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出师表教案5篇_第1页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5篇_第2页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5篇_第3页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5篇_第4页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5篇 想要课堂能够顺利地进行,我们就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教案,写教案可以帮助我们老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效率。我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诸葛亮出师表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1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要说的:是由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写的出师表。该课出现在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六单元,该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学习这些文章不但可以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聪慧、勇气、节操方面的感染和鼓舞。 出师表是一篇情辞意切、感人肺腑,让人赞不绝口的文章。通过表文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贞,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

2、也是施政的正理。表达生平及出师北伐说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更是大方沉重,动人心魄。真正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以及本课的实况和学生的实际特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积累名言警句,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本文融情于讨论、叙事,以情动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愿望, 领会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从而加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立志做社会上用的人。 三、教学重点 背诵全文。 把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的

3、写作手法。 设计说明:本文“辞情恳切,感人肺腑,把浓浓的情义融在说理与叙事之中。这是本文的精彩、神秘之处。作为重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人格境界是很有裨益的。 四、教学难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设计说明:学生由于阅历浅对“政治之概念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作特别理解。 如何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设计说明:诸葛亮对蜀国的赤胆忠诚,是其人格魅力的展观,因此需要人去认真品味。同时对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说教法 一、校情分析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也就具有了农村学校的特点:语文资源匮乏。学生学习语文的气氛不浓。 二、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

4、较差。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 三、学法指导 1、朗读法: 设计说明:本文情辞恳切,动人肺腑要引导学生在理解思路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句中的语言停顿,读出层次感,读出情感。古话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特别象这样文质兼美的文章,读的作用就非同一般了。 2、探讨法: 设计说明:关于文句的疏通,文意的理解,应由学生自主解决,生生互动,激发他们探究的热心,培养协作的精神。 3、探究法: 设计说明:提供有关本文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发现问题,查找答案,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从探究中找出乐趣。 4、“传授接受法与以上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设计说明:“传授接受

5、法是传统的教学法,较适合农村学校的实际,但一堂课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这样可以达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效果。 5、教具准备:多媒体、VCD光盘、三国形势图。 6、课时安排:3课时 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阅读,应当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审美情趣。特设如下之学法: 用字典、词典及资料疏通自学障碍。设计说明:可以完成对“表这种文学样式、“诸葛亮其人、“三国的历史等,相关资料的查阅;还可以提高学生查阅资料,使用工具书的水平及能力。 朗读与默读相融合,多种读书方式相结合。设计说明:提高朗读、理解的能力,加强语感,形成整体感知

6、,为深入理解文本作辅垫。 借助经验、资料单独完成课文的翻译,然后与同学交流。设计说明:可以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翻译水平,加强合作的意识;还可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单独完成对文本的内容、层次、写作特点等内容的分析和总结,然后拿到小组中交流探讨。设计说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隆中对和出师表比较学习。设计说明: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一致点和不同点;可以全方位理解诸葛亮其人;丰富学习方法。 说教学程序 1、导入:同学们,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呈上的奏章。或说明报国之心,或浮现攻城掠地之策。历来以表传后者颇少,唯有诸葛亮的出师表彪炳千古,奥秘何在?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出师表

7、吧!设计说明:“以表的存者少这个历史现实,去激发和提高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欲望。(投放三国演义电影片头) 2、利用工具书及资料,扫除障碍,自读课文。 设想:通过学生自读,熟悉课文,提出疑难,扫除朗读及理解的障碍,提高自学能力。(投影生字词的读音) 3、师生共读课文,理解要点、重点。 设想:教师范读为引子,帮助学生把握朗读的速度、语调、情感,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去。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再次进入文本中去,并作适当的评价。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为目标。即:出师前对治国的合理安排;出征的原因及决心。 4、综合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设想:反复朗读,自主理解,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寓

8、情于理,寓情于事的写作特色。重点品读文章的15段,感受诸葛亮的政治主张,以及他的远见卓识。深情朗读文章的69段,感受诸葛亮对蜀国的忠诚,感受其沛然如注,勤勤恳恳之态。 5、背诵课文,积累知识。 设想:展开竞争背诵,完成对本课的背诵任务,并作适当的评价。结合文中的注解及资料,总结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投影展示文言常识) 6、对比学习,拓展延伸。 设想:结合隆中对再次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超凡聪慧。交流学习的收获、感受,写一篇读书心得,主题不限。 7、板书设计:(投影展示)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背景 体会诸葛亮在“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以

9、及提出的三条建议 讨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识记重要解词,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朗读,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三国历史,正确对待诸葛亮的“忠君思想 教学重点: 同“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 的感情及三条建议 第一课时 一、导入 A、以中国古代智谋之士的故事引出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聪慧的化身不计其数(由学生举例导入) B、以学生了解到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传闻中的诸葛亮的事迹、形象导入。 C、以杜甫的蜀相及陆游的书愤导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

