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和答案_第1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和答案_第2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和答案_第3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和答案_第4页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和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和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阅读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一一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尖刀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

2、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1)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洒脱”这个词语可以换成什么词?(2)疾”的意思有:A.疾病;B.痛苦;C.痛恨;D.急速,猛烈。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疾风吹劲草”中“疾”的意思是。(3)文中加粗的句子把比作彩虹。【答案】(1)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自然(2)D;D(3)蒙古族同胞穿着鲜艳的服饰,策马疾驰,远迎来客时襟飘带舞的样子【解析】【分析】本题在认真领会课

3、文的内容后,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1)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洒脱”这个词语可以换成自然.(2)“疾”的意思有:A.疾病;B.痛苦;C.痛恨;D.急速,猛烈。群马疾驰”中疾”的意思是急速,猛烈;“疾风吹劲草”中“疾”的意思是急速,猛烈。(3)文中加粗的句子把蒙古族同胞穿着鲜艳的服饰,策马疾驰,远迎来客时襟飘带舞的样子比作彩虹。【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2认真阅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他就这样

4、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老人实现的价值知道是指什么?(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事实上包含了他的精神。(3)选段的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课文的中心句。联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老的”。【答案】(1)“价值”是指老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绿洲,给予子孙后代物质和精神的财富。(2)表面上指种树;事实是指老人无私的奉献这里,为这种树,挡风沙。(3)“青山是不会老的”是指老人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解析】【分析】(1)“价值”是指老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绿洲,给予

5、子孙后代物质和精神的财富。(2)表面上指种树,事实是指老人无私的奉献这里,为这种树,挡风沙。(3)“青山是不会老的”是指老人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这种东西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

6、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1)写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温暖舒适(2)第句话讲明了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穷困,主要从“、”两个词语看出来的。(3)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从这里看出桑娜是个怎样的人?(4)作者描写海风狂暴的词语是和。描写海浪巨响的词语是。(5)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是()桑娜害怕丈夫打不到鱼,孩子们会挨饿。桑娜为出海打鱼的丈夫可能有生命危险而提心吊胆。海上

7、起了风暴,桑娜为大气的突然变化而感到害怕。【答案】(1)暖和;舒服(2);补;破帆(3)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五个孩子安静地睡着。勤劳、能干。(4)寒风呼啸;怒吼;轰鸣(5)B【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3)评价人物品质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4)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

8、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5)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故答案为:(1)暖和、舒服(2)、补、破帆(3)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五个孩子安静地睡着。勤劳、能干。(4)寒风呼啸、怒吼、轰鸣(5)B【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品质。(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5)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

9、,品味语言表达艺术。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给文中划线的字注音。因为灾难生存TOC o 1-5 h z(2)结合句子理解划线字的意思。再生:。滥用:。(3)短文提到的可再生资源有、。(4)根据内容理解,完成下面填空。从文中“”一词可以看出这段文字两句话之间是关系。地球上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一是,二是。文中的本来一词不能够去掉,因为。(5)根据课内外的了解,写出所知道的生态灾难

10、的类型。(6)根据这段文字提出的问题,设计两条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广告语。【答案】(1)wei;nan;cun(2)重新;不加节制(3)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4)但是;转折;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准确的点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以及这些资源的以前可再生和现在的不可再生,给人们以警示泥石流,沙尘暴,山体滑坡,土地沙漠化,干旱,水涝灾害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还老人一个纯净的梦,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

11、读字、难读字等。因为wQi、灾难n汕、生存cuno(2)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再生:重新。滥用:不加节制。(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短文提到的可再生资源有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4)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真正阅读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从文中“但是”一词可以看出这段文字两句话之间是转折关系。地球上自然资源遭到破坏的原因一是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二是滥用化学品。

12、文中的本来一词不能够去掉,因为准确的点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以及这些资源的以前可再生和现在的不可再生,给人们以警示。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知识的好习惯。生态灾难的类型泥石流,沙尘暴,山体滑坡,土地沙漠化,干旱,水涝灾害。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如: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还老人一个纯净的梦,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故答案为:(1)weinancun(2)重新。滥用不加节制(3)水资

13、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4)随意毁坏自然资源滥用化学品准确的点明可再生资源已经遭受破坏,以及这些资源的以前可再生和现在的不可再生,给人们以警示。(5)泥石流,沙尘暴,山体滑坡,土地沙漠化,干旱,水涝灾害。(6)不要让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成为人类的眼泪水是生命的源泉、工业的血液、城市的命脉。还老人一个纯净的梦,给孩子一片蔚蓝的天。【点评】(1)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声调、声母、韵母的区别,平时注意多读,多练。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3)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

