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重庆市新店重点达标名校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新店重点达标名校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1-2022学年重庆市新店重点达标名校中考化学全真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常温下,铜不和稀硫酸反应。但若把铜丝伸入适量稀硫酸中,边通入X边加热,可发生如下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色B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O2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加了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变化2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A除去氯化钠

2、溶液中的碳酸钠B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C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D除去铁丝上的铁锈3实验室测定蜡烛在盛有一定体积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过程中,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表示CO含量的变化B空气中氧气含量不足有利于CO生成C两条曲线交点,即达到蜡烛燃烧总量的一半D蜡烛熄灭时, 容器内氧气未耗尽4为打赢“蓝天白云保卫战”,某地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A将垃圾进行集中处理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缓解用电需求C秸秆用药物腐败还田D关停或搬迁环境污染型企业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牛奶富含蛋白质B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C为防止水产品变质,可用甲醛水溶液浸泡后出售D大米主要含淀粉,属

3、于糖类6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8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的物品是( )A食盐B烟花爆竹C汽油D罐装液化石油气9下列解释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都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B过氧化氢、水都能分解产生氧气,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C氧气和液氧都能助燃,是因为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D氢氧化

4、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的反应体现了碱的通性10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葡萄酿酒C西瓜榨汁D蜡烛熔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请按要求填空除CO外,还有_可以还原Fe2O3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作用是_。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的目的是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现有工业废液含硫酸铜1.6kg,可通过加入适量铁粉来回收铜,求理论上至少需要铁粉的质量是_?(化学反应原理:Fe+CuSO4=C

5、u+FeSO4)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研究表明,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具有甜味足、溶解性好、防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优点如图是木糖醇和蔗糖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人体体温37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木糖醇_蔗糖(填“”“”或“”)。(2)40时,将30g木糖醇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60时木糖醇和蔗糖的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写出其中的一种)。(3)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向溶液加入蔗糖_g,或蒸发掉水_g。

6、14化学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甲乙丙丁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探究水的组成探究 CO2 性质探究燃烧条件(1)实验甲中,发现 B 中固体可溶,A 中几乎不溶,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_,补充 C 试管实验,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_。(2)实验乙中,观察到集气瓶内壁有_产生。可以得出结论:水由_两种元素组成。(3)实验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体现了二氧化碳_性质。(4)实验丁中,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其中热水的作用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研究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进行如下探究实验一、探究H2O2质量分数、溶液pH、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如下表实验

7、方案:实验序号H2O2质量分数%pH温度/每分钟气泡数130520230620330112041511305a11b(1)设计实验13的目的是_。a、b的数值分别是_、_。若实验3中温度为30(其它条件不变),观察到每分钟气泡数比实验4多,则得出的结论是_。实验二、探究制取氧气的适宜催化剂。实验方案如下: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如图2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图1 图2每次实验

8、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_。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 s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可能是_。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16某研究小组对自动充气气球(如图1)进行下探究。该气球的充气原理是:通过挤破液体包,使液体与白色粉末接触产生二氧 化碳气体,实现气球自动充气。氯化钙水溶液呈中性,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均呈碱性。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 NaHCO3和Na2CO3溶液进行实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溶液变浑浊加入CaCl2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浑浊加热溶液至沸腾,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

9、石灰水无明显变化探究1:气体的成分为检验气体是二氧化碳,可选用_(填试剂名称)探究2:液体包内溶液的酸碱性室温时,用 pH试纸测得溶液的 pH 的方法是_;若 测得溶液的 pH=3,则该溶液呈_性。探究 3:白色粉末的成分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丁同学 认为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观察到_,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的盐酸(装置如图2),记录如下表:实验的化学方程式为_。表中a=_;V1_V2(填“”、“”或“=”)。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及判断依据

10、是_。老师指出还可以采用更简单的方法得出与上述实验(2)相同的结论,实验方案为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A、硫酸的颜色是无色,硫酸铜的颜色是蓝色,所以反应后溶液会由无色变为蓝色,选项A正确;B、从化学方程式中可知:生成物中氧原子个数是10,反应物中的氧原子个数是8,反应物、生成物中的铜原子个数都是2,氢原子的个数都是4,硫原子的个数都是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所以反应物X的化学式是O2,选项B正确;C、铜、硫酸、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了硫酸铜和水,溶液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铜的质量,所以溶液质量增大,选项C正确;D、由化学方程

11、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有些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例如氢元素、硫元素,选项D错误。故选D。2、C【解析】本题是对酸的化学性质的考查。A、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而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A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B、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所以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故B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C、熟石灰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中和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盐酸来除去熟石灰中的碳酸钙,故C实验中不适宜使用稀盐酸;D、铁锈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故可以用用盐酸来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但是要注意浸泡的时间,否则将会腐蚀铁丝,故D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故选C。3、C【解析】A、审图时,要注意横

