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_第1页
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_第2页
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_第3页
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_第4页
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理想的风筝教案(一)教材分析这篇略读课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学情分析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

2、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设计理念一教法:自学引导。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教学目标一情意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三认知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2.认识本课5个生字。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教学过程一导入、质疑。1导言:“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2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二教师

3、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着疑问听读思考。三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四指导自学,合作探究。1自学生字新词。2读“阅读提示”,自学探究。(1)本课“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自问”有什么特点?(2)鼓励学生学习“阅读提示”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五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1自渎

4、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如:(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了刘老师什么?(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4)怎样理解课题?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1)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2)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

5、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a写“我”的心理活动“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b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六有感情地朗读、品读。七作业: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二)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

6、容。(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二、学法引导(一)教师教法启发谈话、引导、点拨。(二)学生学法自读感悟,讨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二)疑点结尾句的理解。(三)解决办法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教师活动设计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二)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课文。2课

7、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五、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板书:14理想的风筝(二)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3交流所得。(三)再读探究理想的风筝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字)及10个新词。2.能从第2、5、6、9自然段中自选一段背诵。3.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

8、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能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通过作者回忆的四件往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三、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四、教学时数:3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含3个多音字)及10个新词。2.初读课文,了解作者回忆刘老师的四件往事的内容,学习课文的第14自然段。初步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乐观的残疾老师。3.指导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慷慨、哽咽、倘若、稚气等词语的意思。(二)练习正

9、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简介作者。(三)理清文章结构,知道作者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四件事,指导学生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引导学生发现每件事在叙述之后都有描写“我”心情、想法的句段,画一画。质疑。(四)学习课文的第13自然段。指导学生运用想像画面的方法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五)学习“笑谈腿残”这件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乐观的残疾老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作业:1.写生字词。2.背诵课文的第2自然段。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感受作者对刘老师的深厚感情。能初步懂得一个人对生活要有追求,要热爱生活。2.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3.有感情地

10、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到刘老师是一个对工作、对生活有着强烈的爱与追求的好老师。教学难点:理解“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教学过程:(一)引入:齐读课题。播放课件,学生看画面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浏览全文,看看“我”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笑谈残腿;讲课极好;提问学生;放飞风筝)回忆第一件事的学习内容。(二)深入学习课文: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刘老师具体表现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做简要批注。练习有感情地朗读。2.学生自学批注,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教师点拨(顺学而导):(1)讲课极好:学生体会刘老师是一个热爱祖国,爱岗敬业的人。引导

11、学生想像和课文有关的内容,通过师生对读体现刘老师在讲授不同内容时的不同表现。(2)提问学生:同桌两个人合作朗读刘老师课堂上提问同学的内容,从中体会刘老师的特点。教师指导朗读。(3)放飞风筝:边默读边想像刘老师放飞风筝的画面,看看哪个情景给你的印象最深?在文中画下来。学生交流所画的内容,可能谈到刘老师平时放飞风筝时的情景;也可能谈到刘老师故意撒手线拐时的情景,教师要顺学而导。其间,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着刘老师笑谈自己的残腿,理解刘老师为什么要故意撒手线拐?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苏叔阳先生的话能否代表我们的心声呢?出示:“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他生命的力量。”指名朗读。齐读第10自然

12、段。之后出示资料:94年苏叔阳患肾癌,病中的他仍写下了二百多万字的作品。2001年,他又被查出患肺癌。至今,他仍在进行文学创作,并坚持参加许多社会活动。用他的话说,“我要尽情享受这五彩斑斓的生活。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体会苏叔阳先生也正是用他的实际行动回答了当年自己的问题。读过这篇文章,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身患绝症还会如此坚强呢?学生谈感受。(三)升华情感,突破难点:刘老师的言传身教感染着他的每一个学生。此时你能理解为什么说刘老师放飞的是理想的风筝吗?指名回答之后,教师要小结课题的两层含义:风筝象征着刘老师对生活的爱与追求;他在课堂上、生活中的言行又感染着学生,为学生树立了榜样,使学生也成长为像

