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简答题答案解析_第1页
马克思简答题答案解析_第2页
马克思简答题答案解析_第3页
马克思简答题答案解析_第4页
马克思简答题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7/17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容及其理论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辨唯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指出特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是在物质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而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它指出特质是可以被认识的。这就是在物质观上坚持了“可知论”和“一元论”,而是和“不可知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个哲学畴。这就在物质观上正确地处理了哲学的物质概念,同世界本身的物质现象以及具体科学物质结构和属性理论关系,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

2、误,它的错误在于用个性来取代共性。2简述意识能动作用的含义、主要表现,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意识能动性的表现:(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如何才能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一,认识和尊重客观事物的规律,是正确和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第二,必须把正确的思想付诸实际,物质的世界必须用物质的力量来改造。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

3、段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重要条件。第三,正视并处理好事物和环境的关系,才能使意识的能动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简述意识的起源和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的起源: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从自身发展中产生能思维的生物,经历漫长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环节:1.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2.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 HYPERLINK /search?word=%E9%AB%98%E7%BA%A7%E5%8A%A8%E7%89%A9&fr=qb_s

4、earch_exp&ie=utf8 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3.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2.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3.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可见,人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直接产物。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意识本身;意识离不开物质,但又不同于物质而具有精神现象的特征。意识是特殊的

5、物质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作为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在 HYPERLINK /search?word=%E7%AC%AC%E4%B8%80%E4%BF%A1%E5%8F%B7%E7%B3%BB%E7%BB%9F&fr=qb_search_exp&ie=utf8 第一信号系统和 HYPERLINK /search?word=%E7%AC%AC%E4%BA%8C%E4%BF%A1%E5%8F%B7%E7%B3%BB%E7%BB%9F&fr=qb_search_exp&ie=utf8 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精神活动。人脑只是思维的器官,并不是思维的源泉。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 HYPE

6、RLINK /search?word=%E6%98%A0%E8%B1%A1&fr=qb_search_exp&ie=utf8 映象,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是对外界输入的信息不断加工制作的过程。意识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从意识的主观形式和客观容来看;2.从意识的主观差别和客观根源来看;3.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来看(歪曲虚假的主观 HYPERLINK /search?word=%E6%98%A0%E8%B1%A1&fr=qb_search_exp&ie=utf8 映象仍然是对于客观对象的反映)。4、简述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

7、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征。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设想有离开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2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1)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围处于暂时稳定的平衡状态。相对静止有两种基本情况:一是在机械运动中特定事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移动;二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没有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绝对的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

8、静止的状态;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5、简述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答:(1)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2)实践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客观性,实践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自觉能动性,实践是主体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3)实践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质生产实践。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

9、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活动,是为了配合物质生产实践所进行的活动。科学实验。它是从物质生产实践中分化出来的尝试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3)在社会生活领域,新事物符合人民的利益和要求,能得到人民的支持。7、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答:(1)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事物的部矛盾,矛盾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5%90%8C%E4%B8%80%E6%80%A7&fr=qb_search_exp&ie=utf8 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

10、起着重要作用。 (2)矛盾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5%90%8C%E4%B8%80%E6%80%A7&fr=qb_search_exp&ie=utf8 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对稳定性,为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b.矛盾双方互相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c.矛盾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5%90%8C%E4%B8%80%E6%80%A7&fr=qb_search_exp&ie=utf8 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着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1、a.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斗争推动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发生变化,为质变做准备。b.在事物质变过程中,斗争突破事物存在的限度,促成矛盾的转化,实现事物的质变。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都不能孤立地起作用,只有二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所以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8、简述矛盾基本属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务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是中,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HYPERLINK /search?word=%E6%96%B

12、9%E6%B3%95%E8%AE%BA&fr=qb_search_exp&ie=utf8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茅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是指茅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特点。 HYPERLINK /search?word=%E6%96%B9%E6%B3%95%E8%AE%BA&fr=qb_search_exp&ie=utf8 方法论: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13、,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不切实际的教条 HYPERLINK /search?word=%E7%BB%8F%E9%AA%8C%E4%B8%BB%E4%B9%89&fr=qb_search_exp&ie=utf8 经验主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而这时编者工艺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属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互相转化。 HYPERLINK /search?word=%E6%96%B9%E6%B3%95%E8%AE%BA&fr=qb_search_ex

