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重点学习重难点感受辛弃疾豪放悲愤的词风,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典故中所蕴含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难点四库全书: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郭沫若: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臧克家:力挽山河,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 名垂宇宙,文光射牛斗,剩有悲壮词千篇。初读课文,注意感受“沉郁顿挫,悲壮苍凉”的豪放风格。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词创作推向顶峰。他的词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充满同仇敌

2、忾的爱国热情。还吸取婉约词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豪雄英伟之气为主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词。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的多样化艺术风格,长于用典。文学成就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 1204 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

3、。 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而作。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的词,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苏辛,对后世影响很大。学.科.网南归前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一个叫义端的和尚叛变投敌,辛弃疾亲往追捕,亲手斩了这个叛徒;另一件事,亲率 50 骑兵,直闭驻有 5 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解起义军的叛徒、内好张安国渡过淮水,到达建康(南京)。 南归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

4、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学.科.网直到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任他作镇江知府,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再读词作 整体感知除了豪放之外,这首词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千古/

5、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x怀古词观眼前之景怀古之人事抒一己之情善用典故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 1.对比失落 赤壁怀古 2.同病相怜蜀相 3.昔盛今衰乌衣巷 4.物是人非石头城 5.借古讽今桂枝香 6.理性反思赤壁怀人伤己型怀古伤今型理性反思型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

6、盛今衰的兴替之感。何为怀古咏史诗?回顾知识何为用典? 辛词长于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人、古事来比喻 今人、今事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用典的好处在于能用极精简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思。恰当地用典,可使文章富有文采,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思古人”“忆其事”。他想到哪些历史人物和他们的哪些历史故事,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思?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典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孙权孙权,曾在京口建都,并数次打败曹操,保卫了

7、家园。继承父兄遗业,27岁赤壁鏖兵,抗衡曹刘,三分天下。曹操夸赞:“生子当如孙仲谋。”讽刺南宋偏安东南,苟且偷安,表现自己想抗金收复中原的愿望,表现作者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人物:典故:用意: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名寄奴。刘裕出身寒微,却以京口为基地建立了赫赫功业,曾两度北伐,收复黄河以南大片故土。表明作者想要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人物:典故:用意: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败还。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主张北伐,但是反对草率出兵,希望丞相韩侂胄能以前

8、事为鉴,不要贸然发动战事。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批评刘义隆好大喜功,劝诫韩侂胄妥善筹划。人物:典故:用意: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载,卫青、霍去病各统大军分道出塞与匈奴战,皆大胜,霍去病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封、禅,谓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报天地之功,为战胜也。”(1)为图1或图2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选择图( ),标题:_(2)分别简要评价图1、图2的创意。图1:_ 图2:_【答案】 (1). (1)示例:图1 (2). 凝聚力量,抗击疫情(图2 新门神) (3). (2)图1: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戴着外形像船头的口罩,用“万众一心”“同舟

9、共济”点明主题。简洁凝练,号召有力。 (4). 图2:借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替换为“霍去病”“辛弃疾”,表达人们去病、弃疾的愿望。翻新传统,巧妙贴切。2020浙江卷语用题6.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拓跋焘拓跋焘击败王玄谟军队后,追击至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老百姓就可能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叹朝廷无能,悲百姓松懈。人物:典故:用意: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0、记载:“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以廉颇自比,虽已年老,仍想为国效力,但却不得,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壮心不已的志向。词人以廉颇自比,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人物:典故:用意: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他出生时北方久已沦陷于女真人之手。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效忠朝廷,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女真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

11、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立志报国 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二十二岁的辛弃疾聚集了二千人,参加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奋起反抗。 1162年 二十三岁的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敌营,活捉叛徒交给南宋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起义南归 坎坷仕途 1162年至1181年,辛弃疾的23岁到42岁,是一生中游宦时期。他雄心勃勃,壮志凌云,继续坚持主战,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朝廷偏安

12、江南,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无人采纳他的建言。在此期间,他被收了军权,由签判到知州,由提点刑狱到安抚使,宦迹无常。 归居田园 1181冬,辛弃疾四十二岁,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此后二十年间,他除了有两年一度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大部分时间都在乡闲居。他常常一面赏玩山水田园风光和其中的恬静之趣,一面心灵深处又不停地涌起波澜,时而为一生理想而激动,时而因现实无情而灰心愤怒,时而又强自宽慰旷达,在这种感情起伏中度过了后半生。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望”字妙在何处? 串联典故,增强意蕴。 词的标题是“京口北固亭怀古”,因此所用典故应该和北固亭有关;但五个典故中,只有两个与

13、北固亭有关。 一个“望”字,首先使得作者的视野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小小的北固亭,而是远眺。而且,这一“望”,使得作者思绪万千,似乎看到了“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也想到了命途多舛的廉颇。 “望”字,使得全词境界全开。总 结上片:大好河山历史人物孙权刘裕感叹时无英雄政府无能物是人非下片:三个典故刘义隆惨败拓跋焘筑行宫廉颇不被重用抒发正确抗金救国不满朝廷壮心不已壮志难酬临古地怀古事抒今情豪放的相同点时空特点意象特点人物特点修辞特点比较念奴娇与永遇乐作为豪放词的相同点在宏阔的空间背景之下展开 “大江东去”“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江山”异时间宏阔、有力度、有力量美:名胜古迹“大江”“惊涛” “金戈铁马”

