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系统【直流】课设指导书-野莹莹要点_第1页
自动控制系统【直流】课设指导书-野莹莹要点_第2页
自动控制系统【直流】课设指导书-野莹莹要点_第3页
自动控制系统【直流】课设指导书-野莹莹要点_第4页
自动控制系统【直流】课设指导书-野莹莹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前言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自动化专业的重要课程设计之一;是在学生完成自动控制系统理论学习后,对相关的各种类型系统所进行的课程设计;是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将进一步掌握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理论和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过程,对稳态参数计算以及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实践运用,并且加深对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结构的了解。通过实验调试,不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改革、

2、具有创造性的开拓精神和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目录 TOC o 1-1 h z u 课程设计一 转速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一设计目的掌握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掌握晶闸管电动机系统的稳态设计方法。掌握晶闸管电动机系统参数及各个环节测定方法。掌握晶闸管电动机各种系统的稳态性能。二设计已知参数1.拖动设备:直流电动机: 。2.负载:直流发电机: 。3.机组:转动惯量。三设计指标D=4, 。稳态转速n=1200r/min, 负载电流0.8A。四设计内容参数测试。测试设计所需参数。主电路设计。设计主电路,选择参数。反馈及保护电路设计。选择反馈参数,进行反馈电路、过流保护和过压

3、保护电路设计。调节器设计(比例调节器)。设计调节器,并选择参数。触发电路设计。采用数字集成电路进行触发电路设计。调试。(要求包括验证系统稳定性等)验证并比较开环系统,有静差单闭环系统,无静差单闭环系统稳态性能。五设计要求绘制转速单闭环调速直流调速系统电路图。提交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过程,参数计算,测试过程,调试结果)。六设计步骤测试设计所需参数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电阻R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电感L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主电路电磁时间常数TL测定直流电动机电势常数Ce和转矩常数CM测定晶闸管直流调速系统机电时间常数TM测定晶闸管触发及整流装置特性Ud=f (Uc)测试方法及过程见自动

4、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选择转速反馈参数根据电机额定参数选择转速给定电压,决定反馈系数。计算晶闸管触发与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根据稳态调速指标计算闭环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 计算调节器电压放大倍数选择调节器输入电阻和反馈电阻七. 调试调试方法及过程见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三。八进行开环系统,有静差单闭环系统,无静差单闭环系统稳态性能的比较九绘制转速单闭环系统原理图十整理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参数测试过程及数据。系统各个组成电路设计过程。稳态参数计算过程调试过程及数据和曲线。结论。课程设计二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一设计目的掌握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基

5、本结构。掌握晶闸管电动机系统主电路及控制电路的设计。掌握直流调速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掌握转速电流直流调速双闭环系统的起动性能。掌握转速电流直流调速双闭环系统的稳态性能。二设计已知参数1.拖动设备:直流电动机: ,过载倍数。负载:直流发电机: 机组:转动惯量三设计指标D,稳态时无静差。稳态转速n=1200r/min, 负载电流0.8A。电流超调量,空载起动到稳态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四设计内容主电路设计。设计主电路,并根据已知参数选择电路元件容量。触发电路设计。利用数字集成电路进行触发电路的设计。转速调节器设计。根据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转速调节器的设计电流调节器设计。根据直流调速

6、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电流调节器的设计。反馈及保护电路设计。根据要求设计反馈电路,选择反馈参数,并进行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电路设计。调试。验证转速电流直流调速双闭环系统的起动性能是否和理论一致。五设计要求绘制转速电流直流调速双闭环系统的电路图。提交设计报告(设计过程,参数计算,测试过程,调试结果)。六设计步骤设计主电路,并根据已知参数选择电路元件容量整流变压器额定参数计算整流器件的选择(主电路建议采用常用的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晶闸管的保护电抗器参数的计算。设计控制电路触发电路设计、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设计。电流反馈电路和转速反馈电路设计过流、过压保护电路设计七. 调试根据设计参数,研究突加转速给

7、定时,电动机的起动的动态过程。调试方法及过程参见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四。八绘制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九整理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反馈电路和保护电路的设计过程。调试过程及数据和曲线。课程设计三 直流脉宽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一设计目的掌握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及各主要单元部件的工作原理。熟悉直流PWM专用集成电路SG3525、SG3524等的组成、功能与工作原理。掌握H型PWM变换器的双极式控制方式的原理与特点。掌握双闭环可逆直流脉宽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二设计已知参数同课程设计二。三设计指标D,稳态时无静差。稳态转速n=1500r

8、/min, 负载电流0.8A。电流超调量,空载起动到稳态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四设计内容主电路设计。设计主电路,并根据已知参数选择电路元件容量。直流脉宽控制电路设计。利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直流脉宽控制电路。转速调节器设计。根据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转速调节器的设计。电流调节器设计。根据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电流调节器的设计反馈及保护电路设计。根据要求设计反馈电路,选择反馈参数,并进行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电路设计。调试。比较脉宽直流调速系统于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五设计要求绘制脉宽直流调速双闭环系统的电路图。提交设计报告(设计过程,参数计算,测试过程,调试结果)。六设计步骤设

