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郭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长沙市郭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长沙市郭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南省长沙市郭亮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康熙在1696年的潮海中写道:“四月天山路,今朝潮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该诗句记述的是与下列哪一势力之间的斗争? A“三藩”势力 B台湾郑氏政权 C准噶尔部 D沙俄侵略者参考答案:C2. 从积极的方面看,中共三大和八七会议的相同点是( )都有利于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都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方针 都使党掌握了革命的主动权 都体现对国情的正确认识A B C D参考答案:C3. 清末以来,美国形象在中国教科书中所发生的变化和教科书对美国历史的解释,反映了近百年中国的美国研究及中国人认识美国的里

2、程,以下哪一项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中国人心中的美国形象 ( )A火车时代,堪比道家所言“乘风而行” B战略盟友,民主国家C纸老虎,一天天坏下去 D政治典范,民权楷模参考答案:D4. 西周社会的运转,所依靠的是两项权力原则:刑和礼。礼的应用范围只限于贵族,刑的应用范围是普通百姓。针对这种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该学者所属的学派是()A法家 B墨家 C儒家 D道家参考答案:A【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材料中“有学者认为社会没有阶层高下之分,在法律和君主面前人人地位都一样”信息说明主张“依法治国”,属于法家思想,故A项正确;墨家主张

3、阶级平等,故B项错误;儒家主张礼制,与题干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故D项错误。5. 下图丞相拜见皇帝由“坐着”-“站着”-“跪着” 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参考答案:C6. 元代士人杨维桢认为,元朝是华夏正统,而辽和金不是。他的理由是,儒家的传承,在朱熹之后一度中断,直到元代大儒许衡才再度延续儒家的“道统”。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对杨维桢的这段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杨维桢把是否出现大儒看作政权合法性

4、的最高标准B.杨维桢认为“正统”与否取决于文化而不是血统C.杨维桢的看法接近于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D.杨维桢的看法是儒家“忠君”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参考答案: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根据题干材料“因为元朝有许衡这样承前启后的大儒,而辽、金却没有,所以尽管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是正统而辽、金不是”可以看出杨维桢把是否传承儒家文化看作政权合法性的标准,故A项错误,B正确;近代的民族国家观念认为,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组成的,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说法错误;杨维桢认为辽、金没有传承儒家文化而不是正统,是对儒家“夷夏”观念的继承和发展,故D项错误。7. 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

5、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A.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B.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C.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D.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参考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中不结盟运动的开展,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出席联大,可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故A选项正确。材料仍处于两极格局时期,发达国家仍然主导国际事务,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并未发生质变,故B选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故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91年苏联解体,世

6、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选项错误。8.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以公元1500年作为重要的历史分期点,你认为以1500年为分期点的主要依据是A1500是一个整数时间,容易记忆 B1500年前后世界开始连为一体C1500年是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 D1500年前后开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参考答案:B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HYPERLINK /search?word=1500%C4%EA&fr=qb_search_exp&ie=utf8 1500年之前 整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是孤立存在的,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才变成一个整体 所以将 HY

7、PERLINK /search?word=1500%C4%EA&fr=qb_search_exp&ie=utf8 1500年作为 HYPERLINK /search?word=%B7%D6%CB%AE%C1%EB&fr=qb_search_exp&ie=utf8 分水岭。所以答案选B。9. 观察下列两图,表述有误的是A都发生在中国革命关键时期 B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都引导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D图二比图一更具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图一是油画,描述的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图二是照片,显示的是1949年3月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ACD三项表述均正确;

8、而A都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表述明显错误,因为只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才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故,正确答案选B。10. 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中对解决王国问题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王的王位 B非嫡长子分割王国的部分领地C藩王不能招结宾客,参与政事 D列侯归郡统辖,听命于中央参考答案:B11. 洋纱、洋布的进口单位:千海关两。年份洋纱洋布18671.45011.67118772.8411.959188712.5924.457189222.05930.554此表格从一个侧面说明了A中国纺织业的竞争力下降 B中国成为外国原料的产地C中国成为外国商品的

