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小学听课记录12篇 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细心观测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是好运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听课记录12篇范文,一起开看看吧! 小学听课记录篇1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呢?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
2、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
3、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看法: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规律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重视用彩笔区分,清楚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料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
4、印象。 小学听课记录篇2 授课老师思路清楚语言流畅安排合理效果良好。给我的感受是备课充分讲解精辟重点突出擅长调动学生积极性。处理好智能培养与情感教育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出路,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在于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因此,学生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还有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审美情操培养特性等。课堂活动开展的很有实际性,并且活动很有效果很成功,该老师先是让学生闭上眼然后老师来描述,然后学生再通过回忆老师
5、说的话来话两条直线,这样的教学很有创意,学生的思维会很广,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学的开心同时也学到了知识。要是授课老师的表情更丰富一点就更完美了。 小学听课记录篇3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 课堂是学习知识最多的地方,因此如何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是每一个小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在这里呢,我们学大教育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希望你认真学习我们到来的知识。 一、漂亮的小兴安岭 (一)导入:(8:00) 1、欣赏一幅小兴安岭森林的图片,请同学说一说图上的树木多不多?(学生回复千千万万数不清像绿色的海洋) 2、连续欣赏几幅图片说说怎么样板书漂亮的小兴安岭。 3、观看录象资料。(8:09)
6、 (二)学习课文 1、集体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并与同学交流。(8:13) (2)投影出示文中的词语,检查朗读。 (3)指名朗读描写春天的部分,其他同学画出所描写的景物。 找出文中描写很美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指导理解抽出 (4)总结本段的学习方法。(8:18) 2、小组学习其余部分 (1)投影出示学习要求。 (2)分小组学习描写夏、秋、冬部分的内容。(8:20) 3、交流探讨 (1)指名回复夏、秋、冬描写的景物。(投影出示表格,添表)。 (2)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理解。 (3)假如要去小兴安岭你会选择在什么季节?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朗读课文。(8:
7、35) 一人朗读,配乐,其余同学观看动画。 (四)深入理解课文 1、板书花园、宝库 2、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花园、宝库? (五)作业:可以写写自己的家乡。 点评: 这节课老师通过图片、录像、课文等多种形式来使学生认识漂亮的小兴安岭,使学生对小兴安岭的风景、物产有了深刻的印象。老师先带领学生一块分析描写春天的部分,并总结出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小组来学习课文的其余部分,这样充分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课过程中还设计了几处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语句,让学生选择会在什么季节去小兴安岭旅游等环节,都表达了老师重视学生的学习感悟,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精神。 导入部分的录像资料只是让学生看了一遍,看完就过去
8、了。我觉得这个地方应让学生根据预习的状况,联系录象资料来说说小兴安岭有哪些景物,给自己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然后再去理解课文。在第三个环节配乐朗读并让学生观看动画课件时,课件的内容并不能和课文完全相符,实际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这里可只留背景音乐,让学生边听朗读边去想象小兴安岭的漂亮风景。 在最终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和感悟上,还缺乏进一步的提升。小兴安岭向人们奉献出了丰富的物产,对小兴安岭的热爱之情,没有引导学生去体会,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小学语文听课记录及评析,就是上面文章中为同学们带来了整理了。希望你认真阅读我们带来的听课记录,这样才可以帮助你养成认真听课的习惯。 小学听课记
9、录篇4 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较好,从中可看出热爱上了这门功课,大多同学能围绕教师的提问动脑思考。授课形式多样,通过讲授探讨朗读等方式,达到了示范课的目的。教师能在组织旧知识的基础上讲新课,且从旧知到新知的过渡自然,学生积极性也高。教师能很有耐心地进行个别指导,很有亲和力。但示范效果不好,其实在这里分组学习会更好。 小学听课记录篇5 : 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摸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编口诀、用口诀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经历编制口诀的过程,感悟口诀编制方
10、法,把握7的乘法口诀并熟记。 :熟记7的乘法口诀,应用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出示用七个三角形拼成的小船。 师:小朋友看小精灵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用什么拼成的?拼成这样一只小船需要几个三角形?(师板书填表)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它表示几个几?(1个7)(师板书)师:拼二只小船需要多少个三角形呢?(14个)你是怎样想的?(7714)师:哦,是几个7相加?(板书:2个7相加)那拼3只小船需要几个三角形呢?4只呢?7只呢?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7的乘法口诀。 2、提出学习目标:同学们想一想,7的乘法口诀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 出示学习目标: (2)理解
