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附答案)_第1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附答案)_第2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附答案)_第3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附答案)_第4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秋天的怀念同步学案【学习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一定的速度默读课文;掌握文章线索,理解课文内容。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品关键句,理解“我”对母亲的深深愧疚之情。通过品悟环境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并把握题目的寓意,理解其对文章主旨的深化。【学习重点】从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这些细节来感悟母爱无私、博大、宽容的特点。领会朴实的语句中蕴含的丰富的情感,感受母亲的伟大形象。【学习难点】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通过品悟对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好好儿活”的含义。

2、【课前预习】【助读资料】题目解读文章选定了秋天这样一个特定季节,是有一定的深意的。一是作者的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二是在看到菊花时想到了母亲生前曾说过的要带他去看菊花的事,由此想到了母亲,抒写了怀念之情。走近作者史铁生,原籍河北涿县,当代作家。1951 年出生于北京,1967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 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颁奖词这样写道:史铁生用残缺

3、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2010年12月 31 日凌晨 3点 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代表作品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集我与地坛等。【预习导学】一、基础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汉字。 TOC o 1-5 h z 瘫痪 () 憔悴 () 侍弄 () 烂漫 () 絮絮叨叨()沉 j i () ju e ()别 y a ng ()求 chu i ()打 翻来f u ()去喜出w& ng ()外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喜怒无常:

4、沉寂:诀别:絮絮叨叨:憔悴:二、整体感知课文中有一个重要的情节看花, 你们注意到了吗?课文中几次提到了看花?并写出看花的原因和结果。【课堂探究】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 在文中的具体作用。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 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又一年的清明节到了, “我”来到母亲的墓前,请把想说的说给母 亲听听吧!【课后作业】下列各组中,读音或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侍养(si) 瘫痪 沉寂B.豌豆(wa n)决别 砸碎C.憔悴

5、(qi&o)捶打 烂慢D.絮叨(xU) 遮挡 央求下列句子分别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2)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TOC o 1-5 h z ( 3)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4)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 ()指出下列句中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内容省略表示话未说完表示意味深长A.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B.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C. 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

6、儿”()点拨指导【预习导学】tan hu a n qi a o cu 1 sh 1 man x u d a o 寂诀央捶覆 望喜怒无常:形容人情绪变化不定。沉寂:十分寂静;消息全无。诀别:分别(多指不易再见的离别)。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第一次,母亲: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你去走走。我:不,我不去。第二次,母亲: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你去看看吧。我:什么时候?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课堂探究】.不好。“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

7、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第一处:“母亲喜欢花”。表明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突出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反衬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示例:母亲,儿子从未想到我们竟然这样诀别了。我只顾着自己恼恨自己瘫痪,从没有好好替你想过,考虑过你的

8、心情和身体母亲,我多想再和你说说话,我们一起去北海看花。母亲,你放心吧,我再不会像以前一样了,我会和妹妹好好活的,我们一定会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好好照顾自己的。【课后作业】.D 解析:A项,“侍”读shi , B项,“决别”应为“诀别”,C项, “烂慢”应为“烂漫”。. ( 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 3)神态描写( 4)心理描写3AB. C.散步同步学案【学习目标】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课时安排:1 课时 【课前预习】【助读资料】莫怀戚,作家。1951

9、 年生于重庆,1982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文学系,曾任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主要作品:小说透支时代陪都就事,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其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选在了中学语文课本之中。【预习导学】 一、基础积累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分歧() 一 sh a ()间 ch a i ()散 各得q i ()所委q u () 水波l i n l i n () 你就背()着我我背()上的嫩()芽解释下列词语的含意。霎时:两全:各得其所:二、整体感知认真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A.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散步的时间是散步的地点是o(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

10、回答)o(用原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散步过程中发生了课文结局如何?G.用一句完整的话来概括这篇文章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课堂探究】“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探究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作者选取 “散步” 这个生活的一角,以 “我” 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和睦、互敬互爱的关系。那么作者是怎样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中挖掘出深意的呢?赏析下面几处写景的句子。( 1)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2)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

11、行整齐的桑树, 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赏析下列传情的句子。1)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 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2)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有怎样的作用?请同学们踊跃回答。【课后作业】阅读下面这篇文章,按要求答题。骚扰电话单位分了一套新房,我们一家三口欢天喜地地搬了进去,留下老母一人孤苦伶仃地呆在旧房里。也曾想与老母一同搬进新房,可妻子早就与老母闹矛盾,儿子也不愿与唠叨的奶奶在一起,只好作罢,只哄说今后每星期一定来看妈。我们的心情随着新房明快起来,生活充满了欢歌笑语,记忆中的老

