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文化的冲突 文明(文化)的冲突背景介绍在冷战刚结束、苏联解体不久,亨廷顿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提出了后来一直在许多国家的政界和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文明冲突”理论。历史背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现代化进程 西方的衰落思想背景:基督教思维-下一个异教徒在哪里? 海洋文明的忧患意识:安全困境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原来基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对抗不复存在,随之而起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过去,国际范围内的矛盾被强烈而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所遮隐,而现在这种矛盾就以文明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背景介绍在冷战刚结束、苏联解体不久,亨廷顿就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早期提出了后来一直在许多国家的政界和
2、学术界争论不休的“文明冲突”理论。历史背景:苏联解体,冷战结束 现代化进程 西方的衰落思想背景:基督教思维-下一个异教徒在哪里? 海洋文明的忧患意识:安全困境苏东剧变和冷战的结束,原来基于经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对抗不复存在,随之而起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对立和冲突。过去,国际范围内的矛盾被强烈而浓厚的政治意识形态所遮隐,而现在这种矛盾就以文明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了。美国瓦解苏联 “星球大战”计划是骗局美国中央情报局前雇员彼得施瓦茨曾说:“谈论前苏联崩溃而不知道美国秘密战略的作用,就像调查一件神秘突然死亡案子而不考虑谋杀”。的确,在苏联解体,美国政府“功不可没”。美国出版的胜利美国政府对苏联的秘密
3、战略一书,透露了美国政府秘密策划瓦解苏联制度的内幕。里根政府和中央情报局曾雇佣了一大批专家,包括心理学、历史学和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专家,拟定了美国瓦解苏联的“软战争”战略,重点放在动摇苏联领导人对自身制度的信心。美国政府一直大力推进核军备竞赛,蓄意利用苏联曾遭受侵略的敏感心理,逼迫其片面发展军事工业以消耗经济实力。“星球大战”计划的出笼,是美苏核军备竞赛加剧的结果。美国感到有必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旷日持久的、耗资巨大的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和政治拖垮,事实上,美国也达到了目的。分析认为
4、,虽然苏联解体并不在里根任内,但却是里根“星球大战”的“功劳”,正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说,“他未发一弹在冷战中赢得胜利”。 苏联由于经济实力不如美国,不可能像美国那样投入巨额资金毫无节制地发展下去,因而主张禁止太空军事化。在“星球大战”计划出笼后的几年内,禁止太空军事化问题一直是历次美苏首脑会议和核会谈的主要议题。苏联要求美国放弃“星球大战”计划,美国则以此为“王牌”,压苏联在陆基洲际导弹方面让步,双方对此争吵不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谈判地位大大削弱,美俄终于在1993年达成了对美有利的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美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克林顿政府由此于1993年5月宣布结束“星球
5、大战”计划。 “星球大战”计划是骗局 美国中情局2001年公布的解密文件显示,“星球大战”计划原来是场骗局。1983年,里根提出 “星球大战”计划,经过整整四年的调查研究,中情局于1987年组织了一批前苏联问题专家,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推出了一份预测性报告。这份报告不仅非常及时,而且分析得相当准确,认为当时的苏联已经没有实力部署自己的导弹系统来反制美国的空基导弹防御系统,前苏联最有可能采取外交行动,或进一步加大对本国的武器控制的力度,来换取美国在“星球大战”计划上的让步。 报告称,“星球大战”将使苏联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他们要跟上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步伐,每年就要拿出数十亿美元用于军备采购,
6、那么,其工业现代化的计划就会被拖后腿。如果苏联的经济搞不上去,国内局势就会出现动荡。因此,苏联不可能对“星球大战”计划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也就是说,苏联不会制定一个大规模的导弹计划来与“星球大战”抗衡,只能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采取外交攻势。 1986年10月,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冰岛与美国前总统里根会晤时,试图以拆除所有弹道导弹为诱饵,劝说里根放弃“星球大战”计划。里根当然没有同意。但苏联对“星球大战”计划担心到何种程度,中情局一直没有搞清楚。 然而,十年后,里根的阴谋大白于天下,“星球大战计划只是一个骗局。但五角大楼声称,“星球大战”计划没有实施,是因为存在技术缺陷。 源 流后冷战时代的西
7、方政治哲学中,存在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前者的精确表达,而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则是后者的代表。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冲突的结束,相反,后冷战时代的冲突将更加剧烈,范围更广,也更加难以消除,因为引起冲突的基本根源变化了。他提出:“新世界冲突的主要根源,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经济,而文化将是截然分隔人类和引起冲突的主要根源。”在国际事务中,民族国家仍然是基本的政治角色,其力量仍举足轻重,“但是,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发生在不同文明的民族和集团之间,文明的冲突将左右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断层线将成为未来的战斗线。”冷战期间,区分国家的原则或者是意识形态,形成所谓的“