13、他那样有理想、有追求的人,所以说刘老师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起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师生对读结尾两个自然段。(四)小结全文,领会写法:纵观全文,你欣赏作者的哪些写法呢?(学生体会本文的写作方法。)再次播放春天美景的画面,出示小练笔:我忘不了刘老师_的情景,这情景深深感动了我,我想说:“_。”学生试写,展示,评价。(五)布置作业: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5、6、9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2.修改课上的小练笔。板书设计: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检查背诵。2.进一步体会本文的写作手法和安排材料的方法,体会四件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3.指导小练笔。4.处理练习题

14、。教学过程:1.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示背诵第2、5、6、9自然段的方法,指导、检查背诵。2.小结本文的写作特点,鉴赏文中的好词佳句,领略作者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方法的巧妙,体会作者议论、抒情点睛之笔的精妙。体会四件事情之间的内在联系。3.交流小练笔的内容,指导修改,强调表达的规范性,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4.处理学习探究诊断中的本课练习题。理想的风筝教案 篇1教材解读:理想的风筝是新入选的一篇文章。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儿时一位失去左腿的刘教师给我们上课、和我们一起放风筝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他高尚的师德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眼”。身有残疾的刘老师不仅放飞自己的理想,也

15、放飞着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同时他也在指引着学生放飞远大的理想和纯真的感情。风筝在这里显然是个象征,具有多重的隐喻:“知识的风筝”他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情感的风筝”他的表现使我们酸涩、激动;“生命的风筝”他生命的强壮,精神的丰富和乐观令我们钦佩啊,我们就像这风筝一样,在刘老师的精心呵护下,飞上了蓝天!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春天的景物和刘老师之间的关系。4、学习作者列举事例、边叙边议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运用各方面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理解课题“理想的风筝”的含义。教

16、学准备:课件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生生字词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弄清文章举了哪几个事例描写刘老师的形象;初步感受刘老师的良好品质及他对工作、生活的热爱与追求。2、学习描写春天的句子,并进行积累;学习描写刘老师外貌的句子,明白刘老师是个慈祥、忠厚的残疾人。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激发阅读期待1、又是一年春来到,春风吹红了桃花,吹绿了柳枝。想乘着这股春风出去放风筝吗?在放风筝时的心理感受。2、质疑: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板书:理想的风筝)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1、请学生带着疑问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

17、记号。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以分成几部分?怎么分?并记录下自己的疑问。课文主要写“我”回忆李老师心酸执教,春天放风筝的情景,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课文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13)每逢春天到来,“我”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放上天空的风筝。第二部分:(49)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和他放风筝的情景。第三部分:(1011)写“我”对分别近30年的刘老师的怀念之情。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和文章脉络。看第二部分中,回忆了对刘老师的哪几件事。根据学生回答,引导概括出三件事:笑谈腿疾、上课板书、喜放风筝三、走进文本,享受春景1、课文主要回忆刘老师的为人及他放风筝的情景,

18、可开头却描写了什么?(春景)作者为什么要写春景呢?指名读第2自然段2、看到这么美的春天,你会感受怎么样?(舒服、舒畅、心境愉快)3、课文哪一自然段中哪一句话是描写春天时人们的心情很舒畅的?(第7自然段第二句)出示:“当春天吹绿了浮上心头。”特别是哪个词语更表现出了人们的心情很愉快?(浮)4、原来,春天的美不只是在于花草树木,还在于蓝天上的一只只美丽的风筝,还在于人们的舒畅心情。作者看到风筝,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想起他放上天空的风筝。5、再次读春景部分,思考:作者只是因为喜欢春景才写这些春景的吗?小结:作者从景写到风筝,写到想起刘老师,过渡得很自然。四、由景及人,认识主角1、从景到人,从看

19、到的景象联想到并开始回忆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也是一种写作方法,以后同学们写作时也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2、写人物时,一般喜欢先描写人物的什么?(外貌)3、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刘老师的外貌吧。4、课文中又是如何描写他的呢?5、从这几句话中,读出了一位怎样的刘老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体会文中流露出来的师生情,受到刘老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和熏陶,热爱生活、勇敢地面对生活。2、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人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出示词语组2、指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这些词语中哪一组会让你想到刘老师的那一件事。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出示自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第49自然段,刘老师的哪些细节拨动了你的心弦?讲它们画出来,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出一位怎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