11、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3)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根据表格,学生独立学习,把表格内的算式填写完整,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请在书上试着填一填,完成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活动,教师巡查)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交流汇报,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口诀。 (1)编出7的乘法口诀 师:你编出哪些乘法口诀,能解决哪些乘法算式呢?你想说那句就说那句? 预设: 生1:一七得七,能解决37=或73= 生2:二七十四,能解决47=或74= (2)验证7的乘法口诀 五七三十五这句口决,你有什么方法验证? 预设: 生1:五七
12、三十五表示5个7相加,5个7相加等于35。所以五七是三十五(板书1)7+7+7+7+7=35) 生2:五七三十五也表示7个5相加,所以五七是三十五(板书2)5+5+5+5+5+5+5=35) (3)、熟记7的乘法口诀 a、发现规律,引导记忆 师:同学门,7的乘法口诀对比难记住,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它的特点、规律,我们就能牢牢把它记住,这些特点、规律你找到了吗? 预设: 生:乘号左边的因数是17,从小到大,乘号右边的因数都是7,积也是从小到大。 师:你的发现很重要,当一个因数变化,另一个因数不变时,积也会随着变化,它变大,积也会变大,它变小,积也会变小(手指因数和积) 师:这些规律对记住口诀很有帮助
13、,你们记住这这7句口决了吗?让我们来试一试,有没有信心? (生背口诀) 师:在背口诀时,感觉哪句记,哪句难记一些? 学生各抒己见,并说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对比好记。难记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后一句口诀帮助记忆。 b、利用规律,有效记忆 师:记忆的方法有好多,只要我们多动脑,多动口,就能熟记口诀,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不管三七二十一,每位同学都要熟记这些口诀,莫非背这口诀还要七七四十九天吗? 师: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老师方才的话中就包含了两句乘法口诀,还记得吗? 生:三七二十一和七七四十九 生:好的,现在就请同学们利用刚刚找出的规律自己来记一记7的乘法口诀。 请学生集体背一背7的乘法口
14、诀。然后进行师生对口令的游戏。 三、拓展延伸知识 (1)电脑出示:请快速口算并说出它的口诀 57=73=74=76= 77=72=17=47= (2)、应用练习 出示古诗:贺知章回乡偶书:(诗略) 师:7是个独特的数,我国古代与7结下了难解之缘。下面我们来看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由唐代的贺知章写的,这首古诗的内容共有多少字呢?你能用一句口诀算出来吗? 生:28,四七二十八 师:对,每句7个字,这样的诗又称7言诗。 (3)出示 每天上7节课,一周5天上几节课? 爸爸到北京去了3个星期,去了多少天? 一个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个星期要喝多少水? (4)、你能用7的乘法口诀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吗?
15、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听课记录篇6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测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相互交流) :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复) 2、点明主题 在这个漂亮的校园里有大量的图形。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外形和推拉门的外形,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大量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16、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终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测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探讨) 小组探讨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边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复)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好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探讨后小
17、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像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 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老师根据学生回复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测、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鉴别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小组探讨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简单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教师提问: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师提问: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
18、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探讨,然后请多个学生回复 再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探讨,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终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漂亮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假如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边形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
19、,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把握的知识的程度 板书简单而明白,突出四边形的特 总评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把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测、对比、抽象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小学听课记录篇7 科目:数学 年级:五年级 授课者:张尊敬 课题:方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我们去菜市场买东西用什么称