12、房子渐渐生疏模糊起来,也懒得再去走动。一天, 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妻子告诉我说家里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电话打来,刚一接,对方马上就挂断了,感到十分奇怪。我说如今城里有些青年闲得wu li do,专爱听女人声音求刺激,骚扰别人,你莫管它。可不久我也接连不断接到此类电话,有时夜深人静伏案写作,电话铃响了,刚一声“喂”,对方顿了一下,马上就挂断了,弄得我灵感顿失,有时忍不住一通臭骂。一个星期天,一家人忙着准备晚饭,我备好钱正准备买酱油,电话铃又响了,顿了一下便挂断,我十分恼火,说明天一定上邮局安装一个来电显示或防恶意呼叫功能,看到底是何人捣乱,告他个骚扰罪。气呼呼下楼时我突然见楼梯底下一黑影猛一闪急于出门

13、,吃了一惊,可一见那人步履pan sh a n ,便一声“站住”,断住来人去路。 再一看,我惊呆了:啊,是母亲!母亲一见是我,赶紧低下头,说对不起,不该打此电话骚扰你们,让你下楼看我,我更奇怪了,我问母亲难道这些电话都是你打的?母亲头更低了,说有时想你们想得太厉害,可又不敢常来看你们,只好打个电话听听你们的声音,心里就踏实多了。又说偶尔几天家里电话没人接,就担心不过,想是不是家里出了事?也不来通知我一声。有时我很晚仍听出你在读书写字,真想劝你多保重身体,可你总嫌我,只好闷在心里。每个星期天,我都乘车到你家新楼下,听一家三口欢声笑语,心里真比蜜甜。我一下子什么都明白了,霎时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母

14、亲怔怔地看着我, 两行清泪也不由自主地落下来。我紧紧拉住母亲那布满老茧的手,俩人哆嗦着,一步步上楼,直到迈进那温暖的家里,仍不晓得分开。根据拼音写出文中空缺的两个词。w/u li &o: pan sh an:.第段中形成鲜明对比的两个词是:.第段中与第段“哄”字相照应的句子是:4母亲常打“骚扰电话”的原因是:.第段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 “我”和母亲各 自怎样的心理活动? 散步和本文都是写家庭亲情的,它们告诉了我们怎样共同的道 理?请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点拨指导【预习导学】q i 霎拆其屈粼粼b e i b e i n e n解释下列词语的含意。霎时:极短时间。两全:顾全两个方面

15、。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A. 散步的事情。初春田野上D.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儿子分歧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同散步。一家四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课堂探究】这句话表达了文章主旨。文中 “我” 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 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为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

16、歧” ,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一处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出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即:对家庭的热爱,对亲情的珍惜和重视。通过散步,写一家人的互敬互爱,体现美好的家庭生活。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我”小时候是一个乖孩子,很听母亲的话;母亲现在老了,而“我”已到中年,母亲很尊重“我” 。母子之间互相尊重,相处和谐,充满骨肉之情。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 ”母亲老了,尊重“我”的选择;儿子还小,习惯听“我

17、”的话;妻子呢,在外面往往听从“我”的意见。一家人互敬互爱,非常和谐。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祖孙三代的感情。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 “我”经过思考决定: “走大路。 ”大路平坦,方便老人,反映了“我”对母亲的尊敬。 母亲改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 小路崎岖,孩子感兴趣。母亲慈祥,想让孙子高兴,改变了主意,反映了老母亲对孙子的爱护。( 1)这段文字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使人读后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氛围。(2)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18、,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1)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 “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样的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2)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生甲:以小见大,小题大做,小词大用。文章以平常事来探讨家庭伦理中的大原则,中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由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行为到原则,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几处大词小用更有利于主题的表达,展现了作者的匠心。生乙: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

19、写法。母亲不愿散步却让“我”劝出来了,大小路的分歧及其解决“我”决定走大路,母亲却改变了主意。 亲情、 伦理、 人性的亮丽之光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得熠熠生辉。生丙:语言平易朴实却生动活泼,内涵丰富,音韵铿锵。全文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不少句子充满着生活的情趣,表现了家庭的幸福和温馨,更有不少句子言微意远,意在言外,含义丰富。句式的整齐与错杂,语意的对称和反衬,似乎都是信手拈来,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课后作业】( 1)无聊( 2)蹒跚欢天喜地、孤苦伶仃。记忆中的老房子渐渐生疏模糊起来,也懒得再去走动。关心(思念)儿子。手法:细节描写。“我” :母亲,儿子对不起你,你抚育

20、儿子这么多年,这么关心儿子,儿子却把你抛弃了。母亲:儿啊,你终于明白了,妈想你们啊!妈这辈子不想别的,只要你们过得幸福快乐,妈就知足了。提示:扣住“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都会老的,我们应该用真挚的爱孝敬老人”回答即可。散文诗二首同步学案【学习目标】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的形象,体味作者的情感。探讨诗歌所表现的母子间的浓浓深情,培养诗文鉴赏能力。【学习重点】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第一课时金色花【课前预习】【助读资料】一、走近作者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代表诗集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爱、欢乐、光明是他歌唱的永恒主题。他所作的歌曲人民的意