14、p&ie=utf8 方法论: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事物,学会科学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5%B7%A5%E4%BD%9C%E6%96%B9%E6%B3%95&fr=qb_search_exp&ie=utf8 工作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从特殊性到普遍性再到特殊性认识的方法;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5%B7%A5%E4%BD%9C%E6%96%B9%E6%B3%95&fr=qb_search_exp&ie=utf8 工作方法。总之立足课本.9、试述矛盾特殊性及其方法论意义。(

15、1)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世界上万事万物之所以各不相同,就是由于它们所包含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别开来,正确地认识事物。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只有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正确解决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10、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关系: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

16、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HYPERLINK /search?word=%E6%96%B9%E6%B3%95%E8%AE%BA&fr=qb_search_exp&ie=utf8 方法论意义:一、要坚持适度原则;二、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三、要注重量的积累;四、要学会“优化结构”。11、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容及其方法论意义。(1)辩证否定观的容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作为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否定就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2)辩证否定观具有重要的 HYPERLINK /search?word=

17、%E6%96%B9%E6%B3%95%E8%AE%BA&fr=qb_search_exp&ie=utf8 方法论意义辩证的否定观启示我们要对一切事物采取科学的分析态度和方法,充分考虑事物存在的条件,既要在肯定中看到否定,又要在否定中看到肯定。既不能肯定一切,又不能否定一切。12、试述普遍联系的思想及其对当今我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义。在哲学中联系是个普遍性极大的畴,它概括了一切事物、现象、过程之间及其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科学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7%B3%BB%E7%BB%9F%E8%AE%BA&fr=qb_search_exp&ie=u

18、tf8 系统论的产生就是基于世界的普遍联系。 HYPERLINK /search?word=%E8%BE%A9%E8%AF%81%E5%94%AF%E7%89%A9%E4%B8%BB%E4%B9%89&fr=qb_search_exp&ie=utf8 辩证唯物主义的条件论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在 HYPERLINK /search?word=%E5%B7%A5%E4%BD%9C%E6%96%B9%E6%B3%95&fr=qb_search_exp&ie=utf8 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上的运用。普遍联系的哲学要求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全面、系统的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防止片面的和 HYPERLINK /se

19、arch?word=%E5%BD%A2%E8%80%8C%E4%B8%8A%E5%AD%A6&fr=qb_search_exp&ie=utf8 形而上学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6%80%9D%E7%BB%B4%E6%96%B9%E6%B3%95&fr=qb_search_exp&ie=utf8 思维方法。13、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小康社会建设的现实意义。1.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HYPERLINK /search?word=%E4%B8

20、%BB%E8%A7%82%E8%83%BD%E5%8A%A8%E6%80%A7&fr=qb_search_exp&ie=utf8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 HYPERLINK /search?word=%E4%B8%BB%E8%A7%82%E8%83%BD%E5%8A%A8%E6%80%A7&fr=qb_search_exp&ie=utf8 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2.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 HYPERLINK /search?word=%E

21、4%B8%BB%E8%A7%82%E8%83%BD%E5%8A%A8%E6%80%A7&fr=qb_search_exp&ie=utf8 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 HYPERLINK /search?word=%E8%83%BD%E5%8A%A8%E6%80%A7&fr=qb_search_exp&ie=utf8 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 HYPERLINK /search?word=%E8%83%BD%E5%8A%A8%E6%80%A7&fr=qb_search_exp&ie=utf8 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

22、它的惩罚。发挥人的主观 HYPERLINK /search?word=%E8%83%BD%E5%8A%A8%E6%80%A7&fr=qb_search_exp&ie=utf8 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 HYPERLINK /search?word=%E8%BE%A9%E8%AF%81%E6%B3%95&fr=qb_search_exp&ie=utf8 辩证法有机统