8、西方”与“东方”,或者是经济发展水平,形成所谓的“第一世界”、“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亨廷顿认为,在后冷战的新世界中,这些旧原则都失去了意义,应该用“文明”取而代之。(既是历史背景,也是文章主线。) 理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的核心观点有以下几点。 其一,未来世界的国际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不是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全球政治的主要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进行,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国际政治的核心部分将是西方文明和非西方文明及非西方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 其二,文明冲突是未来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世界秩序才是避免世界战
9、争的最可靠的保证。 其三,全球政治格局正在以文化和文明为界限重新形成,并呈现出多种复杂趋势 其四,文化,西方文化,是独特的而非普遍适用的;文化之间或文明之间的冲突,主要是目前世界七种文明的冲突,而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可能共同对西方文明进行威胁或提出挑战 。文化的作用-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苏联解体抗美援朝美国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及其悲剧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远不怕反抗侵略的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周恩来印度几千年分而不裂的奥秘及1857年起义文化的分化内外蒙古外蒙古内蒙古文化台独文化冲突塞缪尔亨廷顿 (Samue
10、l Phillips Huntington ) 1927.4.18. 2008.12.24.(81岁)1927年4月18日,亨廷顿出生于纽约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位旅馆业杂志的出版商,母亲是一位短篇小说作家。1943年,16岁就进耶鲁大学,并且两年半(18岁)就毕业了。 这本书探讨的是第三世界国家如何取得政治稳定、政治秩序的问题。当时政治学领域研究第三世界政治的圈子里,“现代化理论”正大行其道。这一理论认为,这些国家只要加速发展经济,政治上就能实现民主化,从而和西方社会一样,进入经济发达,政治上有稳定的民主制度的“现代”社会。 亨廷顿的书认为,经济发展对这些国家政治发展的影响,很可能是负面
11、的。经济发展造成原先处于政治之外的社会阶层获得了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与此同时,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参与的制度并不健全。在公民对政治参与的需求爆炸性增长,而国家未建立好参与的机制的情况下,会造成“体制过载”(institutional overload)。其结果就是政治动荡和不稳定,以至政治崩溃。 被认为是他学术成就最高的一本书,也将对政治学产生最为持久的影响。 此书发表于1968年。但是直到今天,该书仍然是美国大学本科、研究生(博士)比较政治课程的必读书目,也是西方各国比较政治专业博士综合考试的必考书目。在政治学领域中,恐怕还没有哪一本书得此殊荣。文明的冲突? The Clash of Civi
12、lizations? 最初只是一篇文章发表在美国外交事务1993年夏季号上。这篇文章一发表,立即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热烈的讨论。据外交事务的编辑们说,自1940年代乔治凯南发表那篇著名的关于遏制共产主义的“X”文章以来,还没有任何一篇其他文章引起过如此大规模的讨论。亨廷顿后来又发表了一系列相关文章,并于1996年将文明的冲突扩展成为一部367页的同名的厚书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书的基本观点:在下个世纪,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主要是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
13、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着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差异线(“文化”断层线、界线)将会成为未来的战线。为什么文明会发生冲突呢?在亨廷顿看来,文明的差异才是人类的各种差异之中最根本性的,这种差异基本上是不可更改、不可消除的:如共产党人可以转变成民主主义者,富人可变成穷人,穷人可以变成富人,但是,俄罗斯人不能成为爱沙尼亚人,阿塞拜疆人成不了亚美尼亚人。一个人可以是半个法国人、半个阿拉伯人,甚至可以同时是两个国家的公民。但是,却很难成为半个天主教徒和半个穆斯林。 亨廷顿对于世界大格局的认识 :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威胁西方亨廷顿认为,所有的国家都在努力实行现代化,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未来的冲突很可能是
14、西方对非西方国家的冲突。他特别强调“儒教”文明(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对于西方的威胁,特别是儒教文明与伊斯兰联手的可能性。文明的冲突一书的封面设计就充分体现了亨廷顿对于世界大格局的认识:封面右上方是地球背景之上的基督教十字架,左下方是地球背景之上的伊斯兰新月,右下方则是地球背景之上的中国太极图;十字架高高在上,新月与太极图在下方紧紧挨着。 21世纪的“文明冲突”的预言2010年(1996年写的),美军撤出了已经统一了的韩国,并大大减少了在日本的驻军。台湾与大陆达成了妥协:台湾保持事实上的独立,但公开承认北京的宗主权,并在中国支持下按照1946年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模式加入了联合国。南中国海的石油