9、计主电路,并根据已知参数选择电路元件容量。设计直流脉宽控制电路(建议采用SG3525、SG3524等数字集成电路)。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设计。过流保护、过压保护电路设计。七. 调试根据设计参数,研究突加转速给定时,电动机起动的动态过程。调试方法及过程参见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六。八绘制直流脉宽调速系统原理图九整理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主电路、控制电路的设计过程。调试过程及数据和曲线。比较脉宽直流调速系统于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结论。课程设计四 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研究一设计目的掌握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掌握逻辑无环流控制器电路的设计

10、。掌握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制动性能。二设计已知参数同课程设计二。三设计指标同课程设计二。四设计内容主电路设计。设计主电路,选择主电路参数。触发电路设计。利用数字集成电路进行触发器设计。逻辑无环流控制器设计。转速调节器设计。根据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转速调节器的设计电流调节器设计。根据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方法进行电流调节器的设计。反馈及保护电路设计。设计反馈电路,选择反馈系数,进行过压保护和过流保护电路设计。调试。研究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制动性能。五设计要求绘制逻辑无环流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系统的电路图。提交设计报告(设计过程,测试过程,调试结果)。六设计步骤设计主电路。设计

11、逻辑无环流控制器控制电路。转速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的设计七. 调试根据设计参数,研究突加转速反向给定时,电动机制动的动态过程。调试方法及过程参见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五。八绘制逻辑无环流可逆调速系统原理图九整理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系统组成电路的设计过程。调试过程及数据和曲线。结论。参考文献: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黄俊.半导体变流技术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付文.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杨松才.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图集.课程设计五 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与

12、研究一设计目的掌握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结构。掌握数字控制双闭环逻辑控制器590的调试和设计。掌握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性能。二设计已知参数(请做数字调速的同学,自己将实验室中电机铭牌数据填写一下)1.拖动设备:直流电动机: 。负载:直流发电机: 三设计指标同课程设计二。四设计内容主电路设计。590硬件端子设计。590软件设计和调试。研究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五设计要求绘制逻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电路图。提交设计报告(设计过程,测试过程,调试结果)。六设计步骤设计主电路。设计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控制电路。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软件设计。七. 调

13、试根据设计参数,研究突加转速反向给定时,电动机制动的动态过程。八绘制数字控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图九整理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系统组成电路的设计过程。结论。参考文献: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黄俊.半导体变流技术M .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付文.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指导书.杨松才.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图集.附录 课程设计论文写作要求1.论文书写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单面打印。页眉内容

14、统一为“沈阳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排写。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 New Roman小五号字体。摘要、关键词、目录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字体和字号要求:论 文 题目: 二号黑体章 标 题: 三号黑体 (1)节 标 题: 四号黑体 (1.1)条 标 题: 小四号黑体 (1.1.1)正 文: 小四号宋体页 码: 小五号宋体数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体注:论文装订方式统一规定为左装订。2.论文前置部分包括:封面、任务书均按学校统一内容和格式填写。3.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的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15、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最终结论等。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和引用,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1)中文摘要“摘要”字样(三号黑体),字间空一个字符,“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2)关键词摘要正文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关键词是为了便于文献标引从该学位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一般为35个,每一关键词之间用分号“;” 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4.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章、条、款、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目

16、次页置于摘要后,由另页开始。目录题头用三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采用三级标题,按(1 、1.1 、1.1.1 )的格式编写,目录中各章题序的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第一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余用小四号宋体。5.论文的主要部分(1)引言(或绪论)引言(或绪论)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引言(或绪论)不要与摘要雷同,一般教科书有的知识,在引言中不必赘述。引言(或绪论)重点应放在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综合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等,应该用足够的文字叙述,如有必要可单独编成首章。

17、(2)正文1)章节及各章标题论文正文分章节撰写, 每章应另起一页。每章标题以三号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一行为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以小四号宋体打印正文。节下空一行为条,以小四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后以小四号宋体打印正文。2)层次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正文层次的编排和代号要求统一。一级标题:1 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三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符,不加标点,下同。二级标题:1.1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三级标题:1.1.1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四级标题:1、第四层次(款) 题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五级标题:(1)第五层次(项) 题

18、序和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字。层次用到哪一层次视需要而定,若节后无需“条”时可直接列“款”、“项”。3)公式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并在公式后靠页面右边线标注,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格式见下例:F = ma (1.1)V = S/t (1.2)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4)表表应有表名、表号或必要的说明,表也应有“自明性”表格一般采取三线制,不加左、右边线,上、下底为粗实线(1磅),中间为细实线(0.75磅)。比较复杂的表格,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表序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序号为“表1.1”5)图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图号为“图1.1”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