21、志于 1950 年被定为印度国歌。1913 年,其作品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二、文体特征散文诗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象,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 TOC o 1-5 h z 其形,诗意其质”。【预习导学】一、基础积累金色花的作者是(国名) 作家、 诗人(姓名) 。本文选自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匿笑() 沐浴() 祈祷() 罗摩衍那()二、整体感知文中体现作者想象的句子是:文中金色花三次和母亲嬉戏,分别是:

22、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课堂探究】第一段要读出孩子怎样的口吻?文中写了几个优美的画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试用一句话概括全文主旨及感情。品味下列语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1)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2)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课后作业】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1)我暗暗地在那里n 1 ()笑,却一声儿不响。(2)我要悄悄地开放花ban ()儿,看着你工作。(3)走到你做dao ()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4)

23、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项是()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朗诵时应读出“妈妈”的语气。语气。“我不告诉你,妈妈。 ”朗诵时应读出“孩子”的语气。金色花结尾:妈妈见了面说: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品味这一句的妙处。第二课时荷叶?母亲【课前预习】【助读资料】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家。

24、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 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预习导学】一、基础积累冰心原名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 诗人、 儿童文学家。冰心以宣扬“爱就是“爱的哲学”的出发点,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表现了对母爱、的出发点,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蒂 ()敲斜()【预习导学】一、基础积累冰心原名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散文家、小说家、 诗人、 儿童文学家。冰心以宣扬“爱就是“爱的哲学”的出发点,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表现了对母爱、的出发点,在她的许多作品里都表现了对母爱、童真、自然的歌颂。给下面加点的字

25、注音。并蒂 ()敲斜()荫蔽()花蕊 (菡萏 (徘徊 (梗(姊妹(3. 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花瑞:菡萏:适意:敲斜:遮拦:荫蔽:徘徊:烦闷:二、整体感知作者心情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品读课文,理清层次。送莲( 1)忆莲( )看莲( )悟莲(【课堂探究】作者三次写到红莲,红莲的样子、当时的环境,作者的心情各怎样?红莲 环境 心情一写看红莲二写看红莲三写看红莲全文的文眼是什么?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结尾一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课后作业】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

26、全正确的一项是()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你是喜欢红的?还是喜欢白的?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C.玫瑰、海棠、百合、康乃馨等应有尽有。D.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仿写句子。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点拨指导第一课时金色花【预习导学】一、基础积累. 印度 泰戈尔 泰戈尔诗选.n 1 m u q i y a n二、整体感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母亲读书时,给母亲投影【课堂探究】调皮,得意,骄傲。与妈妈捉迷藏,给妈妈送去芳香,为妈妈投下影子,给妈妈带去惊喜。全文以金色花的口吻,通过描绘精彩画面,抒

27、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爱 及孩子对母亲的爱,展现了浓浓的亲情。( 1) “笑嘻嘻” “跳舞”等词,生动地传达出“我”当时活泼、快乐、调皮的特点,抒发了“我”对母亲的喜爱之情。(2)从这句话可看出母亲找“我”时的着急担心的心情,“暗暗地”“匿笑”可看出“我”的调皮可爱。(3) 不仅抒发了母亲的着急心情,又从 “坏” 字看出了母亲找到 “我”后既心疼怜爱又欣喜、嗔怪的心情。【课后作业】1. (1)匿 (2)瓣(3)祷 xi u (4) lu oD爱怜,责怪调皮,撒娇妈妈称他为 “坏孩子”的 “坏” 是调皮、 淘气的意思,是贬义褒用。母子和谐生活的情趣,令人陶醉。那孩子故意不告诉妈妈自己在哪里,孩子的娇憨

28、之态可掬,令人爱不自禁。第二课时荷叶?母亲【预习导学】一、基础积累谢婉莹 寄小读者繁星 春水 往事 爱的哲学d i ru i han dan paihuai q i b i y i n b i g e ng z i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菡萏: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待放。适意:舒适。敲斜:倾斜,歪斜。遮拦:遮挡;阻挡。荫蔽:(树叶)遮蔽;隐蔽。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烦闷:(心情)不畅快。二、整体感知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了送莲( 1 )忆莲( 2 、 3 )看莲(4 7 )悟莲(8、9 )【课堂探究】红莲 环境 心情一写看红莲开满 亭亭 繁杂的雨浓阴的天烦闷二写看红莲左右