20、呢?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 学生:秤、电子秤 老师:那你见过这样的秤吗?出示天平 二、介绍天平 它有两个托盘,中间有刻度,两天刻度相等,中间刻度为0.这就是天平。 三、探究新知,观看课件 (一)等式 1、在天平的两边放入砝码,左盘:20克和30克,右盘:50克,中间刻度指向0,那么说明天平平衡了。 提问:你能根据此列出一个式子吗? 学生:20+30=50 2、观看课件,列式子。 30+X=80X+20=702X=100 3、何为等式?学生一起说:表示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举例:60+X=8070+20=9050-20=30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 4、总结:我们刚刚说的都是等式,先找等量关系,等
21、式是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 5、举反例:5X293070是等式吗?学生:不是。6、齐说两遍等式的概念。(二)方程1、像30+X=80、X+20=70、2X=100这样的式子又叫什么呢?学生:方程老师:看来这位学生已经预习了本节内容,值得表扬。2、对,就是方程,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反复读。举方程的例子。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所有的等式不一定都是方程。(三)板书20+30=50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30+X=50X+20=702X=100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四、练习1、判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等式?为什么?2、看图列方程,并说一说表达的意思。五、总结:何为等式?方程?表
22、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听课看法: 1、从生活中事物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 2、在课堂安排上具有规律性:等量关系等式方程 3、在板书上,重视用彩笔区分,清楚的描绘出了概念。 4、在课堂中照料到了大部分学生,能做到一视同仁。 5、在强调重点时,采用多读、多念的方法,加深学生们的印象。 小学听课记录篇8 课前谈话: 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很好,都看着我啦。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聪慧。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
23、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假如说圆的面积一课,摸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 一、透露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请生上台指出来。透露: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
24、单清楚。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一)起 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 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榷商榷,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 (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 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对比接近的,
25、对不对? 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摸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对比简单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因此,麻老师对这种方法有了一些预设。看来,要想战胜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盲点,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一些原发的思维。 (2)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再剪下来,拼成一个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师:怎
26、么样?为什么说是类似于平行四边形?还是有点接近的噢! 评:没注意到老师有否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转化的前提条件是问题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假如没有提到,那么为什么不在这里点出。 4、回想小结: 两种方法,一种折一折,折成三角形的方法;一种是剪一剪拼一拼,把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有什么共同特点啊?(都是把圆形变成了其它的图形。) (二)承 1、这两种方法变化后的图形尽管目前还不能直接看作学过的图形,不过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继续研究下去看看。 2、小组合作选择上面的其中一种方法继续研究下去。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 (1)组1:我们用第一种方法继续折,折成16份,每份就更像三角
27、形啦。 师:为什么要折成16份? 组1:折得的份数越多,就越像三角形了。 师:那么怎么样折会更像三角形呢? 生:再折下去 师:好折吗?那老师就用电脑帮大家折吧。 课件演示16等分、32等分,并不断问:分像三角形吗?能更像吗?再分 从视觉上看,就更像三角形了。把眼睛闭上,想像分的份数128份、256份,就能想像到吗? 师又重复演示从四等分到32等分的过程。 引导观测:这个三角形的底是这条圆弧。高是圆的半径。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会求吗?(底*高/2)那么这个圆的面积能求吗? 评:操作、演示、追问、想像、贯穿,层次明显。不过,为什么会越来越像三角形?看着32等分的扇形,学生能理解为什么最终可以把得到的
28、这个扇形看作三角形吗?要知道这时候的圆弧弧度还是对比明显的。我想,第一要引导学生注意随着等分的份数增加,得到的扇形的圆弧,渐渐在变直,所谓化曲为直;其次要点出,当等分的份数无限地多下去,那么最终得到的扇形也就无限地接近三角形。 (2)组2:我们用其次种方法,把圆片平均分成八份,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像平行四边形了。 另一组展示平均分成16分,更象了。 师将学生作品一起展示在黑板上。问:假如要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怎么办? 师课件演示32等分,拼成平行四边形。64份、128份。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像。按这样等分下去,会变成长方形。 评:不知是听课时没注意,还是麻老师没有点出。按这样等分下
