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课件_第1页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课件_第2页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课件_第3页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课件_第4页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考散文阅读指导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独特的美质就在于:能够让我们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读到作者对于文化或历史的思考。阅读和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对于文化或历史的思考;又要认真分析作者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散文阅读考查主要是对文本的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语言与内容、形象与意蕴、形式与主旨、手法与意图等方面的多元考查。这决定了高考散文阅读是一种精细化的阅读,不是一种泛读或略读。 第二类:状物性散文 这类散文以描写和议论抒情为主要表达手段,描写多是景、物的某一突出特征,议论抒情多是在景、物的突出特征上进行

2、人生道理的隐喻。主旨即物人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第三类:议论性散文 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07山东高考灯火的温情(议论性散文)08山东高考歌德之勺(记叙性散文)09山东高考记住回家的路(议论性散文) 二 阅读方法指导 整体阅读 巧

3、琢文章主旨 散文的文眼可以是依据叙述的话语,可以是抒情或议论的语句,也可以出现在文章标题上 。标题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就能比较简便地“窥探”散文的“心灵”中心。巧抓关键句 是指抓体现行文思路的句子。 文章除了文眼之外还有大量负载着重要信息句子,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这些语句通常表现为:反映语境特点的“指示语”,集中表达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概括语”,标示人物情感、态度和事物景况的“情态语”,直接传达主要信息的“主旨句”,反映文章层次关系的“过渡句”,蕴含丰富内容、言词精辟的“警策语”,结构复杂信息量大或富含哲理的“语言结构”,文中反复强调或暗示的“关键语句”等等

4、。在阅读过程中,只有抓住这些句子,才可以准确地把握文意要点。 三是从理清文脉(把握文章结构)入手把握主旨文章脉络是作者思维的方向,是文章构筑的框架。一般分为文脉、语脉,文脉指上下文意义的内在联系,语脉是上下文照应,衔接的语言线索。语脉是思路的外部标志。 点评:文章题为歌德之勺,而正面写这个铜勺的篇幅只有全文的三分之一,是否“文不对题”呢?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如此行文的真正用意。作者因“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一把炊勺”而“吓了一跳”,而与铜勺相应的厨房是“宽大”的,铁锅是“阔大”的,连排气铁罩也是“巨型”的。作者由此想到“当年这里一定是高朋满座,常常让诗人有一场大欢乐大陶醉”,进而想到歌德的人

5、生较常人更为丰富。炊勺的描绘至此结束,但作者所指涉的象征意义却没有结束。作者罗列了歌德这个“长寿老人的全部丰厚”:世俗的宦场,跨学科的研究,超越常人的爱情,无与伦比的文学艺术成就。在一般人的眼里,伟大与渺小,纯真与鄙俗,叛逆嘲弄与谨小慎微是那样的水火不容,而在歌德的巨大“人生之勺”里,有融合得那样的自然和亲密无间!行文至此,作者又呼应前部分阅读少年维特之烦恼时对作者写作的情感是写实而不是技巧的问题,这样丰厚的心灵是不需要任何技巧的,他的心灵的性质已铸就他文学与人生艺术的高度。这样首尾呼应,使所论述的主题更加明确三、散文阅读的命题角度和常见题型(一)词语理解型【命题特点】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被临时

6、赋予的含义,是历年高考常见的命题形式。一般来说,高考试题测试词语的含义,特别关注词语的语境义,而不是词典中所诠释的规范义。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根据文意,写出某词的含义。 【答题方略】 理解词语的含义,透过词语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比喻义,象征义,反语义,双关义;理解词义就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联系词语的具体语境,还须结合作者观点、文章主题,从所在的句、段、上下文中去找对应的阐释。 (二)句子理解型 【命题特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是历年来高考主要的命题形式。(1)结构复杂难懂的句子;(2)使用了修辞、内涵丰富的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4)统摄全篇,即“文眼”或者是

7、揭示文章中心的句子。【答题方略】 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句子的表面义,体味其深刻的内涵:对此类命题,需要先弄清手法上的特点,进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句子的含义。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常见的命题形式是:1、文中刻画的人、事、物或景象具有怎样的特点;2、文章分几个方面、几个阶段来写的,或者其变化过程是怎样的,要求概括说明。【答题方略】 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中心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等,尤其要关注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和段中的过渡句,这些句子是文章的关键。将提取的关

8、键语句、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使之成为全面、凝炼、流畅、符合要求的答案。要总揽全局,总体把握,防止因答案要点不全而丢分。有铺垫、伏笔、过渡、照应、 衔接等布局谋篇方面的技巧; 有比喻、夸张、比拟、排比、拟人、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方面的技巧。有主次、详略、线索、等材料安排方面的技巧;1.表达方式 叙述的技巧:插叙: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倒叙: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描写的技巧:景物、环境描写:突出环境特点,烘托人物,渲染氛围,烘托主题。侧面描写(烘托):以特征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事物作正衬或反衬,能突出主体事物。正面描写:渲染:浓墨重彩的描绘

