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下)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土地制度的演变与小农经济的形成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集体所有公社成员集体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二)奴隶社会井田制一块大约一方里的土地,划成井字形般900亩田,中间的100亩为“公田”,由八家共耕;其余800亩“私田”配给八户人耕种,公田的收成归封建主,私田则归农户自享。 叶龙 钱穆中国古代经济史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二)奴隶社会井田制内容特点实质瓦解公田:属于贵族,庶民和奴隶集体劳动,收获归贵族所有
2、私田: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一切土地_所有(_代表国家);不得转让和买卖国家国王贵族土地私有制春秋战国深化理解:井田制的瓦解表现为抛弃公田、开垦私田公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私田为什么井田制会瓦解并逐渐形成土地私有制?为什么井田制会瓦解并逐渐形成土地私有制? 铁农具、 牛耕的使用大力开垦私田井田制逐步瓦解常年战乱劳动力减少国家收入减少各诸侯国税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商鞅变法:以法律确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私有制 在历史上,铁的出现是一件大事。铁器价格便宜,同时相比于木犁,能更轻松地耕种土地。铁器的使用使越来越多的森林得到开垦,粮食产量大幅增加。铁器普及后,粮食产量翻了一番,“若西周的亩产为每亩1
3、石,则战国亩产(以每亩2石计)增加了100%”。人口也迅速地爆炸式增长,荒野都被开辟,各国的疆界这时也开始连接,国土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一个统一的国家也就呼之欲出。张宏杰简读中国史:世界史坐标下的中国 铁器粮食国土争夺确立形式消亡(战国)商鞅变法1952年土地改革,封建剥削土地制度最终结束君主土地所有制(由宫廷掌握)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一)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二)奴隶社会井田制(三)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知识拓展】 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土地私有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就是最高的地主。在这里,主权就是在全国范围内集中的土地所有权”(马克思
4、)中国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度,不管是小土地私有制形式还是大土地私有制形式,都不是纯粹的私有制形式,而是在国家最高所有权支配下的土地私有制。 四川巡按孔贞一言:蜀昔有沃野之说近为王府有者什七,军屯什二,民间仅什一而已。 明神宗实录 (秦) 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仟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董仲舒限田土地兼并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土地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原因兼并方式后果缓解兼并的措施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土地可以自由买卖(根源)重农抑商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土地保值增值,商业资本往往也投入买田置地中(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买卖、抵押、强占、赏赐等影响国
5、家赋税收入,社会动荡,统治者采取“限田”等措施,保护自耕农经济深化理解1:土地兼并(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明)按人丁和田亩多寡征税缓解兼并措施:(北魏至唐前期)均田制凡15岁以上的男子,每人授给种植谷物的露田40亩,女子20亩,所受之田不准买卖,年老身死,还田给官府 初受田者,男子每人另授桑田20亩,限3年内种上规定的桑、枣、榆等树桑田可作为世业田,终身不还,可以世袭,但限制买卖各级地方官吏按照官职高低授给不同数额的公田(职分田),离职时移交后任官注意:政府是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实质土地为国有。地主阶级的土地不属于均田范围。 缓解兼并措施:(明)按人丁和田亩多寡征税 鱼鳞图册:始
6、于宋朝部分地区的一种土地簿册,朱元璋在全国普遍推行。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命在全国范围内普遍丈量土地,将全国以田地为主的土地的面积、地形、方圆四至、土质,详列分号,标明田主姓名,绘成图册。因图册上所绘田亩依次排列,状似鱼鳞而得名。确定土地所有权,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链接新教材:宋代的土地政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宋朝政府适当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受政府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 部编版高中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探究宋代“不抑兼并”的原因 北宋政权建立在军事政变上,社会没有经历剧烈的动荡,没有
7、出现大量无主荒地,官无闲田,难立田制。宋太祖赵匡胤上台后,总结唐朝覆亡的教训,认为应当削弱地方军事长官的实力,通过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等手段,剥夺了石守信等开国将领的军事指挥权。作为补偿,宋太祖对于这些高级官员对土地的大肆占有始终持放任态度。宋代沿袭了唐代中期开始采用的两税制,按照土地而非人口收税。这样一来,土地兼并非但不影响政府的收入,反而降低了收税的难度。因此抑制兼并短期内并不会给政府带来太多利益。“宋太祖的指导思想是藏富于民,不管兼并者如何富有,只要在大宋国土之内,通过赋税,最终会归国家所有”。宋代农业生产力发展迅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在这种经济发达的情势下,土地这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自
8、然要作为商品卷入市场”。依据材料,归纳宋代不抑兼并的原因缺乏大量荒地,难以推行抑制土地兼并的均田制;以不抑兼并的经济政策缓和与被剥夺军权的功臣之间的矛盾;两税法主要按照田亩收税,土地兼并对政府收入影响较小;宋太祖“藏富于民”的治国思想;商品经济繁荣促进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探究整理】宋代“不抑兼并”的原因【传统观点】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了大量自耕农丧失土地,出现了“千年田换八百主” 的局面,不仅使国家赋税收入受到影响,还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不断。【新观点】不抑兼并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不仅利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并且土地能够集约化,提高生产效益,从而使部分农户从土地上解放
9、出来,剩余劳动力大量出现,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了供有利条件。而地主由于佃出土地使用权获得了大量的租金,其消费需求不断提高,也从客观上刺激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学术前沿【1】宋代“不抑兼并”到底是福,还是祸?【传统观点】由于人多地少,地主兼并了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只好流亡。【新观点】导致农民流亡的原因是政府的税费太重,农民无法承担,只好有地不种、弃地而逃。如果说农民流亡是因为人多地少和地主的兼并,那么土地资源应该是越来越稀缺,土地价格在王朝后期应该越来越贵。但事实上,很多王朝后期,土地价格是越来越便宜。资料表明,明朝确实有很多大贵族大量兼并农民土地,但是如果深入研究,就会发现,这“并不是土地兼并造