15、开发进展迅速,大部分是由中国,但也有一些越南控制的地区由美国公司开发。由于投射力量的能力加强,中国宣布它将控制整个它过去一直声称拥有主权的海域。中越两国的军舰之间爆发了战斗。中国入侵越南。越南要求美国的帮助。中国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日本和其他亚洲国家一片慌乱。美国宣称它不能接受中国对于越南的征服,呼吁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并派出了它所剩无几的航空母舰战斗群去南中国海。中国谴责这一行动侵犯了其领海并对战斗群进行空袭。联合国秘书长和日本首相斡旋停火的努力失败,战斗蔓延到东亚其他地方。日本禁止美国使用其在日本的基地对中国作战。美国无视日本的要求,于是日本宣布中立并且封锁了美军基地。中国的潜艇和从台湾和大
16、陆起飞的飞机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军舰及其他设施。同时,中国地面部队进入河内并占领大部分越南领土。 有人就呼吁要在南海打一仗同时,战争对于其他文明的主要国家产生了影响。印度抓住了中国被困在东亚的机会发动了对巴基斯坦的进攻。在开始阶段,印度得手了,但巴基斯坦、伊朗和中国之间的同盟启动了。伊朗装备着现代化武器的训练有素的军队和巴基斯坦的游击队从两面夹击印度军队。巴基斯坦和印度都向阿拉伯国家求援印度以伊朗称霸西南亚的危险恐吓它们但中国反抗美国的初步胜利在伊斯兰世界激发了大规模的反西方运动。在阿拉伯国家和土耳其,亲西方的政府一个接一个倒台。由于看到西方软弱可欺,阿拉伯世界发动了对以色列的大举进攻,而美国第六
17、舰队无力阻止。 中国和美国都力图获取其他重要国家的支持。由于中国在军事上的胜利,日本开始慌慌忙忙地要搭中国“便车”了,它从原来的纯粹中立转向了亲中国的“积极中立”,然后又屈从于中国而成为交战国。日本军队占领了美国在日本的基地,美军紧急撤出日本。美国宣布封锁日本,美日两国军舰不时在西太平洋发生冲突。战争爆发初期,中国提出与俄罗斯签订互不侵犯条约。但中国的成功对于俄罗斯所产生的影响与日本正好相反。莫斯科对于中国主宰东亚的前景十分恐惧。当俄罗斯采取反对中国的立场并开始加强它在西伯利亚的驻军时,西伯利亚的大量中国定居者开始骚乱。中国于是进行军事干预以保护同胞并占领了海参崴、黑龙江流域,及东西伯利亚的其
18、他战略要地。俄中两国军队在中西伯利亚爆发战斗,原来受中国控制的蒙古出现暴动。 中国和伊朗却害怕西方国家最终会聚集在美国的旗帜下。因此,它们在波斯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秘密部署了可以装载核弹头的中程导弹,并警告欧洲国家不要卷进来。美国情报部门报告了这些部署,北约宣布导弹必须立即撤走。在北约采取行动之前,塞尔维亚,希望重新确立它在历史上作为反抗土耳其人的基督教保卫者的地位,入侵了波斯尼亚。克罗地亚也参加进来,二者占领并瓜分了波斯尼亚,缴获了导弹,并且开始它们1990年代未能完成的种族清洗事业。阿尔巴尼亚和土耳其想帮波斯尼亚人;希腊和保加利亚发动了对于土耳其的欧洲部分的入侵。同时,一枚带有核弹头的导弹从阿
19、尔及利亚发射,在马赛爆炸,于是北约对北非的目标进行毁灭性轰炸。 美国、欧洲、俄罗斯和印度为一方,中国、日本和伊斯兰世界为另一方,开始了一场全球战争。由于双方都有核武器,双方的精疲力竭可能会导向谈判停火,但这样做解决不了中国在东亚的霸权这一根本问题。另一个选择是西方通过常规力量打败中国。由于中日结盟,美国海军无法从海岸线对中国的人口中心和工业区发动进攻。西方可以选择从西面打进中国。俄中之间的战争使得北约欢迎俄罗斯加入北约,并在俄罗斯反击中国对于西伯利亚的入侵和控制穆斯林石油和天燃气方面予以合作,同时鼓励西藏人、维吾尔人和蒙古人起来造中国的反,最后部署西方和俄罗斯部队从西伯利亚打过长城,打到北京,
20、满洲里和汉族心脏地带。 无论这次全球文明战争的直接后果是什么相互核毁灭,谈判停火,或是最后俄罗斯和西方军队进军天安门广场其更广泛的、长期的后果必然是主要参加国在经济、人口和军事方面的力量大大滑落。作为后果,西方向东方回归的权力,将开始从北方转向南方。最大的文明之间的战争的得利者将是那些没有参战的文明。由于西方、俄罗斯、中国和日本都被毁坏了,路就为印度让了出来。它也参了战,但如果它可以逃脱毁灭,现在它就可以按照印度教的原则重新塑造世界了。很多美国公众会把美国受害的责任归咎于盎格鲁萨克逊精英集团的狭隘的西方取向,西班牙裔领导人将上台执政并由于未参战而繁荣起来的拉美国家许诺的类似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而
21、进一步加强了地位。另一方面,非洲却不能为重建欧洲提供什么帮助,反而涌出大批人群去吞食残存的东西。在亚洲,如果中国、日本、韩国被战争毁坏了,权力也将向南转移,转到印度尼西亚手中,它保持了中立,现在将变成居于主宰地位的大国,在澳大利亚顾问的指导下治理东从新西兰,西至缅甸和斯里兰卡,北达越南的事务。这预兆着未来与印度和恢复了元气的中国的冲突。在任何情况下,世界的政治中心都将向南移。 成书的背景这就是亨廷顿设想的21世纪文明冲突的场景。 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在读书界引起一阵骚动。 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参考价值。他在书中讥讽了美国自1917年以来外交政策一以贯之的普
22、世主义(Universalist)野心和论调。他觉得一战时所谓建立“民主”的世界,二战时所谓建立“自由”的世界都是没希望的。西方人坚信的西方文化普世论存在着三个问题:其一,它是虚假的;其二,它是不道德的;其三,它是危险的。之所以说西方文化普世论是虚假的,是因为其它文明也有自己的理想和观念;之所以说它是不道德的,是因为“普世论的必然逻辑结果是帝国主义”;之所以说它是危险的,是因为它“可能导致文明际大战”。亨廷顿认为,代替西方文化普世论的,应该是一种正在形成的力量,这种力量要求不同文明相互适应。无论我们喜欢与否,他认为这种相互适应已然存在。作者在引论中开宗明义的提出本书的中心论点:文明认同形成了冷
23、战后世界上的结合、分裂和冲突模式。这一命题的五个推论构成了本书的五个部分。 第一章 世界政治的新格局一个多极和多文明的世界:冷战后时代的世界是一个特包含了七个或八个文明的世界。文明的共性和差异影响了国家的利益、对抗和联合。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绝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文明。最可能逐步升级为更大规模的战争的地区冲突是那些来自不同文明的集团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导模式因文明的不同而不同。国际问题中的关键争论问题包含文明之间的差异。权利正在从长期以来占支配地位的西方向非西方个文明转移。全球政治已变成多极的和多文明的。分析范式式和谐范式,两个世界的范式,国家主义范式,混乱范式,文明的范式文明的范式