29、去,最终还是平行四边形,只不过,假如把其中的一份再等分成两份,放在两头,整个拼成的图形才会变成长方形。其次,为什么一定要变成长方形呢?平行四边形不也挺好的吗?高与圆半径的对应也不会太难嘛。 4、回想小结。 (三)合 1、我们已经把圆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数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操作上,你们能不能在方才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师提供应学生辅助用纸(纸上印有圆一个、转化后图形各一个),生尝试推导公式。 2、反馈: 生1:陈述利用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师在其讲完后问:(1)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2)宽呢?(3)面积怎么计算? 听明白了吗?再指生讲,原生协同在屏幕上指。
30、 师:把圆转换成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这样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求出了圆的面积。 师再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板书过程,告诉学生面积的表示方法:S。 生2:陈述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提出公式:(C32r2)32。 师:除以32是什么意思? 生2:假如等分成32份,那么得到的三角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32分之一。所以用周长除以32。 师:为什么除以2? 生2: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乘32又是怎么回事? 生2:整个圆有32份。 师表扬激励之后,问:式子有点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 生4:C=2r,乘2除2抵消。 师:也得到r2。那么假如是等分64份呢?128份呢? 生:也是会抵消掉,结果也是r2。 3、看来
31、,不管是哪种方法,不管是几等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都是r2。 三、稳定练习 1、那么求一个圆的面积得知道什么条件?告知学生黑板上的圆片半径是10厘米,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计算。反馈校对。 2、假如知道圆的直径或周长,我们怎么计算面积呢?时间关系,留到下节课去探讨。 评:有人说这节课练习量是不够的。但为什么要拘泥于练习呢?学生通过本节课在思维上的练习不是的吗?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思想方法,呼应课前谈话。 心得: 1、正如专家点评时所说,听麻老师的课,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之所以震撼,是麻老师的课是我们一直想要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数学课堂。这堂课有新课堂所应具备的所有元素:教师组织
32、者、引领者,不越位代替学生的思考,大气潇洒;学生拥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自主探究、参与,数学之美、思维之美,体验得淋漓尽致。特别深刻的是麻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究,通过探讨怎么变变得更接近怎么算的过程,经历提出设想尝试反思再深入实践沟通建构,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十分有好处。 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 课后互动时,麻老师提出谈了一点自己的困惑: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如何把握?其实他的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回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确十分有意义,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特别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十分有现实意义,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
33、。但是也不是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适合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比方说本课中的极限思想。麻老师处理本课时,转化是贯穿全课,并一再点出的,除了没告诉学生转化这一术语。极限只是适当地让学生想像一下。因此,渗透的尺度应是:根据小学生思维水平与特点,相机点明,不搞模模糊糊一大片,也不做拔苗助长。 小学听课记录篇9 课前谈话: 1、组织学生整理学具。 2、老师喜欢同学们眼睛看着我。很好,都看着我啦。还记得我吗?记得我什么? 来介绍一下自己?五一小学这个校名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3、老师有个习惯,每堂课前都讲个小故事,叫做小故事,大聪慧。上课之前,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吗?本来是想知道大象的重量,结果去称石
34、头的重量,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所以曹冲通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了。 评:用小故事的形式,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为后面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思维基础。假如说圆的面积一课,摸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那么体验、反思、改进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 教学过程: 一、透露课题,认识圆面积。 1、出示圆形纸片,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2、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是圆的面积? 请生上台指出来。透露: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评: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单清楚。 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35、 (一)起 1、启发思考:怎么求圆的面积,在大脑中检索一下,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 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榷商榷,试试看。 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有: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 (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这样,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就可以求出圆的面积。 师:有什么问题? 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 生2:看成三角形。 师:行不行?为什么?但是还是对比接近的,对不对? 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