10、成了逃民,即农民不是因为田土被官豪势要之家侵占而逃,而是民先逃,而后土地被侵占”。学术前沿【2】“万恶”的地主们“兼并土地”导致流民浪潮?(2016年全国卷)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 政府管理失控真题演练B(1)租佃式经营:地主与佃农订立租佃契约深化理解2:地主经营土地的主要方式战国:出现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明清:进一步发展(2)田庄式经营:形成于西汉末年,至东汉时期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重要经济形式田庄主多为豪族、勋臣、贵戚,田庄成员多为聚族而居
11、农民集体劳动,承担军事义务,充当田庄的私人武装与田庄主形成强烈人身依附关系田庄内部自给自足深化理解2:地主经营土地的主要方式世家大族与庄园经济(东汉)绿釉三层陶楼现藏于河南省博物馆东汉后期,大族的田庄遍布各地,里面都是来逃避朝廷的赋役负担的人,“奴婢千群,徒附万计”。为了抵抗政府来追查逃亡人口,这些大田庄往往还拥有自己的武装,东汉墓葬普遍出土的陶制庄宅模型,许多都有碉楼、高墙等防卫设施,“警设守备”,成为地方武装集团。三国时期,政府直接控制的编户齐民人口有767万,而地方豪强势族控制的人口多达1534万。(王育民中国人口史)(2016年全国卷)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12、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真题演练D大致而言,在商鞅实行父子“生分”制后,个体小家庭形态在秦国基本确立。这种家庭,就血缘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层结构,很少有祖孙三代者;就其成员间亲属关系而言,多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加上其未成年或虽已成年尚未婚配的子女而构成;就人数而言,多为五口之家。从秦简有关条文和其他文献中可得知秦民宅规模和特点是,住宅皆有垣墙环绕,与其他住宅完全隔绝,自成一区,宅基主体部分为“一宇二内”(汉称“一堂二内”)结构,宇室位居中部而稍后,坐北南向,中为堂,左右各有一内与之相连为一体。这是典型的以夫妻为
13、核心的独立的个体小家庭的居室。汉代虽然已提倡父子兄弟累世同居,社会上出现一些人口规模较大的家庭,但受土地、赋役制度的限制和家庭发展规律本身的制约,人口众多的累世同居之家只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家户人口并不很多。据汉书地理志的统计数字,当时全国每户平均人口为4.67口。这种五口之家的规模,直到清末,没有发生过根本性变化。 宋昌斌中国户籍制度史【知识拓展】中国古代个体家庭人口二、小农经济的形成(一)含义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二)发展演变形成:_,开始解体:_春秋战国鸦片
14、战争后(三)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提高了生产力;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深化理解1:小农经济的特点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脆弱性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男耕女织,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给自足,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 很难扩大再生产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天灾人祸容易导致其破产探究小农经济给中国古代社会带来的影响经济政治小农经济的分散性要求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维护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以确保小农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推动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小农经济的脆弱性,要求统治者抑制商业,防止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根本上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小农经济的
15、自给自足,是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源深化理解2:小农经济给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科技民族心理思想观念小农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学、天文学、数学的发展,促使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同时,小农经济的缓慢发展,也导致了古代科技未能取得突破性转变中国农民既有忠厚老实、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有狭隘、保守等不足小农经济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男子,影响了“重男轻女”、重视家庭、注重孝道、顺从保守等传统观念的长期存在深化理解2:小农经济给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自然经济本质属性: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主要是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不是为市场的需要而生产 相对商品经济而言小农经济本质属性:家庭经营,农业、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生产规模小 相对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而言自耕农经济本质属性: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生产经营 相对租佃形式而言深化理解3:区分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2015年全国)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营运车辆买卖合同协议
- 8《安全记心上》第2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 信息技术(财经商贸类) 试卷 教学检测二
- 3《公民意味着什么》(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 劳动合同样本
- 3 我们班他们班(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14健康过冬天(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
- 6-1《老子》四章(教学设计)高二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上册)
- 12 盘古开天地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肥皂泡》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田间试验统计》课件-项目二 田间试验设计与实施
- 一年级下册《读读童谣和儿歌》试题及答案共10套
- CHZ 3002-2010 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正式版)
- 免拆底模钢筋桁架楼承板图集
- 寻梦环游记(Coco)中英文台词对照
- 重点关爱学生帮扶活动记录表
- 改革后-topik考试作文纸
- 父母委托子女保管存款协议书
- 产品设计与开发的系统工程方法
- 预防留置针脱落
- 痛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