23、一起来。3.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5%94%AF%E5%BF%83%E4%B8%BB%E4%B9%89&fr=qb_search_exp&ie=utf8 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6%9C%BA%E6%A2%B0%E5%94%AF%E7%8

24、9%A9%E4%B8%BB%E4%B9%89&fr=qb_search_exp&ie=utf8 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4.在我们 HYPERLINK /search?word=%E5%85%A8%E9%9D%A2%E5%BB%BA%E8%AE%BE%E5%B0%8F%E5%BA%B7%E7%A4%BE%E4%BC%9A&fr=qb_search_exp&ie=utf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既要反对不尊重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规律的 HYP

25、ERLINK /search?word=%E5%94%AF%E5%BF%83%E4%B8%BB%E4%B9%89&fr=qb_search_exp&ie=utf8 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反对拜倒在规律面前,否认发挥人民群众 HYPERLINK /search?word=%E4%B8%BB%E5%8A%A8%E6%80%A7&fr=qb_search_exp&ie=utf8 主动性、创造性的机械论,才能不断夺取 HYPERLINK /search?word=%E5%85%A8%E9%9D%A2%E5%BB%BA%E8%AE%BE%E5%B0%8F%E5%BA%B7%E7%A4%BE%E4%B

26、C%9A&fr=qb_search_exp&ie=utf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14、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存在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及其侧面各有特点,这是矛盾的个性。二者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当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同时,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在某种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我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社会主义”提示了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7、,包含了社会主义所固有的共同本质,是矛盾的普遍性;“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国情的特殊规律、基本国情,是矛盾的特殊性。一方面,中国国情无论多么特殊,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否则就会失去社会主义方向。另一方面,又必有考虑中国的国情,把两者结合起来。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理论联系

28、实际部分自由发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也是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这个道理,贯穿于对立统一规律和唯物辩证法其他原理之中。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关系的道理,给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认识矛盾的一般法则。人类的认识总是先从认识个性开始,经过抽象,把握该类事物的共性;然后在共性的指导下,再去研究新的个性。人类认识的一般秩序是:“个性共性个性”或“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道理,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理论的哲学基础。我国在社会主

29、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在所有制方面,我们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形式共存;在分配形式方面,我们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共存;在政治上,我们坚持人民专政;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坚持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有这些,都是共性和个性相统一。15、运用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第一, HYPERLINK /search?word=%E5%90%A6%E5%AE%9A%E4%B9%8B%E5%90%A6%

30、E5%AE%9A%E8%A7%84%E5%BE%8B&fr=qb_search_exp&ie=utf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到 HYPERLINK /search?word=%E5%90%A6%E5%AE%9A%E4%B9%8B%E5%90%A6%E5%AE%9A&fr=qb_search_exp&ie=utf8 否定之否定阶段,克服了前两个阶段的局限性,保留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因素,又增加了更高级的新容,从而使事物得到充分发展和完善,因而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第二, HYPERLINK /search?word=%E5%90%A6%E5

31、%AE%9A%E4%B9%8B%E5%90%A6%E5%AE%9A%E8%A7%84%E5%BE%8B&fr=qb_search_exp&ie=utf8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5%90%A6%E5%AE%9A%E4%B9%8B%E5%90%A6%E5%AE%9A&fr=qb_search_exp&ie=utf8 否定之否定阶段重复肯定阶段的某些特征,仿佛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使事物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周期性。另外,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一个反复斗争的过程。新事物最初出现的时候总是比较弱小的,不完善的。新事物只有经过反复曲折的斗

32、争,才能最终战胜旧事物。还由于某些偶然的原因,事物的发展会出现暂时倒退,这也是曲折性的一种表现。(2)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 HYPERLINK /search?word=%E5%BE%AA%E7%8E%AF%E8%AE%BA&fr=qb_search_exp&ie=utf8 循环论和 HYPERLINK /search?word=%E7%9B%B4%E7%BA%BF%E8%AE%BA&fr=qb_search_exp&ie=utf8 直线论的错误。 HYPERLINK /search?word=%E5%BE%AA%E7%8E%AF%E8%AE%BA&fr=qb_searc

