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78babd35a7b4cd8e494eca0b56154cf/f78babd35a7b4cd8e494eca0b56154cf1.gif)
![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78babd35a7b4cd8e494eca0b56154cf/f78babd35a7b4cd8e494eca0b56154cf2.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1 【学习目标】 1.驾驭本课生字词,了解作者。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作者观点,理清文章脉络。(重点) 3.体悟作者宏大的才智及苦乐观,培育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小时候,大人们告知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知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他就是饮冰室主子-梁启超。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2、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名饮冰室主子,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18101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探讨院导师。文风流畅、犀利、凝炼。著有饮冰室合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达观(d)安分(fn)恩惠(hu)赔礼(pi)纵然(zng)契约(q) 3.理解词义。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如释重负:似乎放下了沉重的负担。形容心情惊慌后的轻松开心。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仁人志士:仁爱而有节操的人。任重而道远:负担沉重而且路途遥远。比方责任重大。悲天悯人:哀叹时世的艰危,怜悯人民的困苦。多用来表示对社会的混乱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
3、不平。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理清课文结构,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各论述了什么? 明确: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一、(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的苦痛”。 二、(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的欢乐”。 三、(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躲避责任”。 2.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本文论述了什么道理。明确:本文告知了我们:人生的苦痛是未尽到责任,人生的欢乐是尽到了责任。同时告知人们,人应当勇于担负责任,而不应当躲避责任。 (二)品读第一部分 1.第1自然段: (1)作者运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明确: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
4、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明确: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当做的事。(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缘由:受良心责怪,无处逃躲。 2.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争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劝服力,必需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长: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2)学生探讨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5、。明确: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当做的事,而且力气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办法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缘由。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分论点一:苦痛-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五、课外拓展依据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示例一:人生什么
6、事最欢乐呢?我说,人生最欢乐的事,莫若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意。 示例二:人生什么事最缺憾呢?我说,人生最缺憾的事,莫若没有实现自己的幻想。 其次课时 【学习目标】 1.驾驭引用论证的作用。(重点) 2.学习本文凝重而轻灵的语言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无论对挚友、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苦痛无法解脱。那么什么是他眼中的“最乐”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是“最乐”。 二、自主预习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明确:尽了责任是人生最欢乐的事情,责任当然给我们带来苦痛,却也能带给我们的欢乐。 三、合作探究 (一)品读其次部分 (