24、的优点:它不像一个和两个世界的范式那样简便但不现实;也不像国家主义和混乱范式那样现实而不简便。它提供了一个易于把握和理解的框架,在越来越多的冲突中区分重要的和不重要的,预测未来的发展,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指导路线。第二章 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文明的性质:首先,在单一文明和多元文明的看法之间存在分歧;第二,在德国之外,文明被看成是一个文化实体;第三,文明是广泛的,即如果不涉及全面的文明,它们的任何构成单位都不能被充分理解;第四,文明终有终结,但又生存得非常长久。它们演变着、调整着,而且是人类最持久的组合,是极其长久的现实;第五,既然文明是文化实体而非政治实体,它们本身并不维持秩序,建立公正,征缴
25、税收、进行战争、谈判条约,或者做政府所作的其他任何事情;第六,学者们一般在确认历史上的主要文明和现代世界存在的文明上意见一致。(包括中华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印度文明,还可能有非洲文明。)文明间的关系遭遇:各文明在实践和空间上分离。冲击:西方的兴起相互作用:一个多文明的体系。第三章 普世文明?现代化与西方化普世文明:含义(其实是在对所谓的西方普世文明的反驳)普世文明:作者从共有的价值,人类文化,达沃斯文化,西方消费模式-消费品、影视、通讯、语言、宗教等对这一西方化普世文化观点进行反驳。若存在普世文明,则持此观点者认为普世文明的来源:第一,苏联共产主义的垮台以为着历
26、史的终结和自由民主制在全世界的普遍胜利;第二,民族之间的相互作用-一般来说包括贸易、投资、旅游、媒体和电子通讯-的增长正在产生一个共同的世界文化。第三,将其看成是自18 世纪以来持续进行的广泛的现代化进程的结果。对西方和现代化的回应:西方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和西方化。这些社会的政治领袖和知识领袖用以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对西方的影响作出回应:拒绝现代化和西方化、接受两者、接受前者拒绝后者。第四章 西方的衰落:权利、文化和本土化西方权力的衰落(特征):第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第二,衰落并不是成直线型的;第三,权利是一个人或群体改变另一个人或群体的能力,因而一个国家或群体的权利通
27、常通过衡量它所支配的资源同其试图影响的其他国家或群体所支配的资源的对比来评估。但西方国家在领土和人口,经济产值和军事能力方面相对非西方的减弱显示着它这一能力的减弱。非西方本土化的复兴:硬的经济和军事能力的增长会提高自信心、自负感,以及更加相信与其他民族相比,自己的文化或软权利更优越,并大大增强该文化意识对其他民族的吸引力。而随着非西方国家经济和军事能力的增强,其本土化必然而且正在复兴。宗教的复兴:20世纪后半叶席卷世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现代化进程。认同和长期存在的根源瓦解了。人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面对一套新的关系,原来的自我认同消失了。而宗教在这个时候帮人们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五章 经济、
28、人口和挑战者文明亚洲的自我肯定:第一,亚洲人相信东亚将保持经济上的快速增长,并很快将在经济产值上超过西方;第二,亚洲人相信这种经济上的增长根源于亚洲文化,所以亚洲文化比西方文化更优越;第三,尽管东亚人认识到亚洲各社会和文明之间的差异,但他们仍认为他们存在着重大的共性;第四,东亚认为,亚洲的发展和价值观是其他非西方社会应效仿的,而西方也赢采用它以自我更新。伊斯兰教的复兴:和其他宗教复兴一样,伊斯兰教的复兴既是现代化的产物,也是把握现代化的努力。穆斯林的财富导致他们由对西方文化的狂热转向倾心于自己的文化,并愿意在非伊斯兰社会坚持伊斯兰教的地位。再者,伊斯兰教的复兴同样被惊人的人口增长率所推动。挑战
29、者文明:未来几十年亚洲经济的增长将产生使西方所支配的现存的国际秩序不稳定的深刻影响;同时穆斯林人口的增长将造成穆斯林社会及其邻国不稳定的因素。大量受过中等教育的青年人将继续为穆斯林的复兴提供动力。第六章 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寻求结盟-认同的政治:由于现代化的激励,全球政治正沿着文化的界限重构,文化认同是一个国家结盟或对抗的主要因素,它决定着该国在世界政治中的位置。文化共性促进人们之间的合作和凝聚,而文化的差异却加剧分裂和冲突。文化与经济合作:只有在地理与文化一致时,区域才可能作为国家之间合作的基础。离开了文化,地理上的临近不会产生共通性-东盟及附属机构证明了多文化的区域组织固有的局限性;相反,东
30、亚经济的增长有赖于东亚华人和社会文化之间的联系。在正在形成的世界中,文化样式将对贸易样式起决定性影响,经济合作的根源在于文化的共性。无所适从的国家-文明转变的失败:“无所适从的国家”即具有一种将其置于某个单一文明占支配地位的文化,而它的领导人却想要将它转到另一个文明的国家,如俄国,土耳其,墨西哥等。它们的领导人无视其本土文化的力量,试国从根本上重构社会文化,就会使国家染上一种“文化精神分裂症”,成为一种四不像的“无所适从的国家”。第七章 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核心国家与文明秩序:“国家都倾向于追随文化相似的国家,抑制与它们没有文化共性的国家”。各国都围其文明的核心国来划分归属,形成了一个新
31、的文明的秩序。文明就像是一个扩大了的家庭,而核心国家就像是家庭里一个年长的成员,为其他亲属提供支持和制定纪律。当文明缺少核心国家时,在文明内部建立秩序或者在文明之间通过谈判建立秩序的问题就更困难。欧盟、俄罗斯、中国分别是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和中华文明的核心国家,而伊斯兰文明却没有核心国家。关于世界秩序:文明的核心国家是文明内部秩序的源泉,而核心国家之间的谈判则是文明之间秩序的源泉。文明的共性使核心国家对成员国及外部国家和机构的领导和加强秩序的租用合法化。第八章 西方和非西方:文明间的问题普世主义引起西方与非西方文明的冲突:作者认为,由于亚洲经济财富的增长和政府自信心的增长及伊斯兰复兴运动,欧美
32、对亚洲和伊斯兰世界的的普世主义遭遇失败,几乎所有非西方文明对来自西方的压力或多或少采取了抵制态度。文明之间均势的变化使得西方在武器扩散、人权、移民和其他问题上实现其目标变得越来越困难。武器扩散:非西方国家军事能力的增长,以及在一个多文明世界里,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是权力(西方)缓慢但不可避免地分散的一个主要表现。人权和民主:西方和其他文明在人权上的差异;亚洲国家在总体经济上的增强,使得他们对西方在人权和民主问题上施加的压力置之不理。移民:非西方文明移民在西方国家的增长,使西方国家有“基于真正的文化冲突和丧失民族特性的担忧”。第九章 多文明的全球政治文明间冲突的形式:在微观层面上
