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_第1页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_第2页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_第3页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_第4页
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一、背景二、主要经验和教训三、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一案三制”)四、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一、背景一、背景(一)问题的提出(二)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三)小结一、背景(一)问题的提出“9.11”事件使各国政府都在重新思考如何应对恐怖势力和突发事件的问题。公共安全形势严峻,特别是2003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抗击非典斗争,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政府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问题的提出(二)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依然严峻、任重道远 。 (二)严峻的公共安全形

2、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 1,重大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损失大。 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重大自然灾害种类多、频度高、分布广、损失大。2,我国的事故灾难严重一是事故总量大、伤亡大。近10年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多万起,死亡12万多人,受伤70多万人。二是重特大事故多。2001年至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73起,平均每年发生15起;一次死亡1029人重大事故587起,平均每年发生117起。2,我国的事故灾难严重一是事故总量大、伤亡大。近10年平均每2,我国的事故灾难严重 三是我国环境安全形势严峻。

3、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多区域、多方面、多形式的环境风险相对集中爆发,近几年出现环境事件的高发态势。生产安全事故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增多。2,我国的事故灾难严重 三是我国环境安全形势 3,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多种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的遏制。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特别是非典疫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仍比较严重。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食品药品安全事

4、故多发。 3,公共卫生事件仍然威胁着4,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群死群伤的爆炸、投毒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杀人、绑架等暴力犯罪不断。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明显增多。国内外极端势力制造的各种恐怖事件危及国家安宁 。4,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在一些地方,群死群伤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人民币。公共安全形势严峻。 综上所述,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三)小结 党中央、国务院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公共安全形势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做出了全

5、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大决策。(三)小结 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年10月) 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二、主要经验和教训(一)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经验(二)应急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三)小结 二、主要经验和教训(一)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经验(一)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经验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坚强领导;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全国上下建立了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三是突发事件应对

6、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四是依靠法制,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和社会力量;(一)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经验一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英明决策和坚(一)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经验五是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即人民解放军、武警、公安部队和预备役民兵;各个专业应急处置队伍;厂矿企业职工和农村、社区的广大民众;六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和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形成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这是我们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一)应对突发事件的主要经验五是充分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即人(二)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一是思想认识

7、不足,责任制不落实; 二是应急管理的一些基础工作薄弱; 三是应急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 四是监测、预测、预警、预防等能力和快速处置能力急需加强; 五是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教育还有待提高; 六是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还不够完善。 (二)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 要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常性地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坚持防患于未然。 要大力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经常性地做好应对 (三) 小结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能不能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能不能有效地管理和处置危机,能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已经成为检验这个政府能否取信

8、于民的重要标志,成为检验这个政府是否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试金石。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切实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机制。 (三) 小结三、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一案三制”)(一)进一步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二)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三)“一案三制”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三、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一案三制”)(一)进一步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预案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应急预案工作目前存在差距3,进一步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一)进一步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预 制修订应急预案和启动应

9、急预案的越来越多,并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关于应急管理的宣传越来越多,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教育的越来越多,并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重视; 开展公共安全科技研发的越来越多,并使公共安全产业悄然兴起; 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越来越得到了重视和加强。1,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制修订应急预案和启动应急预案的越来越多,并在应对突发2,应急预案工作目前存在差距(1)有些应该制定应急预案的尚未完成预案的制定工作。(2)应急预案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事业单位的差距大。(3)一些中央驻各省(区、市)单位的应急预案向地方政府报备工作有差距。(4

10、)许多应急预案操作性不强。(5)缺少必要的培训和演练。2,应急预案工作目前存在差距(1)有些应该制定应急预案的尚未3,进一步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必须进社区、进厂矿、进学校、进农村(2)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工作(3)必须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4)必须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5)必须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6)必须加强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3,进一步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1)必须(二)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1,工作原则2,建立健全应急体制3,建立健全应急机制4,建立健全应急法制(二)加强应急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1,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统

11、一领导,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快速反应, 协同应对;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1,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2,建立健全应急体制 应急管理体制方面:主要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健全以事发地党委和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2,建立健全应急体制3,建立健全应急机制 运行机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包括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监测预警机

12、制、应急信息传递机制、应急决策和指挥机制、应急响应机制、公众沟通与动员机制、应急保障机制(包括应急资源配置与征用)、恢复与重建机制、评估与奖惩机制和国际合作机制。3,建立健全应急机制4,建立健全应急法制 法制建设方面:主要是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4,建立健全应急法制(三)“一案三制”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大力普及自救和互救常识;2,整合资源,降低成本;3,借鉴国内外经验,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4,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农村;5,做好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工作;6,依靠科技,提高素质和装

13、备。(三)“一案三制”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1,大力普及自救和互 做好“一案三制”工作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成为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提高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成为加强国际合作,全面贯彻我国外交路线的重要方面。 做好“一案三制”工作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四、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 摘自十七大报告四、迎接新挑战开创新局面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一)迎接新挑战第一,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第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安全生产的矛盾依然突出。第三,现代工业、高

14、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在为国家和个人提供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风险。第四,随着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迎接新挑战第一,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一)迎接新挑战第五,恐怖活动,恐怖主义的现实危害上升。第六,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加大了外来有害生物和疫病疫情入侵我国的可能。第七,难以预料的全球性气候反常和难以控制的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第八,国际减灾战略的重大调整。(一)迎接新挑战第五,恐怖活动,恐怖主义的现实危害上升。(二)开创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不断深化应急管理规律性的认识不断加强“一案三制

15、”工作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二)开创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贯彻落实; ”一案三制”建设不断加强,突发事件法的发布,全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建立; 全社会关注公共安全的氛围不断加强; 安全文化不断普及,公众自救互救能力提高; 公共安全形势总体稳定、趋于好转。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2006年,在受灾人次比1998年增长23.4%的情况下,死亡人数下降42.2%,农作物绝收面积下降29%,倒塌房屋数量下降76.5%,经济损失下降15.9%。2006年,全国事故总量较大幅度下降,重特大事故明显减少

16、,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1.2。有效防控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发生和蔓延,没有发生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群体性事件持续下降,社会治安总体稳定。新闻媒体关于应急管理的宣传越来越多,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教育的越来越多,公共安全科技研发项目越来越多。应急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在受灾人次比1998年增长23.4%的情况下,死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加强(1)国家投入数百亿元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救援装备;(2)灾害监测网络日趋完善,预警系统建设不断加强;(3)覆盖省、市、县、乡四级的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进一步健全(4)灾后恢复重建能力明显加强,因灾毁坏民房基本做到当年重建。应急保障能力不断加强认

17、真学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是应对严峻的公共安全形势的法宝;是迎接国内外突发事件新挑战的有力武器;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依法行政,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认真学习贯彻突发事件应对法立法宗旨: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制定本法。立法宗旨:为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原则1,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

18、、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原则。2,把突发事件的预防和控制放在突出位置的原则。3,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原则。4,有效控制危机和采取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相适应的原则。5,对公民权益依法予以限制和保护相统一的原则。6,公开透明的原则。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主要原则突发事件应对法确定的基本制度和体系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国家建立有效的社会动员机制,增强全民的公共安全和防范风险的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避险救助能力。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所有单

19、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对法确定的基本制度和体系突发事件应对法确定的基本制度和体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国家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国家建立健全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突发事件应对法确定的基本制度和体系不断开创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及全国预案体系(2005年4月-6月)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6年4月)“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2006年12月)国务院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2007年7月)不断开创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编制了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国家防震减灾规划、全国山洪灾害防止规划、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全国森林防火中长期发展规划、气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