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抗原课件_第1页
绪论抗原课件_第2页
绪论抗原课件_第3页
绪论抗原课件_第4页
绪论抗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免疫学概述免疫的概念与功能免疫学发展史1819世纪肆虐欧洲大陆的黑死病(鼠疫)免除税赋,免除差役免于疫患,免除瘟疫免疫: 机体对“自己”和“非己”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正常情况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性功能。 概 述 一、免疫的概念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规律及其效应和调节机制;以及有关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 分类 基础免疫学 临床免疫学抗感染免疫、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免疫缺陷、肿 瘤免疫、移植免疫免疫系统是机体的生理系统之一 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

2、系统 生殖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免疫系统 骨骼运动系统免疫的功能具有双重性:防御和致病 三、免疫学发展史 经验免疫学时期(1719世纪) 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 天花患儿从17天的病症图天花病人局部痂皮鼻儿 童中国古代“种人痘”Edward Jenner (1749-1823)Jenner 种牛痘图1980年WHO宣布全世界消灭天花 经典免疫学时期(19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1.巴斯德等发现多种病原菌,并制备了疫苗。 2.Mechnikov于19世纪末发现细胞的吞噬作用,提出细胞免疫理论。 3.Behring和Ehrlic

3、h发现了免疫血清的抗菌作用,并研制了白喉抗毒素,提出了体液免疫理论。 4.免疫化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5.初步认识多种免疫学现象的本质。 Elie Metchnikov and PhagocytesMacFarlane Burnet(1899-1985) 近代和现代免疫学时期(20世纪中叶至今) 以澳大利亚免疫学家Burnet于1957年提出克隆选择学说开始,免疫学进入发展的新阶段。 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思 考 题1.名词解释:免疫2.简述免疫系统的功能。抗 原 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抗原特异性和交叉反应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一、抗原的概念和特性 抗

4、原(Antigen, Ag):是一类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两个特性: 免疫原性:抗原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或抗原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特性。活化的B细胞抗体活化的杀伤T细胞免疫原性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包括诱导产生抗体及效应淋巴细胞。抗原性或免疫反应性 能与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完全抗原抗体免疫原性免疫细胞 抗原性(反应原性)+半抗原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概念半抗原 + 载体 = 完全抗原半抗原(小分子)免疫应答

5、+载体完全抗原二、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一)异物性 异物:是在胚胎期未曾与淋巴细胞充分接触过的物质。 抗原的异物性是决定免疫原性的首要条件 亲缘关系越远则异物性越强,即免疫原性越强。 异种 同种异体 自身成分 如精子、眼内容物、脑组织等(二)抗原的理化性质 1.分子大小:10kD,一般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2.化学组成和结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含有苯环氨基酸越多,免疫原性越强。如酪氨酸 3.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分子大小: 10kDa,有免疫原性。一般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 化学组成:蛋白质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多糖、多肽有一定的免

6、疫原性,脂类、核酸多无免疫原性。 结构越复杂免疫原性越强。含有支链氨基酸或苯环氨基酸越多,免疫原性越强。如酪氨酸 抗原决定基的易接近性:指抗原决定基是否易被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所接近。 物理性状:颗粒性抗原的免疫原性强于可溶性抗原;多聚体强于单体。 抗原的免疫原性与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剂量、次数及机体因素有关。年龄、性别、健康状态青壮年强于幼年和老年雌性比雄性动物抗体生成高感染、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 皮内 皮下 肌内腹腔注射静脉注射 口服(易形成耐受)三、抗原特异性和交叉反应(一)抗原的特异性 特异性即专一性,指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应答及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是由抗原

7、分子上的表位所决定的。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表位 表位: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基。 是与免疫活性细胞抗原受体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部位。 表位结构的性质、位置影响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抗原一个抗原可以与多个抗体特异结合(二)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不同抗原之间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交叉反应:抗体或效应淋巴细胞与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共同抗原 抗原1抗原2抗原1抗原2交叉反应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抗原1抗原2+抗血清交叉反应共同抗原四、医学上的重要抗原(一)异种抗原1.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

8、处理,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 抗毒素:类毒素或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的能与外毒素结合并中和其毒性的球蛋白(抗体)。2.动物免疫血清 马血清的双重效应:特异性抗体中和毒素 异种抗原引起超敏反应类毒素毒素马血清抗毒素超敏反应抗体抗原(二)异嗜性抗原 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意义:参与某些自身免疫病发生;与血型抗体的产生有关;用于临床诊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C抗原、M抗原链球菌感染急性肾小球肾炎大肠杆菌O14型脂多糖结肠粘膜溃疡性结肠炎心瓣膜的糖蛋白心肌成分风湿热A族链球菌肾小球基底膜(三)同种异型抗原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抗原。 如:红细胞血型抗原

9、:主要是ABO和Rh系统 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原 A B A,B抗体 抗B 抗A 抗A,抗B 血型 A B O AB抗A抗体RBC+RBC补体RBCRBCA型A抗原B型抗A抗体(四)自身抗原 能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分。 1.隐蔽的自身抗原:指在正常情况下与血流和免疫系统相对隔绝,从未与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组织成分; 2.修饰的自身抗原RB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RBC自身抗体 RBC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红细胞膜C9C8C5b67(五)肿瘤抗原 泛指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或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1.肿瘤特异性抗原 仅表达于肿瘤细胞表面,为某一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 2.肿瘤相关抗原 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组织或细胞也可表达的抗原物质,但其含量在细胞癌变时明显增高。如胚胎抗原(六)佐剂 指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机体后,可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