33、,断层线冲突发生在属于不同文明的临近国家、一个国家中属于不同的文明集团、或者想在残骸之上建立新国家的集团之间;宏观层面上,核心国家的冲突发生在不同文明的主要国家之间。伊斯兰的推动力是造成许多较小的断层线战争的原因,中国的崛起则是核心国家大规模文明间战争的潜在根源。西方与伊斯兰和中国:作者分析了伊斯兰与西方,中国与西方冲突的原因和影响冲突程度的因素,包括人口、经济、技术和宗教等,并指出“亚洲经济成就将为其带来政治阴影”。“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规模 、经济活力和自我形象,都驱使它在东亚寻求一个霸权地位。”其它各国对于中国的崛起有两种态度:均势和搭车,作者认为“用均势来平衡通常是更理想的选择,而
34、且事实上也比搭车被更频繁地采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情况下,伊斯兰与中国的联盟会扩大和加深,并进一步加深与西方冲突的可能性。文明的核心国家正在形成的联盟将对中国和美国力量的均衡作出重大影响,并可能抑制或存进两国之间的大战。 进一步分析概念解释 “文化”与“文明”有时文化也指文明。文化的核心是其符号系统,如文字。 亨廷顿的定义:“文明是人类文化最高层次的组合,也是人类文化认同的最广领域,它一方面由语言、历史、宗教、风俗、制度等共同的客观因素所决定,另一方面也有个人主观自我认同的因素。” “文化”的概念文化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他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
35、、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In 1871 E.B. Taylor defined culture as that complex whole which includes knowledge, belief, art, morals, law, customs, and many other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acquired by man as a member of society. 对文化的认识文化是对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存在方式的描述。人们存在于自然中,同时也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时间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自然中的重要
36、平台;社会、国家和民族(家族)是一个人或一群人存在于历史和时代中的另一个重要平台;文化是指人们在这种存在过程中的言说或表述方式、交往或行为方式、意识或认知方式。文化不仅用于描述一群人的外在行为,文化特别包括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的心灵意识和感知方式。一个人在回到自己内心世界的时的一种自我的对话、观察的方式。文明文明的观点是由18世纪法国思想家相对于“野蛮状态”提出来的。文明是包括“价值、规则、体制和在一个既定社会中历代人赋予了头等重要性的思维模式”所整合了的系统。或者说,它是“世界观、习俗和文化(物质文化和高层文化)的特殊连结。它形成了某种历史的总和。”Civilization源于拉丁“Civis
37、”-城市居民,本质为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引申为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没有计量标准的)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城市的出现,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现在一般认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那里出现的。19世纪之前西方对文明的定义比较狭隘,认为生产方式先进,知识丰富就代表文明,而生产能力低下,礼仪不合西方的定义就是野蛮,所以当对非洲和美洲进行侵略的时候总是定
38、义为文明战胜了野蛮,但是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其实是真正的野蛮。到了现代西方才逐渐认识对文明的定义的狭隘性。 具体地说,文明包含这些涵义:(1)文明是一个文化的实体和历史的总和。它不仅包括价值观、思想理念、思维模式这些文化内核,而且包括政治制度和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等。按照我们通行的说法,文明就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2)文明与文化的关系。“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第24-25页)文化是文明中的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它的文明的内核、内涵和实质,其中“最重要的通常是宗教”。(3)文明作为一个全面的和整合了的系统,它是人们进行自我认同的最大标准,文明是最大的“我们”。当然,相对于其他物种
39、来说,最大的“我们”可以指“人类”。但在“人类”中,最大的“我们”是文明。(4)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许多历史学家都提出了这一观点。如汤因比、斯宾格勒、马克斯韦伯等。亨氏提出不可能用其他任何思路来思考人类历史,这种观点是偏颇的。(5)世界上不存在单一标准的文明,文明是多元的。在现代汉语中,文明指一种社会进步状态,与野蛮一词相对立。文明与文化这两个词汇有含义相近的地方,也有不同。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但是没有文化并不意味野蛮。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3分法、4分法、8分法)汉语的文明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文化变迁对于文明的产生有很大的作用。农耕方法的改变,
40、劳动的分化,统治阶级,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现以及社会阶层的出现都是文明产生的重要特征。 文明的分类(1)汤因比(1855-1979)将古往今来的文明形态划分为26个:西方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朗文明、阿拉伯文明(二者合称为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远东文明、(可分为中国文明、朝鲜文明、日本文明)、古希腊文明、古代叙利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西代中国文明。认为这些文明中的多数得到了发展,但少数文明停滞了,如波利尼西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达文明和奥斯曼文明。(2)斯宾格勒(1880-1936)将世界上的文化划分为8种:古典文化(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中国文化、阿拉
