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有佳境透视觅津梁_第1页
文中有佳境透视觅津梁_第2页
文中有佳境透视觅津梁_第3页
文中有佳境透视觅津梁_第4页
文中有佳境透视觅津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中有佳境,透视觅津梁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期岁终复命。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收心考)(均分:1.78)那一点痛王构字肯堂,东平人。少颖悟,风度凝厚。学问该博,文章典稚,弱冠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纪。参政贾居贞一见器重,俾其子受学焉。 文言文之所以称其为文言文,就在于它是“文”与“言” 的有机整体。 “文”为文言文字词句共同作用所呈现出来的文言意境、 感情、 寓意等作者的主观意图和人文观念等,“言”则是指字词句本身承载的意义和作用。“文”和“言”是一个整体,离开了“言”,文章的意义便失去了载体

2、,没有了“文”, “言”也失去了其意义的价值。在我们平时教学中,都是将“文”和“言” 有机结合, 这是文言文学习的基本认知,应对最能反映学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翻译题,自然也必须将“文”与“言”统一起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要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王宁教授认为,真实的教学情境就是语境。根据孔凡成先生对语境的分类,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认知语境、社会文化语境进行文言文词语翻译训练,将会对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起到很好的效果。上下文语境01认知语境02社会文化语境03CONTENTS目录所谓上下文语境,又称“语篇语境”,语言环境,即狭义的语境,

3、是语言内环境,指语言符号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口语交际中的前言后语和书面交际中的上下文。文言文中,文言字词的特殊含义大都在其进入特定语句并与其他词语结合后才能被最终确认。因此,充分联系上下文,结合上下文语境,是准确推断或把握文言字词在文中真正含义的重要手段。2.联系上下文的语法结构联系上下文感情色彩一、上下文语境3.联系上下文的语义结构词汇是情感的载体,文言词汇的翻译要遵循原文的感情色彩,不能随意更改。不同的情感要选用不同的词汇与之对应,否则极易造成对原文情感的误解。1. 联系上下文感情色彩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

4、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刺秦王每草奏,斋心盛服,有密启则手书削稿,帝称其平实。(模考题)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2018年全国I卷)文言文在表达时经常会有较为整齐的结构,例如对仗、排比、并列、词句对举等句法结构。在这些对举句中,对称位置的词汇往往具有词义相近或相反的特点。因此,对一些生僻字词或语句,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语法特点来推敲词义。比如“安不忘虞”,根据语法结构特点可以推断出“虞”的意思应该是“忧患”。2.联系上下文的语法结构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

5、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上悚然纳之。2020年全国卷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2019年全国卷一切语言的应用和言语的交际总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展开的,语境影响、制约着语义,是正确理解语义的重要依据。可见,语义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改变的。同一个词汇在不同的语段中具有不同的语义,因此,要想准确把握语义,必须充分联系上下文。比如,同样一个“绝”字,放 在 “而绝江河”中 就有“横渡”之意,放在“秦王惊,自引而起, 绝袖”中就是“断绝”的意思。3.联系上下文的语义结构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

6、学, 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2019年全国I卷)“而曜好臧否人物, 曜每言论, 弘微常以它语乱之”(2017年全国I卷)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期/岁终复命。(收心考)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2019年全国2卷)认知语境是一个人已有的认知结构,即贮存于个人长时记忆内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实质性内容以及它们彼此间的联系,是一个人已拥有的全部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高考内容是对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内容的再次呈现,基于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时通常要结合阅读认知背景和生活认知背景。2. 生活认知背景阅读

7、认知背景二、认知语境1.阅读认知背景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2019年全国I卷)“而曜好臧否人物, 曜每言论, 弘微常以它语乱之”(2017年全国I卷)学生已经掌握的阅读认知背景对翻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生在翻译前是否具有恰当的原有认知,在翻译时能否激活这些认知,影着翻译的准确度。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2014年全国卷)“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打造学生的认知语境回归课本,内化迁移。方法传授,觅得津梁真题挖空,攻关积累2.生活认知背景(熟语)语言在演变过程中,一些现代人耳熟能详的语句在古代汉语中的表达与现代汉语区别不大,因此,在翻