14、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5)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6)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拟写广告的能力5我阅读,我快乐。我爱落叶一天,当我背着书包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一位老大爷沐浴在火红的晚霞中,将一堆黄灿灿的落叶轻轻扫到花园里,微笑地告诉我“它是一堆很好的肥料。从此以后,落叶像彩色的风筝,不时飘落我的梦境是的有人爱春风有人爱朝霞有人爱鲜花有人爱小草但很少有人爱落叶它似乎未得到过人们的青睐口在瑟瑟的秋风中、落叶悄悄地飘到大地上。难道它们不再依恋秋天的树干?难道它们就喜欢孤独飘零?不,不是的,因为他们深深懂得自己奉献给人类的是整个绿的生命,绿的海洋,绿的希冀,绿的梦幻(1)为文中的第2自然段加上标点

15、。(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3)作者赞美落叶是因为。【答案】(1)略(2)它们依恋秋天的树干,它们不喜欢孤独飘零。(3)它奉献给人类的是整个绿的生命,绿的海洋,绿的希冀,绿的梦幻。【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是的,有人爱春风,有人爱朝霞,有人爱鲜花,有人爱小草。但很少有人爱落叶,它似乎未得到过人们的青睐。(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难道它们不再依恋秋天的树干?难道它们就喜欢孤独飘零?改为:它们依恋秋天的树干,它们不喜欢孤独飘零。(3)

16、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在句尾:它奉献给人类的是整个绿的生命,绿的海洋,绿的希冀,绿的梦幻。【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3)考

17、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6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

18、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1)本段文字通过我和伯父交谈,可以看出伯父是怎样的人?(2)文中鲁迅先生说“四周黑洞洞的”指什么;“碰壁”指什么;说一说作者当时真的明白了伯父话的意思吗?【答案】(1)对晚辈充满慈爱,平易近人,语言幽默,对下一代将来认识社会的关注。(2)指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的统治;指鲁迅先生与国民党反动派针锋相对的斗争;没有,只是从鲁讯先生语言的表面意思而言,因为作者当时还小,听不懂鲁迅先生话里的真正含义【解析】【分析】(1)评价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本段

19、文字通过我和伯父交谈,可以看出伯父对晚辈充满慈爱,平易近人,语言幽默,对下一代将来认识社会的关注。(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结合当时鲁迅先生生活的社会环境。文中鲁迅先生说“四周黑洞洞的”指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的统治;“碰壁”指鲁迅先生与国民党反动派针锋相对的斗争;作者当时没有真的明白伯父话的意思,只是从鲁讯先生语言的表面意思而言,因为作者当时还小,听不懂鲁迅先生话里的真正含义。【点评】(1)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2)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7认真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鲁迅与时间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有人说鲁迅是天才,可他自己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

20、在工作上的。”鲁迅总想在较少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他(经常常常曾经)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从不知道疲倦,常常白天做别的工作,晚上写文章,一写就写到天亮。他在书房里,总是坐在书桌前不停地工作,有时也靠在躺椅上看书,他认为这就是休息。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不管斗争多么紧张,环境多么(恶劣恶毒凶恶),身体多么不好,他仍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有病的时候,他就想着病好了要做什么事;病稍好一些,就动手做起来。他逝世前不久,体温很高,体重减轻到不足八十斤,可他仍然不停地用笔作武器,同敌人战斗。他在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的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

21、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工作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鲁迅不仅(爱护热爱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珍惜别人的时间。他参加会议,从来不迟到,绝不叫别人等他。就是下着大雨,他也总是冒雨准时赶到。他曾经说起:“时间就是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浪费消费)别人的时间,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1)圈出文中括号内确切的词语。(经常常常曾经)说过环境多么(恶劣恶毒凶恶)(爱护热爱爱惜)自己的时间(耗费浪费消费)别人的时间(2)在第三第四小节中用“”划出能概括全节意思的句子。(3)理解句中词语,按要求答题。A“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的意思是用上更”,说明以前没抓紧,晚年以后,活在世上

22、时间不多了,所以更要抓紧。用更说明晚年鲁迅的时间不够用,所以要更抓紧。用上更”,说明鲁迅以前抓得紧,晚年比以前抓得还要紧,突出鲁迅一贯抓紧时间。B“哪里有天才?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知道哪里有天才。世上没有天才。到哪里去找天才。(4)第3小节写鲁迅抓紧时间一直工作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这一节中有三处表示时间的词语更能体现这一点,请找出来,写在下面。(5)你还了解哪些有关鲁迅的事,请简单介绍一件。【答案】(1)曾经;恶劣;爱惜;耗费(2)每小节开头第一句(3);(4)逝世前不久、逝世的前三天、逝世的前一天(5)略【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具