41、伯文化、墨西哥文化以及西方文化。(3)亨廷顿(1927-2008)将现今世界划分七大文明,包括: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东正教文明。亨氏指出,其中日本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后代,它出现于公元100-400年之间。中华文明以儒教为中心,印度文明以印度教为中心;伊斯兰文明以伊斯兰教为中心;西方文明以基督教为中心;拉丁美洲文明可以看作是欧洲文明的后代,是西方文明的次文明,因为它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路线。许多学者不承认非洲是一个独特的文明,但考虑到现在的南非有可能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连胜的核心国家,这个地区可能会粘合成为一个独特的文明。2、。(1)汤因比(1
42、855-1979)将古往今来的文明形态划分为26个:西方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朗文明、阿拉伯文明(二者合称为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远东文明、(可分为中国文明、朝鲜文明、日本文明)、古希腊文明、古代叙利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西代中国文明。认为这些文明中的多数得到了发展,但少数文明停滞了,如波利尼西亚文明、爱斯基摩文明、游牧文明、斯巴达文明和奥斯曼文明。(2)斯宾格勒(1880-1936)将世界上的文化划分为8种:古典文化(希腊文化)、印度文化、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中国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以及西方文化。(3)亨廷顿将现今世界划分八大文明,包括: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
43、明、西方文明、拉丁美洲文明、非洲文明、东正教文明。亨氏指出,其中日本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后代,它出现于公元100-400年之间。中华文明以儒教为中心,印度文明以印度教为中心;伊斯兰文明以伊斯兰教为中心;西方文明以基督教为中心;拉丁美洲文明可以看作是欧洲文明的后代,是西方文明的次文明,因为它走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路线。许多学者不承认非洲是一个独特的文明,但考虑到现在的南非有可能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连胜的核心国家,这个地区可能会粘合成为一个独特的文明。多文明论1、西方的所谓“普世文明”是虚幻的。 2、历史进入10世纪后,文明之间的关系从单向的扩张向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转化。 3、每一种文明都把自己视为世界的
44、中心,尤其是西方文明更是这样,这种观点是狭隘的。 4、西方化与现代化。 世界七大文明区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萨缪尔亨廷顿教授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一书中列举了当代七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可能还存在非洲文明),其中前四个都是东方文明。在亨廷顿看来,中华文明(儒家文明实际上指中国)和伊斯兰文明(主要指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异性,而未来世界的冲突将是由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冲突以及伊斯兰文明与西方文明间冲突引起的。 儒家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东正教文明日本文明西方文明拉丁文明儒家文明?中华文明?您认
45、为我们现在的中国是儒家文明还是中华文明?日本文明1、日本文明不同于中华文明,其思想具有杂拌性,而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日本没有坐标轴式的思想核心,相比之下,欧美的基督教、中东的伊斯兰教、中国的儒学都在相应国家占据着思想核心的位置。日本的思想,包括了国学、神道、本土化的佛学和儒学,以及被改造了的欧美思想。佛学和儒学,都成了辅翼“皇运”的得力助手。中国儒学中华夷之辨的民族情绪、等级礼教的专制观念,都成为日本的武器。2、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像日本文明那样,即热烈执著于本土文明传统,又广泛摄取外来文元素。独特的日本文明现象,源自日本独特的自然风土和宗教文化,以及由此而生的独特的民族性格。 3、明治维新在引进
46、君主立宪制时,确定以天皇为国家权力中心,并以此为“国体”建立日本的思想核心,为儒学服务于天皇打下了基础。明治以后,儒学和军人结合,武士道成了全体国民的理想。4、日本文化具有极大的两面性,其文化文雅而暴躁,赏花落泪而杀人不眨眼。 5、纪律性6、中国儒教强调“仁”,日本儒教强调“忠”,否定“忠孝不能两全”7、东洋道德,西洋艺术8、1946年新宪法3要素:国民主权、和平主义、尊重人权“实用主义”取舍标准: 有用时即用之,无用时即弃之,根据需要而变形,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9、日本人在这方面有独到的精明。如同人们所熟知的“唐时不取太监,宋时不取缠足,明时不取八股,清时不取鸦片”。我们惊诧于它如此精准地
47、排斥了那些可能危害国家危害国民的事物的同时,也对于它屏蔽了的我国儒家所尊崇的某些人伦、制度的问题上感到些许错愕。 印度文明环境:山、水、海、森林支撑:宗教信仰、传统哲学思想、存异包容和苦感文化 1、信仰神灵,宗教文化丰富。80%印度教,10%伊斯兰教;宗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印度人“非分”的物质追求,使他们“知足常乐”; 2、传统哲学思想主张万物有灵、万物平等、万物轮回,人与自然和谐 。这是印度人能够坚持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基础。3、崇尚精神追求,相信业报轮回;4、主张发扬个性,强调存异,包容厚德; 5、贫富差距大却较为和谐,慈善文化,富不傲穷;6、苦感文化,认为人越受苦,精神越升华,离
