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1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2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3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4页
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爱莲说教学设计与反思一、填空题【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诵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二)能力目标1.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2.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三)思想目标让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教学重点】通过诵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难点】理解正衬和反衬的写作手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图片、背景音乐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了四种花的图片,菊花、桃花、梅花、栀子花。要学生谈谈最喜爱哪一种花

2、,并说出理由来。说是谈谈,其实是我的精心设计。由学生的说话引入到莲花,进而引入到爱莲说这一篇课文。(二)作者介绍周敦颐(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着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三)介绍“说”这种文体“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四)课堂上学生的“八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读:弄清字词的读音:读课文,要先扫清阅读障碍,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音。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

3、口难读的句子,提出来。学生提出有两个字音读不准:“涤”,“蕃“鲜”。当堂有学生予以正读。读准字音以后,喊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评价之前,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这包括从字音、停顿、语速、情感等方面评价。通过互相评价,学生的朗读能力将会有提高,还能读出古文的韵味来。二读:了解字词的意思:除了正确掌握字音外,还要明白字词的意思。一些不易理解的字词,学生可对照注释,如果没有注释,学生共同探讨。这一读,我将采取了分组的形式,两两一组,互相讲,互相听,然后互相评价。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意思有了大致的了解。三读:划分朗读节奏:大家都知道朗读的重要,然而,只知死读,不明文句结构(分不清

4、句读或朗读节奏),终究会直接影响对文句、文篇内容的理解。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这一句比较长,朗读时要根据意思停顿,“独爱”和“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间要断开。正确的朗读停顿,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四读:把握朗读的语气:在教学时,我是通过多媒体放朗读录音,同时配以相应的画面,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越来越深,朗读起来会越来越流畅,在语气的把握上就会游刃有余。如在朗读“莲,花之君子者也。”一句时自然而然就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读“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时就用一种鄙夷的语气来读。五读:会翻译课文 :然后是对照注释翻译课文,不懂的先画下来,待会儿提问。这一步用的时间稍长,学生的提问也较多,

5、如“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什么意思。但绝大部分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极少数问题,老师点拨一下即可。然后叫一名同学翻译。六读:问题探究 :翻译完后,我提了几个问题:1.文章从哪些方面写莲?明确:【从四个方面写莲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形体姿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3.香味:香远益清;4.气质:亭亭净植】2.文章仅仅写花吗?这采用了什么写法?明确:【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的高尚的品质。写物是为了写人。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3. 菊和牡丹有什么特征?对写莲起什么作用?明确:【菊:秋季开花,迎寒斗霜,清高避世; 牡丹:花色艳丽,雍容华贵,

6、写菊花和牡丹是为了起衬托作用。】4.作者把菊和牡丹比作什么人?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是怎样的?明确:【把菊比作隐逸者,作者对它有一种惜的感情。把牡丹比作富贵者,作者对它有一种厌的感情。】七读: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中我引导大家:你认为爱莲说这篇课文哪里写得最好?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爱莲说的主旨、结构和写法,一点一点地全“拼”了出来。老师该讲的,学生都讲到了;老师没讲的,有些地方学生也讲到了。通过分析,学生知道了世人爱牡丹,其实是慕富贵,在他们眼里,牡丹实为富贵之化身。而“我”不爱牡丹只爱莲,正表明了“我”不贪慕富贵、名利,而这一切正是君子高尚品质之所在。八读:获得文中哲理:哲理诗理性认识的最高点

7、,也是语言美质的最深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透过言语现象深入事物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比如以前作为难点分析的,是作者以莲自况,追求高尚情操,讽刺污浊世风的观点。(五)当堂背诵课文(六)课堂拓展,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布置一个拓展延伸的课堂练笔,要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短文。(七)布置作业写一篇赏析文章 赏析【课后反思】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不仅把老师该教的知识学生都掌握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能真正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去发现问题,去决定吸取或舍弃。这堂课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以前的课堂教学

8、,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光记笔记都来不及,哪里还有什么主动性 ? 哪里还有什么发现 ?有了这样的尝试,其他的课文,我也适当采用了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成绩得到提高,而且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遵循实际,把准新知的生长点;1、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形?(师生举例,电脑演示)认识圆无处不在,感受圆的美。2、学习画法: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出一个圆。讨论:画圆时应注意什么?如何才能让全班同学画出的圆一样大?让学生把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画出圆。3、概念介绍:如何称呼剪得的这个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心、半径、直径。)什

9、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彼此的看法,或者查查书本。(汇报交流)让学生画出圆的半径、直径;完成判断练习。反思: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生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当我们“蹲下来”看学生时会发现:生活的经验,已经让他们对圆有所了解。所谓“零起点”是子虚乌有,是教育的谎言。我们应遵循实际,把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起点。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教者的任务是引导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样把圆画得一样大小。关于圆的直径、直径、圆心等一些基本的概念,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教者放手让学生说、画、完成相关的判断练习,符合客观实际。学生