7、1)什么事最欢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 明确:古语-如释重负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3)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小结:欢乐之权,操之在己 (二)品读第三部分 (1)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明确: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生小组探讨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2)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从文中找
8、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欢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3)最终一段说明白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白“人生不应当躲避责任”。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分别。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苦痛恒久不能解除。 (4)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探讨后回答,最终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欢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欢乐。-最乐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苦痛恒久
9、不能解除。-最苦 (三)论证方法探究 你知道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属哪种论证方法吗?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苦痛越大,欢乐也就越大。引用典型,极具劝服力。 (四)语言探究 本文语言凝重而轻灵,不死板,不呆滞,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详细分析吗? 1.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明确: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再用设问,一问一答来证明“人生的苦痛在于
10、负未了的责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 2.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当做的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明确:运用排比。在其次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气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精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字来表示这些状况的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困难的状况加以细致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是很审慎的。 四、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苦痛-负责任(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欢乐-尽责任(到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躲避 五
11、、课外拓展 “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两者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请你以“最美”和“最丑”“尚”和“最卑鄙”“”与“最坏”为例,说一句有内在联系且观点显明的话。 示例一: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 示例二:我认为尚的是无私的爱心和宏大的奉献;最卑鄙的是损人利己的自私和过度贪欲的欲望。 示例三:我认为的是能讲出最美的语言、暖和人心的舌头;最坏的是挑拨是非、颠倒黑白的舌头。 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2 一、导入谈话 苦痛与欢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那么学者、思想家梁启超在本文中是怎样论
12、述自己的苦乐观的?(板书课题、作者) 作者没有一般的谈苦与乐,而是把论题集中在“最苦与最乐”上。(在“最”字上加点) 二、快速阅读,整体理解 1、人生什么事最苦?作者是怎样得出答案的?(从第1、2段中找答案) 2、人生什么事最乐?作者是怎样引名言来论述的?(从第3段中找答案) 3、人们应当怎样对待责任?(从第14、15段中找答案) 提示: 1、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作者先用了一串排比设问句,提出了关于人生苦痛的很多的答案,并且一一加以否定,然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贴切,水到渠成。 2、责任尽了,算是人生第一乐事。作者引用古语、俗语、孔子的话,从解除心理负担,体会有活力的人
13、间趣味这个侧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应当像君子那样,“把这种种责任揽在身上”、“日日在那里尽责任”,而不是“将责任卸却”。 三、精段研读,品位语言 研读第四段,明确如下要点: 1、“然则”-过渡连接词语。(联系前一段的“翻过来看”,理解连接严密的特点。) 2、“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设问句、句中引用名言。(联系1、3段开头的设问体会大处着笔、语言凝重的特点;孟子的话“终身之忧”与前面“苦后是乐”说法好像不一样,要正确理解。) 3、“曾子还说哩”-叙述语句,带上语气助词“哩”。(联系其他处的语气助词品位凝重中的轻灵。) 4、“那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对偶句
14、。(从内容角度体会凝重;从词句的容量角度体会简练) 5、“苦中真乐”-苦乐观。(与“苦乐循环”、与“尽责任”联系起来看) 四、联系生活,思索探讨 1、联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自己感受,谈谈你对文中“苦乐循环”一句话的理解。 2、“知足常乐”的说法与本文中讲的苦乐观是否一样?为什么? 3、你所希望的的欢乐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实现? (要求联系生活实际,激励各抒己见) 五、课后研习,整理心得 1、搜集整理与第3、4段中的名言警句意思相近的格言、俗语、名句,注明出处;试试用来证明作者的苦乐观。 2、写一篇心得体会。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最苦最乐 贫?失意?老、死?知足、安分、达观(不苦)