48、神就越近,来世也越幸福;7、 5美德:忠诚、非暴力、超脱欲望、自我克制、纯洁;8、比较成熟民主国家,政治上人人平等;1、崇尚精神追求前提下,肯定物质财富对人生的作用。 印度教教义规定的人生目的之一“利”对印度社会经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认为创造物质财富是履行家庭社会义务,但是他们并不十分看重物质享受。这种观念影响下,使之带着对工作的忠诚之心努力工作,自觉承担家庭社会职责。2、种姓制度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印度社会系统的演化发展:种姓制度、职业固守,世代相袭相互隔离,彼此漠不关心。3、多宗教引起的教派冲突不断对社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4、宗教观念中的类似于永世、生死轮回等对国民的观念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
49、一定程 度上印度人做事效率不高。种姓、杀戒(非暴力主义)、再生和因果报应(关于道德行为所招致的结果的规律)等基本观念和制度有细微相似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更确切地说,它们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所有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所以,如此形成的印度模式也完全与众不同,而且持续很久,以致印度文明至今仍具有将其与其他一切欧亚文明区分开来的明显特点。 伊斯兰文明1、伊斯兰建立后在穆斯林社会所发展出来的文明,“伊斯兰本身就是文明”。“伊斯兰”并不专指一种宗教意识、信仰体系。它同时又指称一种社会制度、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甚至时代特性。2、伊斯兰文明的多元性:在“伊斯兰精神” 指
50、导下,信仰伊斯兰教的各个民族,在吸纳原有遗产的基础上,创造了灿烂的伊斯兰文明。在伊斯兰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并没有改变那些不同文明要素之本质,而是将旧有的要素转化成具有伊斯兰之特质。 3、伊斯兰文明的本质是和平顺从真主正道和遵循真主的人道,维护家庭社会和国际和平。 4、伊斯兰不是绝对和平主义者而且认为战争虽然令人厌恶但不可避免因为世界上有恶魔和自私就有人想掠夺和称霸伊斯兰教导穆斯林在受到攻击的时候有权拿起武器进行反抗和自卫。元代汉语古兰经抄本5、民族与宗教两种基本力量彼此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理顺民族宗教关系,沙特的王权、家族、宗教)。国家建构(土耳其世俗主义、政教分离、宗教个体化)。现代化进程
51、:中东现代化进程势必对伊斯兰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6、伊斯兰文明承担了联接东西方的责任7、伊斯兰文明在建筑、艺术、科学、医学等领域有着极高的造诣。恩格斯曾这样评价,“阿拉伯人留下十进位制、代数学的发端、现代的数字和炼金术;基督教的中世纪什么也没留下。” 西方文明1、西欧、北美的现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标准、价值观、风俗等。与西方这个词相对应的是东正教、亚洲或者伊斯兰国家,或者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也曾被对应于前苏联共产主义国家。(苏联是独特的西方)2、西方文化的概念通常与西方世界传统定义相关联。根据此定义,西方文化是文学、科学、音乐以及哲学原理的合集,并且有别于其它主要文明。适用
52、于受西欧移民或殖民影响强烈的国家,并不仅限于西欧。这些传统大都在被列入西方经典。3、西方文化被用于许多方面,不管实际使用正确与否,包括美国文化、唯物主义、工业主义、资本主义、商业主义、性的享乐主义、帝国主义、现代主义,乃至解说西方文明。4、西方文化常被认为起源于古希腊、罗马帝国、天主教、基督新教,这些被统称为犹太教-基督教文化。然而西方文化也根源于日尔曼人、斯拉夫人以及凯尔特人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形成欧洲中世纪文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我理解的西方文明是欧洲传统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天主教基督教文化+启蒙运动+现代科学。(亨不承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 基督教主要教派的规模比较东正教一个国家 + 一个
53、皇帝 + 一个宗教=?AD.325 尼西亚宗教会议AD1054年,东正教和天主教正式分裂AD.395罗马帝国分裂东正教文明东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又称正教会或正统教会,是基督教的主要宗派之一,是指依循由东罗马帝国所流传下来的基督教传统的教会,它是与天主教、基督新教并立的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目前也是第二大教派,信徒主要分布在希腊、土耳其、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东欧国家。“正教”的希腊语(Orthodxia)意思是正统。与天主教不同,正教由一些被称为“自主教会”或“自治教会”的地方教会组成。这些教会彼此独立,但却有着共同的信仰。东正
54、教不承认罗马教皇的权威和领导,它自设牧首区,牧首区下辖数个首府主教区。在书中,东正教主要是斯拉夫语区,代称俄罗斯。指俄罗斯人的价值观、宗教哲学观、美学观、历史经验和民族性等。东正教是俄罗斯精神生活中的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对俄罗斯文化产生过巨大影响。拉丁美洲文明拉丁美洲文明是其自身历史发展积铢累寸的结果,殖民的结果,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文明碰撞、交流、融会的结果,极富文化底蕴,极具历史韵味,特色体现在其诞生、发育的地理、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中。包含3部分:古代文明、近代文明、现代文明三大古代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1492年哥伦布航行至美洲大陆以前)。拉丁美洲古代文明与