23、体。(曾经)说过、环境多么(恶劣)、(爱惜)自己的时间、(耗费)别人的时间。(2)考查找段落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段落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段落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两段段话的中心句都是每小节开头第一句。(3)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一字多义的理解掌握情况,要结合语境去理解。鲁迅到了晚年,对于时间抓得更紧的意思:用上更,说明鲁迅以前抓得紧,晚年比以前抓得还要紧,突出鲁迅一贯抓紧时间。故选C。B理解句子的意思:原句是一个反问句,意思说:世上没有天

24、才。(4)考查对时间词语的把握,带着问题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5)可从课外资料中查找,也可上网查找。【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3)A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先理解字义,然后根据词语的意思再对号座。B此题考查对反问句的理解。(4)此题考查对时间词语的把握能力。(5)考查对对名人的了解。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燕子的双腿被一个小孩“喀嚓”一声剪断;奄奄一息的小猫“扑”的一声被抛向疾驶的车轮;正在河岸上蜕壳的蜻蜓,被一双散步的脚有意识地踩

25、扁;鲜花被两个谈情说爱的人漫不经心地一瓣瓣撕碎、揉烂、碾成泥树上鸟窝里的幼鸟成了人类幼儿的玩物,任凭它们的母亲绕树嘶叫,直至心力交瘁,坠地而死。顽童们兴奋地往返奔跑,享受踩踏虫尸所发出的脆响。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也许,与浩瀚人世相比,这些只不过是一出出不足挂齿的小小杂乱的悲剧而已,但不知几时开始,人类潜意识里有座冰山,人性就变麻木、冷漠、甚至残忍,以肆虐他族之苦,养已欢颜,并引为闲适雅趣。生灵何罪之有?就因为看不见它流泪流血,就因为听不到它呼痛呼救,就因为人类比它强大,我们就可以任意践踏、蹂躏、摧残?再微末也是生命,是比人类更加脆弱的生命。人对世界总是不满

26、意,却从不愿反躬自省,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TOC o 1-5 h z用“将短文分为两部分,并概括每部分大意。第一段:。第二段:。(2)文中的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一面。(3)阅读下面句子,按要求完成题目。“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触目惊心”的意思是。从“心寒”“悲哀”两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将这个句子改写成反问句。(4)短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应读出的语气。(5)针对文中提到的现象,写几句你发自肺腑的话,呼吁人们爱护生灵、保护动物。【答案】(1)列举人类的种种残忍的行径;对人类的残忍行

27、径发出责问(2)喀嚓,扑,有意识,漫不经心,任凭,享受。(3)过渡(承上启下);看都之后心里感到震惊;善良,有同情心;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怎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4)强烈谴责(5)略【解析】【分析】(1)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段落大意是对文章的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的概括。第一段(燕子的双腿并引为闲适雅趣。):列举人类的种种残忍的行径。第二段(生灵何罪之有?自己为这个世界做了些什么?):对人类的残忍行径发出责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文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麻木、冷漠、甚至残忍的

28、一面的词语:喀嚓,扑,有意识,漫不经心,任凭,享受。(3)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不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过渡(承上启下)。“触目惊心”的意思是看都之后心里感到震惊。从“心寒”“悲哀”两个词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善良,有同情心的人。将这个句子改写成反问句: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怎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4)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语气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方面是一定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是一定的具体声音形式。

29、短文最后几个自然段应读出强烈谴责的语气。(5)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故答案为:(1)列举人类的种种残忍的行径对人类的残忍行径发出责问(2)喀嚓,扑,有意识,漫不经心,任凭,享受。(3)过渡(承上启下)看都之后心里感到震惊善良,有同情心目睹这触目惊心的一幕幕,怎能不令人心寒,感受最深刻的悲哀?(4)强烈谴责(5)略【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给段位分段并概括段意的能力。(2)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和理解程度,锻炼了学生阅读和综合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4)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语气的把握能力。(5)此题属于开

30、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二、习作作文9任选一题作文。(一)一句话,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在你的生活中,给你激励、令你最难忘的一句话是什么呢?请以此为中心,写一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你的故事,题目自拟。要求:把事件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450字左右。(二)题目:的我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叙事有条理,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文中不出现真是人名、校名。450字左右。【答案】略10任选一题作文。(一)爱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爱。父母的疼爱,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友爱这一切都如丝丝细雨,滋润我们的心灵,伴随着我们成长。请以“爱”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具体,语言生动,有真情实感,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二)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写作业几乎是同学们天天必做的事。请你以“写作业的”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记叙自己在写作业过程中的欢乐和苦恼。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要写出具体的事,注意详写和略写。不少于500字。(三)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由于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往往都有许多奇思妙想、美好愿望或远大理想,请你以“我好想”为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