36、学设计中很少出现,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摸索,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对比简单理解。我们为什么没有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老师课后讲,设计这节课之前,曾做过前测,发现学生在面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有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发现和三角形类似。因此,麻老师对这种方法有了一些预设。看来,要想战胜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盲点,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的一些原发的思维。 (2)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再剪下来,拼成一个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 师:怎么样?为什么说是类似于平行四边形?还是有
37、点接近的噢! 评:没注意到老师有否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转化的前提条件是问题的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假如没有提到,那么为什么不在这里点出。 4、回想小结: 两种方法,一种折一折,折成三角形的方法;一种是剪一剪拼一拼,把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有什么共同特点啊?(都是把圆形变成了其它的图形。) (二)承 1、这两种方法变化后的图形尽管目前还不能直接看作学过的图形,不过还是很有价值的。我们继续研究下去看看。 2、小组合作选择上面的其中一种方法继续研究下去。 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 (1)组1:我们用第一种方法继续折,折成16份,每份就更像三角形啦。 师:为什么要折成16份? 组1:
38、折得的份数越多,就越像三角形了。 师:那么怎么样折会更像三角形呢? 生:再折下去 师:好折吗?那老师就用电脑帮大家折吧。 课件演示16等分、32等分,并不断问:分像三角形吗?能更像吗?再分 从视觉上看,就更像三角形了。把眼睛闭上,想像分的份数128份、256份,就能想像到吗? 师又重复演示从四等分到32等分的过程。 引导观测:这个三角形的底是这条圆弧。高是圆的半径。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会求吗?(底*高/2)那么这个圆的面积能求吗? 评:操作、演示、追问、想像、贯穿,层次明显。不过,为什么会越来越像三角形?看着32等分的扇形,学生能理解为什么最终可以把得到的这个扇形看作三角形吗?要知道这时候的圆弧
39、弧度还是对比明显的。我想,第一要引导学生注意随着等分的份数增加,得到的扇形的圆弧,渐渐在变直,所谓化曲为直;其次要点出,当等分的份数无限地多下去,那么最终得到的扇形也就无限地接近三角形。 (2)组2:我们用其次种方法,把圆片平均分成八份,剪下来拼在一起就像平行四边形了。 另一组展示平均分成16分,更象了。 师将学生作品一起展示在黑板上。问:假如要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怎么办? 师课件演示32等分,拼成平行四边形。64份、128份。 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像。按这样等分下去,会变成长方形。 评:不知是听课时没注意,还是麻老师没有点出。按这样等分下去,最终还是平行四边形,只不过,假如把其
40、中的一份再等分成两份,放在两头,整个拼成的图形才会变成长方形。其次,为什么一定要变成长方形呢?平行四边形不也挺好的吗?高与圆半径的对应也不会太难嘛。 4、回想小结。 (三)合 1、我们已经把圆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数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操作上,你们能不能在方才的基础上,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师提供应学生辅助用纸(纸上印有圆一个、转化后图形各一个),生尝试推导公式。 2、反馈: 生1:陈述利用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 师在其讲完后问:(1)长和圆的什么有关系(2)宽呢?(3)面积怎么计算? 听明白了吗?再指生讲,原生协同在屏幕上指。 师:把圆转换成长方形,面积是相等的。这
41、样求长方形的面积,也就求出了圆的面积。 师再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板书过程,告诉学生面积的表示方法:S。 生2:陈述折成三角形的方法,提出公式:(C32r2)32。 师:除以32是什么意思? 生2:假如等分成32份,那么得到的三角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32分之一。所以用周长除以32。 师:为什么除以2? 生2: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 师:乘32又是怎么回事? 生2:整个圆有32份。 师表扬激励之后,问:式子有点烦,能不能改进一下呢? 生4:C=2r,乘2除2抵消。 师:也得到r2。那么假如是等分64份呢?128份呢? 生:也是会抵消掉,结果也是r2。 3、看来,不管是哪种方法,不管是几等分,圆的面积
42、计算方法都是r2。 三、稳定练习 1、那么求一个圆的面积得知道什么条件?告知学生黑板上的圆片半径是10厘米,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计算。反馈校对。 2、假如知道圆的直径或周长,我们怎么计算面积呢?时间关系,留到下节课去探讨。 评:有人说这节课练习量是不够的。但为什么要拘泥于练习呢?学生通过本节课在思维上的练习不是的吗?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总结思想方法,呼应课前谈话。 心得: 1、正如专家点评时所说,听麻老师的课,有一种震撼的感觉。之所以震撼,是麻老师的课是我们一直想要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数学课堂。这堂课有新课堂所应具备的所有元素:教师组织者、引领者,不越位代替学生的思考,大气潇
43、洒;学生拥有充分的思维空间,自主探究、参与,数学之美、思维之美,体验得淋漓尽致。特别深刻的是麻老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究,通过探讨怎么变变得更接近怎么算的过程,经历提出设想尝试反思再深入实践沟通建构,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十分有好处。 2、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 课后互动时,麻老师提出谈了一点自己的困惑: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尺度如何把握?其实他的课已经做了很好的回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的确十分有意义,相对于数学知识与技能而言,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今后的生活与工作中更具有普遍性。特别是本节课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十分有现实意义,花再多的时间也不过份。但是也不是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都适合小学