29、敲斜无依无靠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不适意,徘徊三写看红莲在大荷叶的覆盖下不动摇雨肆意地下着不宁的心绪散尽,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暗指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路上坎坷和磨难的人,母亲是伟大的,可以使我在痛苦时得到安慰,在孤独时快乐,在失望时得到希望,在冷落中得到幸福。点明主旨,深化中心。曲终见主旨,总结留一笔想象无穷,把母爱推向高潮。【课后作业】1.B2. 母亲啊,你是流水,我是鱼儿,干旱来临时,除了你,谁还能为我 TOC o 1-5 h z 提供一个安定的家?母亲啊,你是避风港,我是小船,狂风暴雨来临时,除了

30、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大海中的依靠?母亲啊,你是鸟巢,我是小鸟,心中的寒冷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冷风中的温暖?母亲啊,你是土壤,我是芽儿,天上的风雨来了,除了你,谁能让我健康地成长?母亲啊,你是锋刺,我是玫瑰,身边的危险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软弱无助时的坚强。世说新语二则同步学案第一课时咏雪【学习目标】1. 简要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因”等词,能够准确通顺地直译文言文。3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感受轻松高雅的家庭文化氛围,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 守信, 尊重他人的美德。4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

31、事物。【学习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因。初步认识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背诵默写课文。【学习难点】1 “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2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课前预习】【助读资料】一、题目解读咏雪 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咏絮之才。这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学习起来不太困难。二、走近作家、作品刘义庆403 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一部记述汉末至东晋时期士大夫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

32、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它以独有的笔触,独到的眼光,展现了一种唯美的人生态度,虽超然于物外,尚不失为真血性,真生活而斗争的人格魅力,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三、知识链接谢道韫349 409 , “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慧, 有才辩。 是一代名将谢安侄女, 安西将军谢奕之女, 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预习导学】一、基础积累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谢太傅() 雪骤() 撒( )盐 差( )可拟()柳絮( ) 无奕( )王凝(

33、)之 谢道韫()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解释词语。内集:儿女:古义:今义:讲论文义:俄而:骤:欣然:何所似:差可拟:未若:因:? 即:朗读课文,用“/ ”给文章划分节奏。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白雪纷纷何所似3)撒盐空中差可拟4)未若柳絮因风起5)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二、整体感知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本文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个字,交代了哪些内容?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选择在一个寒雪日?【课堂探究】“撒盐空中差可拟”与“未若柳絮因风起”,你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本文中哪些地方透露了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课后作业】按照你对文章的理解,填写下列句子。( 1)交代咏雪背景的句子:( 2)咏雪

34、的直接原因:( 3)两个比喻句:( 4)谢道韫对雪的描述是:( 5)补充点明谢道韫身份的句子:判断正误。“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 “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漫天飞舞”。 ()翻译下列句子。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2)撒盐空中差可拟。3)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第二课时陈太丘与友期行【学习目标】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颖,并汲取精华树立自己的品德。【学习重点】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掌握简单的语法知识。【学习难点】感受古代少年的方正与聪颖,感受中华道德文化的魅力。课

35、时安排:1 课时。【课前预习】【助读资料】知识链接陈纪,字元方,东汉颍川许昌人。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 德行 言语 政事 方正 规箴夙慧六门,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预习导学】一、基础积累通假字。尊君在不()古今异义今义:领)今义:前往,到今义:日期)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今义:领)今义:前往,到今义:日期)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今义:照管,照看)(2)太丘舍去(去:古义:去)(3)与友期行(期:古义:(4)相委而去(委:古义:(5)入门不顾(顾:古义:特殊句式( 1)待君久不至,已去()( 2)非人哉()二、整体感知4. 二、整体感知4. 请尝试用

36、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请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的内容。故事的起因:故事的发展:故事的高潮:故事的结局:【课堂探究】1. “友人”为什么“怒”?元方怎样反驳“友人”的?2从元方的回答看,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小孩?3.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友人和元方的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依据。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课后作业】解释加点的字。 TOC o 1-5 h z ( 1)陈太丘与友期行()(2)太丘舍去()(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5)入门不顾()( 6)尊君在不()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

37、则是无礼。在陈太丘与友期中,使用了许多不同的称呼,找出来,说说它们的意思。“君”是“尊君”是“家君”是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 过中不至,太丘舍 () 去, ()去后 () 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 “()待君久不至,已去点拨指导第一课时咏雪【预习导学】一、基础积累.f u zh o u s a ch a n 1 x u y 1 n i ng y u n.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儿女:古义:子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义:专指子女(儿子、女儿)。讲论文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猛。欣然:高兴的样子。何所似:像什么。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未若:不如,不及。因:乘、趁。? 即:就是。. ( 1)谢太傅 /寒雪日 /内集(2)白雪/ 纷纷/ 何所似(3)撒盐/ 空中/ 差可拟(4)未若/ 柳絮/ 因风起( 5)即/ 公大兄无奕/ 女,左将军/ 王凝之/ 妻也二、整体感知略。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 “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