33、h_exp&ie=utf8 循环论只看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 HYPERLINK /search?word=%E7%9B%B4%E7%BA%BF%E8%AE%BA&fr=qb_search_exp&ie=utf8 直线论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否认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一、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进性体现在:每一次否定都是质变,都把事物推到新阶段;每一周期都是开放的,不存在不被否定的终点。曲折性体现在回复性上,其中有暂时的停顿或倒退,但是经过曲折将终为事物的发展开辟道路。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

34、理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按照否定之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3)坚持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对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要充满必胜的信心。事物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新事物代替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必然最后战胜 HYPERLINK /search?word=%E8%B5%84%E6%9C%AC%E4%B8%BB%E4%B9%89&fr=qb_search_exp&ie=utf8 资本主义,

3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定会取得成功。要坚定不移地走建设 HYPERLINK /search?word=%E4%B8%AD%E5%9B%BD%E7%89%B9%E8%89%B2%E7%A4%BE%E4%BC%9A%E4%B8%BB%E4%B9%89%E9%81%93%E8%B7%AF&fr=qb_search_exp&ie=utf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任何时候都不要因暂时的挫折而动摇。其次,要准备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困难的精神准备。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会遇到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我们充分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要

36、保持清醒的头脑,准备克服各种困难、走曲折的路。要反对看不到我们伟大事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盲目乐观态度,也反对形形色色的悲观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有哪些?其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其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其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其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的第一和基本的观点。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1、相互区别: a、 HYPERLINK /search?word=%E6%84%9F%E6%80%A7%E8%AE%A4%E8%AF%86&fr=qb_search_exp&ie=utf8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 HYPERL

37、INK /search?word=%E7%90%86%E6%80%A7%E8%AE%A4%E8%AF%86&fr=qb_search_exp&ie=utf8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b、 HYPERLINK /search?word=%E6%84%9F%E6%80%A7%E8%AE%A4%E8%AF%86&fr=qb_search_exp&ie=utf8 感性认识是 HYPERLINK /search?word=%E5%AE%A2%E8%A7%82%E4%BA%8B%E7%89%A9&fr=qb_search_exp&ie=utf8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产生的对事物表象的认识; H

38、YPERLINK /search?word=%E7%90%86%E6%80%A7%E8%AE%A4%E8%AF%86&fr=qb_search_exp&ie=utf8 理性认识是在 HYPERLINK /search?word=%E6%84%9F%E6%80%A7%E6%9D%90%E6%96%99&fr=qb_search_exp&ie=utf8 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抽象和概括对事物本身及规律的认识。 c、感性认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反映;理性认识则通过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来反映。 d、感性认识反映事物的现象;理性认识反映事物的本质。 2、相互依赖: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39、感性认识是认识活动的起点。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任务。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 HYPERLINK /search?word=%E8%BE%A9%E8%AF%81%E7%BB%9F%E4%B8%80&fr=qb_search_exp&ie=utf8 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时间。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HYPERLINK /search?word=%E5%94%AF%E7%90%86%E8%AE%BA&fr=qb_search_exp&ie=utf8 唯理论或 HYPERLINK /search?w

40、ord=%E7%BB%8F%E9%AA%8C%E8%AE%BA&fr=qb_search_exp&ie=utf8 经验论的错误。3.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哪些条件?1.勇于实践,深入调查,获取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这是正确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基础.2.必须经过理性思考的作用,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就是说,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才能获得真正的认识.4.从理性认识飞跃到实践的必要性和条件各是什么?必要性:从 HYPERLINK /search?word=%E7%90%86%E6%80%A7

41、%E8%AE%A4%E8%AF%86&fr=qb_search_exp&ie=utf8 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物化、对象化,使认识变为现实,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只有通过这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受到实践检验而得到修正、补充、丰富和发展条件:其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做到普遍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理论必须服从实践。其二,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其三,理论应当被群众掌握。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化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使实践获得成功。5简述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如何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谬误和

