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完整版课件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完整版课件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完整版课件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完整版课件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府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本单元主要系统阐述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兴起、发展和演变的历史过程。【单元解读】 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 第二自然段主要从各个历史阶段分析中国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韩非子 荀子 墨子孟子孔子老子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知识和能力 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孔子“仁”的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 运用:分析儒家思想的形成原因,总结儒家思想

2、的形成过程,探究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二、过程与方法: 概括归纳知识,史论结合;阐释历史,联系现实;历史比较;问题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教学目标】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儒、道、法、墨、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农、小说家等思想流派。“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

3、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彼此吸收和融合的局面。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第一,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政治上,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

4、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思想领域异常自由和活跃的时期,几乎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此时的“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原因:3、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儒家学派的孔子、孟子和荀子; 道家学派的老子和庄子; 法家学派的商鞅、韩非子等等。 墨家学派的墨子; 【探究学习】“百家争

5、鸣”形成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A、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B、“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C、“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春秋时期的儒学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的思想。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而如何实行“仁”,孔子主张克制自

6、己,恢复“礼治”,即“克己复礼”。孔子思想中的“礼”,即“礼仪”,他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仁的外在表现形式是礼,以礼而行则成仁。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思想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首创私学,打破了奴隶社会严格等级制的教育制度,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孔子的思想孔子的生平: 1988年,一批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其中物理奖得主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最

7、著名、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杰出的导师和代表,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作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孔子与穆罕默德、耶稣和释迦穆尼一起,被称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孔子三岁时,父亲不幸去世,于是教育孔子的重担就落到了母亲颜征身上。母亲性格坚强,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因此,孔子在十五岁时就立下了学习的志向。孔子在十七岁时,母亲也逝世了,生活更加艰难,幸运的是孔子在母亲细心教育下,虽然家境贫寒,但志向远大、意志坚定。在孔子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掌握六艺。三十四岁那年,孔子创办私学,以六艺作为教学的基础内容,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2)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孟子、荀子的儒学思想孟子

8、的生平: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当时各诸侯正忙于合纵连横的兼并战争,没有人愿意采纳他的建议。孟子退而计学著书,在教学活动中孟子得到很大的慰藉,尝谓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以后就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孟子的思想学说

9、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尤其对宋明理学影响更巨,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孟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继承了孔子的“仁”,并把它发展为“仁政”思想。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则会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他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突出了“民”的地位,他提出“保民而王”,“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孟子离娄上);并进一步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孟子还提出了性本善的思想。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了;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皆有怵惕隐

10、之心”、 “仁、义、礼、智,非有外铄于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善性,是“不学而能”的“良能”和“不虑而知”的“良知”。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要善待人民,在当时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理想人格:孟子学说的理想人格,如“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告子下);“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1、孟子的思想二、孔子和早期儒学(1)春秋时期的儒学孔子的思想(2)战国时期儒学的发展孟子、荀子的儒学思想1、孟子的思想

11、2、荀子的思想荀子大体遵循了孔孟的路线。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在君民关系上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在伦理观上,荀子主张性本恶(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在天人关系上提出了“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荀子的生平: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当代哲学家冯友兰认为荀子是儒家的现实主义代表。【探究学习】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同政治思想民本思想异人性观点 仁、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以德治民 性相近仁政仁

12、义、王道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性善论性恶论【探究学习】上表中关于“人性”的几种看法,你认为对不对? 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 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1、(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书博会开幕式的背景墙上有孔子泰山等形象,若为背景墙选配孔子的两句名言,下列最合适的是(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A、 B、 C、 D、课堂演练D【解析】名言要

13、与书博会的主题相一致,所以选。 2、(2009高考海南单科)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解析】本题的关键词是“共通”,即荀子和法家思想的共同点。A、C、D都是荀子的思想主张,从表面上看,B项“人性本恶”似乎也是荀子的观点,但仔细比较,荀子提出“性恶论”,主张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法家则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约束和规范臣民的行为,实际上也是相信人性本恶的。 B3(2009福建文综高考)西方历史哲学家柯林伍德指出:“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在这里,柯林伍德强调的是A思想史构成了全部历史的主干B一切历

14、史都可以被置换为思想史C思想史决定了整个历史的发展D历史学离不开人的主观判断【解析】材料强调人的主观性对历史的影响。D4(2009高考上海单科)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于是积极组织灭火。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 B C D【解析】题干中是事件的经过,是对事件的认识、结论,因此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D5、(2009高考上海单科31)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

15、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问题:(12分)(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答: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答: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答: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孔孟的什么?思想启迪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