10、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二、解题 1、: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刘备三顾茅庐,他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shn),主持国家军政大事。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屡屡出师伐魏,争取统一中国。著有诸葛亮集。 2、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背景: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时,写这个表给刘禅。 三、朗读课文 1、

1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四、对照解释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3 教学目的 一、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和亲贤臣、远奸佞,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等进步主张,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学习本文以讨论为主兼用抒情和记叙的写法以及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特点。 三、了解“表的有关知识,把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

12、一部分的前提下,其次部分可以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聪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足,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

13、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心情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稳定的状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告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

14、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明了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楚地显示出来。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5段),从当前形势出发劝告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其次部分(6、7段)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三部分(8、9段),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向后主提出恳切的期望,总结全文。 五、讲读第1段。 1、学生对照解释,

15、自读第1段。教师补充解释。 疲弊:疲弱困乏。诚:的确、确实。 危急存亡:形势危机,决定存亡。宜:应当。 不懈:毫不懈怠,忠于职守。侍卫之臣:陪侍、保卫皇帝的近臣。 忠志之士:忠心的将士。志,士心。忘身:奋不顾身。盖:副词,原来,表示解释原因。追:追念。报:报答。 圣:古时臣下对帝王的尊称。恢宏:使志士之气发扬光大。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谏:臣下给皇帝提看法。 2、学生陈述大意。 3、探讨问题: (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为什么说“益州疲弊? 明确:说是“危急存亡之秋,是由于:先帝中道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是联吴抗曹。但吴国在猇(xio)亭(今湖北宜都)战役(

16、即三国演义)中讲的“大意失荆州“火烧连营八百里故事)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这时,魏已稳固地操纵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操纵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对比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所以说“益州疲弊。 (2)诸葛亮为什么向后主提出“开张圣听? 明确:一为发扬光大先帝遗德,鼓舞昂扬忠心为国的臣下士气;二为避免阻塞“忠谏之路。“以光先帝遗德的“以表示目的,可译成“来;“咨臣以当世之事的“以表依据,可译成“用。 4、分析本段的层次。 板书: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背诵第1段。 2、预习25段。 课后记

17、: 其次课时 一、检查第1段背诵状况。 二、讲读第2段。 1、指定学生陈述这一段的大意,并点拨以下词语: 宫中:借指皇帝宫廷里的官员。府中:借代丞相府的官员。 陟罚臧否:陟,上升,提升官吏;罚,教训;臧,善;否,恶。臧、否用作动词。合起来即罚臧否,奖善惩恶。异同:偏义词,意即“不一致。 昭:说明,显示。形容词(明显)活用为动词。 2、分析这一段的结构层次。 板书: 三、讲读第35段。 1、齐读后指名学生陈述大意。 2、教师重点点拨有关词句: 此皆良实:良,良善;实,诚恳。这里指良善、诚恳的人。形容词作动词。以遗陛下:以之遗陛下,省略句。 裨补阙漏:裨、补,同义词,补助、弥补。阙漏,缺点和疏漏之

18、处。阙,同“缺。有所广益:广和益都是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多。全句的意思是:得到更多的成效。 悉以咨之:悉,全部,都;咨,询问。悉以咨之,即“悉以之咨之,都拿来问他们。所:处所。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这就是西汉兴旺发达的原因啊!所以,的原因。倾颓:衰败,塌台。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法感到痛心可惜。这里包含着必需吸取前代皇帝“亲小人,远贤臣的反面教训。不便提及刘禅的“亲小人,因而称引先帝,以先帝的“叹息痛恨来引起刘禅深思。 3、分析这三段的结构层次。 板书: 四、探讨问题。 诸葛亮写这篇表文的主要用意(主旨)是什么? 明确: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小人。其理由是:(1

19、)“开张圣听“严明赏罚是对刘禅“亲小人而言;(2)在人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了“亲贤臣的条件,强调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3)亲贤远佞思想是贯穿全篇的。结尾部分,要刘禅听取贤臣的“兴德之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25段。 2、预习其次部分和第三部分。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讨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3、重新认识诸葛亮,并了解其政治主张。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方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阙临江仙是这部著作的开篇

20、词。但这首词并不是罗贯中,而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大家杨慎。罗贯中是从杨慎那里抄来的吗?不是,罗贯中为元末明初人,而杨慎是明朝中期人。 最初三国演义开篇并没有此临江仙,是清初毛宗岗父子将其移植在卷首,不管怎么移植,我们都相信罗贯中和杨慎两老人家都不会有看法。就像被罗贯中演义神化的诸葛亮,老诸葛也很愿意,可怜他的一片忠心能流芳百世,老罗有很大的功劳,只不过老罗演义,内容可信度不高,真正值得信赖的文字还算是老诸葛本人的出师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诸葛亮的这篇经典名作。 二、在学习本文前,我们先了解: 1、本文的学习目标; 2、简介; 3、时代背景; 4、标题。(播放幻灯片) 三、整体感知 1、国庆八天长假,