12、纵坐标的含义,曲线从0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可表示为一氧化碳含量的增加,A正确;B、空气中氧气含量充足时,蜡烛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时,蜡烛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B正确;C、图中的数据并不能说明蜡烛燃烧了一半,两条曲线交点,只能说明剩余氧气的质量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相等,C错误;D、从图中观察,实验结束后仍然有氧气剩余,D正确。故选C。4、B【解析】A、将垃圾进行集中处理,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缓解用电需求不合理,因为火力发电燃烧煤炭污染环境,做法不合理,符合题意;C、秸秆用药物腐败还田,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D、关停或搬迁环境污染型企业,做法合理,不符合题意;故

13、选B。5、C【解析】A、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故A正确;B、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故B正确;C、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C错误;D、大米中含有的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故D正确;故选C6、B【解析】试题分析:A、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化合反应,不属于分解反应,故A错误;B、由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故B正确;C、单质的分子由一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多种原子构成,由图示可知看出反应物是两种单质,而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故C错误;D、由反应的图示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3,故D错误。故选B。考点:微粒观

14、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7、C【解析】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故选C。考点:元素的含量8、A【解析】A、食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既没有可燃性,也不会发生爆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随身携带,选项正确;B、烟花爆竹属于易爆物品,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不可以随身携带,选项错误;C、汽油具有可燃性,在有限空间中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可随身携带,选项错误;D、罐装液化石油气具有可燃性,在有限空间中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可随身携带,选项错误,故选A。9、D【解析】A氢

15、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显碱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故A正确;B过氧化氢、水都能分解产生氧气,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故B正确;C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故C正确;D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是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结合,碱的共性是氢氧根离子显示的性质,故D错误。故选:D。10、B【解析】A、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B、葡萄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C、西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蜡烛熔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有新物质生成的变

16、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1)CO或H2(2)红色粉末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尾气处理,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4)排除管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发生爆炸【解析】(1)除CO外,还有H2、C可作还原剂,还原Fe2O3;(2)实验中可观察到红色粉末变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3)由于实验开始之前、结束之后都要通一氧化碳,为防止污染空气,要进行尾气处理;(4)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CO的目的是排除管内空气,防止一氧化碳发生爆炸。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

17、,共5分)12、0.56kg【解析】解:设理论上至少需要铁粉的质量为xx=0.56kg答:理论上至少需要铁粉的质量为0.56 kg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 不饱和 降温到30 25 100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人体体温37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木糖醇蔗糖;(2)4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大于60g,所以将30g木糖醇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60时木糖醇和蔗糖的两种饱和溶液,欲使它们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且仍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降温到30;(3)解:设加入蔗糖的质量为x,=20%,解得x=25g。设蒸发水的质量为y,=20%,解得y=1

18、00g。故现有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向溶液加入蔗糖25g,或蒸发掉水100g。14、溶剂的性质 溶质的性质 水雾 氢、氧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不助燃、不可燃、密度比空气大 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解析】(1)实验甲中A和B,其他条件相同,溶剂的种类不同,发现B中固体可溶,A中几乎不溶,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溶剂的性质,补充 C 试管实验,A和C,其他条件相同,溶质的种类不同,想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溶质的性质;(2)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所以观察到集气瓶内壁有水雾产生,可以得出结论: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故填:水雾;氢

19、、氧。(3)实验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体现了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比空气大性质,故填: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不助燃、不可燃、密度比空气大。(4)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其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隔绝氧气,故填:;提供热量、隔绝氧气。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探究溶液pH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 15 20 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 便于对比 取下橡皮塞 CuO 【解析】实验一:(1)实验序号为13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温度都相等,溶液pH不同,因此实验目的是探究溶液pH对过氧化氢分解

20、速率的影响;(2)a15,b20时,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相等,溶液pH相等,温度不相等,通过4、5可以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通过3、5可以探究过氧化氢浓度对分解速率的影响;(3)实验3中温度为30(其它条件不变),观察到每分钟气泡数比实验4多。实验3、4中不同的量是温度,其余的量相同,则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化学反应的速率越快;实验二:(4)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是便于对比;(5)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s时压强瞬间回落,导致容器中气压瞬间和外界大气压相等,其原因是取下橡皮塞;(6)从实验曲线看,利用二氧化锰时反应速率太快,Fe2O3、Cr2O3时反应速率太慢,因此利用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CuO。【点睛】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16、澄清石灰水 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比较颜色 酸 固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