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东安中学2023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84e7dfb9bd6d64246f2851436ac1c18/e84e7dfb9bd6d64246f2851436ac1c181.gif)
![广东省东莞市东安中学2023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e84e7dfb9bd6d64246f2851436ac1c18/e84e7dfb9bd6d64246f2851436ac1c182.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东莞市东安中学2023年高二地理测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下图为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中双水村景观和陕西省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 双水村最有可能位于()A. 汉中B. 商洛C. 西安D. 绥德12. 双水村所在地区可()A. 利用坚硬的岩石开挖安全的窑洞式民居B. 在沟谷建造拦截坝,淤积泥沙形成耕地C. 利用水草丰美的条件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 利用年温差小的特点发展优质果木业参考答案:11. D 12. B【11题详解】根据图中的窑洞、梯田和羊群可判断出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图中绥德位于陕北的黄土高原,D正确;汉中位于陕西南部的汉水谷地,商洛和西安位于陕西中部的
2、渭河平原。【12题详解】根据图中的窑洞、梯田和羊群可判断出双水村位于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利于开挖窑洞式民居;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在沟谷建坝,可拦截拦泥蓄水形成耕地,B正确;黄土高原位于草原向农耕区过度地区,缓坡发展耕作业,陡坡植树种草;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发展林果业,气温年较差大小对林果业影响较小;黄土高原是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季风气候,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2. 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A、河流的利用与治理 B、梯级开发 C、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D、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参考答案:B3. 挪威(下图)渔业资源丰富,该国海洋水产品产量大,而且出口率非常高,是世界重要的水产品出口国
3、,其中三文鱼出口占到全世界的53%,中国95%的进口三文鱼都是来自挪威。挪威三文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颇受中国人民的喜爱,目前大多三文鱼从打捞到运抵中国市场只需三天,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5. 挪威水产品出口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 国内人口少 B. 产品质量好 C. 水产品产量丰富 D. 产品种类多16. 目前大多挪威三文鱼运往中国的主要交通方式是A. 铁路运输 B. 航空运输 C. 海洋运输 D. 公路运输17. 与世界大渔场相比,挪威三文鱼肉质鲜美、品质优越的主要原因是A. 地处寒暖流交汇处 B. 鱼类饵料丰富C. 海岸曲折,峡湾众多 D. 海水冷而纯净参考答案:15. A 16. B 17
4、. D【15题详解】挪威水产品产品质量好、水产品产量丰富、产品种类多是其出口量大的原因,试题问的是出口率高的原因,出口率高的原因是国内人口少,消费量小,A正确。【16题详解】我国和挪威相距较远,三文鱼易变质,尽快到达应采用速度最快的航空运输,B正确。【17题详解】挪威纬度较高,海水冷而纯净,三文鱼生长时间长、肉质鲜美,D正确;寒暖流交汇处和饵料丰富影响鱼的数量,对肉质影响不大;海岸线曲折,峡湾众多与肉质无关。故选D。4. 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区位条件不足之处是( )产业基础相对薄弱市场腹地相对狭小科技和人才队伍相对薄弱改革开放重心北移A. B. C. D.参考答案:A5. 下列生态
5、工程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的是( )A. 平原绿化工程B. “三北”防护林体系C. 沿海防护林工程D. 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参考答案:D【详解】下列生态工程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要目的的是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D对。平原绿化工程目的是保护耕地生态环境,A错。 “三北”防护林体系目的是防风沙,B错。沿海防护林工程目的是保护海岸,C错。6. 读右下图,回答3738题。37若该图为海洋中某局部地区等温线分布示意图,甲、乙两处等温线弯曲均是由洋流影响所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甲乙都可能为寒流 甲乙都可能为暖流 甲可能为寒流,乙可能为暖流难以判断 A B C D38若该图为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近地面
6、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则: 甲处的气压比两侧高 甲处的气压比两侧低乙处的气温比两侧高 乙处的气温比两侧低A B C D参考答案:A B7. 两人从南极同时出发,分别沿40E和20W向北行进,产生的情况是A. 他们不会相遇 B. 在赤道上他们之间相距最远C. 他们之间距离始终保持一致 D. 他们可在南极再相会参考答案:B两人以相同速度从南极出发,可能在北极相会;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级递减,他们之间的距离在赤道上最远,B正确。8. 美丽的中华,无论你怎样看她,都有一种诱人的美,下面四组材料从不同角度描述了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长芦盐场成为我国最大的盐场,其晒盐的有利条件是海滩平坦 晴天多光照强 夏季
7、多暴雨 气温日较差大A B C D参考答案:A9. 读世界某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和风向图,处的箭头表示风向,回答2021题。20、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 B C D21、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参考答案:C D10. 读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2022题。20图中沿PQ地形剖面图的走向是 A西南一东北走向 B东南一西北走向 C东西走向 D南北走向21下列各组为图中a地形区主要农作物的是 A水稻、玉米、毛竹 B水稻、棉花、油菜 C小麦、甘蔗、毛竹 D甘蔗、小麦、油菜22长江