9、市场 D中国关税主权完全丧失 参考答案:C12. 有学者指出:东汉士大夫风习为后世所推美。然分析其常见的美德高行,不外乎是让爵(父有高爵兄让弟袭)推财(兄弟分财推多取少)清节(一介不取推财与人)等。与上述士大夫所为联系最为密切的社会现象是A.察举选官B.佛道盛行C.儒学正统D.知行合一参考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了察举制。让爵、推财和清节都是彰显高尚品德的行为,汉代通过察举制选官,才学和品德是选官的重要内容和标准,所以东汉士大夫的这种风习与察举选官最为密切。东汉儒学为正统,佛道并没有得到盛行,故排除B项;儒学正统与题意中的风习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最为密切的联系,故排除C项;知行合一是明代王阳明

10、的主张,故排除D项。故选A。【点睛】察举制下,个人的社会背景、家庭出身不再是选士任官的唯一依据。地方士人只要有真才实学,有一定的社会威望,或有值得称颂的道德品质,就有可能成为察举对象,从而登上仕途。13. “农民是最好的公民因为没有太多的财产,所以他们总是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只要从参与政治生活中得不到更多的好处,他们就对参与公共事务和统治国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想赚钱而不是为了名誉。”(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与这句话意思最吻合的是A参与政治不能给农民带来名誉B国家只需要少数贤人来管理C农民因为忙于生产而不愿参与政治D参与政治的公民才是好公民参考答案:B亚里士多德的国家学说。A项中

11、“不能”、C项中“不愿”、D项中“才是”的表述均过于绝对化,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农民忙于生产极少参加公民大会”可知:亚里士多德主张应由少数贤人来管理国家。故本题应选B项。14.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规定:“边区各少数民族,在居住集中地区得划定民族区,组织民族自治政权,在不与省宪抵触的原则下,得订立自治法规。”由此可知A.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B.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已经有了民族自治的设想C.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法律是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D.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实行的参考答案:B略15. 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

12、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参考答案:A16. 表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参考答案: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根据表格中所提示的时间,可以看出选项必须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全面内战爆发之间的选项才符合题意,只有重庆谈判符合上述时间,故选D。ABC均发生在抗日战争之前,故不符合题意。17. “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

13、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A郡县制不利于中央集权 B秦行郡县的目的是为了“行其大公”C郡县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 D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为害滋多”参考答案:C【解析】郡县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实行郡县制,对天子并不利,所以国家的寿命是不长久的;王夫之认为实行郡县制是秦朝没有长久的原因。故选C。18. 从大革命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战略中心,依次从珠江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其中实现从长江流域向黄河流域成功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A.北伐战争的胜利B.抗日战争的

14、胜利C.红军长征的胜利D.解放战争的胜利参考答案:A19. 2000年江泽民同志在广东视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下列关于三个代表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B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参考答案:A20. 1935年,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6年又改为民主共和国。1937年,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直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指导。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共两党开始由对峙走向合作B.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C.

15、国共达成建立联合政府的协议D.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略的不断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适应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中共做出了上述调整,故B项正确;建立联合政府是抗战胜利后提出的,故C项错误;D项包含在B项之中。点睛:注意材料“1935年”“1936年”“1937年”这几个时间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21. 下表为古代中国实行的几种形式授田法据表可知A.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遭到了削弱C.政府立法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D.授田法打击了贵族和地主的利益参考答案:依据材料“曹魏、屯田制;把流民以军队的形

16、式编制起来,分给耕地,用官牛耕种,以收成的6/10为地租”“唐代、均田制:口分田一般不得买卖,永业田可传子孙,一定条件下都可出卖;授田者缴纳粮捐布痳”,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材料体现了政府为了农业生产采取了一系列的惠农的政策,再现了政府将农民的部分福利制度化的史实,故A符合题意;B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D两项所述材料无体现,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土地所有制形式,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国家土地所有制的表现及其作用等,要求学生理解均田制,屯田制等基础知识。22. 长沙市各行业概况调查记载“长沙苏广业,初营业范围甚广,所经营者多是各种土产。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竟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

17、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由材料可以得出A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B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C中国的商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D西方商业经营观念影响广泛参考答案:A考察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材料“嗣以五口通商,洋货输入,洋货竟占于该业市场。店铺之称呼,初为苏广杂货铺,嗣称为洋货铺”体现出我国传统商业受到西方的强烈冲击。BCD材料无体现。23.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这实质上是主张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限制君权C. 民主共和 D. 民为邦本参考答案:B考察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从材料“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