21、要求同学们放假期间预习本文,现在我来检查预习状况,(播放生字词幻灯片)请一位同学把幻灯片的红字读一下。 崩殂(c)菲(fi)薄裨补(b)遗(wi)陛下 祎(y)攸(YU)阕(qu)陟(zh)罚 臧(zng)否(p)行(hng)阵猥(wi)自 夙(s)夜驽(n)钝诹(zu)攘(rng)除 斟酌(zhnzhu) 2、录音范读课文。 a、接下来请同学们听朗读录音,大家注意停顿、重音。 b、用幻灯片展示文中几个经典句段的停顿,要求学生一起读并做好句读笔记。 3、请全体学生朗读第一段,然后对照课下解释及名校课堂翻译把第一段重点字词句圈划出来。请学生解释翻译第一段的重点字、词、句(让学生默读几分钟后播放幻

22、灯片)。 4、请学生快速阅读第一段,思考: 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点拨:(请学生引用课本的话回复)“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开张圣听或“广开言路。(播放幻灯片示意图) 四、课堂小结:这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以及写作的时代背景,重点分析了课文第一段,初步了解诸葛亮请求出师的原因蜀国危急存亡。通过正反比较分析,给刘禅提出第一条建议要广开言路。 五、布置作业。 1、预习课文其次九自然段,

23、思考:提出的其次、三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 2、背诵课文。 (时间允许,再把朗读播放一遍)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5 教学目标: 1、解题、背景、表 2、指导阅读、分段 3、分析理解1、2段,理解字句,指导朗读背诵,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2 难点:目标2 教具: 预习指导: 1、通读课文,熟悉大意 2、阅读课本上有关资料,了解“表的有关常识及写作背景 3、搜集一些有关诸葛亮的简介及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聪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

24、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5) 1、教师范读课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足,使学生产生激情。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三、检查预习:(3) 1、要求一生简介“表的有关常识 2、一人简述本文的写作背景 3、一人简介诸葛亮 四、指导划分层次结构(8) 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

25、段(问题1),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参考:第一,在国家危急的形势下,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其次,采用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第三,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请求皇上批准他出师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醒独立思考,拟出初步答案 2、同组交流,取长补短(段意不要求统一) 3、抽样提问,师生共评(同时板书) 第一部分(15)指明危机,提出建议 其次部分(6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 第三部分(89)分清责任,说明决心 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 1、学生结合解释自译课文1、2段(问题2、3),教师补充以下词语: 疲弊:指国家贫苦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

26、分看轻自己盖:原来 2、提问四人各对译课文1、2段,学生进行评价更正,教师确定小结 3、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当时是“危急存亡之秋?(2)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问题49) 教师抽个别中下生提问,再请中下生补充,不行再请中上生小结 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 4、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 (1)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 (2)分析“以连词的用法 学生思考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 教师提问,学生不同看法可补充 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

27、平明之理 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 5、指导背诵: (1)要求学生理清每一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思路默想、记忆、背诵。 如:形势危急大臣表现两条建议 (2)学生试着自己背 (3)抽优生背 (4)全班齐背 6、老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 六、布置作业: A、熟练习背诵12段,准备默写 A、预习翻译37段 课题:出师表(其次课时) 教学目标: 1、分析课文35段,归结第一部分内容;了解亲贤臣远小人的进步主张。 2、学习6、7段。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4、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

28、行为 教材分析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具: 教学过程: 一、检查默写12段(2) 一人上黑板,其他在下面写 二、分析课文35段 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 二优生分别读第3第4段后齐读第5段。 2、学生结合解释,疏通文意(问题1) 不明白的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教师提出几个问题抽查: 是以:痛恨:所以:计日而待:良实:亲贤臣,远小人 3、思考:第3、4两段写什么?第5段又提出了什么建议?(问题2、3) 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 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气,优劣得所 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 4、小结第一部分: (1)诸葛亮提出

29、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特别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天看来也是正确的。 (2)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经验教训,其目的都是希望后主能认识到必需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诚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于摆事实、讲道理中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之所以采用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使后主能简单接受建议,达到劝戒目的。 三、分析其次部分: 1、创设情境: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谢,平日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一直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

30、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 2、教师补充几下解释,学生思考自译课文: 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庶竭:希望竭尽尔来:从那时到现在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3、复述诸葛亮的经历(根据课文内容) 要求一位表达能力强一点的学生回复,其他学生补充 4、独立思考问题:两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表达的对象以及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要求扣课文中句子回复) 过去:生平志向 感谢原因 廿年经历报先帝忠陛下 当今:出师理由 5、讲解“寓情于叙 如下所述,这两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历,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表达生平志向、感谢的原因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这句充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波的艰苦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 6、探讨问题:“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今天应当怎样认识? 引导学生从忠君的同时看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7、小结第三部分层次:回想历程,抒发感谢之情 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 五、布置作业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