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渝文化发展探析_第1页
重庆巴渝文化发展探析_第2页
重庆巴渝文化发展探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龙源期刊网 重庆巴渝文化发展探析作者:张孟伟来源:商情2020年第14期【摘要】从先秦迄于民国三千多年以来,历代先人所创造的巴渝地域历史文化,的确是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絢丽多姿,历久弥新。内涵丰富,具体形态多种多样,由于分类标准不同,得出的结论也迥然不同。以内容为标准,可分为“巫山原始文化、巴族巴国文化、三国文化、丰都鬼文化、巴渝竹枝词民间文艺、大足石刻艺术、宋末军事文化、明玉珍大夏文化、辛亥革命文化、陪都及红岩文化”以等十大形态;以空间为标准,可分为“三峡文化、巴蜀文化、巴渝文化及其他”等形态:以时间为标准,可分为“巫载原始文化、巴族土著文化、三国文化、抗元文化、大夏文化、辛亥革命文化、抗战

2、文化、移民文化”等形态。【关键词】巴渝文化的由来; 特色; 自强; 坚韧; 演变一、巴渝文化的由来从先秦迄于民国三千多年以来,历代先人所创造的巴渝地域历史文化,的确是源远流长,根深叶茂,绚丽多姿,历久弥新。尽管文献并不能够代替文物、风俗之类对于文化也具有的载记功能和传扬作用,但它作为最重要的传承形态,如今荟萃于一体。巴国虽曾强盛过,却如华阳国志巴志所记,在鲁哀公十八年(前477)以后,“楚主夏盟,秦擅西土,巴国分远,故于盟会希”,沦落为一个无足道的僻远弱国。政治上的边缘化,加之经济上的山林渔猎文明、山地农耕文明相交错,生产力低下,严重地桎梏了文化的根苗茁壮生长。其间最大的亮点,在于巴、楚共建而

3、成的巫、神、辞、谣相融合的三峡文化,泽被后世,长久不衰。二、古代的巴渝文化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古代巴族能歌善舞,其歌舞内容主要是从“战舞”发展演变而成的巴渝舞,后来逐步成为一种专供表演的宫庭舞蹈。巴渝舞是集体舞蹈,它刚劲有力,富有气势,到了汉代,巴偷舞被列为宫廷宴乐,在宫廷庆典时进行演示。以后,巴渝舞不断演变,其分支为僚人的“羽人舞”、江南的“盾牌舞”、土家族的“摆手舞”,以及川东的“

4、踢踏舞”。巴人的军队参加周武王讨伐商(殷)纣王战争,总是一边唱着进军的歌谣,一边跳着冲锋的舞蹈,勇往直前,古代典籍之“武王伐纣,前歌后舞”。 渝指重庆市的简称。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三、近现代巴渝文化的演变 巴渝共和意识、袍哥文化、陪都文化、红岩文化、移民文化等形态是近、现代巴渝文化创新的代表。 巴渝共和意识重庆渝中区人邹容“尘叱咤风云革命军”率先倡导共和,宋育仁办渝报、卞小吾办重

5、庆日报为共和大造舆论,促使共和意识深入巴渝各界民心;余栋臣、张桂山大足反洋教和起义反清,温朝钟组织“铁血会”黔江起义,廖树勋长寿起义,把共和意识转化为革命行动,促进了重庆独立和蜀军政府的成立共和意识成了近代巴渝文化的新鲜血液。 袍哥文化袍哥是近现代川渝地域中出现的一种反清帮会组织,其中不少成员同情革命,在抗战时期与党的基层组织结成过同盟。袍哥的组织文化、耿直重义、扶开危救贫、团队意识无不深得巴渝文化的精髓,是对巴渝文映化的丰富和发展。建国后袍哥被取缔、禁止是符合历史进大程的,但是泡哥文化作为巴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却不能否认。 陪都文化1939年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全国文化人云集巴渝,这对巴渝文化的

6、丰富和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重庆是全国抗战的指挥中心,形成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与日寇血战到底的抗战文化,与欧美、苏俄联系的开放文化,抗战胜利后的解放文化,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的统战文化。这些文化形态支撑着陪都文化体系,既是巴渝文化的继承,也是巴渝文化的创新。红岩文化歌乐山烈士的热血染红了这片岩石,他们留下的囚歌我的“自白”书等数百篇追求自由、解放,为民族、为人民不怕流血牺牲的诗词歌赋,弘扬了“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丰富和发展了巴渝文化的奋发向上的精神特质。 移民文化“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开发性移民意识作为巴渝文化的新血液,贯彻到移民工

7、作的始终。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无私奉献的移民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移民南征北战;高压线、节约意识深入移民干部的人心;团结、拼搏鼓舞百万移民自主创业;一出“高峡出平湖、当今世界殊”的三峡梦变成了现实-血沃三峡肥劲草、巴渝文化谱新章。四、总结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文化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与更新的,也许我们早已没有古代巴族那样能歌善舞,但是也衍生出了很多新的特征文化,如纤夫文化、棒棒文化、火锅文化等等,象征着我们能吃苦的精神,和火辣热情的性格!但不会变的是在这大山大川之间生活上千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练就的顽强、坚韧、剽悍的性格。参考文献:1刘虹毓.巴渝文化在近、现代的演变与地方文献发展战略研究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31(09):68-73.2巴渝文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