15、现象 欠钱没还如释重负 负恩惠未报尽心安理得 责得罪人没赔礼责吃苦-真乐 任该做没做任(苦乐循环)本质 勇于责任,不躲避责任,能享受真乐! 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3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了解“铭”“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 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品尝“片言明百意”的语言。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特征;体会语言特色及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诵读法、批注法、“知人论文”探究法。 【情感、看法价值观】 1.感受并理解作者高洁的品质、安贫乐道的情趣和豪迈的气概。 2.领悟文中君子的高洁品
16、质,并把其化为自己对崇高道德的追求。 导语设计 设计1:(背景导入) 在中国的诸多文化遗迹当中,有许多帝王将相的宫府宅邸,它们或者以豪华气派让人惊羡不已,或者以设计精致让人流连忘返。但有一处居所,它既小且陋,却因主子的一篇铭文而传颂千载。这就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下面让我们学习陋室铭,一起走进“陋室”,走进刘禹锡的精神世界。 设计2:(激发爱好) 来到嘉兴,就不能不说南湖,谁给我介绍一下南湖?(红船,南湖菱)南湖还有一种特产,就是“南湖菱”。谁来介绍一下? 其他地方的菱都有角,故称“菱角”,南湖菱与其他地方的菱角不一样,是无角菱。据说其他地方的菱角秧苗放到南湖,也会变成无角菱,南湖真是太奇妙
17、了。 “菱”与“灵”相通,据说,吃了南湖菱会让人有灵气,南湖菱哺育了充溢灵气的嘉兴人。我看不假,在座的同学眼睛都水灵灵的,个个都充溢了灵气啊。 远在唐朝的时候,嘉兴就孕育了一个充溢灵气的青年才俊。他就是刘禹锡。他诞生在嘉兴,吃了不少南湖菱,很有灵气。他在老师的指引下,在自己的努力下,满腹经纶。19岁时游学当时的京城长安。22岁就进士及第,后来年纪轻轻就成了朝廷里的重要官员,深得朝廷重用。另外,他写的诗与白居易齐名,他写的文与柳宗元齐名。 我们小学里就学过他的一首诗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只有内心安静的人,才能写出如此富有诗情画意的月色。今日我们就
18、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陋室铭。 设计3:(激情导入) 荷花也称莲花,它始终是中国画家们宠爱的绘画题材,也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颂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残红半破莲。从来寥落意,不似此池边”分别抒发了诗人不同的感情。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则抒写了满湖荷花带给人们的无尽喜悦。而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在南康郡做官时,曾亲自率领属下开挖了一块四十余丈宽的池塘种莲。他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赞美莲花的传世名篇爱莲说。 设计4:(哲理导入) 世间万物,总能引起人们对生活的深思。一些事物所具有的品质,也常常引起人们的联想,并借以鞭策自己过更高尚的生活。
19、今日,我们就学习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一看作者对莲花的品质作了怎样的联想,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志。 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习童话生动、形象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复述、朗读中训练合作探究实力;仔细视察思索生活的实力。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受小溪流自强不息,永不停息的精神,培育学生酷爱生活、主动向上的思想。 教学重点 学习童话生动形象的语言;仔细视察思索生活实力 教学难点 童话中蕴含的人生的哲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沟通资料导入 老师板书小溪流的歌,师生共同沟通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作者背景及相关内容,展示预习结果
20、。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小溪流是一首什么样的歌?” 学生自由读文,找出小溪流成长的四个阶段。(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多媒体出示。 2、问题思索:小溪流在奔流中力气有什么改变? 小溪流是怎样成长起来的?每个阶段成长的特点是怎样的? 小溪流一路上遇到过哪些阻碍?从他们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具有什么品质? 小溪流具有什么品质? 3、学生自由读文,分组探讨,推选代表发言 预设: 1、小溪流在奔流中力气改变:愉快 旺盛 强壮 巨大 2、小溪流各阶段成长的状况: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小溪流、小河、大江、大海特征的词各一个(培育合作探究实力) 3、小溪流一路上到过枯树桩、枯黄的草、
21、乌鸦、泥沙、沉船等。 4、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也应当像小溪流那样,要有远大志向,乐观向上、努力奋斗,才能获得胜利。 四、赏析、品读课文 你最喜爱文中哪个段落?试作赏析和品读。 出示:音乐,小溪流成长动画 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最喜爱的段落,然后组内探讨,班级沟通 五、感情升华,感悟道理 1、小溪流原委唱的是一首什么歌? 学生各抒己见 总结:小溪流是一首坚决、乐观、进取、永不停息的歌。 2、小溪流的歌给你什么启示? 沟通:学习小溪流的精神,不断学习,用学问丰富自己,充溢自己。生命不息,学习不止。 五、拓展延长 自然界中很多事物都能给我们启示。由小溪流的歌你联想到什么事物也会唱歌?唱出的是一首什么歌?学
