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防欺凌防侵害主题班会课件_第1页
校园防欺凌防侵害主题班会课件_第2页
校园防欺凌防侵害主题班会课件_第3页
校园防欺凌防侵害主题班会课件_第4页
校园防欺凌防侵害主题班会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校园防欺凌防侵害班级 主讲人:初级中学校园防欺凌防侵害主题班会PPT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防欺凌防侵害 什么是校园欺凌?基本定义: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禁止校园暴力校园欺凌和暴力,是不少学生的噩梦,会对被欺凌的学生身心造成伤害,也影响家庭的幸福。而实施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学校和家长都要做好校园欺凌和暴力的防控工作。防欺凌警示:【案例1】12名学生轮番殴打女同学!涉暴学生被处罚

2、。2022年4月2日,某县发现当地微信群流传“学生被多名同学煽打”的视频。目前,公安机关已对涉暴的七年级学生梁某等12人依法作出处罚,同时学校也对梁某等3名主要参与者被公安机关拘留,其他9名学生给予留校察看处分。禁止校园暴力【案例2】14岁初中生宿舍内被同年级学生殴打致死3月31日23时许,某中学八年级学生徐某(男,14岁)与同年级学生王某(男,14岁)在学校宿舍内因琐事引发肢体冲突,王某经抢救无效死亡。犯罪嫌疑人徐某已被公安机关控制。 2017年2月28日下午3点到晚上10点之间,在北京市西城区某职业学院内,女学生朱某伙同另外4名女被告人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

3、学生,并拍摄视频。 其间,5名女被告人对1名被欺凌女同学予以羞辱,并用手机拍摄了羞辱、殴打视频,事后还在自己的微信群内小范围传播;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3次。其中1名犯罪嫌疑人当天觉得心情不爽,想打人,所以她随机选择了这名被害人,两人没有什么矛盾冲突,仅仅是犯罪嫌疑人看到被害人了,结果就是5人合伙把两名被害人殴打了一顿。案发后,被害人给自己的妈妈打了电话。当母亲看到孩子脸上、身上的伤口,她震惊而愤怒,悲伤且无助。于是这位妈妈选择了报警。这起校园欺凌案最终被诉诸法律。 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目前仍无法正常生活、学习。 案件移交到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

4、检察机关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5人提起公诉。经过法院审理,最终,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朱某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被告人赵某、李某、霍某、高某犯寻衅滋事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个月。【案例3】近年来,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引发全社会广泛关注。纵观发生的欺凌事件,以十几岁的中学生居多,十几岁的学生大多处于青春叛逆期,正确明辨是非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有待形成,同时性格易冲动,规则意识不强,听不进大人的说教和劝解。所以一旦与人发生矛盾便很容易演变成肢体冲突。而由于动手时不知轻重,更不知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些肢体冲突就很容易引发恶性事件,也就导致了现实中多起中学生欺凌暴力致人伤亡事件的发生。事

5、发后,施暴者往往也很后悔,认为当时只是打闹或一时冲动为之,真的没想到会伤及生命,殊不知,悔之晚矣!而对于自己亲手造成的伤害和后果,年少的学生们身心都无力承担,他们不仅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还可能会留下心理问题。因此,对青春期学生教育引导和管理,让他们远离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

6、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法律法规也越来越健全。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将来在社会上从事工作选择职业的时候也会受到很多限制。这并不是对于这类人的歧视,而是法律对人的警示,既然犯了错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这是一个因果的必然性。要让孩子知道,青春年少的无知任性,有可能给自己带来一生都永远无法弥补的伤害。未成年学生也要懂事懂法,不要因冲动叛逆,而早早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要有规则意识,服从学校教师的管理,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规定很大程度是在保护学生健康成长,学生应该自觉遵守,懂得躲避危险,而不是主动去涉险。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不伤害别人同时也保护好自己。学生怎么做围观者群体人数众多、角色复杂, 所起的作用不一样。. 协助者。 会参与部分欺凌的过程。. 附和者。 通常不会参与欺凌, 但会在旁边嬉笑、 叫好,或说一些煽动性的话等。. 旁观者。不会偏向任何一方。. 阻止者。也称保护者, 偏向被欺凌者一方, 行动要视情况而定。真实保护者会帮助或尝试帮助, 包括直接阻止欺凌过程、 向教师报告、 鼓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