8、三峡水库建成后 A可缓解图示a地区的洪涝灾害 B将导致图示地区河湖水位上升,淹没良田C可缓解图示地区夏季炎热的天气 D使图示地区水资源总量大增,有利于农业生产参考答案:A B A11. 读“甲、乙两区域图”,完成3536题。35图中M、N是世界著名的湖泊,关于两湖泊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两湖分别是所在地区面积最大的湖泊BM湖是内力作用形成的,N湖是外力作用形成的CM湖周围的植被为热带雨林,N湖周围的植被为温带草原D两湖均为内流湖36两湖泊所在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为 A甲、乙两区域经济发达,农业分别为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B甲、乙两区域资源丰富,资源分别为铁矿、铀矿和煤炭、石油C甲、乙两区域人口稠密,人
9、口自然增长率低D甲区域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乙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参考答案:35.B 36.D12. 德国慕尼黑大学的一位教授是这样看待中国的:他首先把中国分成东部与西部,再分别分成南北两部分,形成如图中所示四块区域,并把四块区域命名为“黄色中国”、“绿色中国”、“银色中国”和“金色中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关于图中各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 各区域间具有明确的界限B. 各区域间不存在广泛的联系C. 该图划分的基本因素是气候和地貌D. 各区域内部没有明显的分异2. 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正确的是A. “金色中国”纬度位置影响B. “银色中国”海拔高度影响C. “绿色中国”流水侵蚀
10、作用D. “黄色中国”海陆位置影响参考答案:1. C 2. B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1题详解】一个区域区别其它区域最基本的因素是气候和地貌,C正确;区域之间的界线,有些是明确的有些是模糊的,各区域内部也会存在明显的分异,A、D项错误;区域之间是保持着某种联系的,B错。故本题选择C。【2题详解】据图中各色分区与主要成因的组合可知,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是“金色中国”,原因是海陆位置影响,A错;是青藏高原区,是“银色中国”,原因是海拔高度影响,形成雪域高原,B正确;是江南丘陵区,是“绿色中国”,原因是为亚热带常绿林分布区,流水侵蚀不是植被形成原因,C错;是北方地区,是“黄色中国”,原因是河流、风力
11、沉积作用形成,D错。故本题选择B。13. 热带雨林地区生物循环十分旺盛,养分主要储存在;A.土壤中 B.植物体内 C.地表径流中 D.枯枝落叶中参考答案:B14.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下列各题。4 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5 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
12、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参考答案:4、D 5、D15. 图1是以元代马致远的著名思乡诗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为题材所作的画卷,据此完成1-2题。图11. 画中美景最可能出现在A. 华北平原B. 松嫩平原C. 太湖平原 D. 宁夏平原2. 画卷中小桥、流水、民居等地理要素协调一致,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 差异性 B. 整体性C. 开放性 D. 联系性参考答案:CB16. 读“某日我国两地昼长示意图”,完成34题。 3若两地同时日出,则甲地位于乙地的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北方 D西南方4若乙地日出时刻是北京时间8:
13、00,则该地可能位于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华北平原参考答案:3.D 4.C17. 下图所示为南回归线的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8.、所代表的大洋分别是()A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B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9.阿姆河和锡尔河,主要的补给水源( ) A. 大气降水 B. 湖泊水 C. 地下水 D. 冰雪融水10.下列关于西亚的石油表述,正确的是( )A.西亚以波斯湾为中心,有一条巨大石油带,东西延伸B.西亚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C.西亚的石油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D.西亚出口的石油
14、,完全是由海运输出的参考答案:8A 9D 10C18. 读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4950题。49当A、B两地同时迎来日出时,不考虑地形因素,则该日A地较B地A昼短约4分钟B昼长约2分钟C昼短约2分种D昼长约4分钟50关于图中包头至广州剖面线沿线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A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大于85B年太阳辐射总量包头高于广州C气温年较差逐渐增大D地形区依次有黄土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参考答案:49-50 DB19. 读下图,完成2829题28仅从地形考虑,从刘家坪到李家坳的四条路线中,最容易到达的是 A B C D29若刘家坪至李家坳的直线距离为10千米,图上直线距离为2厘米,则该图的
15、比例尺为A1:500000 B1:20000 C1:50000 D1: 200000 参考答案:28.C 29.A20.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据图推断该产品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A甲国乙国丙国 B乙国丙国甲国C丙国甲国乙国 D丙国乙国甲国13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 )A甲国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最大B乙国技术水平最高,主要生产环节是研发、设计C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D丙国由第一阶段出口到第二阶段变为进口的原因是技术落后参考答案:12D 13C12读图,第一阶段丙国是出口产品,乙国、甲国进口产品,生产地在丙国。第二阶段乙国出口,甲国、丙国进
16、口,生产地在乙国。同理第三阶段生产地在甲国。所以产业转移的先后顺序是丙国乙国甲国,选D正确。13根据图示信息,丙国该电子产品生产最早,主要生产环节是研发、设计,丙国科技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内部联系和对外交流强度最大,AB错。第一阶段丙国是产品技术的开发国家,占有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C对。该产品是电子产品,产业转移是向着廉价劳动力丰富、土地价格便宜的地区转移,丙国由第一阶段出口到第二阶段变为进口的原因是因为劳动力及地租成本上升等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因为技术落后,D错。故选C。21. 读“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2425题。24箭头表示的是资金信息劳动力自然资源A