8、译这类语句时,我们可以结合现代语义的生活认知对其进行翻译。“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尽也”皆令门下覆视,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2021年全国乙卷)2.生活认知背景(修辞)由于语言具有时代性和修辞性等特点,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有时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许多语句在翻译时需要采取还原和意译的原则,在翻译过程中,如果能够参照生活认知背景,则有助于翻译更加准确和流畅。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2019年江苏卷)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2015年湖北卷)“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9、(2015年全国卷)“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也” (2015年山东卷)文言文是对古人思想认知和思维方式的反映,是古代社会文化环境下的精神遗产,与当前社会文化环境相距较远。因此,在文言文的翻译中如能结合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就能有效避免因古今文化缺位所造成的翻译不当。比如:永和初,出为河间相。(张衡传) 有的学生将“相”翻译为“丞相”,这就是没有结合社会文化语境而造成的误译。西汉初年,郡县制和藩国制并存,中央地区实行郡县制,河间实行藩国制;中央地区的“相”是丞相,藩国区域的“相”应该翻译为“国相”。2. 结合社会文化背景联系汉语文化规律三、社会文化语境1.联系汉语文化规律又

10、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药剂, 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2020年全国卷)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016年语文全国卷)在社会文化语境中,汉语文化规律对文言文翻译的影响极大,如果不按照汉语规律进行文言翻译,就无法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根据汉语文化规律开展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汉语特点,比如汉字特点和语音特点。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据统计形声字占比百分之八十以上。以形推意,根据汉字构造推断生僻字义是我们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常用手法。2.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山东岁歉,户部以尚书沈翼习其地民瘼,请令往振。” 明史刘炜传古文创作时代的风俗制度、地理经济等社会文化

11、对人们的思想认识及思维方式必定有一定的影响,这也一定反映在文字和言语表达中,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往往还要联系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关注一些专有名词和文常。“户部以边储不足,奏令罢退官非赃罪者,输米二十石,给之诰敕。”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018年全国卷2)一点做法 结合语境进行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相对准确和高效的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明确和推断文言文字词的含义,进而提高文言文翻译的准确率。因此,在这一届的文言文复习中,我们除注重文言基础知识的落实巩固之外,还通过很多办法加强对学生语境意识的培养,比如除却课堂授课之外,我们在早早连中的文言语段翻译训练中,增添了一步,就

12、是对和所翻译的句子相关的语境进行提问,给学生翻译理解语境的支架,强化学生的语境意识。三轮的一点想法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刚好外族强盗攻打郡城,朋友对巨伯说:“我这下要死了,你应该离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叫我逃走,损害道义以求活命,哪里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强盗到达后,对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说:“朋友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宁愿拿我的命换朋友的命。”强盗听了互相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了有道义的国家。”于是撤军而回,整个郡城得以保全。 要求:.画横线的句子和词要力求“翻转”到位。 2.反问句与祈使句要注意对句式的选

13、择,其中两处“对巨伯说”要用不同句法表达。三轮的一点想法更新思维角度前面两轮复习我们已经对实词、虚词、句式、活用等讲了很多,三 轮复习时,如果仍然如出一辙,那 必然会裹足不前。理论了然于胸,并不等于在实践中就可以成为高手。“翻转”译文,寻求古文之法,可以比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审题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这个角度就像我们常常以“参考案”来逆推题目要求,进而挖掘出命题者设置的某些潜在条件。 我们过去常纠结于某个词究竟是哪个意思,现在可以转换思维思考某个词在文言文中可以是哪些词,比 如“等 到”一词,学生就会想到“及”“逮”“迨”“比”等词;当出现强调语气或用法习惯时,学生可以选择固定句式,也可以选择特殊句式。这样,就可以促使学生调用相关知识进行积累并根据语境进行优选。我们过去强调的是“学”,现在转过来强调的是 “用”。“学”与 “用”有效结合,必有柳暗花明之功。当然,在练习时,我们也可以加以规范,诸如某处必须词性活用、某处要用固定句式、某处直接使用某词,等等。 古诗文在许多方面是相通的,了解文言文一些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