42、失败?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围是绝对的。(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6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真理的客观性,不仅在于真理的容是客观的,而且在于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只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客观标准。实践成为检验真理性的标准,是由真理的本质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应该是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系起来加

43、以比较对照,从而确定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的东西。而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便是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通过实践检验人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实在相符合,才能使真理具有客观的确定性,经得起反复检验。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直接地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同实践产生的客观结果相比较对照,使真理获得现实的证据。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又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真理标准辩证性的一对重要畴。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绝对性,指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只能由社会实践来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只要是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为真理性的认识,就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即使在一定条件下的实践不能证明某一认识是否具

44、有真理性,但随着实践的发展,最终一定能判明它是否是真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真理标准的相对性,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实践对认识的每一次检验都不具有最终完成的性质,即不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存的一切真理性的认识,而只能证实或驳倒当时的部分认识。由此可见,实践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7如何理解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坚持这一原理有何实践意义?1简述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第一, HYPERLINK /search?word=%E7%94%9F%E4%BA%A7%E6%96%B9%E5%BC%8F&fr=qb_search_exp&ie=utf8

45、生产方式是人类从 HYPERLINK /search?word=%E5%8A%A8%E7%89%A9%E7%95%8C&fr=qb_search_exp&ie=utf8 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第二, HYPERLINK /search?word=%E7%94%9F%E4%BA%A7%E6%96%B9%E5%BC%8F&fr=qb_search_exp&ie=utf8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要能够生存,首先必须解决物质生活资料问题,而人的物质生活资料只能来源于物质生产活动。第三,生产方式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人类的第一项活动是物质生活资

46、料的生产活动,在此基础上,才有其他活动,形成其他的社会关系。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必须采取特定的方式。第四,生产方式决定 HYPERLINK /search?word=%E7%A4%BE%E4%BC%9A%E5%88%B6%E5%BA%A6&fr=qb_search_exp&ie=utf8 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2. 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 HYPERLINK /search?word=%E7%A4%BE%E4%BC%9A%E5%AD%98%E5%9C%A8&fr=qb_search_exp&ie=utf8 社会存在决定 HYPERLINK /search?word=%E7%A

47、4%BE%E4%BC%9A%E6%84%8F%E8%AF%86&fr=qb_search_exp&ie=utf8 社会意识, HYPERLINK /search?word=%E7%A4%BE%E4%BC%9A%E6%84%8F%E8%AF%86&fr=qb_search_exp&ie=utf8 社会意识是 HYPERLINK /search?word=%E7%A4%BE%E4%BC%9A%E5%AD%98%E5%9C%A8&fr=qb_search_exp&ie=utf8 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一, HYPERLINK /search?word=%E7%A4%BE%E4%BC%9A%E5%AD%9

48、8%E5%9C%A8&fr=qb_search_exp&ie=utf8 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 HYPERLINK /search?word=%E7%A4%BE%E4%BC%9A%E6%84%8F%E8%AF%86&fr=qb_search_exp&ie=utf8 社会意识的性质。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一,从质的方面看,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9%9D%9E%E7%A7%91%E5

49、%AD%A6&fr=qb_search_exp&ie=utf8 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第二,从量的方面看,无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什么性质的作用,。3. 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 HYPERLINK /search?word=%E7%94%9F%E4%BA%A7%E6%96%B9%E5%BC%8F&fr=qb_search_exp&ie=utf8 生产方式这个矛盾统一体中的对立双方。它们之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有着不可分割的在联系。其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首先,生产力

50、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的,是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它的性质必须适应生产力的状况。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最终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 HYPERLINK /search?word=%E7%94%9F%E4%BA%A7%E6%96%B9%E5%BC%8F&fr=qb_search_exp&ie=utf8 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化和发展之中。与生产力相比较,生产关系则更具有相对稳定性,一种生产关系一经产生,就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保持相对稳定的形式。但是,生产关系也不