14、有宏大志向的英雄人物用典:周瑜、孙权、廉颇夸张:乱石穿空、气吐万里如虎比喻: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气吐万里如虎借代:樯橹、金戈铁马对比、衬托:周瑜与自己对比、小乔衬托周瑜,孙权、刘裕、霍去病与刘义隆对比永遇乐中的几组对比(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针对南宋的萎靡不振。(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抒发忧国伤时的感慨。 (4)廉颇尚且有人问与自己被冷落的处境对比。陵县人廉颇是战国时赵国的著名将领,赵惠文王时,他屡次打败别国的进兵,赵惠文王拜他为上卿。到赵孝成王

15、时,他因战胜燕国,被任命为相国,封为信平君。赵孝成王死后,赵悼襄王听信大臣郭开的谗言,派乐乘取代廉颇为将,廉颇一时忿忿不平,把乐乘赶了回去。事后他怕赵王治罪,逃到魏国去了。过了八九年,秦国派兵进攻赵国,赵军连连败退,赵王和群臣商量对策,群臣说:“当年只有廉颇能抵挡住秦兵,现在他在魏国,大王如能派人召他回国,领兵作战,一定能打败秦军。”郭开怕廉颇回朝后受到重用,建议赵王先派人去探视一下,如果廉颇还没有老,再召他回来。赵王听了,便派内侍唐玖带了一副上等盔甲和四匹好马作礼物,到魏国去探视廉颇。唐玖临行前,郭开把他请到自己家中,设宴为他饯行,并送他四百两黄金,对唐玖说:“廉颇和我有仇,你到魏国见到他,

16、如他确实老了,那就不必说什么;如果他还很健壮,希望你回朝禀报说他已而无用了,那样大王就不会召他回来了。”唐玖接受郭开的贿赂,不久便到魏国去见廉颇,送上赵王的礼物。廉颇收下礼物说:“我在魏国住了这么多年,赵王从没派人来看过我,现在赵王突然派你来看我,还送来了礼物,想来一定是赵国遇到了危难,赵王想召我回国效力吧!”唐玖听了,说:“将军猜得不错。秦军进犯,国内无人能敌,赵王有意召将军回国,派我来看看将军的身体情况如何?”廉颇听了很高兴,便请唐玖吃饭。为了显示自己年纪虽老,但精力很足,身强体壮,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饭后他又穿上盔甲,骑上战马,表演了一番好的武艺。操练完后,廉颇说:“你看我与年轻时

17、相比怎么样?我认为自己老当益壮,赵王如召我回国,我一定为他效命疆场。”唐玖当面对廉颇恭维一番,回到邯郸却向赵王说:“廉将军年纪虽然老了,但饭量还很好,体魄也很健壮,武艺也不比从前差。只是他跟我坐了没多少时间,竟上了三次厕所。”赵王听了,摇头叹息说:“看来廉颇真的老了,召他回来也没什么用了。”从此赵王便不再提召廉颇回来的事了。人物故事简介关键词句典故的作用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 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拓跋焘击败宋文宗,率军追

18、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 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英雄风流 表现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草草赢得 可堪 凭谁问 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却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比较念奴娇与永

19、遇乐风格情感的不同苏轼:风格开阔明朗,旷达乐观。(抒情直抒胸臆)辛弃疾:风格含蓄蕴藉,激愤沉郁,读来心情更沉重。(抒情多与典故结合) 辛词和苏词都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但不同的是: 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渗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 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悲愤,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 辛弃疾与苏轼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

20、潮。1.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元嘉:宋文帝刘裕的年号。B.辛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不仅有慷慨激昂的爱国词,也有描写农村秀丽的风光,质朴的民俗的农村词。C.公元450年,拓跋焘反击刘宋,兵锋南下,在长江北岸瓜步山上建立行宫,后称“佛狸祠”。D.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消息”。双调一百零四字,仄韵。1.答案:A。解析:元嘉是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 余秋雨对比阅读感苏辛 苏轼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试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异同点。(1)相同点:题材上:都属于怀古词,文题结构

21、都由地点怀古构成。内容上:都描绘了气势恢宏之场景,雄浑壮阔之意境;都怀想了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杰,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都展现了重大历史事件,如赤壁之战、北伐中原、西汉匈奴之争等都是历史的巨幅画卷,均能体现豪放气势。情感上:都赞扬了一些英雄豪杰,流露出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手法上:都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对比阅读感苏辛(2)不同点:形象上:苏词借刻画周瑜感伤自己功业未就。辛词借孙权等六个历史人物痛斥软弱无能、妥协投降的南宋统治者,抒发自己满腔愤懑。抒情上:苏词紧扣个人际遇,在感伤自我的同时,又抒发了自己的豪迈旷达。辛词紧扣政治现实,借用典来斥责统治者的贪图享乐、苟且偷安,流露出浓烈的忧国忧民情怀,豪放之中更多悲壮之气。语言上:苏词开阔明朗,辛词因用典多而显得含蓄深沉。手法上:苏词以描写为主,从写景中逐层托出人物,另外运用了衬托手法,以“多少豪杰”“小乔初嫁”衬周郎。辛词以叙事为主,人物蕴含在事件之中,用典颇多,自然精当。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