18、以刑繁矣”可以看出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众治,属于早期民主思想,故选B。A项说的是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材料并未体现;C、D项与题意无关,故应选B。24. 有人认为:“伟大长征的拐点在云贵川”。下列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论据的有突破四道封锁线 召开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渡过金沙江A B C D参考答案:D25.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19、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参考答案:B本题考查史料的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的内容是罗马法。解题关键在于全面把握材料信息。法庭因为原告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因为在辩论中说错话而导致官司失败,这只能说明罗马法流于形式,故答案为B项。A项本身与史实相左;罗马法重视程序,程序本身没有问题,C项错误,排除;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是习惯法的表现,而十二铜表法是成文法,所以D项错误。26.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各种民事诉讼,即使是再小的事由,也由法庭处理;债务人如在规定的期限还不出债款,债权人可以将其出卖为奴或杀掉;死者的丧衣以三件为限,出丧时妇女不得无节制地嚎哭。上述这些规定说明当时在罗马A平民反

20、对贵族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B社会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色彩浓郁C罗马人热衷于通过诉讼获取利益 D人们的日常生活由法律规范和调整参考答案:D27.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载:“近年士大夫享太平之乐,以其聪明寄之剩技,吴中缙绅,则留意声律。又如案头清玩、几案、床榻,近皆以紫檀、花梨为尚,尚古朴不尚雕镂,寄物有雕镂,亦皆商、周、秦、汉之式,海内僻远皆效之。”这一现象反映出 A江南地区休闲文化盛行 B江南地区贫富差距明显 C文化复古主义潮流泛滥 D士大夫兴起研究西学之风参考答案:A28. “在古代西方人敢于展示自己,既敢于展示自己的思想,又敢于展示自己的裸体。中国就知道穿衣服,给思想穿衣服。穿衣服总比脱衣服容

21、易。西方鞭挞自己的黑暗,所以得到了光明。它的思想在驰骋。我们歌颂自己的光明,结果带来千年的黑暗。”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在思想方面的依据是( )A人文主义 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 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 存天理,灭人欲 D因信称义 致良知 参考答案:C29. 罗马法的监护制度十分发达,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这体现了罗马法的( )A.法律至上原则 B人文主义精神 C. 自由公正意识 D.天赋人权思想参考答案:B30.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

22、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以委任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参考答案:B二、 非选择题(共40分)3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耶律楚材,蒙古杰出的政治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1215年,蒙古大军攻占金朝燕京,受成吉思汗之邀投身蒙古。窝阔台汗即位后,对中原地区的管理出现蒙古“旧俗”和“汉法”之争,耶律楚材大力主张行“汉法”。他奏请设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任用汉人、女真人为课税使,赋税征收非常成功。随后窝阔台汗宣布设立

23、中书省管理国政,耶律楚材为中书令。过去地方官军政大权独揽,耶律楚材奏请:地方行政长官专理民事,设万户府管理军事,课税所管赋税征收,而中央则总揽全局,成为一代定制。另外他还在全国立钞法,定均输,整理驿站等一系列政策,使百姓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摘编自常江耶律楚材与元初统治(1)根据材料,概括耶律楚材成为蒙古名臣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耶律楚材对历史发展的贡献。参考答案:(1)(客观)蒙古建国初期制度缺失,需要人才;蒙古统治者赏识和重用。(主观)耶律楚材儒学修养深厚,能力出众,政绩显著。(2)为蒙古建章立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社会经济,巩固蒙古政权。促进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推动统一多

24、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为后来元朝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解析:本题考查耶律楚材。第(1)问,根据材料中“耶律楚材,蒙古杰出的政治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思想教育”得出主要是耶律楚材本人的能力和素养,从客观看主要是当时的蒙古需要人才,因此耶律楚材得到重用。第(2)问,根据材料中“耶律楚材大力主张行汉法”可知有利于民族融合;根据材料“任用汉人、女真人为课税使地方行政长官专理民事,设万户府管理军事,课税所管赋税征收,而中央则总揽全局,成为一代定制”可知有利于蒙古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根据材料中“他还在全国立钞法,定均输,整理驿站等一系列政策”得出有利于元朝的发展。32. (13分)全球化自15世