55、华夏文明有关联。近代文明-古代文明与欧洲文明的相遇、交流、融会,孕育了拉丁美洲近代文明的初创状态,其中还包括部分非洲文明和亚洲文明的成分。在拉丁美洲近代文明的发育状态,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实践,引起了盎格鲁撤克逊文明、法兰西文明和美国文明对拉丁美洲文明的撞击。新型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导致了拉丁美洲文明的发展和变革。现代文明主要是指20世纪,这是拉丁美洲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文化自我意识的强化,呈现出思想变革、理论创新、文学艺术流派纷呈的新局面。 现代化现代化具有两个基本词义:成为现代的、适合现代需要;大约公元1500年以来出现的新特点、新变化。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一句话:从农业经济向工
56、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就是现代化。 主要代表人物:布莱克 (美)、亨廷顿(美)、艾森斯塔特 (以)以及罗荣渠(中国)等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包含着一个真理: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特别是儒家文明之间的相对地位正在经历着一种历史变化。西方一直认为西方文明作为整体是普遍的,其他文明作为整体都是特殊的。 普遍主义的具体表现就是政治哲学中的“现代化理论”。西方文明是一个普遍主义的整体,政治民主和个人自由与带来经济发展的资本主义程式是深深连在一起的。 :“不西化,就无法实现现代化。”美国学者亨廷顿 的归纳:现代化是革命的过程 现代化是复杂的过程 现代化是系统的过程 现代化
57、是全球的过程 现代化是长期的过程 现代化是有阶段的过程 现代化是趋同的过程 现代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现代化是进步的过程 Samuel Huntington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一,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A,文化主导时代。B,政治和军事主导时代。C,经济主导时代。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二,当代社会的新特点政治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1,经济政治的一体化。2,政治文化的一体化。3,经济文化一体化。其一是知识经济,其二是文化经济。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三,全球化时代文化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居支配地位 1,文化力是综合国力的核心要素,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资源。2,文化是国家获得国际认同和国
58、际支配力的重要工具,是一个国家获得国际权力的重要来源。3,文化是改变国际关系和重塑国际格局的重要力量。政治和军事主导时代特点:以军事实力为后盾,争势力范围,军事实力第一思想。东方草原文明与农业文明的冲突:元朝忽必列西征。西方罗马帝国,英帝国,法兰西帝国,德意志帝国的灭亡。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的军事对峙。经济主导时代特点:以经济实力主宰世界。举例:鸦片战争的中西较量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成就与地位。冷战结束背后的经济实力较量。日本的经济实力与大国地位。发达国家都是经济强国,却不全是军事强国经济政治一体化特点:经济发展与政治发展的一体化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的一体化。经济链条形成后,经济上居发动机地位国家,政治上也居支配地位,美国可以制裁他国,其它国家不敢也不能制裁美国。反例:毛泽东时期的中国国际政治地位与实际国力的差异脱节现象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的一体化战后初期,美国在西欧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经济迅速复苏。从1948-1952年,美国共拔款131. 5亿美元(其中赠款达90%贷款为10%)用以援助西欧,为西欧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对西欧的经济援助,美国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政治目的:既有效地遏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财经职业学院《西方经典戏剧鉴赏》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江西建筑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江西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2025湖北省建筑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山东省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信息系统》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黑龙江省建筑安全员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河南建筑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2025年重庆市安全员-C证考试题库
- 中国China英文介绍
- 2024-2030年中国游艇产业发展状况规划分析报告权威版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及范文
- 上海市县(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人教版摸底考试((上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电力市场概论张利课后参考答案
- 无人机项目建设规划投资计划书
- 2024版首诊负责制度课件
- 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冲突解决策略研究
- 【7上英YL】芜湖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英语期中素质教育评估试卷
- 2024年度中国钠离子电池报告
- 2024年-2025年全民“科学素养提升行动”竞赛考试题库(含各题型)
- 实习护士汇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