17、BC D25如果该图表示我国近十年来东、西部间的产业转移则A箭头不可能表示高技术产业 B区域甲有廉价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C区域甲将先进入高科技产业阶段 D区域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迅猛发展参考答案:B B22. 关于能源和能源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天然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煤气、海洋能等都属于二次能源 B煤、石油、核能、水能等常规能源,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资源 C风能和潮汐能既是可再生的新能源,又是清洁无污染的能源 D“能源危机”的实质是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参考答案:C23.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9. 与图中A地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是A. 美国五大湖周边地区 B
18、.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C. 珠江三角洲地区 D. 雅鲁藏布江谷地10. 图中粗放牧牛带的牛肉不仅销往该国沿海城市,而且远销到欧洲,这主要得益于A. 水源增加 B. 劳动力素质提高 C. 政策扶持 D. 冷藏保鲜技术提高参考答案:9. C 10. D9. 读图,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可知,A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部,主要以种植小麦和饲养羊为主,发展的为混合农业。我国的珠江三角洲,依据该地的地市和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了基塘农业,属于新颖的混合农业,故C正确;美国五大湖周边地区 的为乳畜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为大牧场放牧业;雅鲁藏布江谷地为河谷农业,故ABD错误。答案选C。10. 本题主要考查
19、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牛肉不仅销往该国沿海城市,而且远销到欧洲说明农业的销售市场不断扩大,而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提高,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故答案选D项。24. 下图是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早期沿运河发展的城市,历史上商业贸易很繁荣,但后来发展速度明显变慢,其原因是A矿产资源目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参考答案:C25. 大气运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形式是A、三圈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参考答案:C26. 毛乌素沙漠位于陕西省榆林市长城一线以北,被称作“人造沙漠”,形成不过上千年的历史。目前,陕西榆林市已在沙漠腹地种植
20、万亩以上的成片林地,建成了总长1500公里的4条大型防护林带,林草覆盖率由0.9%提高到25%全市境内860万亩流沙有600多万亩得到固定、半固定,实现了地区性的荒漠化逆转。结合材料完成1415题。14毛乌素沙漠形成不过上千年的历史,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干B风沙强C破坏植被D自然演替15当地林草覆盖率提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A雨水较丰B光照强C沙丘固定D地下水浅参考答案:14.C 15.A14自然原因:(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多大风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漠化的基础)人为原因
21、: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破环植被过度樵采水资源的利用不当等。其中人为原因是主要原因。15毛乌素沙漠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量在400mm左右,因此当地林草覆盖率提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降水量较大。二、 填空题(共10分)27. 读污染物迁移模式图,根据图中的迁移线路,填空并回答:(1)通过上图,可以总结出当代环境问题除了过程的不可逆性之外,还有_、_的特点。(2)图中造成的污染问题有哪些可能有_、_、_。(3)当今社会,城市垃圾城市垃圾的特点有三:_、_、_。(4)常见的城市垃圾处理办法有填埋法和焚烧法。请分析焚烧法处理垃圾的优劣_。参考答案:(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规模的全球性(2)大气污染,水污
22、染,固体废弃物 (3)数量大,品种多 变化大 (4)优点:可以部分垃圾来发电;占地较少;可将垃圾中病原体杀灭 缺点:焚烧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物,造成再次污染;所需设备成本较高投资较大解析:考查当代环境问题特点,城市垃圾的特点,焚烧法处理垃圾的优缺点。(1)通过上图,可以总结出当代环境问题除了过程的不可逆性之外,还有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规模的全球性的特点。(2)图中造成的污染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3)当今社会,城市垃圾的特点有三: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4)焚烧法处理垃圾的优点:可以部分垃圾来发电;占地较少;可将垃圾中病原体杀灭 缺点:焚烧可能产生大气污染物,造成再次污染;所需设备成
23、本较高投资较大。28.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中国的四大区域中,小麦主要分布在 (填代号)区域,香蕉,荔枝等热带水果主要分布在 (填代号)区域,适宜发展畜牧业的是 (填代号)区域和 (填代号)区域。(2)和的分界线是 。大致 毫米年等降水线。参考答案:(1)、 (2)秦岭淮河 800解析:(1)我国各地区土地资源的质量差别很大,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土壤肥沃,生产力高,集中了全国90%左右的耕地和林地,其中,北方平原广阔,耕地多,但热量较低,降水较少,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南方多丘陵、山地,但热量高,降水丰沛,以水田为主,是亚热带水果和热带水果香蕉、荔枝、柑橘的主要产区;西北内
24、陆光照充足,热量较为丰富,但干旱少雨,水源不足,以草地和荒漠为主,畜牧业发达;青藏高原区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土地生产力较低,本区是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2)读图可知,是北方地区,是南方地区,是西北地区,是青藏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它是我国800毫米年等降水线大致经过的地区。29. 读“2017年5月1日14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受_气压控制,其中心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_,天气状况是_。(2)图示时间,丙地的风向为_ 。乙、丙两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 ,判断依据是_ 。(3)该冷锋系统过境时,给北京市