51、是凝固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在相对稳定中也会发生部分的、某些方面的重要变化。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原来的生产关系再也容纳不下它的发展时,就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使旧的生产关系为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大的反作用,它会起着束缚或解放生产力的作用,起着阻碍或发展生产力的作用。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合时,它会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合时,它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有时会十分突出。例如,当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 HYPERLINK /

52、search?word=%E6%A1%8E%E6%A2%8F&fr=qb_search_exp&ie=utf8 桎梏时,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过,即使在这种状况下,生产关系仍然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因为生产关系之所以要变革,归根到底还是由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的。不论在何种情况下,生产关系反作用的发挥,都是以适应一定的生产力状况为前提的,都是建立在生产力决定作用的基础之上的。4. 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1.经济基础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该社会的经济结构,经济制度。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不是一社会现存的一切生产关系的

53、总和,而是指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诸方面的总和。它不包括旧的生产关系的残余或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因为占有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能直接规定一定社会上层建筑的性策和整个社会的性质,才能明确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2.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各种制度、设施和 HYPERLINK /search?word=%E6%84%8F%E8%AF%86%E5%BD%A2%E6%80%81&fr=qb_search_exp&ie=utf8 意识形态的总和。上层建筑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表现在:1、一定的制度、设施、是以一定的 HYPERLINK /search?wor

54、d=%E6%84%8F%E8%AF%86%E5%BD%A2%E6%80%81&fr=qb_search_exp&ie=utf8 意识形态为指导建立起来的。2、一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6%84%8F%E8%AF%86%E5%BD%A2%E6%80%81&fr=qb_search_exp&ie=utf8 意识形态,又总是要求建立相应的制度、设施,以获得和凭借一下的手段和工具,使它得到广泛的传播,在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成为支配人们的强有力的 HYPERLINK /search?word=%E7%B2%BE%E7%A5%9E%E5%8A%9B%E9%87%8F&fr=q

55、b_search_exp&ie=utf8 精神力量。3、一制度和设施,一经建立,又会反过来影响意识形态。一种新的政治上层建筑的出现,会产生新的政治、法律的社会观点,并强烈地影响其他各种意识形态。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中,首先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它的产生、发展和变革,都不能从它本身来解释,而只能由它的经济基础来说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容。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派生的,所以,经济基础的性质和容,就决定自己的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容。5运用社会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论述我国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一、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

56、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为: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二、观念形态的文化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名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教育和科学的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6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坚持群众路线,做到以人为本。1,我们要 HYPE

57、RLINK /search?word=%E4%BB%8E%E7%BE%A4%E4%BC%97%E4%B8%AD%E6%9D%A5%E5%88%B0%E7%BE%A4%E4%BC%97%E4%B8%AD%E5%8E%BB&fr=qb_search_exp&ie=utf8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思想。2,要坚持实事的原则办事。3,尊重和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4,不能盲信和 HYPERLINK /search?word=%E4%B8%AA%E4%BA%BA%E5%B4%87%E6%8B%9C&fr=qb_search_exp&ie=utf8 个人崇拜,也不能相信权威。5,坚持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58、四 1简述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对立统一关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在商品的二因素中,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其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就不能成为商品。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被用来交换,也就不会有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载体,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之间的矛盾性表现在:首先,二者反映不同的关系。使用价值作为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永恒的畴;价值作为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经济特有的畴。其次,二者具有互相排斥性。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他只有把商品的使用价

59、值让渡给商品购买者才能获得价值。任何人都不可能同时既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价值,二者不能兼得。只有通过交换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生产者实现商品的价值,使消费者得到使用价值,从而使商品的在矛盾得解决。2简述劳动的二重性及其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答:(1)商品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3)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劳动二重性理论及其意义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两重性质3.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生

60、产商品的劳动既具有私人劳动的性质,又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都是为了满足别人的需要,因而具有社会劳动的性质,是社会劳动。由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又都是他们个人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完全由私人决定。所生产的产品也归私人所有。因此,他的劳动是私人劳动。(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在矛盾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私人劳动才能转变社会劳动,具体劳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