22、生分组探讨,并沟通所感,拓展思路。 发挥我们丰富的想象力,用我们的生花妙笔“唱”诞生命的一首首好听的歌吧! 七年级上册语文版教案5 【教材分析】 伤仲永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学生在刚刚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初步的相识。它是王安石的一篇杂文体散文,作者通过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改变过程,告知人们不要单纯地依靠天赋,必需注意后天的教化和学习。这对孩子们的成长也有肯定的指导作用。 【教材目标】 通过自读和老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驾驭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
23、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改变的过程。 了解“实词”“虚词”的详细含义,驾驭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照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化特别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材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读和老师指导,能朗读、朗诵伤仲永。 通过预习和课堂检测,感知作者,驾驭相关的文学常识。 结合上下文完成字词的理解和全文的翻译,梳理方仲永才能发展改变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实词”“虚词”的详细含义,驾驭文中文言词语的词义和用法:照实词“扳”“谒”“称”,虚词“之”等。 理解课文主旨“后天教化特别重要”,并能联系实际生活,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
24、目标随堂检测法 【教学打算】学生、老师足够的课前预习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生共享自背古诗,其他学生点评。 二、师读伤仲永,学生点评导入。 三、赏读课文,完成检测。 老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初读下的自知 1、出示任务: 自读伤仲永及课下注释。 依据预习所知道,完成自知检测。 2、自知检测 伤仲永选自,作者是,字。他是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伤仲永”的意思是 文章讲了(地点)(人物) (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朗读中的自品 1、出示任务: 快速的将注释标注到原文中。 以自己的理解读伤仲永 完成自品检测。 2、自品检测 完成生字注音 隶()焉()
25、邑()谒() 扳()称()泯()矣() 朗读、朗诵伤仲永 (三)诵读中的自究 1、出示任务: 自己朗诵伤仲永 依据课下注释和自己的理解画出表示伤仲永年龄改变和才能改变的词句。 完成自究检测。 2、自究检测 第一处年龄是,其过人之处是。 其次处年龄是,其出现的变更是。 第三处的年龄是,其又有了的改变。(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四)再读后的自量 1、出示任务:完成自量检测 提示:“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惊羡;“不能称前时之闻”缺憾;“泯然众人矣”痛心 2、自量检测 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才能改变。 思索:不同年龄段中,我们和仲永相比,谁更厉害? 1.自读课文 2.自知检测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
26、者是王安石,字介甫。他是宋朝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伤仲永”的意思是:替方仲永感到惋惜。 文章讲了金溪(地点)方仲永(人物)从天才走向平凡(发生了什么事情?) 1.标注注释 2.自品检测 生字注音: 隶(l)焉(yn) 邑(y)谒(y) 扳(pn)称(chn)泯(mn)矣(y) 个人、小组、集体多种方式朗读、朗诵文章。 1.自读课文,画出要求词句。 2.自究检测 第一处年是生五年,其过人之处是“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次处年龄是十二三矣,其出现的变更是“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处的年龄是又七年,其又有了“泯然众人矣”的改变(要求用文中原话回答) 1.分组朗诵不同年龄段仲永的学问水平改变。 2.相比之下我们更厉害,因为他的才能日益降低,而我们参与了后天教化,才能日益增加。 驾驭文章课题、大致内容和最基本的文学常识。 正音,多次朗读,熟识课文,培育语感。 赐予字眼指导,梳理文章脉络,了解方仲永起伏的成长过程。品析主子公的改变和作者情感的改变。完成课后其次题。 带着脉络梳理读重点句子,直击主题-后天教化必不行少。 四、总结概括 无论一个人的天赋有多高,后天教化都是必不行少的。 忽视了后天学习,只会像方仲永一样,徒念昨日之美,徒增今日之伤。 七年级上册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二手车寄售代理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吊车租赁与施工现场管理服务协议
- 2025年车贷居间服务收费标准合同范本
- 建立适应性强的财务体系计划
- 学生领导力培养课程计划
- 教学工作创新方向计划
- 年度战略性谈判的技巧分享计划
- 市场调研与分析工作安排计划
- 特色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计划
- 高危作业的安全保障措施优化计划
- 元宇宙视域下非遗保护与传播途径探究
- 2025年买卖个人房屋合同(4篇)
- 2025代运营合同范本
- 武汉2025年湖北武汉理工大学管理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家庭燃气和煤气防火安全
-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达标测试卷(含答案)2024-2025学年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 大学学生宿舍管理员工作培训
- 初三物理常识试卷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初中新课标培训课件
- 办公用品价格清单
- 公司银行贷款申请书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