9、能感染读者;白描:简练勾勒,生动传神。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增强感染力。 叙述人称的技巧: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感情。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以往考查频繁,现在几乎不考) 议论的技巧。在开头或结尾往往是文章的主旨;在中间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抒情技巧: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在开头能定文章基调;在结尾能升华主题。 托物言志,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绘,深刻生动地表现深层含义。联想想象,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可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抑扬结合,为褒先贬,为损先扬,形

10、成鲜明对照和强烈反差,收到特殊效果。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或人物的性格,更集中地揭示主旨。以小见大,即从平凡细微的事情中反映重大的主题,可突出中心,有强烈的震撼力。 3.修辞技巧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2.比拟:色彩显明,描写形象,表意丰富。3.排比:能强烈表达思想感情。议论,能增加语势,说理 更透彻;抒情,可淋漓尽致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创造气氛5.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6.反复: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感染力强。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8.对偶:有音乐感;表意

11、凝练。布局谋篇技巧 (重点)文章或段落开头总领全文;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营造氛围,奠定感情基调;制造悬念。文章或段落中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为下文作铺垫、引起下文;照应上文,转换话题。文章或段落结尾升华感情;深化主题;总结上文;卒章显志,点明主题;呼应开头,使文章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使文章委婉含蓄。 【答题方略】 对常见的技巧必须要熟悉它的常规性作用。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要回答这种表现手法在文句中表现了什么内容; 最后回答这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好处或效果,并结合语境加以说明。 (五)探究题型命题原则及特点1.设题有规

12、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2.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3.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直接答案。4.答案有限制:不会像读后感那样可以百花齐放,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 命题角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江苏对接明显探究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山东命题较多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

13、思考,发表看法。-山东命题较多 第一种类型:文本探究类 09高考江苏卷上善若水:14.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这是要求考生从思想内容方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和深刻内涵。答案:以水比喻“上善”,即都江堰是上善之作;修筑和维护都江堰的李冰及其后任可谓上善之人;由此引申出做人要做上善之人,做事要做上善之事。 07江苏麦天17.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鲜亮”与“滋味”的理解。-这也是要求从思想内容方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主题)。答案:火热的劳动生活,丰收的喜悦,紧张热烈后的平和、闲散。乡土民风的朴实,亲情的淳厚、和谐。 答题提示:从题型看,命题者主要还是依据文本主题内涵或写作意图来

14、做文章,这类探究题要求学生必须准确把握主旨并进而把握作者写作用意,否则就无法完成答题要求。从两题的答案看,既不能脱离原文,而由无法在原文中直接截取答案,都需要考生作抽象概括。 第二种类型:个性解读类 09年高考山东卷记住回家的路:22.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6分)分析:要求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发表看法。参考答案: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同时,我们更应保持清

15、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答案基本是用原文的语句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认识概括作答) 答题提示:个性解读不能脱离文本随意发挥,一定要尊重文本;不能只是原文摘取词句;要有健康的积极的价值观。答题格式:亮观点(总)-扣文本(分)-联实际(分)-下结论(总) 第三种类型:写作启发类 08高考山东卷歌德之勺:22.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突出特色?请结合文本,谈谈它对你的写作有何启示。答案:主要是以小见大。启示:要善于观察,注意从日常具体事物寻找最佳的写作切入点。如本文对歌德故居中炊勺的发现。要精于思考,能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和发掘深刻的意蕴,就像作者从炊勺中看到了歌德的非同一般一样。答题提示:平时

16、要积累一些写作技法,并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要能准确判断文中使用了何种突出的写作特色;要能联系平时作文实践谈感受。答题格式:明确指出某种写作技法+写作技法理论阐释+文本技法举例 忠实于语言规则(1)要显:不能含蓄、笼统(2)要简:不要罗嗦、繁琐;要概括、简洁(3)要通:不要有语病(4)要选好句式:用判断句、陈述句,不用 省略句和问句 如何在原文中寻找语句答题 选定区域。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选择答案的有效区域。 明确方向。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再“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包括上下段落)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 答案表述的技巧截、改、写 1、截。截是指题目

17、答案就是原文的某一句话、某一个词,我们只要原原本本把它移出来或裁出来,按规定写进答题处就可以了。 2、改。改就是我们在找出题目答案所在的语句后,由于语句在长不合书写要求或语句含有不合题意的杂乱信息,需要加以改造,这时要求根据题意,选出有用的语言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表述。 3、写。有些阅读题答案在原文语句中找不到,需要我们整体把握段前篇或全面理解上下文语境才能悟出答案。这样的题目要求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答案意旨表达出来。做这类题目,答案书写要严格遵守第一点谈及的三原则,吃透答案的内容要点,吃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方式,用规范的语句表达。答 题 技巧 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