44、生的思维水平,比方说本课中的极限思想。麻老师处理本课时,转化是贯穿全课,并一再点出的,除了没告诉学生转化这一术语。极限只是适当地让学生想像一下。因此,渗透的尺度应是:根据小学生思维水平与特点,相机点明,不搞模模糊糊一大片,也不做拔苗助长。 小学听课记录篇10 桂林山水听课记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视频播放桂林山水风景,吸引学生兴趣。 二授新课 1提出问题:喜欢山还是水?引出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改正轻声的读音。并思考桂林的水的特点。 3.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水的特点(清静绿)。 4出示关于水的图片,然后齐读课文。 5提问(本段作用)老师总结。 6再齐读一遍课文并思考修辞方法 7课堂练习
45、:展示公园花的图片,让学生根据本课的修辞方法仿照写句子。 8分析感情和写作方法,并让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段。 9学生自主分析总结课文第三段(写作方法、修辞方法等。) 10赏析图片,然后读课文,并思考山还能像什么。 三、总结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并谈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 五、板书: 6桂林山水 甲奇、秀、险画 天中 下静、清、绿游 六、听课反思: 符老师教态很自然,很会引导学生,这篇课文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学起来对比枯燥,但通过老师设计的精致幻灯片和精心的引导和提问,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课堂上,整堂课都是书声朗朗,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教学的各个环节之间衔 接合理、自然,时间
46、把握十分好。设计的拓展问题相当好,并引导学生作答,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使学生训练了说话、思考能力;充分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小学听课记录篇11 教学过程思路清楚,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把握重点,突出难点。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测操作对比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摸索合作交流等。表达培养学生学数学思维方式,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相信学生自己会学。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师生关系平等和谐
47、,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教师的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教学效果: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课堂气氛好。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小学听课记录篇12 特别的葬礼评课 课文特别的葬礼是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记叙文,透过描述塞特凯达斯瀑布由旺盛到枯竭的过程及人们的表现,说明环境破坏给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危害,告诉我们要珍惜、保护环境,爱惜我们共同的家园。 在教学本堂课中,周老师让学生的特性在语言感悟训练中尽情的发挥。 一、读为主线悟之本 文本是主体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
48、首先要由读来完成。读是理解、感悟的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认真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教学中,周老师透过让学生个别朗读、默读、自由读等不同方式全方位地接触文本语言。当学生透过朗读体验到大瀑布的雄伟壮观后,周老师让学生利用课文的语言称赞瀑布; 紧之后,出示枯竭后的瀑布课件和品读课文相关段落,学生自然产生了失望、凄怆等猛烈的情感体验,周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透过读把情感表达出来,这些实践点的落实促成了学生语感的构成。言语实践和感悟入情水乳交融,读中感悟,感悟又更好地促进学生把书读好。 二、心灵对话悟之源 在流淌着特性的语文生活中
49、,学生带着特性化的体验,充满了审美的愉悦,多角度地诠释了文本的内含。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 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 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 只有对话,才能相互造就。在这堂课中,周老师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 亲近,与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进行了零距离的心灵对话。认真灵去倾听心灵,到达心灵相通,情感共鸣,构成独特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的特性在语文课堂中尽情地流淌,学生就产生了与文本对话的内在需要,变要我说为我要说,师生对话就成为彼此情感交融、聪慧碰撞的过程。当周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大瀑布两个截成不同的情境,掀起了学生猛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要保护环境、爱惜地球的呼喊。 三、走向实践悟之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潜力,而培养这种潜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毕竟,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去生发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在这一课中,周教师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让学生当堂准备稿子,当一回巴西总统向巴西人民作一回演讲,奇妙地为学生搭建可供展示的生活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迸发出学生的情感火花,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构融资策划课程设计
- 机场应急救援课程设计
-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物态及其变化 二 熔化和凝固教案设计(pdf)(新版)北师大版
- 机器人应用讲解课程设计
- 机器人学导论课程设计
- 机加车间课程设计
- 2024年凌柏与伴侣解除婚姻关系协议
- 本科交通工程课程设计
- 2024至2030年涤纶提花面料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仓储物流园转让合同
- 输血质量管理问题分析报告
- 鼻咽癌的放疗护理查房课件
- 结算人员管理制度
- 市场工作研讨会接待方案
- 村落徽州徽派民居建设技术导则(2023年版)
- 发改委事业单位聘用协议书
- 2024版职业发展规划医疗人员的成长路径和晋升机会培训课件
- 基督教追悼会悼词 一个母亲去世追悼词3篇
- 工程造价审计投标方案(技术标)
- PaaS开发运营三级理论考试题库(汇总)
- Creo-7.0基础教程-配套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