25、纪新航路开辟就已开始,更是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材料二 随着重建欧洲和日本的马歇尔计划和道奇计划的实行,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贸组织的建立,由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开始了。这一次全球化并没有建立帝国,而是通过创办视世界为其市场的多国公司和全球公司。在技术缩短了时间和距离的情

26、况下,可口可乐、麦当劳和索尼等产品成为世界名牌。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国家贸易的升幅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克莱德帕雷斯托维姿的署名文章材料三 美国世界日报2000年4月23日发表的一篇题为防止经济一体化成为新的经济奴役的文章说:“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认为:“全球化并没有为世界上大多数穷人服务,也没有为环境服务,更没

27、有为全球稳定服务。”材料四 文化的渗透和融合不只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大的方面也如此。人们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导致经济运作方式趋同。这固然不错,但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远航的“内在动力”,从整体史观的角度分析其影响。(4分)(2)据材料二,归纳“美国主导的第二次全球化”的推动力有哪些?与材料一中的“第一次全球化”相比,有何显著特点?(4分)(3)材料三反映了当代全球化下,面临哪些全球性问题?材料四对全球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全球化的基本认识。

28、(2分)参考答案:(1)内在动力:建立高效行政机器;对黄金的渴求;热衷传播天主教;科技的进步。(3分,任答3点)境服务,更没有为全球稳定服务”可以得出答案。观点:根据材料四中的“现代经济运作方式在各地遭遇各种本土性,就一定要嵌入到各种文化背景中去”可知作者的观点是主张全球化与本土化相融。(4) 基本认识:题目要求根据上述材料来谈。上述材料涉及到了经济全球化对人类历史的推动作用,也涉33. 材料一 梁武帝(萧衍)时,有一交趾人并韶者,富于词藻(文章写得很好),诣选求官,而吏部尚书蔡撙以并姓无前贤,除(任命)广阳门郎(守门的小官)。蔡撙贤者也,不能免俗,何哉?洪迈容斋随笔材料二 高锴知贡举(掌管科

29、举考试事务)为礼部侍郎,阅三岁,颇得才实。新唐书?高锴传材料三 唐长庆元年的一次科举考试后,因有人上告取士的做法不公正,皇帝让知制诰(官名)白居易等重加考试。考毕,白居易在其奏状中说:“伏料自欲重试进士以来,论奏者甚众。盖以礼部试进士,例许用书册,兼得通宵,得通宵则思虑必周,用书册则文字不错。昨重试之日,书策不容一字,木烛只许两条,迫促惊忙,幸皆成就,若比礼部校不同。”白氏长庆集材料四 杜佑通典记载:“(唐朝科举制度)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官名,内外族姻,(严禁)刑家之子,工商殊类(应试)。”当时有人说唐朝科举是“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唐代诗人赵嘏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30、。回答:(1) 材料一中的“俗”是指什么?蔡撙“不能免俗”说明了什么问题?(4分)(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较有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政治经济原因是什么?(6分)(3) 长庆元年那次考试与后来重考考试相比较,在考试方法上有哪些变化?改革考试方法的作用是什么?(6分)(4)根据材料四,史料说明了科举制的哪些问题?(6分)参考答案: (2)改变为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使门第不高的一般地主知识分子,可以凭自己的才学参加到政权中来。(2分)变化原因:隋唐时期,封建经济不断发展,士族门阀衷落,庶族地主兴起,要求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统治阶级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要求把选官权力从门阀

31、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中。(4分)(3)前者考试是允许应考者带书,而且不限定考试的时间;后者考试不允许带书,而且只限定在点完两根蜡烛的时间内完成。有利于选拔人才,维护了自己的统治。(6分)(4)唐朝的科举考试仍有一定的资格限制,并不能完全做到人尽其才。科举制度体现了统治者重农抑商的观念。科举录取率很低,即使有真才实学,也要奋斗多年,不利于人才的早期发现与成长使士人把精力集中于应付考试,忽视了实用性学问。(6分)34. 近代以来,为适应日益深化的现代化浪潮和全球化浪潮,资本主义国家的内外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一种事业者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亦就愈有利于社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材料二 4月19日,罗斯福废止了金本位制,当美元贬值11.5%之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就又能同欧洲那些早已走上通货膨胀道路的国家竞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