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1页
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2页
初中历史川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学习主题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改革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6课 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知道内迁的五个少数民族的名称。2.掌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3.理解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二、能力与方法1.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让学生分析归纳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措施、作用和影响,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2.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初步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民族观念,使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孝文帝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孝文帝顺应历史潮流锐意改革,是我

2、国古代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从而初步培养学生改革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作用和影响2.学习难点: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对孝文帝改革的评价【教法与学法】 问题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法【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视频敕勒歌(腾格尔)。 上课前听了腾格尔演唱的一首歌曲,歌词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敕勒歌。敕勒歌流传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我们能欣赏到这首优美的北朝民歌,至少要感谢两个人:一是作者,遗憾的是史书上没有记载他的名字;第二个人是北魏孝文帝。敕勒歌可能是一位敕勒族牧民所作,后被翻译为鲜卑语,在北方广为传唱。北魏孝文帝实行改革,推广

3、汉语,敕勒歌又被翻译成汉语,保存流传下来。孝文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名字和北魏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和探讨孝文帝的改革。请翻到教材93页。(二)新课学习 过渡:孝文帝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呢?一、背景 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93-94页大字第一段内容,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民族融合趋势出现 少数民族内迁落后的统治方式北魏政权的危机 东汉末年,北方少数民族开始向中原迁移。到西晋末年,内迁的少数民族多达几百万。各民族互相影响,民族融合趋势出现。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五个,被称为五胡。五胡指的是是哪五个民族?(找一找)匈奴、鲜卑、羯、氐

4、、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鲜卑拓跋部。鲜卑拓跋部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的鲜卑山。鲜卑一词在蒙语中的意思是森林,有可能是鲜卑人对大兴安岭的称呼。鲜卑人后来向南迁移,填补了匈奴人西迁和内迁后留下的空白。386年,拓跋珪建立北魏政权。439年,拓跋焘统一了北方。鲜卑族控制的范围很广,东起辽河,西到新疆东部,东西绵延万里;北面到蒙古草原,南面至黄河,南北有七千里。统一北方后,鲜卑贵族用落后的方式进行统治。(资料链接)如鲜卑骑兵打仗时,往往驱赶汉族人或其他被征服民族的人在前面打头阵,充当肉盾、炮灰,这是鲜卑人实行民族歧视、民族压迫政策的体现,导致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北魏建立后,官吏没有俸禄,也就是没有工资收入。怎

5、么生活呢?中央官员可按级别分到抢掠的财物和人口,地方官员自筹,也就是自己想办法。这会导致什么后果呢?贪污受贿、搜刮百姓,成为官吏发财的手段。野蛮、落后的游牧民族的统治方式激化了社会矛盾,北魏政权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过渡: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巩固政权,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二、措施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4-96页的内容,归纳改革的措施。1.实施新制度孝文帝改革首先解决制度落后的问题,即学习汉族的政治经济制度,实施新制度均田制、三长制、俸禄制。均田制是指国家把土地按一定的标准分给农民耕种,反映了鲜卑族由游牧生活向定居农耕生活的转变。均田制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和

6、社会的稳定。三长制可以加强国家对地方的管理。俸禄制有利于加强对官吏的管理。孝文帝改革关键性的措施是迁都洛阳。2.迁都洛阳合作探究之一:都城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他乡不似故乡亲”、“月是故乡明”、“故土难离”等思想观念,很多鲜卑大臣强烈反对迁都。孝文帝为什么要迁都洛阳?归纳起来就是:经济解决都城粮食供应问题;政治加强对南部区域的控制;文化更好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军事保障都城的安全。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将平城与洛阳做一个简单的比较:平城与洛阳的对比(了解迁都洛阳的优点)城市地理位置经济实力政治环境文化平城黄河以北(靠近柔然)农业不发达鲜卑保守势力强大文化风俗落后洛阳黄河以南(

7、中原地区,位置适中)经济发达汉族政权政治中心汉族文化先进平城位置偏北,交通不便,不利于控制整个中国北方地区;周围是游牧区,气温偏低,耕地少,农业落后,粮食产量有限,随着首都人口的不断增加,粮食供应越来越困难;鲜卑族摆脱原始状态的时间还不长,文化风俗落后,保守势力强大,对改革不利;北方强悍的少数民族柔然,危胁平城的安全。而洛阳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等朝代的都城(学生回答),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黄河流域政治、文化中心,而且周围地区农业发达,水路交通便利。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看,对北魏统治者来说,以洛阳为都城,要比平城有利得多。 孝文帝迁都顺利吗?不顺利。主要是保守的鲜卑贵族强烈反对。历史再

8、现:鲜卑贵族反对迁都。面对重重阻力,孝文帝巧施计谋,以南征为名,行迁都之实。这充分展示了孝文帝的政治智慧。后来,孝文帝还处死了反对迁都的太子拓跋恂,显示了他迁都的决心。过渡:迁都洛阳,为孝文帝下一步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扫清了障碍。 3.大力推行全面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孝文帝虽然是一个鲜卑人,但由于祖母冯太后的缘故,他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汉族文化教育,对汉族文化崇拜到狂热的地步。迁都洛阳之后,孝文帝掀起了学习汉族文化的高潮。鲜卑人是从哪些方面来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呢?请同学们归纳。 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缩小了民族差异;与汉族通婚,使鲜卑血统开始与汉族血统融合;完善学校教育制度,用汉族文化培

9、养统治人才,使鲜卑人从心理上开始真正接受汉族思想文化。过渡:以上就是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措施。孝文帝的改革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呢?三、作用和影响1.学习:阅读教材96页第三子目内容,分析归纳孝文帝改革的作用和影响。 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这几幅图片就反映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比如少数民族的家具胡床、胡椅、方凳等的传入,改变了汉族人传统的“席地而坐”的坐姿。2.想一想:你是如何理解“民族融合”的? 民族融合包括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过程,如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的文化;又包括汉族吸收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如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技术、音乐、舞蹈、饮食等。由于中国古代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民族,因此民族融合都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过渡:改革后,孝文帝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用完成中国的统一。498年孝文帝在南征途中染上重病。499年去世,年仅32岁。40多年后,北魏分裂。再后来,鲜卑族与汉族完全融合。我们怎么评价孝文帝的改革呢?3.合作探究之二:有人说,“孝文帝学来的是汉人的繁缛腐朽,丢掉的却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孝文帝的汉化,导致了鲜卑族的消亡,是鲜卑族的千古罪人”。有人说,“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是中华民族的功臣”。 你的观点呢?孝文帝的改革留给我们什么启示?【课堂小结】背景 (多媒体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