2 空调系统1 设置有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内不应采用直接电热供暖。2 使用地源热泵作为冷热源时应提供当地相关部门出具的环评报告。3 在额定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电机驱动压缩机的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

5、泵)机组的性能系数(COP)不应低于表5.3.2-1的规定。表5.3.2-1 蒸汽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制冷性能系数类型额定制冷量(kW)性能系数(W/W)水冷活塞式/涡旋式11633.80 4.00 4.20 螺杆式11634.10 4.30 4.60 离心式11634.40 4.70 5.10 风冷或蒸发冷却活塞式/涡旋式50502.40 2.60 螺杆式50502.60 2.80 4 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当名义制冷量大于7100W,采用电机驱动压缩机的单元式空调机组时,其能效比(EER)不应低于表5.3.2-2的规定。表5. 3. 2-2 单元式空调机组能效比类型能效比(W/W

6、)风冷式不接风管2.60 接风管2.30 水冷式不接风管3.00 接风管2.70 5 当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作为户式集中空调(供暖)机组时,所选用机组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不应低于表5.3.2-3的规定。表5. 3. 2-3 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名义制冷量(CC) W空调部分负荷综合性能系数 (IPLV(C))W/WCC28 0003.20 28 00028.0燃煤烟煤73747879807476788082燃油、燃气868787888990903 采用户式燃气炉作为热源时,其热效率不应低于表5.3.5-2的规定。表5. 3. 5-2 户式燃气炉热效率值类型

7、热负荷最低热效率值(%)能效等级2热水器额定热负荷8860%额定热负荷84供暖炉(单供暖)额定热负荷8850%额定热负荷84供暖炉(两用型)供暖额定热负荷8850%额定热负荷84热水额定热负荷8850%额定热负荷844 采用户式燃气炉作为热源时,应设置专用的进气及排烟通道,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燃气炉自身必须配置有完善且可靠的自动安全保护装置;2)效限定制和能效等级GB20665中节能评价等级要求;3)具有同时自动调节燃气量和燃烧空气量的功能,并配置有室温控制器;4)配套供应的循环水泵的工况参数与供暖系统的设计要求相匹配。5 集中式供暖系统热水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EHR),应按式5.3.5-

8、1计算,并符合式5.3.5-2的要求。 (5.3.5-1) (5.3.5-2)式中:EHR 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比;N 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kW);Q 建筑供热负荷(kW); 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应按表5.3.5-3选取;t 设计供回水温度差(),应按设计要求选取; A 与热负荷有关的计算系数,应按表5.3.5-3选取;L 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 与L有关的计算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选取或计算:当L400m时, = 0.0115;当400L1000m时, = 0.003833 + 3.067/L;当L1000m时, = 0.0069。表5. 3. 5-3 循环水泵的耗电输热

9、比计算系数热负荷Q (kW)20002000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直联方式0.870.89联轴器连接方式0.850.87计算系数A0.00620.00546 锅炉房和热力站的一次水总管和二次水总管上,必须设置计量总供热量的热量表;集中式供暖系统应在建筑物热力入口处设置热量表,作为该建筑物供暖耗热量的依据,并设置过滤器。7 设置集中式供暖系统的建筑,应采用温度和使用时间分室(户)控制设施,并实现分户热计量。8 集中式供暖系统中室外及室内水系统应采取有效的水力平衡措施。9 区域供热锅炉房和热力站,除必须设计和配置必要的保证安全运行的控制环节外,还应设计和配置保证供热质量及实现节能的下列环节:1)按需

10、供热,设置供热量自动控制装置(气候补偿器);2)实时监测。10 当区域供热锅炉房采用自动监测与控制的运行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通过计算机自动监测系统,可全面、及时地了解锅炉房或热力站的运行状况;2)随时测量室外的温度和整个热网的需求,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通过调节投入燃料量实现锅炉供热量调节,满足整个热网的热量需求,保证供暖质量;3)4)通过对锅炉运行参数的分析,可作出及时判断;5)建立各种信息数据库,对运行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并能够根据需要,打印各类运行记录,贮存历史数据;6)锅炉房、热力站的动力用电、水泵用电和照明用电应分别计量。11 对于未采用计算机进行自动监测与控制的锅炉

11、房和热力站,应设置供热量控制装置。5. 3. 6 照明系统成品住房内部、公共区域及非成品住房公共区域的照度和照明功率密度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相关要求。5. 4 选择项5. 4. 1 根据江苏省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应按表5.4.1规定进行加分。表5. 4. 1 居住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分值可再生能源类型评价标准比例分数太阳能热水系统测评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占其总户数的比例30%且50%1050%15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安装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建筑配电装机容量的比例1%且2%52%10地源热泵系统50%且100%10100%15地

12、源热泵* 设计生活热水供热量占建筑生活热水总装机容量的比例50%且100%5100%10注*:地源热泵包括土壤源、地表水、海水、污水、利用电厂冷却水余热等形式的热泵系统。5. 4. 2 在居住建筑规划布局、单体设计时,对自然通风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良好的自然通风利用效果。加分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在居住小区规划布局时,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设计,且小区内未出现滞留区,或即使出现滞留但采取了增加绿化、水体等改善措施,应加5分。2 在居住建筑单体设计时,进行合理的自然通风模拟设计,应加10分。5. 4. 3 在居住建筑单体设计时,对自然采光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良好的自然采光效果,设计文件数值满足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的要求,应加5分。5. 4. 4 在居住建筑单体设计时,采用合理的遮阳措施,寒冷地区应加5分;夏热冬冷地区应按表5.4.4规定加分。表5. 4. 4 遮阳措施加分值项目比例分数采用活动外遮阳窗户面积占总窗户面积( 东南西向) 的比例25%且50%550%10采用固定遮阳窗户面积占总窗户面积( 东西向)的比例50%105. 4. 5 采用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城市热网、工业余热作为生活用太阳能热水辅助热源,应加5分。5. 4. 6 设置集中式空调系统的居住建筑,利用城市热网或工业余热作为建筑物冬季供暖热源,应加10分。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