10、在操作中,体验着概念、感悟着概念,最终理解了概念。二、主动探究,实现新知的生成点;1、关于圆你还有什么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将问题梳理,出示研究提示: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有多少条半径?圆的直径长度都相等吗?半径长度呢?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任意连接圆上两点,哪条线段最长?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反思:问题意识,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关健所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梳理问题合作解决重点问题带着问题走出教室”是互动生成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本节课,从学生的主体出发,提出自己对圆的疑问,同时发挥教者的主导作用,梳理问题。主体与主导恰当运用,目的是引导学生探索圆的特征。2、(小

11、组合作)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相信你们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反思:小组合作的时间要保证,切务追求合作的形式和气氛。不能草草收场,教师要敢于“留白”,要为学生主动发展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足够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时空允许的情况下,用自已的脑子思考,用自已的眼睛看,用自已的耳朵听,用自已的手操作,用心灵去感悟。只有“静心等待”,教师才能在进行着表演的同时,欣赏到学生那更加精彩的表演!3、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汇报而定)发现1:圆的半径有无数条,直径也有无数条。(方法1:折。把圆片对折,可以折出1条直径。打开后,再对折,又能折出1条直径。这样不断地折下去,能折出无数条。方法2:画。从圆心出

12、发,向圆上任意一点,都能画出一条圆的半径。(电脑演示,板书:无数条)发现2:在同一个圆里直径都相等,半径也都相等。(方法1:量。可以用直尺,量出半径或直径,发现它们分别都相等。方法2:折。可能把圆对折,折出一条半径,折出2条半径,如果再对折,圆的半径都重合,发现圆的半径是相等的。方法3:观察。)介绍数学史话:“圆,一中同长也。墨子”发现3: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方法1:量。量出半径和直径。发现直径是半径的2倍。方法2:折。折出一条直径,再对折,就是2条半径,发现直径是半径的2倍。方法3:讲道理。直径是从圆心向两边画的,而半径是从圆心向一边画的。)如果用上字母,可以怎样表示?(板书:

13、d=2r或r=d/2)(举例计算)发现4: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直径最长。(结合学生回答,电脑演示直尺量的过程。)发现5: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如果我们把圆心定在黑板上,那圆就画在黑板上。把圆心定在地板上,那圆就画在地板上。因此,我们可以说圆心决定了圆的位置。我们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拉得大,画出的圆就大。两脚间的距离定得小,圆就画得小。电脑演示)反思:本节课关键要学生掌握圆的一些基本特征。学生的对特征的发现又是动态生成的,它处于一种流变的状态。正如布卢姆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所以,对话并不是拟定好的,要根据学生学的情况随时大胆地调整教案,应学生

14、而动,应情境而变,捕捉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只有还他们性灵轻舞飞扬的空间,教学设计才能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出生机。三、积极应用,拓展新知的应用点;1、智慧小博士生活中圆到处都有。(小组合作)从下列生活现象中选择1至2个问题进行研究: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品种繁多,可无论哪种车的车轮都设计成圆形。这是为什么?车轴为什么都装在车轮的中心?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有许多营房,为了便于同各营房间的联系,指挥中心应设在何处?为什么马路的下水井盖都设计圆形的?为什么不选择长方形或者正方形作为下水井盖呢?2、小小设计师(1)圆在生活中,不仅实用,而且充当着成为美的使者,装扮着我们的

15、世界。(出示:阴阳太极。)演示它的组合图(由2个相等的小圆和1个大圆组成)。如果告诉你小圆的半径是4厘米,你能获得圆的哪些信息?总结:古老的阴阳太极,为什么与圆结下了不解之缘。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我们探索的话题。(2)欣赏:圆美的使者。(电脑演示)(3)请你用圆形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美化我们的教室。反思:圆,原本可以如此美丽!生活中的圆到处可见,为什么这些地方会出现圆形?而并不是正方形、长方形等其它图形?种种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是一句简单的话就可解决。运用所探究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会把学生引入一个更为美丽、更加广阔的空间。数学教师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1数学知

16、识来源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新课程标准的出现,正是配合当前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飞跃。新课程标准旨在建立一种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体系。要使该教材真正实施到位,必须建立一种符合学生自主发展、融入社会生活、面向学生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而这样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应体现开放式教学。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

17、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

18、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教师做到了: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二、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

19、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参加实践获取新知识。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如果是B种情况,让学生讲,师补充;如果是A种情况,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

20、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样的吗

21、?(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在这里做到了: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质疑解答问题。2、笔者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3、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意了思维方法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4、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了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1、教师板书:1/2、1/4、1/8,让学生读出各数。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

22、(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第一张纸条全部涂色,该怎样表示?第二张、第三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生答,师演示)你能根据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三个数的大小吗?(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其教学特点是:1、重视课程的开发,也重视生活实际的数学概念,充分利用直观教学,遵循学生的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认识规律。2、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推动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3、重视理解与巩固相结合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4、给学生铺设合理的思维空间,补充问题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5、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趣味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6、设疑问题具有严谨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使学生在探究新知识轻松地获取知识。7、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规律,创设情境既符合学生实际,为探究、认识新知识的结构奠定基础。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