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讲评课教案模板_第1页
七年级历史讲评课教案模板_第2页
七年级历史讲评课教案模板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七年级历史讲评课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 (一) 学问目标 了解夏、商、西周的更替的脉络,对每个朝代的建立时间、建立者、灭亡时间、亡国者等有一个根本的熟悉,把握西周分封制。 (二)力量目标 学习本课培育学生查阅资料,识别历史地图,合作的力量。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把握根底学问,分析得出结论:夏、商统治者的统治态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存亡。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归纳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夏朝的建立和西周的分封制。 2.难点:理解西周分封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新课。“前面学习了原始社会的有关内容,到原始社会末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第一

2、个国家夏。从今奴隶制在我国建立。” 2、学习新课 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对夏、商、西周三朝的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再通过填充历史再现表格从整体上有一个脉络清楚的把握。 一、夏朝 1、建立时间:公元前2070年 2、都城:阳城 3、建立人:禹 4、禹死后,传位给启,从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夏朝最终一个国王是桀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 1、在公元前1600年部落商在汤率领下灭夏 2、商朝最终一个国王:纣(暴君),酷 刑 “炮烙” 3、周武王继位,在公元前1046年,周、商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三、西周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 动,赶走了周厉王,公元前771

3、年西周灭亡。 3、课堂小结: 多媒体显示历史坐标图,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个概括总结。 4、开发思维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夏桀、商纣的残 暴统治引起了人民的剧烈抵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先分组争论。同学们还可绘制漫画,讲故事,写诗以及一切可以表现自己观点的形式都可以用来为自己效劳,在形式问题上可以大胆探究,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七年级历史讲评课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把握吐蕃的社会进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消失这种政策的缘由及影响,培育学生归

4、纳力量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力量。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吐蕃的进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难点是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历中原地区的很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冲突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地拥护。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首领“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获得各族的敬重?唐朝与哪些民族保持了怎样的关系呢?今日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 3、讲授新课 唐朝的哪两位皇帝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机构?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 (1)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

5、带。 (2)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崇尚战功,军法很严,战时前队皆死,后队方进。以战死为荣,几代都战死的被视为高门大族。 赞普藏语,意为有权势的君王,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 2、文成公主入吐蕃 (1)介绍松赞干布。 (2)学生思索并答复: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维护了和平,增加了友情 亲密了双方经济文化沟通 3、金城公主入吐蕃 出示材料: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思索: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称外甥,又说是先皇帝的舅宿亲?由于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所以唐朝皇帝是他的岳父,他自称为外甥;而

6、他的前辈松赞干布曾娶文公主,所以唐朝皇帝又是尺带珠丹的舅家。 二、回纥、靺鞨、南诏的兴起 七年级历史讲评课教案模板3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进展,符合历史进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消失。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根底。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根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把握唐朝的历史奠定根底。通过引导学生思索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

7、的缘由”,培育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力量;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展简洁的评价,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力量。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富强,从中体会到出色人物对历史进展所起的肯定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帮忙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颜色,从“好”或“坏”动身,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把握评价历史人物的根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进展,尤其是经济进展所起的作用。 难点:如何帮忙学生对唐太宗

8、、武则天等历史任务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索“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冲突,导致农夫起义的爆发。在农夫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

9、争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熟悉较为深刻(熟悉到人民群众的力气),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1.贞观之治消失的缘由:吸取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方面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拟清明,经济进展较快,消失富强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盛世消失的表现: 4.盛世消失的缘由: 过渡:在唐朝历消失了我国的一位女皇帝,大家知道是谁吗? 三、女皇帝武则天 介绍武则天经受 1.武则天的措施:一是重视进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三是科举制的进展,四是设北庭都护。 最终,引用郭沫若对其

10、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缺乏:用酷吏,滥杀无辜,修寺庙。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拟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富强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赐予确定。 【板书设计】 一、唐朝的建立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都城:长安 二、贞观之治 1.贞观之治消失的缘由:吸取隋亡的教训 2.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方面 3.盛世消失的表现: 4.盛世消失的缘由: 三、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的措施:一是重视进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三是科举制的进展,四是设北庭都护。 2.缺乏:用酷吏,滥杀无辜,修寺庙。 七年级历史讲评课教案模板4 学问与力量 把握教

11、材中消失的根本人物、大事、时间;熟悉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力量;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力量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力量的熬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重点两汉经营西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制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争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今日我们一块学习第17课两汉经营西域和丝绸之路 三、讲授新课: (1)张骞出访西域: 1、西汉时期,人们把甘

12、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开头。 (2)丝绸之路: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3)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头。 四、小结。展现课件学问点汇萃 五、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张骞出访西域: 1、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称为西域。 2、公元前138年,公元前

13、119年,张骞出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治理西域事务,这是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心政府的开头。 二、丝绸之路: 从长安往西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73年,东汉政府派班超出访西域。 2、班超派甘英出访大秦; 3、166年,大秦的使臣来到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头。 七年级历史讲评课教案模板5 学问与力量 以教材中课文消失的根本人物、大事、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把握学问的要求。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力量;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

14、力量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育; 3、口头表达力量的熬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批判地继承汉武帝的道德、精神;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缘由。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制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的史观。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以争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在我国封建社会历汉朝消失过第一个盛世局面。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心对地方的掌握,进一步减弱王国力力; 2、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心;

15、中心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3、为稳固中心集权,汉武帝承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训练,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学府。 4、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成功,进一步进展和稳固了国家的统一。 总之,汉武帝在位时,西汉消失了政治、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局面,封建中心集权统治得到稳固和加强。 三、东汉的统治 1、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灭亡; 2、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都:洛阳。经过刘秀改革,使社会安定,经济状况好转,历把这个

16、时期的统治称为光武中兴。 四、材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这一主见是谁提出的?是什么学派的代表人?答:是董仲舒提出的,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 2、这一主见是什么意思?答: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其它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 3、该朝代的统治者是谁?承受这一主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是为了稳固中心集权。 4、实行这一方针的详细措施是什么? 答: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训练,在长安兴办太学。 五、小结。展现课件学问点汇萃 六、课堂争论:播放多媒体资料,并绽开争论:帝、景帝、武帝-你最佩服谁?从其身上你得到了哪些训练或者启发?。 七、作业 附:板书设计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2、文景之治: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