25、带来的影响可能有_、_等。(4)该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北京天气变化与图所示相符的是_(选择填空)。(5)该日,下列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_(选择填空)。A.江苏大部分地区遭受冻害 B浙江沿海受台风袭击C.青海大部分地区普降暴雨 D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参考答案:(1)高;下沉;晴朗(2)西北风 ;丙;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3)降水缓解旱情;降水影响交通;降温会产生冻害;大风能净化空气等(4)D(5)D解析:(1)根据等压线数值,甲地受高气压控制,其中心气流垂直运动方向为下沉,天气状况是晴朗。(2)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吹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图中所示时间,丙地的风向为
26、西北风。乙、丙两地相比,风速较大的是丙,判断依据是丙地等压线较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3)该冷锋系统过境时,给北京市带来的影响可能有降水缓解旱情、降水影响交通、降温会产生冻害、大风能净化空气等。(4)该锋面系统过境前后,北京天气变化是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过境后气温下降,受高压脊影响,气压先升高,后降低。根据气温、气压曲线,与图所示相符的是D。A、B、C错。(5)该日是5月份,江苏大部分地区即将进入麦收季节,没有冻害,A错。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浙江沿海没有台风袭击,B错。青海受高压控制,大部分地区晴朗,C错。重庆地势起伏大,受冷锋形成暴雨影响,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是重庆发生滑坡泥石流,D对。三
27、、 综合题(共38分)30. 图16反映了我国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3)说明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2010年11月以来,长江中下游降水持续偏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五成,发生了较严重的冬春连旱。专家评价此次大旱已经达到“极端气候”标准, 50年一遇大旱 。 (4)写出旱灾带来的主要影响,简述为了减少本次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参考答案:(1)区。该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
28、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C)均最高。 (2)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2分) (4)影响:地表(河湖)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土壤墒情变差);农作物缺水;生产生活用水缺乏(人畜饮水困难)。(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共2分) 措施:国家政策支持(或:政府大量资金投入),跨区域调水,人工增雨,抽取地下水,合理灌溉。(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共2分) 解析: (1)根据图示:区旱灾最严重。主要原因是该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
29、分比(C)均最高。 (2)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所以区以春旱为主,区以伏旱为主。 (3)区位于东北地区,春旱带来的次生灾害是森林火灾,监测手段为遥感技术。 (4)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危害与防治。旱灾的主要影响是地表水源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农作物缺水;生产生活用水缺乏。措施有国家政策支持,跨区域调水,人工增雨,抽取地下水,合理灌溉。 31. 读中亚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简述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6分)(2)乌兹别克斯坦盛产棉花,素有“白金之国”的美誉。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该国大面积种植棉花对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6分)参考答案:(1)位置:地处亚欧大陆中部,距海较远;地形:地势东高西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气候:大部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内陆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共6分,答案合理酌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听课评课记录7
-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0课《新文化运动》听课评课记录
- 猪场购销合同(2篇)
- 生产承包合同(2篇)
- 仁爱版八年级地理上册3.2《土地资源》听课评课记录
-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1框自由平等的真谛听课评课记录(新人教版)
- 苏科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0.2.1《二元一次方程组》听评课记录
-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多项式乘多项式》听评课记录2
-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3《代数式的值》听评课记录
- 五年级数学下册听评课记录《3.1 分数乘法(一)(4)》北师大版
- 固体废弃物检查记录
- 工程设计费取费标准
- GB/T 5465.1-2009电气设备用图形符号第1部分:概述与分类
- 2023年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CAPP教学讲解课件
- 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 小耳畸形课件
- 新人教版初中初三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
- 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组织架构图模板
- 8.3 摩擦力 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 生理学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