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诗两首课件_第1页
李商隐 诗两首课件_第2页
李商隐 诗两首课件_第3页
李商隐 诗两首课件_第4页
李商隐 诗两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李商隐诗两首寒门出孝子,白屋出公卿 李商隐(约813859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家境困厄,不费学业,16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对其培植奖掖。然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污浊,十年不离青袍。就婚王氏夫妻恩爱情笃,却给仕途带来厄运,致使终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说不清,道不明,受尽夹板气。虽苦苦挣扎,也无法摆脱人际关系这张

2、无形的罗网,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李商隐就生活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本人又遭逢种种不幸。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在拼命抗争。他的精美绝伦的诗文便是抗争与控诉的记录。他是一个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李商隐人生简介幼年丧父 10岁左右佣书贩舂 少年时期苦学受赏 青年时期恩师教导 青年时期进士及第 25岁左右李党赏识 25岁左右辞官闲居 27岁左右母亲去世 31岁左右岳父去世 32岁左右妻子去世 41岁左右病逝 47岁左右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

3、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1.诗歌情调的幽美2.飘渺朦胧的诗境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3.诗歌内涵上的多义性(1)意象的独特及独特的意象组合(2)大量用典,使意象更为晦涩难懂(3)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整个心境的反映4.开拓了一个全新的艺术表现领域: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

4、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借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后二者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作此诗时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解读极为不易。古来解此诗者有几十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写作背景“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瑟字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

5、表示伤感。“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皆由此而生。首联起兴 比喻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颔联“庄生梦蝶”说的是迷惘之情他曾留恋的梦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情感的追怀。“杜鹃啼血”传达出一种凄凉悲慨的情调来生而不能,死则续梦!典故 传说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艺术特点:诗的情感: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一、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 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二、哀怨、怅惘的基调三、凄迷、朦胧的意境四、华美、婉丽的语言马 嵬用一个女人的死,来祭奠整个破碎的盛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

6、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徒然听到传说,海外还有九州,来生未可预知,今生就此罢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空听到禁卫军,夜间击打刀斗,不再有宫中鸡人,报晓敲击更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六军已经约定,全都驻马不前,遥想当年七夕,我们还嗤笑织女牛郎。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如何历经四纪,身份贵为天子,却不及卢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马 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再续前缘,无异于痴心妄想今日逃难,昔日狂欢 既

7、有今日,何必当初?冷峻的责问深刻的讽刺倒叙:一波三折, 曲折幽深对比:暗含讽刺兖、冀、青、徐、豫、荆、扬、雍、梁鉴赏要点 首联从“海外”说起,气势磅礴,笔力千钧。传说,杨贵妃死后,唐玄宗悲伤不已,就命蜀地方术之士寻找她的魂魄。有人趁机进言,说在海外蓬莱仙山找到了杨贵妃,还带回了她头上的饰物。诗人这里用“徒闻”二字将此事轻轻带过,实际上是否定了这虚妄之说。 接着,诗人又宕开一笔,指出“他生未卜此生休”。意为:来世渺茫难求,可是李、杨今生的缘分已然断绝,却是无争的事实。此语如当头棒喝,发人深省。 颔联、颈联二联,都是从对比的角度来写李、杨爱情悲剧的。马嵬兵变之后,唐玄宗这位失去了权势的皇帝,听到的

8、只是军旅的梆声,再也享受不到在长安宫殿里专人报晓的服务了。现实的情景是军队哗变,“六军不发”,当年盟誓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悲痛,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 鉴赏要点 尾联点明题旨:如何贵为天子那么多年,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这一反问虽然含蓄却很有力,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鉴赏要点烟 雨 迷 蒙章法结构 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当时七夕笑牵牛”事发在前,反而置后说;“此日六军同驻马”事发在后,反而先着笔。这一点,是李商隐学杜甫之处。他的诗虽没有杜诗的“沉郁”,但却颇得杜诗的“顿挫”:如水流遇阻,回环幽咽,蓄势待发,波澜起伏。 选读李商隐诗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诗选读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无题李商隐诗选读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诗句选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咏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天意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